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涂料配方设计的要点及方法

          来源: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 作者:钱伯容 时间:2019-03-08

0 引言

涂料工业涉及汽车行业、国防工业、建筑行业、船舶行业、家电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石化行业、电子行业、航空行业等领域,并在各行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涂料涉及的学科众多,主要涉及材料科学、表面处理、聚合物化学、有机无机化学、界面化学、流变学、分散技术、物理化学、纳米科学等学科。概括而言,涂料具有以下诸多特点:(1) 属于新材料领域,精细化工材料;(2) 是半成品;(3) 体系复杂;(4) 涉及学科多;(5) 使用领域宽;(6) 被涂底材五花八门;(7) 制造设备通用,但须精细控制;(8) 施工设备繁多,有适应性要求;(9) 施工质量与环境条件有关;(10) 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对涂料的结构和配方设计有影响。众所周知,涂料主要由基料(树脂)、颜填料、溶剂和助剂四大组分组成。其中,基料是能附着在底材上,并能形成连续涂膜的材料,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机聚合物。溶剂(或挥发性组分)是能溶解(或分散)基料,并能使涂料流动,适合施工的液体。它们能在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挥发释放出。水性涂料中的水也属于溶剂。颜填料则分散在漆料中,在涂料成膜后仍保持在基料中的悬浮状态。它为涂膜提供色彩、遮盖力和其他特殊功能。助剂是用量很少的添加剂,用以改善涂料在制备,施工和成膜后的很多性能。涂料的主要功能:(1) 对终端产品如桥梁、飞机、化工厂设施等提供保护。(2) 对终端产品如木器、家具、罐听、建筑物、汽车等提供装饰。(3)对终端产品如轮船、火箭等提供各种功能。

1 涂料配方设计的一般原则
涂料配方在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见表1 所示。

1.1 界面作用
1.1.2 界面作用的重要性
界面作用对配方设计十分重要:如涂料干(湿)膜与空气之间的界面——液固、固固界面,会影响涂膜的外观;涂料树脂与颜、填料之间的界面——液固界面,则影响颜、填料的分散效果;而涂料与底材之间的界面——液固、固固界面,会影响涂料在底材上的附着力、机械性能等。研究涂料之所以一定要研究界面,是因为:(1) 涂料是一种多组分体系——树脂(基料)、颜填料、溶剂、助剂。在体系内部存在很多界面,特别是颜填料和树脂、溶剂之间的界面;(2) 涂料是一种半成品,必须涂覆在工件、产品、结构上,才能提供保护、装饰、功能等作用,必然要研究与底材之间的界面;(3) 涂料经施工后,有一个干燥、固化的过程,其中必然要考虑到涂膜(湿)表面和空气之间的表面,以保证能提供良好的涂膜外观,防止表面缺陷的出现。为了解决涂料在钢铁底材上的附着,必须研究钢铁底材的结构及形貌。钢铁表面、钢铁镀锌表面和磷化膜表面形态分别见图1、图2 和图3。


钢铁表面粗糙度见图4。

1.1.2 界面对配方设计的影响
涂层与底材的界面附着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配方设计。
(1) 物理方法
涂料必须要能渗入表面的微孔中去:涂料的黏度尽可能的低;涂料中溶剂挥发不能太快(可使用高沸点溶剂调节);涂料的固化速度不能太快(如使用仲胺代替伯胺固化剂);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低一些。
(2) 化学方法
涂料树脂结构上要有可以与底材结合的锚定基团,如醚基、酯基、羟基、羧基或可以形成氢键的基(NH)等。涂料与底材界面示意图见图5[2]。


1.2 溶剂
1.2.1 溶剂在配方中如何考虑?
高分子物质(涂料树脂)均为高分子材料,它们与溶剂之间的相容性或发生扩散的必要条件是——自由能变△G
△G=△H -T△S 式(1)
式中,△H—焓度;T—温度;△S—熵变。
△G 越负值,越有利于相容和扩散。
△H=Vφ1φ2(δ1-δ2)1/2 式(2)
式中,V—平均摩尔体积;φ1、φ2—溶剂和树脂的摩尔分数;δ1、δ2—溶剂和树脂的溶解度参数——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3]。当δ1=δ2 时,△H = 0,表明相容性极好;当(δ1-δ2)很大时,只有T 很大时,才有可能相容;一般lδ1-δ2l<2 时才相容,总之溶解原则是“相似相溶”。溶剂、树脂的溶解度参数(25 ℃)见表2。

