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守泉 | 九澧名山之首的“彭峰叠翠”

■高守泉

虎臥兰江


澧阳城西去十里,有一座山峰,山外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叫彭山,但居住在山里的人大多呼为虎山。一山两名,别的地方倒是常事,但对于此山来说,却有一段值得一提的故事。

当地人传,虎山,其实是一个比彭山早得多的名字。据说在高明的风水先生眼里,此山活生生就是一尊卧虎。卧虎的头怎么扬,须怎么张,耳怎么扇,尾如么扫,脊怎么弓,前腿怎么扑,后脚怎么坐,都清清楚楚,有模有样。还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白发苍苍、不明来路的老先生,带着两个徒弟,围绕这座山仔仔细细勘察了几个月,画了一张虎山图。当地见过的人说,那图画得还真有些虎势虎威,想求先生留下。但老先生笑而相告:此地虎卧龙隐,形胜天设。天机之图不可外泄。只要好好守护这龙虎地脉,老天爷就会保你们永生永世衣食富足。从此,那山里的居民,指山望山报籍贯,一律以虎山相告。虎山的大名也就世世代代流传至今,以至于口口相传的当地人,什么时候都会把虎山之名叫的当当响。

有幸登上飞机,从高空俯视过那山的人,无不惊叹辽阔的澧阳平原南沿,真有一尊青翠山岚,酷似卧虎,兀蹲在兰江之阴。虎山山系,为云贵高原云雾山东延,盘踞湘西北的武陵山南支余脉。此余脉逶迤东去,驰临洞庭,以彭山为大湖西岸的最后一峰。它有如猛虎憩息的奇姿仪态,北栖澧水,东瞄洞庭,守望澧阳平原,雄视江湖海天。它虽高不过200米,但其突兀而起于平湖之畔的雄伟昂扬之状,白云缭绕的青峰绿嶂倩影,令人喜爱,又令人顿生一丝神秘与敬畏。从其形神气势看,呼它为虎山,可谓名副其实。

可是现在,人们翻开澧州史籍方志,发现形容澧州城地理形胜的记载,总是“彭阜耸其西,关山列其东”(《方舆纪要》)的描述。也就是说,彭山早已成为此山见诸经传的名字。为什么一个远古先民叫贯了的虎山盛名,却被彭山替代了呢?简单回答,完全是因为一个人,一个澧州人崇敬的人。

澧水之阴的那座虎山,经过了万千岁月。进入大唐盛世之后,曾封为彭王的唐高祖李渊第十二子李元则,于贞观十七年(643)出任澧州刺史。《旧唐书》记载,李元则在澧为官期间,“更折节励行,颇著声誉”,永徽三年(652)终于澧州刺史任,时年仅三十二岁。听到李元则去世的消息,唐高宗李治废朝三日,设祭悼念,并追封他为司徒、荆州都督,赐陪葬献陵。待灵柩“发引之日,高宗登望春宫望其灵车,哭之甚恸。”李元则逝去两三年后,恰逢澧州迎来建州一百年的大庆。

九澧绅民细数历任地方官,觉得思王李元则,是第一位惠于子民的著名守宰,更盼望其具有人亡政兴的影响力,借以庇佑黎民百姓。所以万千绅民联名上书,表示愿意出钱出力,要求州府为思王立祠奉祀。官府感到民心可喜,民意可尊,便选择澧州最有灵气的风水宝地虎山,为思王建立一座专祠,以供世代奠祭,并将虎山更名为彭山,永播彭王美名。于是,令人喜爱并给人以神秘与敬畏的“虎山”,从此便以“彭山”之名载入史册。

明、清时期的学者们撰修方志,每论及此山盛名,总爱归结为彭王李元则,以为山以王名,故曰彭山。现在看来,“山以王名”之说,其实是不准确或不科学的。按此说,似乎虎山之山,原本名贱,需要假借彭王的身价,攀贵附名,以传久远。但根据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到,真实的情况是虎山原本为虎卧龙隐之地,古堪舆学视此类山势为大福大贵之处。故先民以虎山名之,表达此山观之见威、治之有福的意愿。

李元则虽身为皇封龙种,但能折节励行,治有惠政,令澧州民众深切怀恋,人们要纪念心中的好官,理所当然地会选择一处风水宝地,虎山即以它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而入选。况且唐时的澧州先民,还希望借虎山之尊,扬彭王之德;又祈愿彭王之后,更有新任官员和彭王一样勤政爱民。于是借山更名,以寄来者;亦借彭王之德,祈福于民。在“官为民父母”的时代,老百姓有此奢望实属正常,然而却不是“山以王名”的结果。

