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祥及其后人名人介绍
1、王祥(185年一269年),字休征,琅琊临沂人。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书圣王羲之的族曾祖父。历汉、魏、晋三代,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太保等职。事后母孝,民间流传“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鲤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2、王览(206一278),字玄通,琅琊临沂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西晋太保王祥的同父异母弟。“书圣”王羲之的五世祖。历经东汉、三国和西晋三代,曾入仕曹魏及西晋,在西晋官至光禄大夫。
  3、王雄,字元伯,王戎(竹林七贤最年少者)、王衍的祖父,王浑(与王昶之子同名,但不是同一人)、王乂之父。受到魏国安定太守孟达(与原来是蜀将的新城太守孟达不是同一人)的推荐而得到曹丕的赏识担任幽州刺史。与田豫政见不合,使人阴构田豫乱边,魏明帝遂将其转为汝南太守。青龙元年,轲比能再度叛乱,诱反步度根,并大败并州刺史毕轨,为害魏国边境。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深感威胁的王雄派刺客韩龙将其刺杀,其政权立刻崩溃,鲜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战。
  4、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但一直有夺权之心,最后亦因而发动政变,史称王敦之乱。
  5、王导(276~339年),字茂弘,琅琊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6、王廙(276—322年),字世将。琅琊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名屈指可数的音乐家。王廙是东晋丞相王导的从弟、晋元帝的姨弟,并与王导一起倡导晋室南渡。晋室过江,廙书、画为第一,为晋明帝的图画老师,他初仕晋惠帝为太傅掾,转任参军。建武初,擢升为辅国将军,封武陵县侯,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等职。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王廙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世有“王平南”之称。他死于同年,谥曰康。享年47岁。
  7、王邃(?-324?),字处重,东晋中领军,西晋光禄大夫王览之孙,侍御史王会之子,琅琊临沂人。累迁中领军,尚书左仆射(淳化阁帖作海陵恭候)。
  8、王彬(278—336年),字世儒,东晋大臣。琅琊王氏成员之一。系王正第三子(王正长子王旷,次子王廙)。
  9、王含(?—324)东晋琅琊临沂人,字处弘。王敦兄。累迁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王敦举兵时,为敦军元帅,与钱凤等率众攻建康。兵败,奔荆州,被荆州刺史王舒沉杀于长江。
  10、王浑,字长源。是王雄之子,王乂(字叔元)之兄,王戎之父。琅琊临沂人,担任过曹魏的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其子王戎,是西晋初年的名士,为“竹林七贤”之一。
  11、王旷,东晋书法家,琅琊临沂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父亲。历官丹杨太守、淮南内史、淮南太守...善隶、行书。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三载:“旷与卫氏,世为中表,故得蔡邕书法于卫夫人。”
  12、王衍(公元256年~公元311年),字夷甫,西晋大臣,琅琊临沂人。著名的清谈家,魏晋名士。官至太尉。喜老庄学说,当他解读老庄玄理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一把“与手同色”的玉拂尘,神态从容潇洒,谈论精辟透彻,倾动当时。当他讲错时,却又会“随即改更”,所以被当时之人号为“口中雌黄”。
  13、王澄(269~312)字平子,王衍之弟,王戎堂弟,王敦族弟。琅琊临沂人。出身世族,有盛名,勇力过人,好清谈。
  14、王戎(234-305),字濬冲,琅邪临沂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司徒,封安丰侯。永兴二年(305年)卒,谥元侯。
  15、王洽(323--358):字敬和,琅邪临沂人,东晋书法家。他是宰相王导的第三子。历官至吴郡内史,征拜中书令,苦让不受。众书通善,尤能隶行。从兄王羲之云:“弟书遂不减吾。”复工于草,落简挥豪,有郢匠成风之势。尝与羲之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宛转,大行于世。在《晋书本传》、《能书人名》、《书断》中,都有关于他的详细记述。
  16、王恬:汉族,字敬豫,琅邪临沂人,丞相王导的次子,东晋著名围棋手。少时尚武,不为公门所重,后袭爵为即丘子,官至中军将军。善弈棋,为中兴第一。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恬)多才艺,善隶书,与济阳江霦以善弈闻。”
  17、王劭:汉族,字敬伦,小字大奴,琅邪临沂人,东晋大臣及书法家,丞相王导第五子。历官东阳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丹杨尹。因得桓温器重,故迁任吏部尚书,后转尚书仆射,领中领军。后调外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王劭去世后获赠车骑将军,谥号为简。
  18、王荟,字敬文,小字小奴,琅琊临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第六子。王荟恰虚守静,不竞荣利,承家学,善行书。南梁庾肩吾《书品》列其书为下之上品,并云:“动成楷则,殆逼前良,见希后彦。”传世墨迹《万岁通天帖》中有其《疖肿帖》。
  19、王应(?--324年):汉族,琅邪临沂人。其父王含为东晋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王含,叔父王敦是东晋丞相、江州牧、武昌郡开国公。王敦无子,以王应为嗣。
  20、王允之(303-342):汉族,字深猷,东晋琅邪临沂人,王会之孙,王舒之子,丞相王导的堂侄。仕东晋,为钱塘令、领司盐都尉、宣城内史、建武将军、西中郎将、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卫将军、会稽内史,封番禺县侯。死时,年仅40岁,谥号为忠。
  21、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琅邪临沂人,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22、王珣(349~400),字元琳,小字法护,东晋琅邪临沂人。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再从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卒于晋安帝隆安四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
