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芍药甘草汤方
3. 芍藥甘草湯證之腳攣急,為陰液虧虛肝血不足,血不養筋所致;重點在益陰和營,陰液得復,則攣急得解,前已詳述,此處不再多贅。
三、組方
《傷寒論》全書113方,有30方用芍藥,70方用甘草,其中以芍藥甘草相配伍的有24方,使用率達21%。再加上第九六條小柴胡湯之加減方: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及三一七條通脈四逆湯之加減方: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則有26方,足見兩藥的重要性。本方之白芍苦酸微寒,甘草味甘而濃,性平,炙甘草則甘溫,兩藥一酸一甘,酸甘化陰,具有養血和營,緩急止痛之功,為緩急止痛良方,可治諸種痛症。為後世醫家所推崇及廣泛應用。此方與桂枝甘草湯的辛甘化陽相對,彼為仲景溫陽的基礎方,此則為酸甘化陰的基本方。許多方劑如:桂枝加芍藥湯、小建中湯、四逆散、桂枝芍藥知母湯…等皆以本方加味而成。其運用範圍甚廣。
芍藥有赤白兩種。《傷寒論》中用芍藥之30方,僅本方註明為白芍藥。王晉三說:『今裡氣不和,陰氣欲亡,自當用白芍補營。』對於赤白芍,成無己的注解傷寒論述較早,他認為白芍補而赤芍瀉,白芍收而赤芍散。目前中藥學也多認為赤芍藥性寒清熱涼血化瘀,白芍藥性平補血柔肝平肝。甘草生用瀉火,炙用溫中補氣。現代臨床時方中芍藥,一般用白芍,若症因中有瘀血或血熱,則可用赤芍或赤白芍同用。至於甘草,一般用炙甘草,若症因中有熱象者,則可用生甘草,以兼取其清熱解毒之效。
本方有緩急解痙之作用,善治攣急。人體之筋脈運用靈活伸屈自如,要依靠陽氣之溫煦,陰血之濡養。若氣血失調,筋脈失其溫養,就會產生各種病患。《傷寒論》此條係由於邪傷陰液,致筋脈失養,發生攣急之證,便應和血養陰,濡養筋脈為治。肝主藏血又主筋,肝血充盈則筋得養。肝血不足,筋膜失養,即可發生攣急之證如痙攣、抽搐、拘急疼痛等。芍藥甘草二藥相合酸甘化陰,使陰液得復,肝血充盈則筋舒則攣急自除。又『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有和有緩,有補有瀉。因此芍藥甘草湯酸甘化陰的治效,主要在緩肝之急,其腳即伸。
本方不止治腳攣急,在一些含有芍藥甘草的方劑中,亦同樣有著緩急解痙的功能,如小青龍湯及桂枝加厚朴杏仁湯皆有芍藥甘草以解呼吸道拘急,在咳嗽及哮喘症加入芍藥甘草,能增加療效。桂枝加葛根湯及葛根湯治療頸項強,其中也皆有芍藥甘草之組合。
本方亦善治腹痛,《傷寒論》凡腹痛皆用芍藥,如297調: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又100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都明確提到腹痛。而小柴胡湯之加減中,『腹痛去黃芩加芍藥』;金匱治腹痛亦用之,如:《痙濕暍病篇》之防己黃芪湯,『胃中不和者加芍藥』。《水氣病篇》防己黃芪湯之『腹痛者加芍藥』。《婦人妊娠病篇》白朮散之『但苦痛,加芍藥』等。
仲景用芍藥治腹痛,多與甘草為伍。《醫學心悟》說:『芍藥甘草湯止腹痛如神』何以《傷寒論》腹痛皆用芍藥,其機理乃肝木淩脾,肝者將軍之官,體陰而用陽,必以陰液以潤之涵之,若陰液虧耗,則木燥風動肝氣上亢或橫逆,肝木凌脾,脾土必蒙其害則痛作矣。凡諸心胃痛,腹滿痛,胸脅痛等,皆剛木淩脾之病。不宜用燥烈之品耗傷肝陰,又不宜用甘寒之藥礙脾之健運。惟芍藥甘草湯,一能養肝陰而平肝氣之橫逆,又能益脾氣而收耗散之氣,實仲聖始有此妙伍也。
