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

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本课题组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生存发展着想,提出“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它的背景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和考试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学生学业评价无论在功能和价值上,还是在学科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处理上,都要力争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形成适合本地区的学习评价内容、形式、手段,以利于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从现有的评价情况看,存在如下不足:
1、评价方式的传统。“穿新鞋,走老路”是人们对实施新课程中学生学业评价的担心。的确,即使是课程改革的今天,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仍然以考试(已经具有指挥棒的功能)为主要方式,或成为唯一的学业评价方式,而且基本是一次定终生,单一乏味,缺少灵活,缺乏多元学业评价方式;仍然是以分数量化为评价学校、老师的标准,老师看分数,学生看分数,家长看分数,社会看分数;死记硬背、知识性强的知识仍然是书面考试主要的评价内容,忽视学习能力和学生潜在力的培养;重结果、轻过程,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的现象还极其严重和普遍。
2、评价手段的滞后。新课程中,理念新,教材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新,教师的教学行为更新,但是学生学业到底怎么评价,至今却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为最好的方式。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有关的教育评价理论出台了不少,原则说了一大堆,但是,直到今天都缺少一个既有新课程改革共识又便于操作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使得课程改革的老师摸不着头脑,迷失方向,学科课堂教学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思转,人云我也云,社会、家长更是不知所措。
3、统一格局的沿用。学生学业评价长期以来就是沿用“大统一”的格局思想,
单元试卷、期中试卷、期末试卷不是市级统一,就是县级统一,统一试卷、统一时间、统一批卷、统一答案、统一的结果处理……学校、教师,甚至是县级教学研究部门缺乏一定的选择自主权,唯上级试卷为学生学业评价的法宝,不能更改、变动、撤换试卷,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学校特色和教师教学艺术更是无法评价。大统一格局不打破,新课程改革则难以推进。
学生学业评价(包括考试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研究与实践”课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一是价值判断的需要。课程改革的瓶颈是教育评价,而学生学业评价是课程改革的瓶颈之瓶颈。学业评价关系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进程,也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更关系到我们国家一代又一代人才的素质和潜能。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及身心素质进行价值判断,作出公正、公平、均等的评判是本次课程改革需要。
二是评价功能转变的需要。为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教育杠杆的评价功能也应该发生转变,改变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反对急功近利,改变评价功能的单一性,对学生的一切评价工作都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意识,最终将学生的发展为评价服务转为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采取怎样的学业评价,就能看出各级领导教师对评价功能转变的重视程度。
三是评价主体扩充的需要。课程改革使得教学过程越来越民主化、人性化,评价的主体再也不是以往的管理者,也不再局限于被动地接受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不再是评价老师和学校的唯一指标。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都是评价的主体,他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必须要有一个相当明白的、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只有是利于学生生动、主动、生成发展。
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学生学业评价和课程改革同步进行,研究“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通过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坚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生成,培养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也注重教师主体作用和个性能动作用的发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多元主体参与、多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指标的学业评价管理体系。
二、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对于学生学业评价,一直来始终是个世界性难题。结合本次课程改革,对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工作,研究的人员很多,取得的成效却不大;宏观评价多,实际操作性评价很少;综合学习评价多,学业评价教少;“分数(等第)+评语+特长”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运用推进的速度缓慢。因此在当前,学生学业评价、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仍然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大难点。《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一定要加快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和考试评价改革步伐,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三、课题的界定
