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析古玉集(44)商代玉龙饰

        这件玉器,是1979年孙鼎先生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1000多件文物中的一件。《玉润中华》一书介绍为“龙虎玉饰”,细看简介内容却描述了一条大龙、一条小龙,个人认为应延用之前著录的一贯称谓:“玉龙饰”。


        1.看料。器物为青玉质,微泛黄,部分应为甘肃马衔山或马鬃山透闪石玉(俗称二马料)。


        2.看型。大龙张口露齿,臣字目,龙角后伏,呈弓背姿态,龙身饰有勾云纹,龙尾上翘;小龙背向伏于大龙背部,方形眼,通身饰有方形纹,背脊出扉棱,龙爪清晰可见。大龙背部钻有一孔,以便系挂。


        3.看工。采用商代典型的“双阴起阳”刀法琢刻。①切割痕。器物中部有一微弧的下凹,是典型的切割工艺。龙山文化之后,麻绳带动蘸水解玉砂切割工艺多用于切割大型玉璞,小型玉料大都使用石片切割工艺,商代应该正常沿用。②刮蹭痕。商代的阴线系采用硬度7以上的石核或者玛瑙等直接刮蹭(刻划)后修磨成型,阴线底部高低起伏,晶团凸脊多为形体、高低不一、不规则的高耸团块、条团状,大都平顶,散布刮蹭工艺遗留的断续、隐约的同向长条凸脊。③抛磨痕。刮蹭成形后经过磨石的直接抛磨、麻或竹或木加蘸水解玉砂的抛光,在器表可以看到满布晶粒凸点,散布类平行晶团凸脊,偶尔可见晶团凸脊组成的隐约断续长条凸脊,呈现圆缓化、模糊化、溶蚀化,不尖锐。④桯钻痕。上部的系孔这种不大的小孔,用石核双面掏搅对钻(桯钻)效率应该较管钻高,经过后期修磨,工艺痕迹残留较少,隐约看到掏搅的一圈弦痕。




        4.看沁。大玉龙头部有鸡骨白和褐色沁,背面斑块大,小龙身上有黄褐色沁,个人认为应为二马料的原生皮沁。




        附:孙鼎(1908~1977),字师匡,安徽桐城人。著名企业家、收藏家,爱国民主人士。他的藏品以青铜器、封泥、钱币最为珍贵。1959年4月,孙鼎曾响应国家号召,作为上海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向建国10周年献礼,将自己收藏多年的国宝级文物,捐献给北京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有乾封泉宝、天圣通宝等10枚珍贵古钱,西周御王良爵(上有铭文21字,为已知字数最多的铜爵)。另外,还有孙鼎收藏的镇宅之宝“堰王玺”等,共计13件。孙太太景俊士于1979年1月31日写了《捐献书》,决定将孙鼎的全部藏品,铜器、钱币、书画、甲骨等多达1193件,捐献给上海博物馆。这次捐献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五百多件。1997年,孙鼎之子孙伯起又将孙鼎留下的收藏品作了第三次捐献,包括《善斋吉金录》、《师匡藏泉》、《季木藏陶》等文物参考和鉴赏书籍共1218册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猪龙
汉代玉龙纹珮相关信息资料
古玉器为什么没有受到藏家的热捧
乾隆啊,你终于审美正确了一次!
中国十大镇国玉器,你见过几个?
陕西博物馆镇馆之宝(一)——镶金兽首玛瑙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