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惠安石雕三部曲和南派石狮

文/ 张建树

惠安石雕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几乎等同于惠安的建城史,在1600年以上。对于一种艺术形式而言,这一漫长的过程,给了它足够的时间去走好从孕育到发展到成熟、繁荣的每一步。同时,与世界上任何一种伟大的艺术形式一样,惠安石雕在它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能够代表其艺术建树的象征性作品。

漫长的酝酿

无论是根据古代惠安石雕作品的留存状况,还是从对于惠安石雕匠人的史料记载上分析,基本可以认定惠安石雕发展的初级阶段即萌芽时期,应该是在明末之前,即自东晋至明代后期,历时约 1000 多年。


这一时期惠安境内已查到的现存石雕,内容多以石将军、石马、石狮等为主,其中林禄墓和王潮墓前石雕就是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这些石雕遗物,对研究惠安乃至闽南地区早期的石雕艺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唐宋以来,惠安石匠还参与了著名的洛阳桥、安平桥、泉州东西塔等著名桥梁、寺庙和石塔的建筑雕刻,留下许多精美的石雕作品。如建于宋皇祐年(1049-1053 年)的洛阳桥,桥面和桥头原有 28 只望柱石狮、7 座石亭、9 座石塔以及镇守桥头的石将军等石雕遗物,至今桥上还保存有守护神雕像、月亮女神雕像、石塔、石亭、部分守桥石狮等宋元时期的石雕。


此外,还有现存于惠安螺阳镇盘龙村的“石笋”,洛阳镇石船村三尊老君岩造像等遗物,也是惠安珍贵的早期石雕作品,这些雕刻技艺均为圆雕,作品粗犷、流畅,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原文化的特点,但也可见一些如座落在盘龙村的唐末武威将军节度使王潮墓内封顶浮雕莲花、圆雕翁仲等传神、精细的浮雕。泉州开元寺南宋时的东西塔和塔身浮雕佛像,据考证,大多作品亦出自惠安艺匠之手。元代惠安石雕作品,现存的还有张坂镇獭窟石塔的石雕作品和惠安县城平山寺的石塔等。泉州螺城北门的明代石雕狮以及建在东岭许山头堡村凤山之麓的明代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衙史张岳墓的圆雕华表和浮雕双龙、兽类等,这些石雕遗存说明在 1000 对年的发展过程中,惠安石雕的内容在逐渐丰富,造型在日趋精美,到明后期,技艺已较为精湛。

南派石雕日渐成型

从明后期到清咸丰年间(公元 1851-1861 年)的260多年时间,是惠安石雕成熟的第一阶段。

经过 1000 多年萌芽时期的积累,惠安石雕技艺,开始逐渐走向成熟。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就是奠定了惠安石雕表现的主要内容及惠安石雕艺匠追求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灵魂的龙和体现顽强不屈意志的狮,这些作品精美传神,其主要特点是雕画结合,精雕细镂,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内容及其体现的精神,影响了后世代代惠安石雕,惠安石雕亦因此而以独特的风格受到中外人民及艺术大师的赞颂。


在这阶段,惠安石雕作品由粗犷发展为精巧细腻,有的至今仍令石雕工艺师折服。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随着石雕工艺的逐渐成熟,名工巧匠日益受到重视。其艺术特征纤巧、细腻而传神,可以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这个阶段的主要作品是狮子和龙柱,其艺术风格已由质朴、粗犷趋向精雕细琢,也开始注意线条结构和形态神韵之美,使惠安石雕开始享誉中外,广受欢迎。其中,李周所做的福州万寿桥的拳头狮、鼓山涌泉寺门前的绣球狮和于山法雨堂的龙柱,就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

自清光绪年间(公元 1875-1908 年)至本世纪 60 年代初的近 100 年间,是惠安石雕史上雕刻艺术的达到成熟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最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石雕作品重视立意,改变了往昔作品的形似而达到神似的艺术境界。艺术风格形神兼备,许多作品富有动感和气势,具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动态美和神态美。这个阶段,惠安石雕艺人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精美作品,其中多为建筑装饰品。