《神農本草經》謂白芍『主邪氣腹痛,』;《本草正義》謂其『補血,益肝脾真陰,收肝氣之恣橫。』白芍苦酸微寒,能養血斂陰平肝氣之橫逆,柔肝疏肝條達肝木之燥鬱。肝氣得平則脾土健而腹痛除。李時珍說芍藥『於土中瀉木』即是此義。炙甘草甘溫入脾胃兩經。補中實脾,培中土之氣以禦肝侮,甘可緩急而止痛。
研讀本方也可從桂枝湯切入,芍藥甘草湯可以說是桂枝湯去辛甘之桂、薑、棗,並將芍藥、甘草之量各加為四兩(現用12克)以增強酸甘化陰作用,由解肌祛邪,調和營衛之方,演變為養血和營柔肝,復陰緩急止痛之劑。據此可知仲景遣方施治,靈活多變,隨證施治的證治意義。
總之,本方之芍藥性酸,酸味入肝,甘草性甘,甘味入脾,而有調整肝脾之機轉,脾主肌肉,肝主筋脈,肌肉與筋脈有病,就可從肝脾論治。本方實為肝脾兩治養血斂陰之補養劑,是以能治多種疾病。如芍藥甘草湯證陽虛則再加附子為芍藥甘草附子湯。
【針方對應】
針灸止痛最常應用俞穴,與芍藥甘草湯有異曲同工之妙,蓋芍藥酸入肝屬木,甘草甘入脾屬土,最能調和肝脾治痛,而俞穴五行亦屬木及土。《難經六十八難》說:『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其中『俞主體重節痛』臨床運用最為廣泛,為何俞穴皆治體重節痛呢,『俞主體重節痛』即俞穴能治身體沉重,關節疼痛。尤善治風濕疼痛。蓋陽經俞穴屬木,木主風應筋,陰經俞穴屬土,土主濕應肉。身體沉重多與濕有關,關節痛多與風或濕有關。所以風濕及筋肉疼痛之病多取俞穴,又木應肝,土應脾,疼痛也常因情緒不安肝脾不和而加重。因此以各相關之俞穴治療頗為有效。個人臨床常用各經之俞穴治療各本經之疼痛極為有效。例如用束骨治後頭痛顛頂痛,及腰痛、頸痛,以及太陽經走向之坐骨神經痛。陷谷治前頭痛。臨泣治偏頭痛,腰側痛等少陽經之疼痛,效果很好,這些便都是俞穴。
【注意】
芍藥畢竟屬酸寒之品,虛寒腹痛則非所宜。《傷寒論》280條說: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若中焦陽虛,大便平日濕溏所謂胃氣弱者,不宜大量芍藥,個人經驗可加入健脾之蒼朮,對便溏者,仍可酌情應用。根據仲景用藥規律,凡出現胸滿、悸動時一般亦不用芍藥。
【應用】
芍藥甘草湯,在《傷寒論》中之運用極為簡單,僅記述太陽病表虛兼陰陽兩虛,誤服桂枝湯後陰陽兩虛、陽虛為重,經過治療陽雖恢復,而營陰仍不足,無以養筋,致有『腳攣急』一證。除此之外,別無所載。但現代臨床運用本方治療的範圍卻極為廣泛。從治『腳孿急』而至於治療多種攣急,可以說是對於『腳孿急』主證的取象擴張。
雖說原方白芍與甘草各等分為4:4,但目前應用時很少人以1;1應用,臨床可根據病情作相應調整,不必拘泥於此。本方中的芍藥是君藥,甘草是臣藥也是佐藥。據實驗白芍與炙甘草的劑量配比以2:1解痙止痛效果最佳,其次為3:1。至於1;1鎮痛作用反較不明顯。大量的臨床實踐分析觀察也證明如此。單味生甘草與炙甘草都無明顯鎮痛作用,生甘草與芍藥配伍鎮痛作用亦不強,故本方止痛時只宜用炙甘草。本方藥性緩和,須用大量方能見效。其中白芍用量宜一兩(30克)以上,止痛較優。即使需要加入別的藥物時,也要突出甘草、芍藥之用量,量小則效果不佳。余常用白芍六錢至二兩(20~60克)、炙甘草三錢至一兩(10~30克)。臨床運用芍藥甘草湯若脾胃功能正常者,則芍藥、甘草份量可相對加大,其比例亦可為2:1;若脾胃功能較差,不喜食甜味,或有水腫、高血壓者,甘草用量宜少,一般僅用一錢(3克),則芍藥、甘草之比常為4:1或5:1。如個別患者出現大便溏泄,可加蒼朮或白朮三至五錢(10-15克)。此外甘草達五錢(15克)以上,必須防過甘助濕而生浮腫。可伍用茯苓皮淡滲利濕。
