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湖边上的博物馆

这些年出去旅游,有了个认知,要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

6月底来到杭州,下载了浙江省博的APP,打开一看有两个展馆,孤山馆区和武林门馆区,不在一个地方。APP上只能约到孤山馆区,先约上。在百度上搜了一下,发现多数宝贝都在武林门馆,但找不到预约的地方。

介绍说孤山馆是馆内建筑以富有江南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成,呈现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成为杭州一处耀眼的文化景点。我去博物馆主要想看出土的宝贝和文化精品,要是看楼阁亭榭、长廊逶迤就去苏州看园林吧。可现在没得选,有什么看什么吧。

上午9点钟到了西湖,小孙女见到水就高兴,嚷嚷要去湖边玩儿一会儿,我对南方湿热的天气有些消受不了,催着赶紧进博物馆去。

孤山馆主馆是中西合璧的建筑,房顶是重檐歇山顶,铺灰瓦,正中有山花。主馆前面有一条长廊,长廊正中一座卷棚顶的亭子。左右是逶迤的连廊。

主馆正中大门关闭,门上方标志“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昆山片玉”这个词我挺耳熟的,三十多年前,一位同事的文章被另一个同事夸成“昆山片玉”,于是写文章的同事便到处嘚瑟这个成语。刚才上网查了一下解释: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浙江号称“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昆山片玉其实就在半个多月前刚刚关闭,为了要挪到新馆展出,孤山馆最精华的部分没有看到,有点扫兴。

  长廊临水,下面是用青石板铺就的赏景平台,小孙女被红掌拨清波的一群小鸭子吸引了。

水池围墙上的吐水兽造型别致,不知道有什么讲法?

见长廊西边有“瑞象重明——雷峰塔文物陈列”和皇家藏书楼文澜院,我直奔了雷峰塔文物陈列馆。

陈列馆的前言说:

一千多年前,日薄西山的吴越国,用六年时间建成雷峰塔,雷峰塔的故事从此开始。

雷峰塔是历史的。塔刹初成,即领略了钱氏政权落日的余晖和赵宋帝国一统江山的曙光,雷峰塔注定要阅尽千年的家国兴衰,人世沧桑。

雷峰塔是人文的。她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若自云之与蓝天,碧水之与青山,交相辉映,妆点钱塘风光,扮美人间天堂。

雷峰塔是传奇的。人与蛇妖的缠绵爱情,夕照山上的一抹残阳,古塔坍塌的袅袅余音,可歌可泣,入诗入画,可稽可考。

雷峰塔因此而丰满美丽,雅俗共赏。当年雷峰塔的倒塌,轰动一时,如今雷峰塔的重建,举世瞩目。考古发掘揭开了古塔的神秘面纱,秘藏国宝盛世重光。

我们这代人多半是从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里知道这座古塔的。当然,有了白娘子的痴情,小青的侠义,许仙的懦弱,法海的多事,经一众润色后,雷峰塔一直是名声大噪,倒掉七十多年后又巴巴地重建的能有几座?写到这里,翻出大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再拜读一遍,幽默的语言,辛辣的笔调,尤其是最后以活该两字结束全文,意味无穷,真是犀利。

在乱世称雄的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临安人钱镠在江浙这块儿建立了吴越国。971年,山雨欲来风满楼,钱镠之孙、第五代吴越国君钱俶打仗不行,但笃信佛教,拿出最后的家底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了雷峰塔,还设计了七宝阿育王塔,供奉佛螺髻发。据说释迦牟尼的头发是螺旋的,称为佛螺髻发

到了978年,吴越末代国王钱俶就跪在宋太宗的卧榻之侧了。

雷峰塔文物陈列馆一楼的中心是雷峰塔地宫模型。1924年雷峰塔倒塌后,20013月,雷峰塔地宫开始发掘,挖出来很多宝贝。

    遗址出土的石刻,虽然残了,依然掩饰不住曾经的美貌。

  很多石刻佛经碑文的图片,好漂亮的书法。

出土的金银财宝和纺织品、经卷等珍贵文物,都放在二楼展出。看着楼梯旁边的鎏金纯银阿育王塔图片,快步登上楼梯。

    登上二楼迎面看到四角银色镏金阿育王塔就在那里,金灿灿的,熠熠生辉。塔通高35厘米,底座边长12.6厘米。由基座、塔身、山花蕉叶、塔刹四部分组成,塔身方形。整座银塔精美绝伦,刻满佛教图案。