每一种溶剂的挥发速度都不相同,表3 列出了一些常用溶剂的相对挥发速度。

混合溶剂相对挥发速度的计算
V=ΣVi ×Wi/W 式(3)
式中,V—混合溶剂挥发速度;Vi—单一溶剂挥发速度;Wi—单一溶剂质量;W—总质量。
如二甲苯/醋酸丁酯(1:1),则V=(0.7×1/2)+(1.0×1/2)=0.85
1.2.2 溶剂在配方中作用的示例
(1) 挥发速度快
金属闪光漆中的溶剂和稀料,其挥发速度要比实色漆中快。因为快挥发溶剂体系可以使涂膜体积收缩过程中(湿→干),已基本平行定向的效应颜料尽快按平行方向固定下来,否则又会出现无规定向。
(2) 厚边
涂膜经常出现画框(厚边)弊病,其原因是快溶剂太多,造成边缘处溶剂很快减少(相对于板中间),表面张力上升(溶剂的表面张力较低),使湿涂料会由于表面张力差而被推动,移向表面张力高的地方,移向边缘,造成厚边。方法是降低溶剂的挥发速率,减少表面张力梯度。
(3) 专用溶剂
卷材涂料生产线,夏天温度高,涂料很容易起泡,最好用夏天的专用溶剂(挥发慢一些),相反,冬天使用的溶剂可能挥发速率就要快一些。因此供应商经常会有专用溶剂一说。
(4) 涂膜发白
涂膜发白的原因是体系中快溶剂太多,挥发时大量吸热,使温度降到露点以下,潮气结露,渗入涂膜,造成发白。多加慢溶剂(乙二醇丁醚——化白水)。
1.2.3 配方设计中溶剂的选择方法
配方设计中选择溶剂时,首先,要通过溶解度参数选择能溶解树脂的的溶剂或混合溶剂,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Σδi×Wi/W;其次,建立溶剂挥发速度的轮廓关系;第三,通过溶解度参数、挥发速率以及体系的黏度、VOC 含量、表面张力、固体分要求等进行优化;第四,验证。
1.3 颜填料
配方设计中应考虑颜料和基料的比(PVC,P/B)。例如,通过实验,可以作出防腐颜料含量与防腐性的关系曲线图,如图6 所示。

图6 防腐颜料含量与防腐性的关系曲线

从图6 曲线似乎已找到最佳配方,但是否的确如此?PVC 究竟多少最合适?颜填料用量到底如何确定?首先,从实验数据图6 中可找到A 点,防腐性能“似乎”是最佳点,这点的物理含意是什么?为什么在此点左边,曲线呈上升趋势,过了A 点就下滑,甚至到零(无防腐性)?从PVC(颜料体积浓度)可找到答案。曲线最高点A 代表CPVC(临界颜料体积浓度)。颜料体积浓度高于及等于临界体积浓度时的微观示意图见图7。


图7 颜料体积浓度高于及等于临界体积浓度时的微观示意图
在PVC<CPVC 时,颜料含量增加,防腐性能提高。但是,当PVC 高于CPVC 时,出现空穴,为氧和水的侵入提供了可能性,防腐性能下降。最佳防腐颜料的用量应小于CPVC 处的数据(面漆,C点);但作为底漆,为了提高打磨性也可稍高于CPVC(B 点)。
CPVC 的计算:

式中,(OA)—颜料的吸油量;ρ—颜料的密度。
在CPVC 时,涂膜性能的突变情况见图8。

配方中颜料的选择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遮盖率 [F(反射率)=(n1-n2)2/(n1+n2)2];(2) 吸油量;(3) 粒径;(4) 表面修饰状况,表面极性;(5) pH 值;(6) 颜色。
颜色可单独列成一门色度学,在涂料配方设计中要学会如何应用色坐标。常用的L*a*b*色坐标,如L70,a40,b-30 代表什么颜色?应该是亮紫色。L*a*b*色空间和a*b*色度图分别如图9 和图10 所示。