这一观点,决不是笔者的主观臆断,也不是当下人们的无端戏说。

早在南宋时代,有一位潼川郪县(今四川三台)的进士姓任名续,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起担任澧州教授(学官),连续多年。他写有一篇题为《彭思王庙记》的文章,称“续尝闻名山大川,主之有神,皆命於帝。若方伯诸侯,血食其地,握雨旸丰歉之柄,以示祸福,在理非诬。澧在湖西,古为望郡。此山之胜,雄压远迩,气象蔼然,固神灵所舍。惟神昔以分茅,抚临藩国,浃洽惠爱,虽前史疏略,用失其详,而斯民怀慕,世祠俨存。”任续教授的意思是告诉人们,按宋代人的观点,名山大川,应由神灵主持。

彭思王凭借“昔以分茅,抚临藩国,浃洽惠爱”的德行,实为澧州“斯民怀慕”的有德之人,所以便以“雄压远迩,气象蔼然,”的虎山,作为世代祠祀彭王的“神灵所舍”,使昔日曾为“方伯诸侯”的彭思王,“血食其地,握雨旸丰歉之柄,以示祸福”。这就表明,当时的澧州人,即以澧州名山的雄美,寄托对彭王的崇敬,又以千古不摧的民心民愿,表达对好官的期盼。从任续的说法可以看出,宋代的澧州士民,实际上已经把李彭思王当作可以保佑子民祸福的神灵来崇祭膜拜;也只有有惠于民的好官,方才有资格血食于名山。这大概就是中国名山,多被历朝圣人祠庙所占的历史原因了。


到了明代,曾官侍三代明皇、经历过宦海沉浮的礼部尚书刘瑞,亦写过一篇《彭思王庙记》。文中说:“思王,唐帝子也。当时澧名远郡,而屈帝子之贵临之,匪骄则怠,固世之常耳。乃独励节飭行,惠政及民,卒以庙食兹土,可不谓之贤耶。矧兹山自开辟以来,阅守令者不为不众矣。率落落如过客,王独得而凭依焉。鼓其风霆,福泽千里。而山之姓随之。”这说明,虎山自开辟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早已见证过众多的澧州守令者。但刘瑞以为,不过“率落落如过客”。只有唐帝子李彭思王,贵而不骄,“惠政及民”,因此“独得而凭依”于此名山,“卒以庙食兹土”,还使得“山之姓随之”。这又表明,作为皇亲国戚,或者说是“官二代”的李元则,能有“惠政及民”之美誉,就明代人看来,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所以刘瑞认为,唐代澧州人选择虎山建立李彭思王祠,并且以彭冠山名,其实是要告诉高官显爵:人若想在历史的山头,占有一方好土,尝享俎豆庙食,非“鼓其风霆,福泽千里”,是不得有此鸿福的。刘瑞此论,很可能是借题发挥。因为明代的澧州城,差不多有半座城是皇族华阳王的王府,封王赐爵者多矣,但不曾见澧州百姓有过如对李元则一样的爱官尊王之论。说明好官实在难得。因此,彭山之称为九澧名山,应该不是山因王者贵,而是人借名山传罢了。

名冠九澧


那么,能让李彭思王千载流芳的彭山,究竟妙在何处?要弄清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从“虎卧龙隐”的描述中,去体会它的雄伟、神奇和灵异;另一方面,也不妨查一查千百年来的澧州人及曾在澧州为官、寓居、游历的先贤,以及天南地北的文人墨客们留下的诗文记传、描摹礼赞。凡读过这些文字的人,一定会为彭山之美所倾倒,也一定会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触动和感叹,同时享受到一种面对壮美山川的快感惬意。

现在拣出史籍和方志中几则关于彭山景致的记述,让我们领略一下彭山名冠九澧的千古风姿。

南宋时期,有一位曾受业于朱熹、由朝廷迪功郎(又称宣教郎)转任兴化军涵江书院山长的文人,名叫祝穆(字和甫,建阳人),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编撰过一部七十卷的地理著作《方舆胜览》。其卷三十记载,彭山是一座“崇山连天外,界越隽冈阜。靡迤如舞如驰,遏千里之势于洞庭之野,屹瞰郡治,并为澧邦之所瞻”的九澧名山。《方舆览胜》所列当时的澧州名山计有七座,其余六山分别为:药山(今津市棠化)、太浮山(今临澧县西南50里)、黄山(今安乡县北湘鄂边界)、崇山(今张家界市永定区西南)、天门山(今张家界南市区)、赤松山(今慈利县西一百公里,与天门山对峙)。

