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中国历代王朝概述之“清”

   1583年二月,明朝宁远伯、辽东总兵李成梁统军征讨建州右卫阿台,觉昌安(努尔哈赤祖父)虽与阿台是姻亲,但仍与其子塔克(努尔哈赤父)世随从明军作战。不料在攻陷阿台之古勒寨时,反被明军误杀。五月,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兵,率领少数人马,攻克图伦城,打响了建立后金国的第一仗。时女真各部分裂涣散、互相杀掠,努尔哈赤只有三十人,在建州女真中也只能算是一个微弱小部,不少部长人丁马匹皆远远超过努尔哈赤。只有区区三十丁实力的头人努尔哈赤竟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力挫群雄,完成了几百年未曾完成的统一女真各部的伟大事业。在任用人才方面,努尔哈赤重用贤者、厚待功臣,其身边的“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安费扬古扈尔汉何和礼皆为能征惯战、军功卓著的勇将。“五大臣”以外,扬古利劳萨图鲁什巴笃礼冷格里萨穆什喀阿山吴拜等也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之猛将;就文臣而言,额尔德尼遵照努尔哈赤的指示,借用蒙文字母创制了满文通行建州全境、达海创制新满文,通行于后金。这些猛将文臣皆云集努尔哈赤麾下,同心事主,为贯彻其统一女真各部的总方针,而各尽所能,艰苦奋斗,终使国势日强。在用兵顺序上,努尔哈赤的策略一般是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步扩大,积极争取蒙古,尽力避免过早地与明国发生正面冲突。他先进攻和招抚附近建州女真部落,并合为一,致使原来几十人之兵力发展到骁骑数千,再以此为基础,先攻海西四部中内讧激烈、国势剧衰的哈达,继灭乌拉,取辉发,最后才征服最强之叶赫,统一了建州、海西各部及部分“野人”女真。1601年,努尔哈赤对牛录制度进行了改革,他将陆续编立的牛录,定为三百丁为一牛录,旗分黄、白、红、蓝四色。1615年,努尔哈赤将四旗扩为八旗,即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每三百丁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旗),分别设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梅勒额真,管辖所属人员。当时约有二百多个牛录,后金所有人员皆须编入旗下牛录。八旗额真之上,有汗总辖,努尔哈赤又分授子侄为各旗之主各牛录之主,这样一来,原来分散的几百个部落几十万男女老少女真及归顺的蒙古、汉人,皆统一编制起来。八旗是兵民合一,大体上是三丁抽一,一牛录出甲兵一百人,这样,就建立起一支拥有精兵数万的八旗军队。当时,努尔哈赤亲领正黄、镶黄两旗,大贝勒代善领正红、镶红两旗,阿敏主镶蓝旗,莽古尔泰辖正蓝旗,皇太极正白旗,杜度(努尔哈赤之孙)统镶白旗。统辖旗之贝勒称“固山贝勒”或“旗主贝勒”、“主旗贝勒”,一般简称为旗主。八旗各级额真既总隶于汗,又分隶于本旗旗主。此时,女真族辖地广阔、人丁众多、兵强马壮,努尔哈赤便去掉原来先后使用的“淑勒贝勒”、“聪睿贝勒”、“聪睿汗”称号,改上新的尊号。1616年正月,八旗贝勒大臣集会,尊称努尔哈赤为“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简称英明汗,定年号为天命,国号“后金”(后来又改称“金国”)。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天,发兵征明,激励三军将士奋勇冲杀,攻下明抚顺、东州、马根单等城堡台五百余,掠人畜三十万,击杀总兵张承胤,获马九千匹、甲七千副。败报至京,朝野震惊。明廷决定调兵大举征剿。1619年二月,明军经略杨镐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官将,誓师讨伐。议定兵分四路,主力西路出抚顺,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保定总兵王宣、原总兵赵梦麟为副,官兵二万余;北路从靖安堡出边,原辽东总兵马林为主将,官兵二万余,叶赫兵二千随征;南路从鸦骨关出边,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兵二万余;东路出亮马佃,总兵刘铤为主将,兵一万余,朝鲜都元帅姜弘立领兵一万三千余从征。