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课题,是以新课程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评价为研究对象,以义务教育阶段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作为基本检测依据,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课题研究的行动指南,以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环境——班级为研究单位,主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比较明确化的学习水平测试,以及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学习质量或学业水平的价值检测评估和确认。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业评价与新课程实施相同步,“学习水平测试”应该有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书面测试、口头测试、实践测试等,它既属于阶段性的评价,又属于终结性评价;“学习质量或学业水平”则属于形成性的评价,立足各学科的课堂学习,就是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时期的进步状况,记录收集学生成长的经过和学习的收获,不追求大统一,而力争体现学校特色、班级特性、学生个性。学生学业评价除了检测“学生学习质量”外,还要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相联系,从而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策略
目标:
1、构建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体系。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将组织学习各类评价理论书籍,概括和形成有关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体系,以指导学生学业评价工作的开展。恢复教师、学校评价的主体地位,使其拥有更丰富的、更多的评价选择权和参与权,最终发挥教师、学校更大的教育教学潜力和主观能动的作用。使得学生学业评价成为教师、学校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2、建立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的操作体系。学业评价是随着学习课堂的发展而发展的,先有学习课堂,然后才有学业评价,学业评价指标反过来又促进学习课堂的生成。怎样的学习课堂才算是好课堂?拥有怎样的学业成绩的学生才算是好学生?要建立相应的较为完善的学业评价指标和学生学业评价手册。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本课题坚持综合评价和学科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单向评价和互动评价相结合,逐渐建立客观、科学、公平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和“学科课堂评价指标”,建立“考试成绩评定制度”。
3、确立激励、教育和反馈的评价功能机制。新课程下的义务教育阶段,评价的功能应该要有根本性的转变,评价一所学校、评价一个老师应该是全面的、整体的。尤其是在小学,淡化或没有了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学业评价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激励学生上进的机制,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样学生学业的评价也是全面的、整体的,不仅看学生学业的检测水平,更要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态度,学生学的态度,要看学生成长和进步的状况,要看学生学习的潜能和个性发展。
4、建立新课程学科学业评价试卷题库。与嘉善县教学网校联合,组建嘉善县新课程下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试卷题库,并拟订一套鼓励教师参与试卷题库开发的激励机制,培养教师出试卷、网上搜索的能力,形成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新格局,以适应新课程学业评价的需要。
内容:
1、研究新型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内涵。
结合评价发展的特点、时代的要求和改革的背景,针对目前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要实行总体转变,努力实现其基本内涵。
(1)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向转变到与课程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可以作为学业评价的指导思想,学业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既要关注学生学业的阶段性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学业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度。
(2)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转变到更加关注质的分析和把握。实行学业评价的过程化、阶段化,建立开放型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变以前平面单一评价为立体综合评价,即除了纸笔测试以外,包括书面测试、口头测试、实践测试等,还包括平时的学科课堂行为记录(同样可以采用学科成长记录袋)。强调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综合化,变以前一次定格评价为多次激励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自我调整、自我需要、自我激励的学习机制。
(3)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转变到更加接近或体现学科课程标准内容。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按学段目标要求,实行多元评价。每一学段的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的最低、最起码的要求,每个学科必须设计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多元评价,才能真正加以检测(比如语文就可以检测听说读写)。
2、完善三级学生学业评价的管理网络。
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释放教研室、学校、教师的自主权入手,建立县教研室、学校和班级三级学业评价管理网络,形成从上到下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1)县教研室一级抓大放小,实行阶段性宏观学习水平的检测评价,以管水平评价为主要功能。这一级可以完全参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学段同步实施,给予学校、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即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每二年实行一次评价,七-九年级每三年实行一次评价。或者根据本地区实际,允许力度小些各年级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价。学业评价以学校为统计单位。
(2)学校一级管大管小,实行阶段性中观学习反馈性的检测评价,以管反馈评价为主要功能。学校可以每学年一次或每学期一次自主实行学习反馈性检测,学习测验做到水平检测评价与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相结合,目的在于检测了解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学业评价以班级教学组为统计单位。