彭山赫然名列宋代澧州七大名山之首。要知道,《方舆胜览》所列某一个州、府区域的名山,其顺序不完全以方位为参照,而是按当时公认的知名度来排列。就史上传纪而言,以药山的芍药烂漫与中峰长啸之奇、太浮山的浮邱子炼丹户牖与丹灶之神、黄山的金峰和土城之壮、崇山的八峰巨垄与驩兜冢之古、天门山的千寻素壁与悬天门洞之险、赤松山的赤松子辟谷遗址与仙家遗物之怪,均通通难敌彭山之名。可见彭山的不凡,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稳居九澧之冠的地位,实属难得。

明代留存的珍稀方志《澧纪》、《湖广图径志书》等,都列有“澧阳八景”的诗文论述。明代所谓澧阳八景,就是将当时的“彭巅翠峰”与“兰江绣水、关山烟树、月池晴波、洲上仙眠、龙寺晓钟、溪东书院、车渚夜读”等名胜古迹,列为澧州的佳境极致。而八景之中,无论明朝官至尚书的李充嗣,还是身为皇亲贵胄的华阳王子镇国将军廓然子等人,都把“彭巅翠峰” 作为“澧阳八景”中的第二景来咏唱。

从李充嗣的“雨过松坛滋石藓,鸟穿萝经入烟霄”;廓然子的“两山雄峙郁迢遥,拥翠屏开面面朝”、“半卸斜日浮佳气,万古江风吹不凋”等诗句中,人们不难体会到,彭山的确既有山的绝美之雄,又有峰的秀丽之俏,堪称澧州屈指可数的胜地。而明代武陵人、侍郎陈洪谟《登彭山》诗中大赞的“湖南秋尽露华凝,入望名山试共登”、“休谓炎荒民俗陋,圣朝文化日方升”的景象,同时表明彭山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之美,而是潜藏有中国传统文化兴盛的光芒。

清代的《直隶澧州志》,则以“彭峰叠嶂”的“澧州外八景”图绘,展示彭山的美轮美奂,又以“彭山与钦山雷峰相连,堆蓝积翠,四时一色”的介绍,让人神往,催人梦游。清代嘉道年间的名臣陶澍在澧阳书院任主讲时,曾做过一首《雨后望彭山》的诗:“薄雨初过小暑催,西山浮爽气佳哉! 云收淡白凌空去,山拥层青渡水来。螺髻远含新翠合,马蹄曾踏乱霞开。就中指点高歌处,犹忆前番带月回。”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清末民初的澧州文豪周宣三《彭山题壁》诗中,有“苍崖古木几千春,我辈登临一怆神。江水淘残唐宋月,名山阅尽古今人”的名句,它又为彭山平添了许多历史的沧桑感,让人们在此抚今追昔,伤今吊古,更加珍惜澧州美好的今天。

山有佳致


彭山之美,除了各种志书的白描性记载外,还得益于明代一位文人雅士的精致描述。此人名叫欧阳廉,人称欧阳文学,湖南新宁人,从明代万历癸丑年(1613)起,担任过多年澧州学政。才华横溢的他,对彭山的佳境和底蕴有深刻了解,由此写成“彭山十二景”组诗,流传后世。如果仔细咀嚼过欧阳廉“彭山十二景”的人,一定会产生一种“不游彭山,寝食难安”的躁动;也一定会引发追踪彭山美好昨天,畅想彭山繁盛未来的兴趣。有识有志之士甚至会情不自禁,发千古之讴思,产生重现彭山旧景新章的冲动。

欧阳文学记述的“彭山十二景”,不仅是载于典册的诗章,更是千百年来,澧州山川人文薪传的真情实景。虽然历史有时过境迁之憾,特别是经过改天换地后的今天,原来的十二景或许已经面目全非,有些景观早已不复存在,但根据组诗中每首诗的标题,依然可以遐想当日彭山景致的林林总总,令人情思飞动。

