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完这三句话,你就明白“儒、道、佛”的区别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道、佛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衍生出众多支派,开枝散叶,并成为华夏显学,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终在看似矛盾斗争中融合发展,犹如三枝奇葩,相互辉映。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修身立人,做着出世入世的事业。

儒、道、佛三家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人不清楚他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看完下面三句话,也许你就明白了!

一、儒家

儒家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仁”,提倡“仁礼安邦”的修行思想。

《易经》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儒家一心想有所作为,讲究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希望通过刻苦努力,成为社会精英,并为社会服务。

孔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意思是:如果国君为明君,我们就为国家服务;如果国君昏庸无道,我们就归隐。

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儒家思想,而孔子的一生经历也是其思想的鲜活印证。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十七岁时,母亲去世,孔子为母亲守孝三年。

守孝期间,有件事对他影响至深。当时在鲁国掌权的季氏,邀请“士”赴宴,以收揽人心,而孔子的身份也是“士”,于是也去了,但却遭遇了人生第一次大辱。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挡在门外,但无权无势的他,只能默默把这一切咽下。

孔子十五岁时便已志于学,深知想要改变命运,只有通过才学出仕一途,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数学、诗歌、尚书、周易……能学的,他都不落下。

终于在二十多岁时,孔子因博学知礼名扬鲁国。这时的他入仕途,却不再为自己。他想要传道,让礼乐崩坏的春秋,重新出现仁、义、礼、道。而为了让更多像他一样的人有上进之路,让更多的人明白他的仁与礼,于是孔子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

鲁定公之时,孔子得到重用,升为鲁国大司寇。但因鲁国大权在季氏为首的三桓手里,孔子用计拆毁三桓所建城池,逐步削弱三桓势力。经此番改革,鲁国几乎就要迎来大治。

但鲁国国力大增引起齐国警惧,齐国送来80个美女,鲁定公沉迷美色,荒疏朝政,让孔子心灰意冷。

此后,孔子带着徒弟们离开鲁国,踏上周游列国的征途。从55岁到68岁,一直在外颠沛流离,却终没有遇到有道之君,也没找到可令他施展鸿图的净土。

奔波14年过后,孔子最终还是回到鲁国。天下无道,他退而著书,删编《诗》《书》改定《春秋》,并且教诲弟子三千……

二、道家

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家核心思想是“智”,提倡“无为而治”的修性思想。

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返璞归真、潇洒旷达,体现了机敏做人的学问。不追求阴谋诡计,也不一味圆滑世故,而是一种智慧与谋略,它既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历史上著名的谋士,如孙子、张良、管仲、范蠡等都属于道家。天下太平之时,他们就隐居;而天下大乱之时,他们就出来安定天下;待安定天下后,又居功退隐……

范蠡,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同时也是道家学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后“三千铁甲终吞吴”,就是范蠡一手导演的。勾践成就复国霸业之后,范蠡却选择了功成身退,这是为什么呢?

在多年与越王勾践共事的经历中,范蠡明白:勾践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的'雄主'。他决定'功成而不居',所以要急流勇退,离开越国,过自己想要的普通生活。

临走前,他劝好友文种一同离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飞鸟射杀完了,好的弓箭就要收藏起来;狡猾的野兔猎捕尽了,猎狗的好日子也就不多了,将被烹煮。言下之意,趁现在大功告成之时,赶快离开越国,若还不离开越王勾践,下场肯定会很凄惨。

而热衷功名的文种不相信范蠡所说,认为其立了大功,受到越王重用,高居为相,怎么可能有不好的结局呢?死活不愿放弃得来的荣华富贵。

范蠡无奈,只好与文种作别。后来文种的下场果然验证了范蠡之言。次年,越王勾践就找了一个'文种想谋反'的罪名,赐文种一把宝剑,令他自裁……

而深谙道家之道的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最终成名天下。

可以看到,道家自信心都非常强,他们不喜欢也不需要依附权贵,去过不一样的生活,他们自己就可以活得很好。

三、佛家

佛家讲的是人与心的关系。

佛家的核心思想是“空”,提倡“万法皆空”的修心思想。

《金刚经》整本5176个字,其实核心就讲一个字——“空”。佛家主张四大皆空,慈悲宽大、包容忍让,视世间万难为无物,不怨天尤人,从自然,呈本性,体现了超脱修心的学问。

那么“空”的定义是什么呢?“无相”曰“空”。什么叫无相?我们平常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过去来委屈自己现在,然后期望未来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那就会很幸福。

而禅宗不讲这个,其认为“当下”即是天堂。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所有的当下就是生命的细分,所有的当下相加就是我们的一生,这个就是禅宗的观念。

河南嵩山少林寺立有一面碑文,刻有四个字:“用心若镜”。意思是:心要像镜子一样来反射当下。比如:今天看到10个人,有男有女,然后一切如是之;而没有自己心生判断,哪个好、哪个不好,哪个好看、哪个不好看。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而未来还不能触及。生命的惊奇之处在于,无论你拥有多少时间,我们兑现的只能是当下。

禅宗的开悟者,对当下都是以百分之一百的投入,直到止于至善。所以禅宗永远是活在当下,他们感恩于周围的一切。故他们情绪平和,没有大喜、没有大悲、更没有愤怒,永远活在平静祥和之中。

四、结语

结合上面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儒家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佛家讲的是人与心的关系。所谓“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

儒家提倡“仁礼安邦”的修行思想,道家提倡“无为而治”的修性思想,佛家提倡“万法皆空”的修心思想,为我们在为人处世和修身立德方面提供了最经典、实用的人生哲学。

如果你一味老实耿直,不懂应变之道,那么你也只能处处碰壁。

如果你总是心直口快,不知藏巧于拙,那么你也只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果你素来争强好胜,没有正确的心态,那么你也只能吃亏在后。

所以,我们可以从儒家修行中修炼正确的行为,道家修性中修炼良好的性格,佛家修心中修炼健康的心态,如此定能在人生道路上左右逢源,事事顺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误解的中国“隐”文化:兵儒道佛,各有各'隐'
智与慧
一切都从觉悟开始
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
【推荐分享】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
儒释道三家思想最精辟的解读,妙不可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