四路兵共八万八千余人,加上朝鲜、叶赫兵,为十万零三千余人,号称四十七万。时后金女真全民皆兵也就六万,而且使用弓箭刀枪,没有火器,双方力量对比极其悬殊。明军兵分四路从二月出发,定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进攻后金首都赫图阿拉。努尔哈赤果断决定撤回各屯寨士卒集中兵力以求各个击破。明军西路主帅杜松屡建军功、秉性清高,但为人刚愎自用,努尔哈赤设下埋伏,诱其轻骑奔驰进入伏中,即亲率八旗劲旅,以两倍兵力,勇猛冲杀,于三月初一日,在萨尔浒迅速消灭了明军主力,斩杀杜松、王宣、赵梦麟三总兵,随即于次日在尚间崖击败北路兵,主将马林匆忙逃走。大贝勒代善设伏全歼明东路军,斩杀刘铤,迫使朝鲜兵投降。明军南路因奉经略杨镐回师之檄,仓皇撤退。明军四路出击,三路败北,四位总兵战死,阵亡道员、副总兵、参将、游击等官三百一十余员,兵丁死亡四万五千八百余名。闻名于世的萨尔浒之战,以明军惨败而结束。萨尔浒之战,是明满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转折点,从此后金获得了主动权。1619年六月,八旗军轻取被称为“古之黄龙府”、“元之上都”的开原重镇,斩杀总兵马林等官将;七月克铁岭,生擒助明之蒙古喀尔喀部名酋斋赛。八月,灭叶赫,编降民万余户。1619年六月,颇具胆识的熊廷弼被擢升为明辽东经略,他亲巡边境城堡、祭悼死难兵将;奏请集兵十八万、马九万匹,分驻叆阳、清河等六处险要地方,画地而守,无警就地操练,小警自为敌御,大敌互相应援,辽阳设兵二万,策应四方;征兵调将、赶运粮草、修建城池。熊廷弼还整军纪,斩逃将刘遇节、王文鼎、王捷,以祭死节官兵,诛贪将陈伦,劾罢庸懦怕死的辽东总兵李如桢。由于他精心安排全力奋斗,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兵、将、马、粮、火器、军械无所不备,城池坚固,人心安定,辽东转危为安。由于明王朝腐朽已极,竟自毁长城,熊廷弼因功高过人、办事严格、不徇私受贿、不逢迎权贵,招致了一批夸夸其谈的言官不满,惹怒了因循苟且的文臣武将,内阁、兵部对彼亦颇有意见。御史顾三元劾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不罢其任,“辽必不保”。御史张修德更奏其破坏辽阳。明帝遂于1620年九月革熊廷弼职,听候勘问,改以辽东巡抚袁应泰继任经略。袁虽善于治政,但短于用兵、持法太宽。努尔哈赤侦悉明朝经略易人,于1621年三月,亲率五万大军攻占沈阳,尽歼守兵。努尔哈赤又先后分击明之两路援兵,川兵万余先败,全军覆没,另一支援军三万仓皇逃窜。一日之内,努尔哈赤败敌六七万,攻下要镇沈阳。明经略袁应泰、巡按张铨飞速凑集了十三万大军,努尔哈赤派遣少数人马挑战引诱敌人,明军中计,大败。至三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攻下辽阳,袁应泰自尽,张铨被俘,不屈而死,辽河以东镇江等七十余城官民“俱削发降”。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统军大败明军于平阳桥,降广宁,八旗军进据辽东。明军大败之后,天启帝授礼部右侍郎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掌部务。孙承宗精通兵法、性洁志高、救国心切,奏准以原官督山海、蓟、辽、天津、登、莱等处军务,亲主辽事。他还重用能臣袁崇焕和猛将满桂、汰冗兵、练士卒、筑城堡,使辽东形势迅速好转。时昏君明熹宗宠信太监魏忠贤,朝政极端腐败,孙承宗欲劾除魏忠贤,反被魏忠贤唆使党羽,连疏弹劾,迫使孙承宗于1625年十月致仕,而以兵部尚书高第代为辽东经略。1626年正月,金国汗努尔哈赤统军十三万,号称二十万,离都城沈阳,亲征明朝。高第胆小如鼠,下令尽撤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杏山、松山、塔山诸城防守兵械器具,尽驱屯民入关,他还曾命令撤宁远、前屯两城,袁崇焕拒不从命。1626年正月二十三日,后金军队直抵宁远城下。二十四日,努尔哈赤挥军猛攻,骑兵步兵一拥而上,奋力攻打,不克,第二日攻,伤亡更重,二十六日再打,亦不能下,无奈,只好于二十七日撤退,金军伤亡惨重(宁远之败)。

