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果敢族的来历( 比郑成功的名声还要大的明末抗清英雄是谁?

比郑成功的名声还要大的明末抗清英雄是谁?

点击看大图

在毗邻中国云南的缅甸北部山区有一个民族叫果敢族,他们其实属于我们正宗的汉民族,现在这个地方早已经被缅甸政府单独划为了一个县,名字就叫果敢县。面积十五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十五万。为什么本属于我们汉民族的百姓要跑到贫困的缅甸山区生活?他们的祖先到底遭遇了什么?这还得从三百多前的明朝末年那些波云诡谲的形势说起。

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大军打进了明朝的首都北京,崇祯皇帝在走投无路之际,在煤山上吊自杀。李自成在北京没待多长时间,也在明朝叛臣吴三桂和满清大军的合击下狼狈出逃,于1645年在湖北的九宫山陷入四面楚歌,被当地民团杀死,残余力量成鸟兽散各奔东西。之后吴三桂和满清军队乘胜开始进攻四川一带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张献忠于1646年在和清军的一次遭遇战中中箭身亡。张献忠死后他所建立的政权也就分崩瓦解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当权者的死亡最多只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却不能代表其力量的彻底消亡。

明朝灭亡后,朱氏宗族的藩王们在原明朝大臣将领等的扶持下曾经在南方建立了好几个明室小朝廷,先后有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唐王朱聿键建立的“隆武政权”;鲁王朱以海建立的“鲁王政权”;还有朱聿键之弟朱聿鐭建立的“绍武政权”;以及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历政权”。这些明朝的残余政权大多在满清大军的倾力打击之下,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时间最短的政权仅存在四十一天。但唯独“永历政权”政权硬是苦苦支撑了近二十年。

“永历政权”因何能够在满清铁蹄日益坚硬之下苟延残喘如此之久?关键原因就是这个残明小政权能够和李自成、张献忠这两支失势的起义军在最危难的时候捐弃前嫌暂时联合,共同对付外敌。

自从李自成于1645年战死于湖北的九宫山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等率领,先后退入湖南,与明朝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起来一致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到广西的永历帝在柳州安居下来,并于年底,大败清军于广西的全州。之后他们以永历帝为旗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清战争,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看到恢复明朝的火焰之后,一些已经被迫投降了满清的明朝军官们也趁机反正抗清,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但此时的永历政权内部不是因“多难而兴邦”,而是在相对平稳的时候,各种暂时被掩盖下去的矛盾重新抬头,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倾轧,李自成的农民军残余力量在排挤打击下被迫脱离南明政权,转移到巴东荆襄地区组成夔东十三家军,独立抗清。永历政权的内讧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杀,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南明一时又陷入了低谷时期。

直到以孙可望、李定国等为主的张献忠的大西军的残余势力的加入,永历政权才再次改变了局势。

张献忠于1646年战死后,以其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为主的大西军残部于1647年进占云南、贵州二省。1652年,岌岌可危的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建议和大西余部联合抗清。之后,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南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等的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又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张献忠一生曾经收养了四个养子,分别为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孙可望是张献忠最为器重的。所以孙可望在张献忠死后成为大西余部首领的不二人选。李定国是仅次于孙可望的张献忠的第二养子。他十岁被收养,四十二岁去世,前后在军中凡三十二年之久。他相貌英俊、身材奇伟,以宽厚温和著称,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勇不可当,在军中素有“万人敌”和“小尉迟”之美誉。十七岁的时候,就成为张献忠手下第二号大将!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建立政权,他受封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是大西政权的第三号人物。时年不过二十四岁。

大西政权随着张献忠的战死而分崩离析,定国随孙可望转战滇、黔,建立了以昆明为中心的著名的“四将军”政权,这四个异性兄弟同时称王,定国为安西王。

定国最早提出联明抗清,尽管曾一再遭到大哥兼主帅孙可望的反对,但最后还是弟兄之间形成了共识,最终把他们的部队归入南明的永历政权。之后李定国主动请缨抗清。一战逼死四大汉奸降王之首的满清定南王孔有德。再战在湖南衡州击杀满清理政三王之一的敬谨亲王尼堪。两战杀死满清两位王爷,使“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至此,定国已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为此李定国也被南明永历皇帝封为晋王。这两次战争是自从明朝万历年间以来,明清作战清军的最大损失!