1.4 助剂
1.4.1 选择原则
助剂选择原则:(1) 高效;(2) 负面影响小;(3) 性价比高;(4) 符合环保要求。

1.4.2 注意的问题
(1) 配伍性
使用助剂时必须注意助剂与基料体系的配伍性问题。很多助剂为了实现某种功能,都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而涂料的基料(树脂等)也是具有特定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的高分子物质,二者必须相互匹配才能发挥助剂的功能。如图11 所示,在加入助剂后,若助剂与体系相容性差,则体系呈乳状,表明此助剂不适合该体系;相反,合适的助剂则相容性好,体系透明。


图11 助剂与体系相容性
(2) pH 值
强酸性(碱性)的助剂使用时要考虑到体系的pH 值,否则易引起化学反应,产生负面影响。

(3) 助剂特性与涂膜性能矛盾
特定助剂的特性与涂膜其他性能的冲突和矛盾,例如:抗流挂剂-涂膜流平性,消泡剂-涂膜缩孔,增滑剂-重涂性,成膜助剂-涂膜的抗沾污性(沸点高,易滞留),乳化剂-乳化剂残留会影响涂膜耐水性,光引发剂-残留光引发剂会导致涂膜返黄。因此,在使用助剂时一定要了解它的负面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4) 其他因素
助剂在配方设计中如何与其他因素综合考虑?下面以分散剂为例。颜料浆在油性漆中的稳定主要靠颜料表面吸附层的厚度来保证,厚度值以>10 nm 为宜。因为醇酸树脂官能团多,很容易实现10 nm 的吸附层厚度,而强溶剂会与吸附层产生竞争吸附,因此,溶剂的极性(溶剂和树脂的相互作用)会影响高分子分散剂链段上非极性链段的伸展,从而影响吸附层厚度[4]。

1.5 树脂
1.5.1 考虑因素
树脂是涂料的成膜物质,一般称基料。树脂选择正确与否或设计是否合理,会极大影响涂料配方的总体适用性。涂料用树脂的品种很多,性能各异,主要包括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等,选择涂料用树脂主要基于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被涂覆基材的种类(木质基材、金属、砖石、皮革等)和使用环境(室外、室内、高温、低温、UV 环境、酸碱条件等)以及性能/价格比等因素。树脂的主要特性: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主链的结构以及侧链的结构;有无官能团,官能团的结构及分布;树脂能否实现室温交联,还是高温交联;软硬链段的比例及分布。了解树脂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例如,(1) 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见表4。

注:n—聚合度;E.E.W—环氧当量
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可分为室温固化和高温固化。室温固化的固化剂主要有脂族多元胺、多元胺加成物和聚酰胺。多元胺包括乙二胺、二乙三胺、三乙四胺和四乙基五胺以及一些脂环胺。以多元胺加成物代替多元胺,固化速度减小,但固体涂膜的韧性和柔软性更好。以聚酰胺作固化剂,涂膜的强度、冲击强度、粘结性、保光性和柔软性好于其他低温固化剂,但耐化学品性和耐溶剂性则稍逊于其他低温固化体系。异氰酸酯也是室温固化剂。高温固化的固化剂主要有芳香胺、酸酐、氨基树脂和酚醛树脂。
(2) 改性环氧树脂。改性环氧的性能见表5。

1.5.2 乳液
(1) 乳液的结构
不同单体所赋予聚合物的特性各有不同,参见表6。

(2) 核壳结构乳液
利用核壳乳液的粒子结构形态可以解决玻璃化温度(Tg)和最低成膜温度(MFT)之间的矛盾。

图12 示意了几种核壳结构的形态。


粒子形态结构透射电镜照片见图13。

图13 粒子形态结构透射电镜照片
无论何种核壳结构的乳液,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在提高整体树脂的Tg 的同时,降低MFT。

1.5.3 树脂特性
(1) 氨基树脂
丁醚化和甲醚化氨基树脂的差异见表7。


(2) 聚氨酯树脂
单组分类型:氨酯油,聚氨酯醇酸;湿固化聚氨酯,封闭型聚氨酯;PUDs(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双组分类型:NCO/OH 体系;TDI 加成物,HDI(IPDI)加成物,缩二脲。