欧阳廉的“彭山十二景”组诗,分为“龙隐澄潭、雷鸣古洞、城头晓角、江外疏钟、翠麓莺弦、沅洲麦浪、金滩泻响、玉井遗芳、石岭群参、兰汀遥舣、渔舟夜扣、牧笛孤吹”十二个篇章,或者叫做十二场景。很明显,“龙隐澄潭”、“雷鸣古洞”、“金滩泻响”这三景,是千百年来流传于澧州民间、亦曾进入到人文逸史簿册的神话传说;“城头晓角”、“玉井遗芳”、“江外疏钟”、“石岭群参” 这四景,是历史上彭山景区儒释道文化繁盛景象的间接记录;“翠麓莺弦”、“兰汀遥舣”、“沅洲麦浪”这三景,是今天彭山景区一山、一水、一湿地洲浦的古貌之状;而“渔舟夜扣”、“牧笛孤吹”则是彭山昨天的民生画图。因此,明代人眼中的彭山十二景,既是历史的一帧帧倩影,也是澧州文明的一节节记忆。

很可惜的是,欧阳廉“彭山十二景”组诗的原作,现只找到“城头晓角”一首。此诗是思王祠建筑群某日清晨一角的一幅特写:“篱门鸡彻野云寒,隐隐残星低远湍。画角数声天外晓,瑶台百雉望中看。霜凝古道人初迹,月射疏林鹤正抟。漫道日高僧未起,山人中夜整衣冠。”当天边的隐隐残星晓月仍依稀可见之时,远处鸡鸣嘹亮,山头野鹤盘旋,数声画角响彻天外,山村古道上,山人踏霜远行。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图画。其余十一首,不知何时能从何处寻得,致目前不能具体了解作者如何歌咏彭山诸景,也不知彭山诸景历史美况究竟如何。

当然,依据欧阳文学诗题的提示,还是可以体味到,彭山十二景既是澧州人与山水和谐共荣的真实画图,又是天地合育共孕的澧州文明史卷。它能让今人穿越时空,回味历史的绚丽,又能重现古人的情怀,领悟前人的忧乐追求。彭山十二景的每一幅画图,每一个场景,既是澧州的一页历史,也是澧州的一份财富。值得今天的我们细心追寻、精心呵护,完美传承。好在今天已有彭山庄园的规划与建设,相信一个比“彭山十二景”的描述更完美的彭峰佳景,已经在虎卧龙隐之地孕育成长着。

彭山庄园的建设者们告诉所有来访者,虽然“彭山十二景”原作未能全窥,但从今天彭山的现状中,认真寻找挖掘,或许欧阳文学笔下的彭山十二景,总能露出些历史的痕迹。而且,仔细琢磨一些民间久远的故事传说,也可能逐步恢复欧阳廉大部分诗题所提示的记忆。按照这一建议,人们一方面搜集、整理故纸堆中的史料,一方面遍访乡村耆老,撷取民间流传的关于彭山的故事传说,初步理清彭山十二景以及其他景观的来龙去脉。或许,街坊里巷的闲话和故纸旧册的轶闻,就是欧阳文学当初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翠麓莺弦


彭山十二景中的“翠麓莺弦”一景,是彭山古今神韵未变的最重要景致。翠麓,指青翠欲滴的山麓;莺弦,则是鸟雀的鸣唱如琴瑟弹奏般悦耳动听。古时的彭山,苍松翠柏遮天,美兰香芷遍地。远观它从平地突兀而起的气势,真有翡翠入罗盘之妙。而漫步峰头岭下,莺飞燕舞、百鸟和鸣之欢,胜过琴弦优伶之韵。

当今的彭山,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既有古代翠麓莺弦的美妙,又具新时代的无穷魅力。其山的清绿,鸟的啭鸣,蝶的蹁跹,花的芳香,果的甜醉,加上亭榭的温馨,小径的幽静,农舍的亲切,菜蔬的诱人,涧池水流的欢腾,以及各类野趣设施的舒适灵巧、游乐场景的独具匠心等等,实在是不愧为“百果养生园”的称呼,“城市花园”和“天然氧吧”的赞誉。当然更是一个“精致休闲旅游景区”和“农业开发”的典范。走进彭山庄园,不仅可让每一个亲临观瞻者体验到鸟语花香的天然乐趣,触摸赏玩大自然的慷慨赠与;还可以在野趣十足的休憩餐饮中,顿生乐不思蜀、流连忘返的兴致。