(3)班级一级抓细抓小,实行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的微观评价,它以学科课堂学业为基础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学科任课老师有更多的选择权,鼓励形成有班级特性的检测评价试卷,并为试卷题库提供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试卷,抓好单元、期中、期末以及课堂学业评价,关注的是学生课堂上参与的水平和生成的空间,以及学有余力的可持续潜能。
3、探究三级学生学业评价的操作体系。
(1)教研室一级为了强化水平评价功能,客观地衡量一所学校、一个老师教学水平,体现数据有效、有说服力,尽快建立“标准分”概念,将以前统计“自然分(平均分)”折算成标准分加以学业检测成绩统计,记分方式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第制,或者两者兼用、双轨运行,考查类学科可以采用等第制,考试类学科的阶段性检测试行等第制,而期末检测仍就可以采用百分制。逐步建立学生学业水平检测的试卷题库,供教师参与和选择,制订有关激励政策,鼓励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试卷题库的开发,丰富试卷题库,为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检测服务,为学科教师自主选择服务。
(2)学校一级要结合自身特色,较大自主地选择学业评价方式,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反馈教学成效,有利于检测教师教学质量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实行以班级教学组为基本统计单位,把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与教学组的评价结合起来,促进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提高,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能避免在学生学业评价时出现教师争时间、抢时间,甚至排挤搭班老师、排挤技能学科现象的再度发生。
(3)班级一级是以教学组为统一体,学科任课老师均是该统一体中的一员,拥有更多、更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形成一整套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各学科学业评价方案和“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包括学业检测试卷题库和学生课堂参与的评价内容。教师要主动建构和生成学业评价意识,创造性设计合理评价方案,不断地充实、丰富学校学业评价内容,经常性地进行过程性评价或阶段性评价,开展学生“学有余力”奖项的评比,以发挥评价功能的最大效度。
策略: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结合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的方式,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基本情况”
开学初,班主任通过对该生的入学前、入学时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所掌握的基本情况,按《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上的要求,由学生及家长填报,班主任予以核实。
目的:使班主任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个性特点,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
内容:涉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我介绍”、“我的家庭”、“我的个性”。
操作:新生班级,由班主任征求幼儿园老师或查阅幼儿素质发展报告单,结合开学初的接触了解,对学生及家长的填报进行核查;老生班级,由班主任根据原“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结合开学初的接触了解,对学生及家长的填报进行核实。
(2)“成长记录”
一般要求每学期二次,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和老师评价,基本形成学生成长的记录,便于学校掌握。
①“老师评价”:
目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便于有的放矢地制订教育教学计划。
内容:对学生的成长状况作出评价,包括“学习、行为、特长、荣誉、不足”五个内容。
操作:由班主任在征求其他课程老师或其他课程老师主动地向班主任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优缺点和进步状况等,作出客观的描述评价。
②“同学互评”:
目的:培养学生宽于待人、关注他人的情感。
内容:写出他人不少于2条在学习上的优点,并举例说明。
操作:每人的评价人为2人,其中1人自己指定,另一人由班主任指定;一个月评价一次,一般在班队活动课中进行,评价内容不允许前后重复,评价时允许用拼音写或口述例子。
③“家长评价”:
目的:便于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要求,促使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
内容:做好家校联系;每一次评价,家长对子女必须提出1条基本要求。
操作: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告之作息时间、校历安排、评价方式、学科每天大概作业量,提出课外阅读要求和学习监护要求;每学期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结束分别由学生带回家中,请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子女或被监护人的成长状况作出评价,所作评价必须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家庭学习状况相结合,同时允许对学校提出建议,完成后交班主任老师。
④“学生自评”:
目的: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精神。
内容:每人提出二条自己认为的优点或长处,提出一条自己在学习中的弱点或不足,并举例说明。
操作:每学期进行2次,要求学生对自我行为表现、学习态度作出公正的评价,一年级学生可以写拼音;第二次自我评价中必须对上次提及的问题加以整改说明。对取得的获奖证书、最佳作品等做好记载。
2、形成“学科学业评价体系”
目的:实施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重视对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现和肯定,促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
内容:对照《课程标准》,各门学科分别建立学生学习评价表,就学生学习品质、学习水平作出公正、公平的评价。
操作:每学期评价记录二次,要求对一定数量的学生写突出事迹,一般每次记载面不少于30%(单班)、20%(包班或平行班)、10%(四个班及以上)。先由学生根据评价内容进行自评,有些学科允许学生互评,再由任课老师填写,逐渐形成学生自觉的评价行为,在学生自评、老师评价时,采用星级评定的方法,记录某一阶段学生成长的足迹。