面对李定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功,孙可望如坐针毡,生怕危及了自己的主帅地位。开始暗中策划偷袭李定国,结果被李定国击败。但他还不死心于1657年八月再次调兵十四万,下决心要把李定国赶尽杀绝,当时李定国兵不满三万,然而,在决战之时孙可望的可耻行为受到全军将士的一致唾弃,纷纷倒戈投向李定国。所以,战役不到十天,孙可望大败,仅以身免。

兵败以后的孙可望,狗急跳墙,向洪承畴投降,做了民族的败类!他把云贵的虚实都告诉了清军,满清以他为向导大举进攻云贵。明永历十三年,清军三路大军进逼云贵,李定国兵败,被迫向南撤退。在撤退之前,他完成了他一生最后一次震动天下的战役--磨盘山战役,他部署非常严密拟一举歼灭吴三桂的清军主力。但由于叛徒的告密最后功败垂成。

此战役是云贵会战以来最大的恶战,在此战役中李定国军队三分之二的战士战死,清军也“死伤甚众,却三十里”,十八名将官都统被击毙。李定国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顽强果敢的斗志在这次战役中再次得到体现,使清军不再敢骄横穷追自己的部队。

李定国从磨盘山撤退以后,和永历皇帝进入缅甸的时候失散,自己率部转战于云南和缅甸的边界。此时满清的军队也云集于此,李定国部队的处境日益艰难,他意识到要使抗清大业延续,唯有接回永历帝。于是,李定国积极联络逃入缅甸的永历朝廷,并亲率大军至缅甸迎接永历帝,然而,此时的永历帝被清军吓破了胆,再也没有了收复山河的雄心壮志,甘心苟安于缅甸的庇护之下。而缅甸人也趁火打劫出尔反尔,多次袭击李定国军队,定国忍无可忍,与缅甸军队发生冲突,以少胜多大破缅甸十万象军,令缅甸人闻风丧胆。而永历帝此时不但不鼓励李定国,反而下诏命定国撤军。定国望诏凄怆,叹道:“大明亡矣。”部将乘机指责永历帝不义,劝定国为自己打算,投降清朝。定国怒道:“自受大明之封爵,我便是大明之臣子,为人臣者不为人谋,可乎?今社稷狞沦,主上托于异邦,为臣者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焉能为一己之安,背宗弃祖,剃发受辱,投降满狗。”将士闻言,无不泣下。定国在再劝永历帝无果的情况下,无奈退兵,但仍盘桓在中缅边境,希望等到永历帝回心转意的一天。

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清军迫近缅甸,缅甸国王大惊,送出了永历帝朱由榔父子,以避免本国卷入明、清之战。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永历帝被吴三桂派人在昆明一小庙内,用弓弦勒死。永历帝和太子被清军俘获的噩耗传来时,李定国伤心备至,捶胸大哭。他感到拥明抗清的旗帜既倒,再无回天之力,部下兵马由于驻扎在人烟稀少地区,粮食医药不足,病死了差不多一半。强弩之末,无法久支,此时自己的得力大将白文选等人也被迫投降吴三桂,从李定国忧郁成疾,临终前,托孤于部将平阳侯靳统武,命世子李嗣兴拜统武为养父,叮咛道:“宁死荒徼,无降也!”一代豪杰终于赍志以殁。他的那些不愿意投向满清的部下从此散落在缅甸的北部山区,称为“桂家”后来渐渐形成了缅甸的果敢族。

至今云南人仍然视定国为滇中的脊梁!(云南人最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国)他一直被当作神灵受到祭祀,晚清革命党人蔡锷在云南起义时,以李定国为自己最高榜样,章太炎曾经说:“愿吾滇人,勿忘李定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明战神李定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李定国:大明王朝最后的军神,逼得清廷一度想放弃南方七省
他才是抗清的中流砥柱,打得满清求和复地千里却不为人知
他是张献忠养子,却在乱世之中成为了南明重臣、民族英雄
有你在,南明怎能不亡国!
南明的悲歌系列(十四)奔跑吧永历帝朱由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