   努尔哈赤惨败后,袁崇焕遣使备礼致谢努尔哈赤说:“老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使他感到更加忿恨。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因积恨成疾、宁远之战伤势复发而逝世。时八旗贝勒中,大贝勒代善最有资格、最有势力继位为君,他身为正红、镶红两旗之旗主,他的亲侄杜度掌镶白旗,他的儿子岳讬、萨哈廉、硕讬、瓦克达均是辖领牛录率军厮杀的勇将,前三人和杜度还是“执政贝勒”。皇太极仅领有正白旗,位居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之后为四贝勒,其人丁兵将势力皆不如代善,也不如大福晋阿巴亥(机警过人)所生的三弟兄:十二弟阿济格(二十一岁,时为正黄旗之主)、十五弟多铎(十三岁,时为镶黄旗之主)、十四弟多尔衮。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大贝勒代善竟然让贤,在其子岳讬、萨哈廉的建议下,提出立皇太极为君,皇太极才于同年八月,被诸贝勒“任置”为天聪汗,并由汗、贝勒书写五份誓词祭告天地,规定汗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位大贝勒并尊,朝会之时,亦是汗与三大贝勒同坐于上,接受其他贝勒与八旗官将朝拜。十月,皇太极遣大贝勒代善等九位贝勒率精锐万人,往征蒙古喀尔喀五部之扎鲁特部,别派副将冷格里领兵六百往袭喀尔喀五部之巴林部,驱逐哨兵,纵火燎原,以张声势。代善等飞奔疾驰,大破扎鲁特部,擒其巴克等十四位贝勒,斩杀鄂尔寨图贝勒,尽俘获其子女人民牲畜而还;冷格里等亦俘获巴林部人马牛骆羊四千余。1627年五月,皇太极为报父仇,振奋军心,亲偕诸贝勒统领六万大军围攻锦州,虽然城中明兵只有三万,但凭借坚城枪炮拚死抵抗,皇太极挥军猛攻,亲自披甲带领侍卫疾驰进击,诸贝勒大臣亦奋勇冲杀,但由于明军猛烈还击,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俱力战负伤,八旗将士“损伤甚多”,不得不撤围回师。明人称此战为“宁锦大捷”。两次失利,大伤元气,使得数十年来所向无敌的八旗劲旅锐气顿减。喀喇沁、鄂尔多斯、阿巴亥、阿苏特、喀尔喀等蒙古诸部因不堪忍受林丹汗的欺压掠夺,于1627年底至1628年初,组成十余万人的联军,在土默特部赵城地方(呼和浩特地区),消灭了林丹汗驻兵四万及其派往明国张家口领赏的三千士卒,联军伤亡亦重。1627年年正月,皇太极委派阿敏、岳托、济尔哈朗等六位贝勒,统兵三万进攻朝鲜。金兵进展迅速,连下城池,势如破竹,不到半个月,就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入据旧都平壤,迫使朝鲜国王李倧签订了城下之盟。誓言规定朝鲜国王尊金汗为兄,己居为弟,春秋两季向金汗纳贡,1628年二月,皇太极亲率精骑,在敖不伦地方(大凌河上游),飞速闪击察哈尔所属多罗特部落,俘获一万余人,挫了林丹汗锐气。九月,皇太极率诸贝勒大臣,统领八旗军队,征调联盟、归附的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及喀尔喀诸部贝勒,各率所部兵马来会,大举西征察哈尔,连续驰击席尔哈、席伯图、汤图等处,俱克其地,又遣精骑追捕败军,直至兴安岭,征林丹汗取得了初步胜利。1628年三月,皇太极以镶白旗旗主阿济格贝勒为亲弟多铎说婚细故,将这位刚强、鲁莽、勇敢的贝勒废黜,改以其年仅十五岁的弟弟多尔衮继任,减少了两白旗对新汗的威胁。1629年,皇太极大军一分为三,分别从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攻入明边境,于十月三十日会师于遵化城下,十一月初,克城,随即急速向北京推进。金军势如破竹,下蓟州,越三河,略顺义,破通州,二十日进逼燕都。明帝大惊,飞诏各镇勤王,命各路援兵均听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调度,袁崇焕千里疾驰赶到京师,部署防御。皇太极见袁来到,知难力取,便设下反间计,崇祯帝中计,于十二月初,捕袁入狱(八个月后并以“通虏谋叛”等罪,将袁崇焕处以磔刑,籍没家产,兄弟、妻子)。皇太极知悉反间计成功,大喜,统军猛攻明军,先后击杀明将满桂孙祖寿等人,擒获总兵黑云龙等将,纵掠畿内,连下迁安、滦州、永平、遵化、固安、香河等州县,屡败明兵,留兵驻守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于1630年三月初返回沈阳。此战被明人称为“己巳之役”,金兵第一次突破长城进入明境,直抵北京城下。