这个评价方法在操作时,必须在任课老师指导下,让学生按学科各栏目内容进行自评,采用选打“★”的办法进行操作。每项内容评价分为四等:★★★为优秀,★★为良好,★为合格,无星为待合格。每个要素达13颗及以上星的为优秀,11颗及以上星的为良好,9颗及以上星的为合格,9颗星以下的为待合格,如果期中待合格的学科,允许二周内申请复评,经考评(考查)合格的成绩以10%的比例结入期末成绩中。任课教师对每位学生要随时做好评价资料搜集和评价记录,及时向班主任提供该生评价材料。
3、完善“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
目的:促使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最终结其成果,发挥其推动学生成长的作用。
内容:学生阅读“成长记录册”,收集有关成果,了解一学期学习过程中的得失,开展自评和互评,包括各学科的学习状况、特长和教师、同学的评语以及家长的意见。
操作:每学期、学年结束时至少安排二课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自评和互评,搜集学生学习成果、奖励的复印件,每学年制成表格进行存档。
评语应在教师对收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每学期末,由班主任填写,其中一张留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内,一张发给学生,给家长观后,如家长有补充评价,请家长在“家长意见”栏内写明,待下学期初由学生将此报告单带回到学校交给班主任,放在成长记录册内。
4、改进“学业评价考试方式”
目的:要充分利用学业检测和学科考试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内容: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
操作:考试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试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原则上采用书面考试与实践操作、开卷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对考试的结果,要做出具体分析,并结合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对老师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不得按成绩排名次。逐步建立学生学业水平检测的试卷题库,供教师参与和选择,制订有关激励政策,鼓励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试卷题库的开发,丰富试卷题库,为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检测服务,为学科教师自主选择服务。
5、运行“双轨成绩评定制”
目的:强化水平评价功能,客观地衡量一所学校、一个老师教学水平。
内容:建立“标准分”概念,使数据有效、有说服力。
操作:将以前统计“自然分(平均分)”折算成标准分加以学业检测成绩统计,记分方式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第制,或者两者兼用、双轨运行,考查类学科可以采用等第制,考试类学科的阶段性检测试行等第制,而期末检测仍就可以采用百分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多方面的讨论、论证,探究并完善的三级评价管理网络和评价操作体系以及有关成长手册,要不断地实践、修改、完善,力争做到可操作性强、又便于教研室、学校和老师的具体操作。另外辅之问卷调查法、座谈讨论法、经验总结法等。
本课题组单位的科研氛围浓,教师科研意识强,课题组成员有承担过省市县级课题研究的实践和经验,并都担任学科教研员工作和兼任学科教学任务,有一定研究时间和研究条件,对研究过程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课题组将根据学校申报选择的试点学校,已具备一定的新教材实验经验,迫切需要新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因此对本评价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心理准备。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为期一年。具体研究步骤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3年8月——2003年9月)。
1、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纲要”与“标准”,掌握教育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
2、组建“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落实研究成员。
3、撰写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4、征寻并确定学生学业评价实验学校,进行“全程式学业评价”的调研、指导、实施。其他学校为实验对照组,实行学生学业评价后的效果比较,包括学生“非学业评价”的状况。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4年6月)。
1、收集有关“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材料,加强评价理论的学习,提高认识,了解和分析现阶段学生学业评价研究状况,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确定研究方向。
2、建立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体系,初步提出学生学业评价的有关内容,营造学生学业评价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3、制订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操作体系,形成较有本县(校)特色、又便于学校、教师操作的三级学业评价管理网络、学科试卷题库、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4、按照评价方案,在三所实验学校中具体进行学生学业评价操作,做到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结合;做到指导、自主、选择的结合;做到阶段性、形成性、经常性的结合。
5、积累有关研究资料和数据,整理分析实施过程和成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4年7月——2004年8月)。
整理、分析,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完善和推广三级学业评价管理方案、学科学业评价方案、学科试卷题库和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新课程下学生学业的评价与实践研究报告;
2、县、校、班三级学生学业评价管理方案和操作办法;
3、新课程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评价方案和操作办法;
4、新课程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试卷题库;
5、新课程下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税伟
老数漫谈命题之一 漫谈中考
2022北京学考等级考生物试卷评价:学以致用解决真实问题|北京高考|高考|学业水平考试
小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工作方案大全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报告
多元评价学生,升华学习兴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