彭山庄园是华诚农业“精致休闲旅游与农业开发”的一个子项目,其目标是打造成一个湖南省五星级休闲旅游度假庄园。目前已有集种植、养殖、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农庄格局。通过多年的注资修建,在数千亩山地上,已初步形成“一心二翼三带”的科学空间布局。展现出山、水、洲一体化的景观构架,彰显出很强的让人们回归自然、游戏水、陶冶心性的特殊韵味。

“一心”,即以观景台为主体的彭山庄园核心景区。从庄园入口处进入,有小游园、观景台、养生文化广场、综合接待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华诚旅游度假庄园的核心区域。此区域小巧玲珑、精致舒适、可远观近赏的特色,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仅有强烈的别有洞天和豁然开朗之感,而且它所展现的山、水、洲齐聚眼底的深邃旷远,更令观光游览者顿生一种欲穷其乐的冲动。放眼四望,其葱绿环抱、清新安谧、明洁惬意的四周氛围,恰到好处的可倚、可坐、可漫步赏玩的近盆景架构所精心营造的休闲环境,与高天阔水的天然融合,更能使人很快作出安营尽兴的打算。

“二翼”,指以贯通庄园东西的林荫大道两侧园区。

园区北部为自然生态养生景区。此区域利用山、水、洲相连的地形地貌元素,进行完美串联打造,形成的百果林、修竹坡、林荫长廊、临水钓筏、水戏沙滩、游艇码头、野炊草坪、水力游乐架、农耕展试院、瓜蔬采摘田、湿地摄影场、花卉兰汀园、鸟鹤观测台、禽畜养殖圈、野趣游乐中心、楚骚书画草堂,外加小桥流水、亭榭石墩等多个景观点。每个景观点均赋予不同的生态文化主题,体现出不同人群度假休闲活动的需要功能,形成了一条景观错落有致、空间丰富多彩的亲山亲水亲自然的生态景观线。不仅可使来自不同年龄段与社会阶层的游客各有所乐,而且让各类客人乐有所获。

园区南部为养生经济发展区。此区域西起彭山庄园西入口,经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民俗村、高端疗养院、钦山佛寺景区、思王祠庙景区,串联着生态餐饮、富氧住宿、保健修炼、科普讲座、企业论坛、特色种养交流等经济服务功能设施,形成了以园养园的经济财力来源,是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和良性经营的有力保障,也是华诚农业开发的一个类型的展示区。

“三带”,是指彭山庄园根据山、水、洲的景观特点及休闲养生主旨,将彭山自然景观和地块结构划分为环山休闲养生带、环水娱乐养生带、环洲湿地观光带三条游赏线路。各条游赏线路不仅特色鲜明、设施有别、动静适宜,而且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整个设计规划,真可谓独具匠心,浑然天成。在这里,可以尽情地感受湘北民风民俗的传统风情,体验“人与自然山水对话”、“人与时尚文明齐飞”的雅情逸致。
随着彭山庄园规划的全面实施,这里不仅重现了古彭山“翠麓莺弦”的幽静美妙,保持着古彭山“彭峰叠翠”的美轮美奂,更可使人们获得现代科学文明与大自然神赐完美融合的高等享受。

彭峰有幸


彭山,一座看起来极其普通的山岚,除了前几节文字说到的平凡与非凡之处外,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那就是现代考古学和地质学均认定,它既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名山,又是一座处处隐藏着地质奥秘的奇山。1987年秋,考古工作者在彭山东麓调查发现了“红旗旧石器”遗迹;1988年初,在彭山东山脚调查发现了“钵鱼山旧石器”遗迹;1989年冬,在彭山东麓又调查发现了“龙山岗旧石器”和“乔家河旧石器” 两个旧石器遗迹。这些,足以说明这里曾是远古人类劳动生存的宝地,具有适合早期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环境。这些旧石器遗迹所显示的澧水先民,已经开始使用精制的细小石器。按考古学家们推测,旧石器时代的彭山,按其石器制作水准,可能是走在同时代前列的发达之地。

2010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建设澧县城头山地质公园。城头山地质公园,是由澧县县委、政府倾力打造的集科普、科研、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分为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区、彭山地质遗迹区两部分。其中的“彭山地质遗迹区”部分的地质展览馆,就座落于彭山庄园之内。庄园的各个景区,还分布有九处地质遗迹景点,其中最大的为彭山古滑坡。彭山古滑坡是历史上湖南省区域内的最强地震——1631年澧州地震的遗存,是整个华南内陆最大的地震记录,也是湖南省有记载的最早山体滑坡。

