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柔弱胜刚强,是宇宙的普遍真理

老子的哲学思想,极富智慧,照耀千古,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道德经》一书,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内涵却极为深邃,包罗万象,在各个领域都有深刻的见解。在《道德经》之中,多次提到“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之一。

老子小时候对于水就有特别的情感,他洞悉到水的四大美德:其一,至善之德,利于万物而从不争;其二,至谦之德,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其三,至大之德,所谓江海为百谷王;其四,至柔之德,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因此,水的美德之一,就是至柔。

其实,在老子小时候,有一位老师叫常枞,是一个很有智慧和德行之人。当老子成年后,老师常枞已经十分衰老。有一回常枞生了大病,眼看就要不行了。老子得知情况后急忙去探视。此时的常枞很祥和,并未显出病痛之感和对于死亡的恐惧之色。常枞张开嘴,问老子:“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答道:“牙齿没有了。” 常枞继续问:“舌头还在吗?”老子答道:“舌头在。”老子此时有些疑惑,不知常枞为什么问自己这些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常枞看出老子的疑惑,便说:“你知道我为什么问你这些问题吗?”老子摇摇头。常枞说:“舌头是软的,因此还在;牙齿很坚硬,所以早就没有了。”此时老子才知道老师常枞是在点拨自己:世间万物,柔弱胜刚强,这是普遍的真理。

多年以后,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中写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指出,坚强的事物,都是走向死亡或是已经死亡的一类。有生命的东西,如人和动物的身体,都是柔软的;一旦死亡,就渐渐僵硬。草木茂盛时,柔软而有弹性,一旦枯槁,便僵硬腐朽。婴儿刚出生时,身体最为柔软,随着年龄的增长,柔软性越来越差;到了老年,便趋于僵硬了。所谓物壮则老,老则死;有生命力的事物,永远是柔软的,柔软才能向前发展。

老子所谈的至柔,不是衰弱和后退,而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符合自然规律的状态。至柔其实蕴含巨大的能量,正如至柔的水看似柔软,却能以万顷之势断金碎石。

人若向至柔的境界发展,则境界开阔,无所不包,那么就必然身心健康,与万事万物和谐相处。

老子正是洞悉了至柔的伟大,并且达到了至柔的境界,才能产生如此伟大的思想,写就《道德经》这样光耀千古的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柔弱胜刚强
<<“柔情似水”的处世哲学>>
《道德经》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弱道
老子處世思想體係探微 WORD
《道德经》全文(翻译 )-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