1630年,皇太极以二大贝勒阿敏在八九倍于己的二十万明军猛攻下,放弃关内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个孤城而兴大狱,给其定上轻君、谋位、败退等十六大罪,将这位最危险的汗位威胁者幽禁终生,尽夺其所属人口给予一向忠顺于己的济尔哈朗,使其继为镶蓝旗旗主。为统一漠南,皇太极一方面屡派使者招诱巴林等部归附,另一方面集中兵力对付察哈尔部林丹汗。1632年正月,皇太极正式废除汗与三位大贝勒并坐受朝的旧制,改为仅己一人南面独坐。四月,皇太极率军离沈阳西征林丹汗,林丹汗闻之大惧,遍谕部众,弃本土而奔,遣人赴归化城,于是大军向归化城前进。五月,后金分兵两翼,左翼以贝勒阿济格为帅,率科尔沁土谢图额驸奥巴及巴林、扎鲁特、喀喇沁、土默特、阿禄等部兵一万,往掠大同、宣府边外一带察哈尔部民;右翼命济尔哈朗、岳托、德格类、萨哈廉、多尔衮、多铎、豪格等贝勒领兵二万,往掠归化城黄河一带部民;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贝勒莽古尔泰统大军继进。二十七日,林丹汗闻金兵入境,尽携部民、牲畜、财物,渡黄河以遁。七月,皇太极回到沈阳。此行虽未生擒林丹汗,但已给其以致命打击,逼其丢弃本土远逃,察哈尔部分崩瓦解。十二月,莽古尔泰病故,其弟德格类继为正蓝旗旗主。1534年六月至九月,皇太极统兵九万绕道内蒙,从长城北部独石口、得胜堡、龙门口、尚方堡诸口入边,突袭宣府、大同地区,先后攻克代州、保安州、灵丘、崞县等州县,京师戒严,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分率兵马船炮来归。1635年,德格类病逝,其属人首告两位贝勒及其妹莽古济格格曾对神发誓欲图谋害君汗,皇太极遂乘机再兴大狱,诛莽古济格格和莽古尔泰之子额必伦及其同党,据正蓝旗为己有。同年二月,多尔衮等贝勒奉谕统兵一万,往寻林丹汗之子额哲。皇太极正式编立蒙古八旗。四月,降额哲及其母苏泰太后,并获元朝历代传国玉玺,林丹汗之妻囊囊太后以及其他贝勒、寨桑,纷率所部来归,自此漠南蒙古各部悉隶金汗之下。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尊汗为“宽温仁圣皇帝”。随即分叙诸兄弟子侄军功,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兄礼亲王,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豪格、岳托分别为和硕郑、睿、豫、肃、成亲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分叙外藩蒙古诸贝勒军功,封巴达礼吴克善额哲为和硕亲王,布塔齐等为郡王、贝勒。封都元帅孔有德为恭顺王,总兵官耿仲明为怀顺王,总兵官尚可喜为智顺王,通称“三顺王”。五月,皇太极派多尔衮、多铎等率军进兵山海关,以牵制关宁明军,协助英王入边。六月,阿济格统率八万大军,分三路先后进入独石口,七月,会师于京畿延庆州,连败明军七次,俘获人畜一万五千余。明崇祯帝急令京城戒严,重兵防守紫荆关等处,力图阻止清军从山西而来由西山进京。阿济格却出乎明帝所料,竟不走山西,而经延庆入居庸关,逼近西山,移屯沙河、清河,随即连续进攻宝坻、定兴、昌平、房山、涿州、固安、文安、永清、漷县(通县)、遂安、雄县、安州、定州、香河、顺义,最后,趋京城北,至怀柔、大安,分屯密云、平谷,遍蹂畿内,九月初,出冷口而还。九月二十八日,阿济格统军返抵沈阳,皇太极出地载门十里外亲迎。1638年八月,皇太极发动第四次征明战争,他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讬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两路征明,自己则领兵渡大凌河,牵制山海关守兵。九月,岳讬军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军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京郊通州会师,然后绕过北京,至涿州,兵分八路向西前进,一路顺太行山,一路沿运河,六路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并进。明崇祯帝大惊,诏天下勤王,以胆略过人的宣大总督卢象昇督天下勤王兵,卢象昇此时奉诏督师,三受尚方剑,誓死抗清。若明帝能倚卢用兵,事尚可为,然而卢主战,兵部尚书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顺帝意主和,杨、高两人多方阻挠,使卢之用兵计议无法实现。