惠安石雕艺匠不仅佳作遍及本县,而且还有不少石雕艺匠流寓于泉州各地,参加各地侨眷住房及寺庙建筑,以精美的石制装饰工艺品为民居和寺庙增色增辉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惠安石雕产品(主要是墓料)出口迅速增加。这个阶段,崇武镇五峰村的石匠纷纷到厦门一带开办石雕店。此时在厦门从事石雕业的惠安人多达 200 余人,石店 30 多家,主要分布有角美、海仓、浮南桥、山坡头等地,生产墓料,通过水路商贸向印尼、缅甸、马来亚(半岛马来西亚的旧称)、新加坡等地出口。在对外开拓的同时,惠安石雕艺匠还积极吸收了海外一些先进技术设备,如采用“荷兰石”磨平石面,这不仅省工,而且光洁度高,石面平滑细润、铮亮可鉴,把惠安石雕技艺不断推陈出新。

抗日战争爆发后,惠安石雕发展因战乱而间断,石雕产品的出口基本停止,国内也无销路,战乱使石雕业处在极端困难的境地。


机遇和挑战并存

1949 年,新中国建立后,惠安石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石雕艺人从此佳作频出。如当时蒋友才雕刻的“荷花碗”能漂浮于水面,使人们惊讶不已。建国初期,惠安石雕艺人还参加了北京十大建筑和集美学村的、集美鳌园等建筑物的建设,其中最著名的是集美学村和集美鳌园的建设。集美鳌园中的石雕作品是惠安现代石雕工艺水平的集中体现。

自上世纪 60 年代至今,这短短的五十多年可以称得上是惠安石雕得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惠安石雕人才济济,工艺创新,品种数量倍增。此时,惠安石雕业已经初步形成称雄于国内外市场的生产基地。1960 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惠安石雕艺人蒋应连、张来富、蒋友才、王瓦金四人组建了“惠安雕刻社”、即后来的惠安石雕厂前身。这一时期,惠安石雕厂在发展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即各国反复探索和琢磨,创造出堪称石雕绝技的影雕工艺,在国内外石雕艺术界影响巨大。


惠安石雕厂以影雕和圆雕、浮雕等技艺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精心雕制一大批石雕工艺品,成为出口主要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这个阶段,在国内外许多有影响的惠安石雕巨作相继产生,惠安石雕艺匠参加了国内许多著名工程的石雕加工和安装。如 1970年福州五一广场毛主席巨型雕像、1977年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44 根大石柱、1985 年耸立于厦门鼓浪屿东岸、目前全国最雄伟、高达 15.7 米的人物石雕塑像“郑成功像”、1986 年“南京雨花台纪念馆”以及 1989 年雕刻的湄洲岛巨型妈祖雕像等。除此之外,还有福州西禅寺全国最高的石塔;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西安兵马俑陈列馆;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等作品。

随着改革开放和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惠安石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繁荣时期,惠安人广泛吮吸诗词歌赋、美术戏曲的丰富养分,这古老的传统工艺终于在新世纪里焕发出灿烂的艺术青春,正真达到了凝固的音乐的艺术境界。世代相承、侧重写实的民间造型与抽象的、创意的现代艺术并存发展。在应用项目上,已经快速地从传统的民居和寺庙建筑向现代园林建筑和城市雕塑多元化发展。

纵观历史,惠安石雕发展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惠安在向世界石雕之都发起冲刺之时,面对的是当代雕塑艺术在全球背景下的巨大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是全球化浪潮激活的艺术互动与交流,艺术多元化和文化丰富性拓宽风流尽显的舞台;另一方面,是随着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加剧,民族传统艺术与当代创新艺术及其审美价值矛盾的存在,传统艺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空间出现萎缩的现象。在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新世纪面前,挑战、压力与机遇并存。

南派石雕的图腾——南狮

惠安石雕的雕刻题材极为丰富,从著名的人物故事到山水风景,从祥禽瑞兽到吉祥符号,仅仅是这些雕刻的题材,已经足以让世人为之一震。


祥禽瑞兽在惠安建筑石雕装饰中较为常见。这类图案往往是建筑中最为人瞩目的装饰内容,不管在体量和数量上,还是在形态与色彩上都占据建筑中最醒目的位置,如传统建筑的石柱等。以龙、凤、麒麟等为代表的神异形象,几乎完全是人们为表达观念而主观臆造的;而狮、虎、龟、鹤,以及其他众多的飞禽、走兽、虫鱼等动物也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精神,反映了人们欲借助这些动物神异实现自身理想的强烈愿望。

