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失败的家庭教育,就是培养出像董宇辉一样的孩子
userphoto

2024.01.12 北京

关注
2024年1月9日晚,董宇辉个人工作室官方账号“与辉同行”抖音号开启首场直播。截至22点46分,“与辉同行”抖音号粉丝量超过700万,该场直播点赞量超过12.4亿次,预估带货总额超亿元。再次验证了“互联网丈母娘”对这个年轻人的偏爱。
董宇辉可以说是当下现象级的爆火顶流主播,也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他身上有很多让人觉得非常难得的特质,真诚,善良,低调,谦卑,自律,克制等等,也代表了普通人通过努力实现逆袭的一种可能性,这些都让无数粉丝对他喜欢得不得了。
我跟一个朋友聊天说,你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像董宇辉吗?他说不希望孩子像任何人,只要像他自己就好了,按照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够了。
我想如果现在的家长都能有这种想法和智慧,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过一生,而不是按照父母所规划好的人生去过,那我想当下教育当中存在着很多的困境、困惑、痛苦可能就消失了。
为什么说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给孩子规划、打造、甚至强迫孩子按照父母规划好的路线去走,让他像某个人,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哀?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父母当然也不例外。他们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时代背景等。由于这些限制,他们会觉得当个老师、当个律师、女孩当个护士挺好,但这只是父母个人的经历所决定的。
有个孩子想学数学专业,但是他父母建议孩子学计算机,觉得这样对孩子的将来会更好。孩子反问说你又没有到过未来你怎么知道会更好?
我觉得这个孩子说的有一定的道理,父母有自己的局限性,更多的是按照自己过去的经历、惯性来想象、推测未来是什么样,他们也并没有过太多的研究,只是看到眼前的律师、医生、公务员比较不错,但是再过十几年这些还好吗?真的不知道。
现在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让人觉得也是非常焦虑,2023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2024年可能是起飞年,会有更快的发展。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父母连人工智能是什么都不知道,还谈什么规划、预测呢?
有专家说,现在上小学的这一批学生到他们高考的时候,高考就已经可能不存在了。
就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变化巨大的环境下,父母还能说自己的对未来的预测是很靠谱的吗?还敢充满信心地规划孩子的人生吗?
其次,刚才也提到了父母很多时候期望跟自己的经历有关,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规划也是自身的投射,就是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把自己的想法、未竟心愿等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就算孩子将来按照你的想法侥幸培养成功了,他按照父母的规划过完一生,而不是自己的一生,这是教育的成功还是教育的悲哀呢?
对于一个想要自我实现的人来说可以说是最大的痛苦。
一个是最大的成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按照任何人的想法,包括父母的想法。
我老家在农村,很多时候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勾心斗角。我爸以前就想让我考公务员,觉得考了公务员,可能有点权力,将来别人就不敢欺负我们家。
不过最后我也没听,我想如果说我听他的话,就算成功做个公务员,我也不开心,因为那不是我想要的。
第三,教育的最终目的、最高目标就是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好的教育是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就像西游记当中的师徒四人一样,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可以发挥特长,这样才是好的教育,而不是说按照统一的标准所有人去挤独木桥。
第四,父母去规划孩子的人生,你真的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吗?如果说他将来过得没有那么幸福,你会为自己的选择愧疚吗?我觉得如果我是父母,我是不敢这样做的,我觉得我承担不起对另一个人命运的沉重责任。
农村里有很多父母做主包办的婚姻,有的人自己后来生活得不怎么幸福,真的是会埋怨父母的。
既然说了不要去规划、干涉孩子的人生,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接受现实。
前段时间有个学者说,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认为成为普通人是一种耻辱,大家都要成为人上人,要成为精英。
这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单一和扭曲。在这种大环境下父母迫于生活压力,可能也会觉得一定要考公务员一定要当医生当律师一定要进事业单位等等,否则就是失败,这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不是正常现象。
健康正常的社会应该鼓励多元,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一席之地,每个人都有他发挥的优势的地方。在理想的未来,我们希望每个人可以做自己擅长、喜欢的事,同时也不会被贬低、看不起。
虽然社会还没达到这种理想状态,但是父母应当提早用这种多元标准引导孩子,用多元价值观塑造孩子,即使没有成为当前标准下的“社会精英”也不会觉得丢人和失败,接受他们是个普通人的现实,这个普通人也是幸福的人。
其次就是父母应该学会顺势而为,根据孩子的优势去引导孩子。现在的教育真的不是真正的教育,是一种筛选,它按照某一个非常可能非常陈旧的非常过时的标准去筛选。这当然不应该适合所有的人。
目前因为只有这一个标准是比较主流的,所以大家都要挤破头,但实际上还有其他很多的标准,父母应当发现孩子的优势、顺应孩子的优势,让他们去做自己所擅长的事。
前两天有个学者说,中国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在当前的体制下孩子学了将近二十年出来后发现找不到工作!这简直匪夷所思。
如果一个孩子早早花个几年时间学个自己喜欢的技术,有个三五年就出师了,怎么可能会找不到工作?怎么可能会没饭吃?
第三就是提供支持。
父母不去过度干涉、控制、规划孩子的人生,当然不是完全放手,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在提供安全的保障下,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发展。
就像在高速路上行驶一样啊,给他们提供护栏,红绿灯等基本保护就够了,至于最后他们能走多远,能走得快,想往哪里走,那是他的个人命运。
每个人都像一颗种子,对于种子来说有足够的阳光雨露滋养,它一定会开花结果,成为自己;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资源,让他们成为自己,这是教育最大的成功,也是孩子最大的幸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旦双胞胎兄弟,双双考入麻省理工,学霸父母的教育理念很给力
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看了董宇辉的“烤肠理论”深有感触
董宇辉的成长经历曝光: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培养出来这样一个闪闪发光的孩子?
【家庭教育】尊重孩子≠遵从孩子的意愿
教育孩子要从生活细节上尊重别人
教育中,你想过让出空间给孩子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