据《明实录·崇祯长编》记载:“澧州亦震数次,城内陆裂,城墙房屋崩坏,压死居民十余人,王家井喷出黄水,铁尺堰(今澧东乡铁尺村)喷出黑水,彭山崩倒,河为之淤。”其余为澧水隐伏断裂遗迹、洞庭湖湖相沉积剖面、第四纪冰缘地貌、彭山坡积物、澧水阶地、云台观砂岩地层剖面遗迹、滟洲废弃工程地质遗迹、滟洲河漫滩遗迹等八个景点。

2013年10月14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澧县城头山地质遗址公园进行了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结果认定:彭山地质遗迹区的配套工程建设已全部完工,临时地质博物馆展厅已布展待客。由此,省级地质遗迹公园的发掘与利用,不仅为游人了解地质科学,丰富科普知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提供了难得的参观现场,亦使彭山庄园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庄园的品格得到了提升。

2013年12月2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2013年12月18日,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下发《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的通知》,澧县城头山遗址公园正式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通知》还指出: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十二五”期间湖南省的重点文化工程之一,项目写进了2012年省委文化强省文件和省政府工作报告。此次获得立项的项目,全国仅有31个,其中湖南2个。

城头山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6.5亿元,占地662亩,现已启动13个子项目的建设,已累计投入3.6亿元,目前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建设工作,预计将在2015年开园。届时经国家文物局验收后,将正式授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称号。

由此可知,“彭山地质遗迹区”作为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部分,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应当是今天彭山之大幸。人们亦期盼着华诚·彭山庄园,乘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步伐,使现有的“3A”级景区得到快速提升。

此外,彭山烈士陵园的存在,是彭峰有幸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从辛亥革命开始,到解放初期为止的历次人民革命风暴中,澧县有1600多名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县人民政府认定的革命烈士达1482人。其中在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中,被杀害的地下党员、红军官兵、革命家属、农协骨干以及以“共嫌”、“匪嫌”、“暴徒”罪名遭暗害的革命群众共1269人,抗日战争与日军搏斗中牺牲的勇士近百人。

在1949年解放澧县县城的激烈战斗中,光荣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9军145师435团的英雄们,已知的亦有一百多位指战员。他们是解放大军突破长江,进入湖南的第一场恶战中的烈士。这场战斗共歼敌300多名,俘虏敌军250多名。战斗刚一结束,指战员们来不及休整,就又奔向了新的战场。后来,当人们清理战场的时候,才发现许多英勇献身的战士,仅佩戴解放军的符号标志,当时连姓名也还没有在符号上留下。新中国建立后,澧县军政部门经过多方查找,才获得更多的烈士姓名。

1952年,中共澧县县委、澧县人民政府为了抚慰为澧浦大地洒下热血的九泉英烈,以昭示后人,传承先烈们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在彭山东峰修建了烈士陵园。此举将原安葬在澧浦楼外洲、澧阳桥和新河桥荒坡的解放军战士遗骸,迁到了“彭山烈士陵园”。1953年4月5日,县人民政府发布《保护彭山烈士陵园公告》,并组织军民二百多人,到彭山培修烈士墓,祭奠烈士英灵。从此,一届又一届澧县少年儿童,清明时节都要去彭山祭扫烈士墓陵,这成为他们人生旅程中重要的一幕。尽管1985年,政府在县城兰江公园又修建了“澧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但彭山烈士陵园的存在,永远都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的彭峰之幸。

王祠凌空


彭山最著名的建筑,无疑是“思王祠”,民间亦称“思王庙”。清代中兴名臣陶澍,曾把彭山与思王祠的形势,描述为“绝巘临江一线横,凌空庙貌矗飞甍”,是再准确而真实不过的写照。

前面已经讲到,思王祠是彭王李元则去世两三年后,也就是唐永徽六年(655)左右澧州百年大庆时,官民为感念其德政而修建的一所祭祀之祠。

李元则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二子,其母为王才人。他出生于唐武德三年(620),字彝,为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弟弟。武德四年,李元则不满两岁时,就被封为荆王。贞观七年(634)十四岁时授豫州刺史,至十七岁时改封彭王,拜受遂州都督。但这时他也许少不更事,犯了朝廷大忌,“寻坐章服奢僭免官”。所谓“章服”,是以纹饰为等级标志的礼服;“奢僭”,就是奢侈而超越本分,不合法度。按说唱小说的讲法,就是“偷穿龙袍,冒戴皇冠”。其性质,从重可加以谋逆之罪,从轻而论也可以作为少不更事、违规越制、穿戴奢侈来论责。十七岁的李元则最终受到“免官”的处罚,而且一免就是七年。