(3) 不同体系PU 的性能及在配方中的选择
不同体系PU 的性能及在配方中的选择见表8。

1.5.4 树脂选择原则
涂料树脂体系选择的原则:(1)根据涂料性能要求;(2)根据成本要求;(3)根据使用目的和场合要求(瀑布边—湿固化PU);(4)根据原材料厂商提供的参考配方;(5)根据实验室实验结果;(6)根据现场试验结果;(7)根据个人的经验。

2 配方设计思路实际案例分析
2.1 塑料涂料配方设计
2.1.1 如何设计一般塑料上的涂料配方
塑料涂料配方设计的主要问题是要解决涂料和塑料表面的润湿问题。要使γ(涂料)≤γ(塑料);涂料树脂和塑料树脂的溶解度参数要接近(≤2);提高塑料表面的极性(酸处理,氧化,电晕处理等);低表面能的表面可使用偶联剂或氯化聚烯烃;加温,超过塑料的Tg,使塑料的自由体积增加,降低Tg,可使涂料树脂的分子链渗入底材。有些塑料可采用强极性溶剂,使底材溶胀,降低其Tg,有利于树脂分子的渗入(如ABS 塑料)。丙烯酸底漆中使用少量氨基单体如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氮丙啶乙酯,有助于提高附着力。底面漆层间附着力可采用下述方面得以改善:使底漆的固化不足,交联密度降低,从而有利于面漆的附着;底漆的PVC 稍高于CPVC,出现微量的空穴,有利于面漆的渗入。但底漆PVC 不能太高,否则面漆中树脂渗入太多,会影响面漆光泽。
2.1.2 界面扩散作用
如果涂料和塑料的溶解度参数十分接近,润湿又比较良好,界面两边的分子因扩散而互相渗透,形成有两种分子的过渡层,从而大大提高界面附着力。溶剂在提高界面扩散作用方面也是可采取的一种方法,但需要十分小心谨慎。图14 为界面的扩散与渗透示意图。另外,温度的升高有利于这种扩散和渗透。

图14 界面的扩散与渗透示意图
2.1.3 塑料合金是什么材料?
塑料合金是利用物理共混或化学接枝的方法而获得的高性能、功能化、专用化的一类新的塑料材料。我国目前塑料合金(含改性树脂)消费量约为150 万t,主要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等行业。
通用塑料合金,主要是PVC、PE、PP、PS 等的合金。而工程塑料合金,因其附加值高,是工程塑料改性的主要方法,如PC/ABS 合金已成为高分子合金的研究热点。另外,还有很多将塑料回收料进行掺混使用。聚合物合金是一种多组分的聚合物,各组分均是以高分子的形式存在。大多数聚合物之间具有非混溶性,因此聚合物合金常常出现微观相分离。图15 是PVC/丁腈胶共混物的电镜图,可看到明显的微相分离。

图15 PVC/丁腈胶共混物的电镜图
一般共聚物共混体都不能以分子状态混合,各组分都有自己的自由体积分数(即各自有自己的Tg)。有的体系常温下不相容,但是在一定温度下,可变成相容的合金体系。很多改性塑料合金中,经常用橡胶组分来制造高抗冲的塑料合金。
总之,塑料合金通常是一个微观非均相体系,其中有硬组分,也有软组分,有极性组分,有非极性组分,有无定型相,也有结晶相。

2.1.4 塑料合金上涂料的设计思路
首先,设计时要遵循一般塑料涂料设计的原则。然后,要根据塑料合金的特点考虑,既然塑料合金是多组分的,微观非均相体系,那么其底漆的组分也一定要对应设计成多相或多组分。一般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脂,可以是接枝、嵌段式的共聚物;也可以是进行物理混拼或互穿网络(IPN)。要注意的是这种不均匀性要和塑料合金的不均匀性相一致(如果合金中有一软相,则涂料中也要有相应的软相),甚至可用同类树脂,附着力更强。在选择溶剂时也应考虑合金中不同组分的特点。应先了解塑料合金的组分,再下手涂料配方的设计。