塔身四角的山花蕉叶,每面分上下两层,共16幅,刻画出释迦牟尼诞生、在家、出家、成道、传法等历程。

塔身四面也是满满的极为繁复的浮雕,每面一个记录了佛本生故事,依次为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和月光王施首,集中展示和宣扬了释迦牟尼的生前善行。

塔身中间矗立饰有忍冬、连珠纹样的五重相轮。

塔的四个角都有一个护法的金翅鸟,栩栩如生。用梵语叫迦楼罗,为护法的天龙八部之一。

阿育王塔的前面有两个精巧的小瓶子。

这个是金的。

  另一个是水晶的,大一点,显然放金瓶子的。

     顺便说一句,雷峰塔的天宫和地宫各出土一座阿育王塔,装饰题材,质地都相同。地宫出土的银阿育王塔,塔内有金棺,内藏佛螺髻发舍利。而天宫悬金瓶的银阿育王塔,因为原本藏于塔身内,塔倒时自高处坠落,已残破或变形。出土时已经被压扁,后来拉伸修复好了, 4厘米高的葫芦状金瓶里面有舍利。纯银制作的阿育王塔全国只此两座。所以这座面前有金瓶的是天宫出土的阿育王塔。

     在展馆的中心位置展放着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

     当年,当考古学家们仔细凝视着宝塔时,透过塔身的镂孔处,他们清楚地看到了里面的黄金棺。如果将这个银制的塔看作是银椁,加上里面的金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金棺银椁了,是瘗()埋佛舍利的最高规格。

萨捶太子舍身饲虎画面表现饲虎的场景,佛陀过去生为一印度太子时,与兄出游,见一母虎与七幼虎饥饿耗弱,奄奄一息,遂刺身出血,舍命喂虎。

        在雷峰塔地宫铁函中的这座阿育王塔用了非常高级的银,作为材料来制作。宝塔虽历经千年,依然熠熠闪光,宛如新造。

       快目王舍眼,画面表现持针刺眼的情节。佛陀过去生为快目王时,已眼施于予盲婆罗门,并誓愿未来成佛时令此婆罗门得慧眼。

      据说钱俶作为吴越国王时,效仿古印度阿育王造塔,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八万四千小塔,外表涂金,俗称金涂塔。有点想不通的是有些末代国王,江山都保不住了,却挥金如土地造庙塑佛像。人家阿育王是巨能打仗,一路征战,一路屠城,杀人如麻的魔头。他统治时期是孔雀王朝的全盛时期,幅员辽阔。获得了佛舍利八万四千颗,全世界造塔建寺供奉。

       月光王施首,画面表现月光王布施首级的情节。佛陀过去生为月光王时,乐善好施,他国国王派遣劳度叉前往月光王之首,月光王欣然应允。(猜的,不一定准确。)

钱俶的主动归降,换来大宋的厚待,他的孙子、曾孙与大宋皇室联姻,随着钱家含赵量的不断提高,钱氏家族成为外戚,依旧是江南望族。

    尸毗王割肉贸鸽,画面表现尸毗王割肉救鸽的场景。佛陀过去生为尸毗王,为救护被鹰追逐的鸽子,乃以血肉之躯换取鸽子(猜的,不一定准确。) 

地宫出土的二号文物应该是这座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这座佛像品相如此完整,工艺如此细腻精致,造型如此精妙,特别吸引眼球。

     吴越国处于中国古代唐宋变革的关键历史时期,佛教宗派与造像艺术也处在中国化的转型阶段。吴越国佛教思想与艺术均得到全新的开创与发展,形成了与东南文化相融合的艺术风格。