到贞观十七年(644)他二十四岁时,才重新担任官职,拜为澧州刺史。因为有了前面的挫折,年纪也长大了,李元则在澧州为官时非常用心,《旧唐书》称他“更折节励行,颇著声誉”。《直隶澧州志》则记为“有德政”,是受老百姓爱戴的好官。可惜其英年早逝。后来澧州绅民为了纪念他,在虎山兴建王祠,并将虎山更名为彭山。又因为李元则谥号为“思”,此前有彭王之封,故王祠名为“彭思王祠”。

自秦汉时期起,国人将供奉祖宗牌位的建筑物称为祠堂,而将供奉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统称为祠庙。但祠和庙原是有区别的。供奉神佛或帝王一级人物的才能称为庙;祭祀其它圣贤、忠臣、烈士的建筑物,一般只能称为祠。李元则虽然是王子并封过王,但他并不是帝王,所以思王庙起初称“祠”而不称“庙”。

据《湖广图经志书》记载,到了宋代,李元则被追封为“昭应普济王”,所以重修后的彭思王祠,更名为“彭山昭应庙”。重修完成后澧州教授(学官)任续写文章纪念,标题就是《彭山昭应庙记》,宋本的《方舆览胜》则简称它为“彭山庙”。明代万历庚寅年(1590),澧州知州管宗泰再修昭应庙,《大明一统志》、《澧纪》等史志仍旧以“彭思王庙”称之。清代的《直隶澧州志》、《大清一统志》,则时而称“彭思王庙”,时而称“彭思王祠”。上世纪末澧县人重修的彭山庙,匾额上书写的仍然是“思王祠”。

一千多年以来,澧州人一直祀奉唐刺史李元则。这其中,既有官方色彩,也有民间色彩。兴建专祠、将祭祀活动列入地方《秩祀志》、在澧州名宦祠内排位第三致祭、政府拨款于每年春秋两季开展祭祀活动等,都是官府行为。而在民间,老百姓自发的祭祀活动也不断进行。今澧县澧南乡的双荷村,就曾建有思王庙。

新州小彭山,也建有庙堂合一的思王殿,同时供奉车胤、李元则的画像。后者后来更名为彭山书堂,但大门口的对联“山思唐刺史;渚祀晋尚书”则经久不变。《大清一统志》还记载:“石门县东有彭山庙,亦祀李元则。”还有澧州古城东边的著名寺庙水月林,亦“内奉思王及观音诸神像”,被百姓视为思王“行祠”,常祭不衰。

为什么刺史李元则能世代享受澧州人祭祀?清代嘉庆年间的知州安佩莲道出了其中真谛。他在《倡捐重修水月禅林引》一文中说,澧州人对于李彭思王,虽“于彭山立有专祠,春秋致祭,载在祀典。而水月林亦供思王像,若行祠然,历千余年享祀不忒。盖能御大灾,捍大患,安黎保境,赫声濯灵。其功伟,故其报长,非偶然也。”安佩莲此论,实际上是说澧州人已经把一个好的地方行政长官,神化成一个“能御大灾,捍大患,安黎保境”的神灵。彭思王死后千百年来,确有澧州人遇旱到彭山庙求雨,“祷雨辍应”;遇难到彭山庙烧香,“祈福有灵”。因此彭山祠庙香火长盛不衰,成为澧州名胜中声誉最古老、重修次数最多、百姓崇信最稳固的地方。

近年来还有学者指出,彭山思王祠庙,实际上已形成一个令人关注的民俗现象:历朝历代士宦视李元则以德政惠民的楷模而崇奉致祭,祈求官运亨通且善终;世世代代的澧州子民,盼清廉好官治理境域而顶礼膜拜,渴求盛世安宁。所谓“祷雨辍应”、“祈福有灵”,均可视为官民各自依据自身需要表达的一种愿望和民俗。因此,一个官民双方共同信仰尊崇的彭山王祠,实际上已是社会和谐的一个载体和象征。所以彭山祠庙的常兴,也是澧州的福气与兴盛的一个表象。