2.2 混凝土涂料配方设计
设计混凝土涂料,首先要了解混凝土材料的特性。一般而言,其特性如下: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水泥混凝土的抗张强度低;碱性高,pH 值一般在12~13;多孔结构,干燥时,孔隙率可从10%增加到25%;混凝土中含有游离的湿气;混凝土可阻挡液态水,但挡不住潮气的渗透;混凝土容易在张力的作用下开裂,出现裂纹。然后,针对混凝土上述特性,找出设计配方时的注意点。例如,考虑到混凝土碱性高,则树脂选用时,要选用耐碱性高的体系,如环氧树脂、乙烯基树脂;不能使用酸性颜料或填料。环氧树脂中有许多OH 基团,可与混凝土中无机盐产生化学结合力,提高附着力。底漆或封闭漆一定要具有很高的渗透性:低相对分子质量环氧,最深可达6 mm;低黏度;固化反应慢一些;增加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抗开裂性:涂料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不能用低分子胺固化,最好要用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固化剂(如聚酰胺或胺加成物)。面漆:根据混凝土使用的环境决定(化工,海洋……)。另外,钢筋(Rebar)的腐蚀也不容忽视,国外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粉末涂装保护,主要是环氧粉末[5]。

2.3 汽车闪光涂料配方设计
汽车闪光涂料配方设计的关键是如何使效应颜料平行定向。这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1)施工固体分要低,使湿膜到干膜有较大收缩压力;(2)固体分低,但黏度不能太低,否则效应颜料定向差;(3)溶剂型闪光漆中要使用纤维素增稠,水性体系要采用具有强触变性的树脂,或水性纤维素;(4)溶剂的挥发速率要相对快,太慢不容易使铝粉平行定向;(5)水性体系必需增加预烘工艺;(6)罩光面漆中溶剂极性不能太强,否则容易使已定向的铝粉又重新被咬起。

2.4 建筑外墙涂料配方设计
对于建筑外墙涂料,一般需要具有高附着力、高保光保色性、高户外耐久性、耐碱性、耐沾污性、高抗粉化性、耐洗刷性、抗墙体开裂性等性能要求。
典型的外墙白色涂料配方见表9。


表9 中,配方常数:PVC 43.9%;体积固含量37.0%;VOC 93 g/L(不包含水);pH 值9.5;初始黏度90~95 KU;平衡黏度(无剪切)95~100 KU;剪切黏度90~95 KU;ICI 黏度0.1~0.12 Pa·s。
表9 配方中,HEC 用于增加外相黏度和涂料黏度控制;乙二醇和丙二醇为冻融稳定剂;Tamol960、三聚磷酸钾、Triton CF-10 均为颜料分散剂;消泡剂的使用,是因为水性涂料的表面张力高,易起泡;TiO2 的用量约为18%,是较经济的用量;ZnO 可以有一点遮盖力,但很低,主要起防藻作用;氨水则用来调节pH 值,一般调到8~9,体系稳定,对包装桶无腐蚀;Texanol 是成膜助剂,降低MMFT;配方的PVC 为43.9%,是一种低光泽涂料。乳胶漆由于组分较多,配方设计时要考虑全面,加上是水性体系,稳定性差,一般按以下顺序设计配方:PVC→乳液品种→各种助剂的确定→色浆配方→VOC 的控制→最终配方的确定。

3 结语
涂料的配方设计是一门科学,不是炒菜。(1)设计配方要根据底材状况、性能和颜色要求、环境条件、施工设备(喷涂,浸涂,刷涂,卷涂,淋涂,辊涂,电泳,静电喷涂等),确定思路。被涂装底材的特性对于涂料配方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2)涂料配方的设计往往和施工方法离不开,搞涂料的一定要去研究涂装,否则涂料再好,也是锁在抽屉里的宝贝。(3)涂料设计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没有一个扎实的和宽阔的知识面是不可能实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配方设计思路实际案例分析
总结各类涂料的优点及用途
白炭黑消光剂在溶剂型涂料中的应用
汽车调色技师必备的五个条件(2)
有机涂装新工艺,新技术
塑料加工中的VOC从何而来,哪里而“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