这其中,狮子有“百兽之王”的美称,具百兽中的地位和威望,用来象征人世的权势、富贵。在古代,设置石狮子有一定规矩,石狮,作为艺术装饰作用的守卫之神,能显示主人身份的高贵。一般门东边的狮子,脚边踩一只绣球,象征威力,为雄狮;门西边的则脚下抚一只幼狮,寓意子孙昌盛,为母狮。石狮在动物装饰纹样中占有重要地位。


狮子可以作为单独的形象列于大门两侧,增添建筑物的气势;也可以直接用于建筑的装饰,比如说栏杆的望柱头雕刻各种神态各异的狮子,牌楼基座、柱础、建筑的木梁架上等部位都有狮子的形象。除此之外,人们又给狮子创造了许多象征意义,如“太师“、”少师”、“狮子滚绣球”等,所以狮子形象在传统的石雕作品中大量出现,题材丰富,为人所熟知。

而狮子对于惠安石雕来说,其意义不仅仅是一种题材。在惠安石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石狮成为见证其成熟、独立的一个重要象征。


明代及之前的惠安石雕狮,基本上都是蹲坐型,以花岗岩为基料,线条粗犷、流畅、刚健,口腔离析程度浅、头、背毛粗且具条形;雌雄成对,头部已分别向两侧微仰,双眼圆瞪,神态威严、已初具绣球狮的特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首推福州闽王祠前的石雕狮。此外,惠安崇武“三元宫”前的石雕狮、螺城北关的明狮,惠安洛阳刘望海坟前的白花岗岩雕成的守护狮等,也可以反映这个时期的石雕狮艺术风格和特点。

明末清初以后,惠安石雕狮逐渐向技艺化、传神化演变发展。到清初,绣球狮已大致形成精细、传神、高度拟人化的艺术风格。从石料上大致可分成两大类,即白石和青石两类。一般而言,白石狮造型比较古朴,雕刻风格粗犷,神态气慨凛然。青石狮则造型精巧,雕刻技艺精细。从年代区分看,前者一般较早,后者一般以清代以来的为主。


明清以来,惠安石雕工匠在石狮的造型和雕刻方面,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成功创造出有别于北方石狮风格的南派石狮。北狮在外貌神态上虽然有异于唐宋蹲坐狮,但还是威然蹲坐在石座上,脚长爪利,呲牙裂嘴,低眉怒目,眼不斜视,头部微侧,两耳长垂,神态肃然,依然保留凶悍本色,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势,就连雌狮对爪下戏耍的幼仔也未流露出温顺的仪容。

与传统的北派石狮截然相反,南派石狮的造型一般为一对或蹲或卧的雌雄狮,二狮左右侧视,特别是雄狮胸披绶带,口含可以滚动的小石珠,足踩彩球,它们神态安详和蔼,表情往往总是似笑非笑斜视着遥遥相对的雌狮,雌狮前爪抚摸着两只衔尾戏耍的幼仔,头向左仰侧,默默含情地望着“郎君”。它们完全摒弃北派石狮虎视眈眈凶悍的气势。南狮大都采用质地较韧、便于雕琢的青石来雕刻,细部雕刻十分精致。在传统建筑中,石雕狮在建筑平面上总是位于建筑正立面最醒目的大门入口处,装饰效果非常突出。


此外,在宗教建筑中石雕狮和民居建筑中的门枕石的建筑功能具有相同之处,即起到稳定门框的作用,又是门槛的支撑点;不同之处,是石雕狮的形象威严、造型更加具体。如泉港沙格灵慈宫大门前的一对石狮,以夸张的狮子头部,表现狮子忠厚实在又不失调皮的神态,造型不合比例却栩栩如生,这正是明清水墨绘画论中的“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的创作原则。


声明

1.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刊立场,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种各样的霸气石狮子
天风海涛看崇武:惠安石雕
宗教庙宇门口石狮子
欣赏完工后的各种石雕狮子造型图
感受关帝庙石雕文化
【转载】走进陕西绥德 感受石雕艺术的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