或许正是这个历史的动因,使得1998年洪灾后,在澧县“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大规划中,彭山思王祠能够纳入县城建设,由滟洲水电管理局修葺一新,成为县内一大旅游景点。

今人重建的彭山思王祠,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因山造势,布局严谨,高低错落有致,檐檐相连,廊廊相通,颇具明清寺庙风格,甚为雄伟壮观。人们登上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气势恢宏、红墙绿瓦的山门。山门上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张仃先生题写的“彭山思王祠”镏金篆文匾额,使千年王祠生发出厚重古朴的无限魅力。而由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杜修岳先生撰文、著名书法家刘大林先生书写的抱柱联“澧带原襟,祠领山川皆锦绣;尧风禹业,功成古今共辉煌”,则深刻揭示了王祠的内涵,令人遐思。

跨过山门,思王祠南北两厢为诗墙。主殿雄踞中间,左右两侧分别立着钟楼、鼓楼。诗墙,是滟电管理局继恢复思王祠之后组织修建的又一大人文景观,共收集古今诗、词、联、画六十余幅。其主要内容,是历代名人对澧州名山佳景、清政神祠的讴歌颂扬,以及澧州民心愿想、奋斗历程的祝福展望。其中收录最早的为诗圣杜甫的五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其次为明朝吏部尚书李如圭的七律《颂彭思王》。诗墙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字体形式多样,会历代名家书法之精华。近人中有史穆、邱振中、张海、颜家龙的行书;黄继龄、刘自椟的篆书;段成桂、周旭的隶书等等。

现在,华诚农业正致力于新的规划投资,拟利用这一系列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人文资源,配套完善思王祠景观,包括恢复重建明代原有彭山十二景中之“城头晓角”、“玉井遗芳”,重现王祠的雄风灵气。

此外,随着彭山思王祠的进一步恢复重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两次驻扎思王祠的历史,也会引发人们的关注。

1924年11月27日,接受孙中山节制的建国联军第二师第九混成旅旅长贺龙,按川、黔、湘将领军事会议制定的北伐进军方案,拟由常德进驻澧州,却遭到常澧镇守使唐荣阳的抵制。贺龙率部继续向津市、澧州挺进,并迅速占领荣家河至彭山阵地,设指挥部于彭山思王祠。双方在临澧新安镇东南等处激战。贺龙派王育瑛团星夜绕道新州镇,直趋窑坡渡,从侧面乘虚袭入津市。待唐荣阳匆忙调主力向津市反扑时,贺龙又亲率主力,配合津市王育瑛团夹击,一举击败唐荣阳一个旅、两个团,另一团阵前倒戈投降。紧接着,贺龙又以彭山为据点,发起攻城战,于12月2日拿下澧州城。唐荣阳率部向石门、慈利败退,贺龙进入澧州。不到十天,即肃清唐荣阳所有残部。当时的湖南省长赵恒惕大为震惊,终以委任贺龙为澧州镇守使而结束战争。这就是久传不息的贺龙率军一驻彭山。

1927年11月,中共南昌起义军在广东潮州、汕头失败后,贺龙从香港乘船转道上海,主动请缨回湘西拉队伍。党中央对此表示同意,并决定由贺龙和卢冬生等七人组成湘西北特委和湘鄂边前委,由周逸群任书记,前往湘西组建军队,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以贺龙为首的湘鄂边前委一行化装成商人,于次年2月抵达津市,筹款三千大洋,2月28日潜入彭山思王祠,召开有中共安乡、澧县、临澧、石门、公安县地下党负责人参加的湘西北特委和湘鄂边前委紧急会议,部署恢复组织,发展党员,举行暴动等工作,决定各地党组织同时“秘密开展文字宣传,造成赤色区域声势,打击敌人嚣张气焰”。

此次会议精神史称湘西北特委和湘鄂边前委“思王祠会议精神”,对当时中共中央“发展革命武装,实行武装割据”的战略方针在湘西北推行,起到过重要作用。这也是贺龙第二次进驻彭山进行革命活动,由此思王祠成为湘西北一个重要革命据点的遗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澧州▪生态澧州‖彭山原名虎山,因贵为帝胄的彭王李元则而易名,“彭峰叠嶂”为澧州外八景之一
《对联话》品读(115)
【彭山景区】一个人与一座山的福泽
始置澧州的民間傳說傳奇故事
冰雪彭山泼墨挥豪
太棒了!眉山这个景区,即日起至6月底免费开放,赶紧去逛逛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