  23、王珉(351—388),字季琰,小字僧弥。珣弟。少有才艺,善行书,名出珣右。时人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代王献之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献之为大令,珉为小令。赠太常。自导至珉三世善书,时方之杜、卫二氏。尝书四疋秦,自朝操笔,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无误字。子敬(献之)戏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欲度骅骝前。” 《晋书本传》、《书断》。
  24、王谧(360-407),字稚远,琅邪临沂人,生于晋穆帝升平四年,卒于晋安帝义熙三年,死时48岁。他是东晋宰相王导之孙,王劭之子,后过继给伯父王协(王协早死)。谧著有文集十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25、王彪之(305年-377年),字叔虎(《晋书》因避李虎讳而作叔武),小字虎犊,琅邪临沂人。东晋重要官员,出身琅琊王氏,王彬之子,王导堂侄。初任著作郎,东海王文学,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官至尚书令,曾与谢安等人对抗桓温,并于桓温死后与谢安一同掌政。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唐书经籍)传于世。
  26、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王献之的兄弟,善草书、隶书。作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是谢安的兄长谢奕之女谢道韫的丈夫。深信五斗米道,孙恩攻打会稽时,不听手下进言,不设防备,祷告后相信已请得“鬼兵”助阵,因而与诸子一同遇害。
  27、王徽之(338--386年),字子猷,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五子。东晋名士,东晋书法家。其书法成就在王氏兄弟中仅次于其弟王献之。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及黄门侍郎。徽之自幼追随其父学书法,在兄弟中惟有“徽之得其势”。传世书帖中有《承嫂病不减帖》 、《新月帖》等。
  28、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邪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29、王弘(379~432)字休元,南朝宋琅邪临沂人。王珣子。元嘉九年(432)进位太保,卒年五十四,谥文昭。人望所宗,书翰、仪体,后人皆依放之。
  30、王昙首(394~430)名不详,琅邪临沂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七年,年三十七岁。幼有素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惟取图书。文帝为徐州刺史,以为府功曹。文帝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帝被迎入奉大统,议者疑之,昙首劝帝行。帝未许,复力谏。及帝即位,以为侍中,迁太子詹事。卒,帝为之大恸。谥曰文。昙首著有文集二卷,(《隋书志》注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31、王华,字子陵,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祖弟也。祖荟,卫将军,会稽内史。父,廞,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
  32、王僧达(423~458年),琅邪临沂人,南朝宋文学家。东晋王导五世孙,太保王弘之子,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之婿。
  33、王猷,字世伦,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太保王弘之侄,光禄大夫、东亭侯王柳之子,位侍中、光禄大夫。有子王瞻。
  34、王僧绰,琅邪临沂人,左光禄大夫昙首子也。幼有大成之度,弱年众以国器许之。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袭封豫章县侯,尚太祖长女东阳献公主。王僧绰著有文集一卷,行于世。
  35、王僧虔(426~485年),字简穆,琅邪临沂人,王羲之四世族孙。南朝齐书法家。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书承祖法, 丰厚淳朴而有骨力。 《齐书》本传称:“僧虔善隶楷书, 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惟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唐代张怀瓘《书断》称:“祖述小王,尤尚古直,若溪涧含冰, 冈峦被雪, 虽极清肃,而寡于风味。”窦臮《述书赋》称其书:“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阻负任强。然而神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墨迹有《王琰帖》。著有《论书》等。
  36、王俭(452~489) 南朝齐文学家、目录学家,字仲宝,琅邪临沂人,东晋名相王导五世孙。其父僧绰、叔僧虔,俱有文学才能。王俭1岁时,父被害,为叔父所养。自幼勤学,手不释卷。宋明帝时,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18岁时成为秘书郎,历任秘书丞、义兴太守、太尉右长史等职,后辅佐齐太祖萧道成即位,礼仪诏策,皆出其手。以佐命之功封南昌县公,升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兼丹阳尹。齐武帝时任侍中、尚书令,领国子祭酒、学士馆主、太子少傅、卫军将军、中书监,死后谥文宪。
  37、王道琰,南朝宋琅邪临沂人。东晋丞相王导六世孙,宁陵县五等侯、中书令王僧达子,徙新安。元徽中,为庐陵内史,未至郡,卒。子王融。
  38、王融(476--493):字元长,南朝齐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宰相王导的六世孙,王僧达之孙,王道琰之子,王俭(王僧绰之子)的从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琅邪王氏百度百科
世王大会论文:上海王伯飞·琅琊王氏世系略考
5_王羲之家族书法典藏集
翰墨风流·王氏家族
撑起半个中国书法史的王氏家族
【文化兰山】一代书圣诞生地——羲之故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