杨、高并说动明帝,将援兵一分为二,卢象昇督宣府、大同、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之二万兵,关、宁诸路大军数万皆归高起潜。杨嗣昌进大学士陈新甲为兵部尚书,命大学士刘宇亮督师,又将卢之兵分与陈。卢象昇只剩残兵五千,保定巡抚张其平还拒不发饷。十二月,卢象昇领兵至蒿水桥,被清军数万包围,仅距此地五十里的高起潜拥兵数万却拒不应援,卢象昇击杀数十人后战死,全军尽没。高起潜率部逃走时,入伏大败。此役清军攻克号称中原一大都会的济南城,俘获人畜四十六万,击杀两名总督及守备以上官员一百余人,生擒明亲王朱由枢及郡王、监军太监等人。清军右翼兵主帅扬武大将军、镶红旗旗主岳讬贝勒及其弟辅国公玛瞻病殁于军中。1640年三月,皇太极命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贝勒多铎统军往围锦州,三月一换(时锦州守将祖大寿据城固守,清军屡攻不克)。经过一年的围困,守锦州外城的蒙古贝勒诺木齐等密约降清,济尔哈朗率军攻取了外城。明崇祯帝立催蓟辽总督洪承畴督兵来援。洪承畴随改蓟辽总督,率东协总兵曹变蛟、辽东总兵王廷臣、蓟州总兵白广恩、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统兵十三万,于八月初抵达松山,与锦州守军相呼应。由于明帝不顾实情一味催促,洪承畴被迫放弃了“且战且守”的“持久之策”,率兵匆匆赶来,此时仅有三天军粮,眼看粮道断绝,将士大为恐慌,多有逃跑之心。洪承畴分遣八总兵为左右路,准备死战突围。皇太极于交战之后料定明兵缺粮,分遣王公将领阻截明兵。二十一日晚,明大同总兵王朴率先逃跑,宁远总兵吴三桂、山海总兵马科、密云总兵唐通、宣府总兵李辅明、蓟州总兵白广恩等五镇将帅亦争相驰逃,步骑大乱,自相蹂践,弓甲弃于遍野,清军乘势追杀,至二十九日,计斩杀明兵五万余人,吴三桂等六镇残兵败将分别逃入杏山、宁远,洪承畴与总兵曹变蛟王廷臣率部撤入松山,清军分围锦州四城,至1642年三月,相继攻下塔山、松山、杏山,降锦州,生擒洪承畴及辽东巡抚丘民仰、总兵曹变蛟、王廷臣等人,祖大寿降。松锦大战以清兵大胜而结束,为清军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1642年十月,皇太极遣奉命大将军阿巴泰贝勒统满蒙汉八旗军约五万人及外藩蒙古科尔沁等部士卒约五万人征明,掠夺人畜财物,消耗明的国力。清军于十一月入边,明帝虽调集援兵四十万,但分辖于四总督、六巡抚和八总兵,事权不一,将怯士疲,不敢迎战。清军连败明兵,生擒鲁王等六王和五员总兵及大批官将,攻克兖州、顺德、河间三府,兵逼燕京,俘获人畜九十二万。正当进取中原的准备工作顺利进行时,皇太极于1643年八月病逝。经过数日的激烈争斗,睿亲王多尔衮提议立皇九子福临继位,自己与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得到礼亲王代善等王公赞同。

   1643年八月,年仅六岁的顺治帝福临即位,以次年为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摄政王、奉命大将军多尔衮率豫郡王多铎、英郡王阿济格等八旗王公将领与“三顺王”孔有德等进军明国。此时清军面临三大对手:残明军队、李自成、张献忠。摄政王多尔衮乘明宁远总兵官平西伯吴三桂初降大顺继而复叛遭到农民军重重包围即将覆灭之际,逼降吴三桂,并于四月统军猛攻,大败李自成于山海关,五月,进入北京。九月,幼主福临抵达京师,十月,举行定鼎燕京登极大典,原来偏主一隅的辽东汗福临,一跃而为入主中原的新皇帝,清政府正式成为明朝之后的新的全国性政权。多尔衮在基本沿袭明制的同时,为了巩固满洲王公贵族的最高统治地位和对全国的统治,确立了“满洲根本”的基本国策。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地位很高,其成员主要是满洲王公大臣,也有少数蒙古人员,除范文程宁完我特授外,汉官不能当议政大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惨败宁锦到破口入关,皇太极的清军为何远胜努尔哈赤的后金军?
清王朝的前身:后金
古代将帅:清朝皇帝 军事家(皇太极)
皇太极 | 他在称帝之初都有哪些战略部署
明军惨烈的大凌河保卫战(转载)
袁崇焕九千骑兵如何成功阻击了满清八旗十万大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