芍藥甘草湯適用於陰血不足筋脈失養,肝脾失和所致筋脈攣急疼痛不可伸直各症。在《傷寒論》中,本方原即用於陰虛筋脈失養而出現腳攣急症候者。日本?矢數道明謂本方應用目標為『以緊迫性強烈肌肉攣急與疼痛為主要目標』。以腿腳攣急或胃脘疼痛,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辨證要點。在性質上抓住『孿急』的特點,在部位上又要突破『腳』的局限。不要忽略其養陰和血的一面,辨證施治才能使本方發揮更好的效果。
芍藥甘草湯具有鎮靜、止痛、舒攣等作用,該方可謂平淡而效宏,藥簡而用多,如今適應症則相當廣泛。不僅用於外感誤汗傷陰,筋脈失養,腳脛失榮之腳攣急證,而且也適應於內科雜病的陰血虧虛,肝陰不足,肝氣橫逆侮脾,筋脈失養所致肝胃及肝脾不和,拘攣,抽搐,以及陰血不足而產生發熱、眩暈、失眠等多種證候。現多用於胃腸痙攣、膽絞痛、乳痛、經痛,和頸項、背、腰、小腿肌肉的攣急疼痛等。還用其治療便秘、尿閉、抽搐等,都有一定的療效。尤其諸種痛證更為常用。
後世醫家對本方的應用大加發揮,遠遠超過《傷寒論》適應症的範圍。如:
1. 《傳統適用方》用本方(名中岳湯)治濕氣腿腳赤腫,遍身疼痛,並治腳氣。
2. 《朱氏集驗方》用本方治腳弱無力,行步艱難,名去杖湯。
3. 《魏氏家傳方》:治濕熱腳氣,不能行步。
4. 《醫學心悟》:治腹痛。以本方治療腹痛,並稱芍藥甘草湯治腹痛如神。
5. 吳遵程曰:專治榮中之虛熱,其陰虛陽乘至夜發熱,血虛筋攣。
日本醫家則認為芍藥甘草湯具有中樞性、末梢性的鎮靜和鎮痙作用,用之緩解各處疼痛。筆者學習先賢的經驗以本方加味治療多種病症,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牽涉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傷骨科、外科及其他疾病等,為了方便學習及記憶,我將其應用總結為五大項:攣急症、痛症、風痰證、血證、其他等。現介紹如下﹕
一、攣急症
芍藥甘草湯又名去杖湯,其適應證多有大筋軟短和攣縮或腹肌拘急現象。芍藥甘草具有柔肝舒筋,緩急止痛作用。據《現代漢方醫學大觀》(細野史郎著,蕭友山譯):『芍藥甘草湯對橫紋肌、平滑肌的攣急,不管是中樞性的,或末稍性的均有鎮靜作用,……對身體的攣急有效,不僅對表在性的軀體和四肢的橫紋肌,就是對深在的平滑肌性的臟器,如胃、腸……等也能緩解其攣急,制止其疼痛。』現代藥理研究也證明,芍藥甘草湯對表在性的軀幹和四肢的橫紋肌,或者是對深在的平滑肌性臟器,皆有鎮靜止痛作用。臨床廣泛應用於臟器平滑肌的痙攣如胃痙攣、腸痙攣、膽道括約肌痙攣、輸尿管痙攣、膈肌痙攣、支氣管痙攣、子宮痙攣等引起的胃、腸、膽囊、輸卵管、子宮、膀胱、尿道或血管等病痛,以及四肢軀幹骨胳肌的痙攣如腓腸肌痙攣(轉筋)、咀嚼肌痙攣等,甚至是血管的痙攣等,能緩解其攣急、制止其疼痛。並有抗潰瘍作用。舉凡;胸、背、脇、腿、肌肉及神經性疼痛及胃腸炎、膽囊炎、輸卵管、子宮、膀胱、尿道發炎及結石等引起的腹痛、呃逆、痛經、哮喘、百日咳、不安腿綜合征、磨牙、面肌抽搐、糖尿病、尿閉、便秘等。皆可用芍藥甘草湯為基礎方,加減應用,舒攣緩急鎮痛作用極顯著。臨床應用的關鍵是疼痛、攣急。藥雖二味,唯量較大,服數劑可愈。以下再申述之:
1.廣泛用於骨骼肌攣急疼痛的疾病。骨骼肌的痙攣主要表現在四肢肌肉呈痙攣性、緊縮感(抽筋性)的疼痛,以陣發性、短時發作為特徵,即中醫所謂的風證。尤以負重之下肢痙攣緊縮感更為明顯,此即仲景所謂『腳孿急』。對於『腳孿急』應當靈活地看待。下肢疼痛多有腳孿急影響行動障礙,如坐骨神經痛、膝痛、腓腸肌痙攣(小腿抽筋)等。(按:以下僅寫『錢』與『兩』數,不再寫『克』數,每3克等於一錢計)
治療腓腸肌痙攣:我用本方加桂枝、木瓜,療效很好,症屬陰血虧損,不能榮筋,幾日內即可緩解及治癒。本方對腦血管障礙所致的腓腸肌痙攣亦有效。
治療肌肉痛性痙攣征:用本方白芍一至二兩(30–60克),炙甘草三至五錢(10–15克),每日1劑,水煎3次。上肢肌肉痛加桂枝、伸筋草、片薑黃;胸脅肌肉痛加柴胡、元胡療效頗佳。
治療急性腰扭傷:用本方加炒杜仲送服三七粉療效甚佳。
治療老年腰腿痛:以本方:白芍五至八錢(15–25克),甘草三錢(10克)加牛膝、地龍、當歸、杜仲各三錢(10克)加減治療多例老年腰腿痛療效甚佳。
治療雷諾氏症:雷諾氏症是一種末梢血管痙攣性疾病,根據當歸四逆湯(即芍藥甘草湯加當歸、細辛、木通、桂枝)治療凍瘡的經驗,以芍藥甘草湯加桂枝、生薑、大棗、當歸及溫經活血通絡的藥物雞血藤、絲瓜絡,川芎等治療治療雷諾氏症均療效顯著。
本方能有效地解除肌肉的痙攣,緩解相應的症狀。桂枝加葛根湯及葛根湯常用於治療頸項強,其中就有芍藥甘草之組合。
2.臨床廣泛用於平滑肌的病變引起的各種痛證。以內臟平滑肌絞痛、劇烈痙攣等為特點的疾病。如:
治療胃扭轉:『扭轉』即中醫之『攣急』、『拘急』、不能伸展之意。以芍藥甘草湯:芍藥一兩(30克)、甘草五錢(15克)。每日1劑,濃煎取汁,日服3次。治胃扭轉有效。
治療胃脘痛:芍藥甘草湯原方重用即可。炒白芍每用至一至二兩(30–6O克,炙甘草每用至五錢至一兩(15–30克),兩者之比以2;1為宜。以芍藥甘草湯加味(白芍五錢至一兩(15–30克)、甘草三錢至一兩(10–3O克)、蒲公英三錢至一兩(10–3O克)、丹參五錢至一兩(15–30克)治療多種證型的胃脘痛收效顯著。肝氣犯胃者加疏肝理氣之藥如柴胡、香附;胃腹脹滿者加半夏、厚樸;肝胃鬱熱者加丹皮、梔子、熱盛者加黃連;胃陰虧虛者加養陰益胃之品如麥冬、石斛;瘀血停滯加丹參活血。脾胃虛寒加黨參、黃耆、桂枝溫中健脾﹔余亦常用黃耆建中湯加重其中之芍藥甘草治之。
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隨寒熱虛實之不同而加減變化。一般輕症胃痙攣用芍藥一兩(30克)、甘草三錢至四錢(9克–12克)為好,重症用芍藥一兩半(45克)、甘草用六錢(18克)為宜。泛酸者加瓦楞子、海螵蛸(或烏賊骨、浙貝母);合併上消化道出血者加大黃、白芨。慢性潰瘍病以芍藥甘草加烏賊骨、浙貝母、枳實、白朮、白芨共研極細末,三餐前1小時服,效果頗佳。余常用黃耆建中湯加重芍藥甘草用之治本病效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芍药甘草汤
楊維傑
小腿抽筋非缺鈣,中醫效方簡便廉!
《经方临证指南·刘渡舟》2 中医资料 中医咨询网
火神派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下肢痹症医案案例
治疗一例痛风的几点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