旁边的说明牌:

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          唐五代      

      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通高68厘米。佛像高肉髻,螺发,眉目修长,双耳垂肩,颈部饰三道蚕纹。身穿双领下垂袈裟,下摆披覆莲座,内着僧祇支,帛带于胸前打结。左手抚膝,右手施说法印,结跏跌坐于莲台上。莲座下有盘龙柱及双层须弥座、方床。盘龙绕柱而上,托举莲花座,柱嵌插在须弥座上。须弥座每层侧面各开两个火焰式壶门。方床正面、侧面亦开壶门。镂空火焰纹大背光,头光为圆轮状。龙在佛教中是护持佛法的天龙八部之,。静谧的佛、张扬的龙、升腾的烈焰,三者的精妙组合成就了一件艺术佳作。

佛造像历经千年依然可见盛唐雍容华贵遗风,有唐代造像丰满的特色,又带着浓郁的五代时期简约的特性,加上体量纤巧,使人有亲和感。

第一次看到须弥座上有龙柱,缠绕在柱子之上的龙张牙舞爪、身躯扭结。龙是中国本土文化的象征,而佛教是外来文化,腾升而上的龙托举莲花座的形象凸显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佛像的底座与莲花宝座之间,有一条腾升而上的龙,这一造型在全世界都极其罕见。他说,龙是中国本土文化的象征,而佛教是外来文化,这尊佛像的出土代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小孙女也被吸引。

这尊用青玉雕琢而成的善财童子立像表面抛光度很高,看起来非常润,是一级文物。

这对卷草形玛瑙饰件,长6厘米。玛瑙质地透明,正背两面阴刻细线,形如卷草,极雅致。应该是女人头上的饰物。

千秋万岁铭鎏金银垫  直径25.4、厚0.05厘米、重98.5克。圆形为镂空簿片状,正中镂刻一枚千秋万岁铭圆形方孔钱,以联珠纹分成内外两圈,外圈装饰六只展翅飞翔的鸿雁,周边铺满陈枝蔓缠绕的忍冬纹;内圈装饰两对顾盼传情的鸳鸯,四周镂刻池莲。这个华美的金银垫是垫在哪里的?

石罗汉头像   唐五代
残高13厘米,石灰岩质地。光头大耳,眉间有白毫,两眼圆睁。

鹦鹉纹鎏金银腰带          五代吴越国    

        这条华丽的腰带长68厘米、重175克。一套十三片,每片正面饰一至两只展翅飞翔的鹦鹉,以珍珠作地纹,背面焊接三至五个银钉,嵌入皮革内。带扣由可活动的扣环、扣针以及一端用银钉固定的两片扣身组成,扣身的反面浅刻“弟子陈承裕敬舍身上要带入宝塔内”十五字。

文澜阁

这座皇家藏书楼就在博物馆里,里面早已没有四库全书,现存的建筑也不是原装的,我本来就没有什么兴趣,不过是既然来了就当看看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吧。

进了院子,迎面玲珑剔透的假山,假山中开洞窟,可穿越、可登临,玲珑奇巧。又穿过平厅,来到文澜阁前。

  

阁前凿了一方池水,有防火作用。池中有奇石独立,名曰仙人峰,是西湖假山叠石中的精品。

池西为游廊和半亭,四周围墙环绕。

        池东有御碑亭,亭内立有一块巨大的青石碑,刻着乾隆题诗和四库全书上谕,光绪年间(1881年)由时任兵部尚书、浙江巡抚谭钟麟誊录。

  

  

这谭钟麟的楷书可圈可点。

文澜阁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形式,是重檐歇山式建筑,外观二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是三层楼房。房顶铺灰瓦,绿琉璃瓦剪边。外观很规整。

     匾额上的文澜阁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题写。

这间屋里设御座、案几、屏风,是皇帝待的地方。

御座上悬乾隆御笔【敷文观海】的匾额。

两侧摆放黑色书柜,不知道是不是当年存放过四库全书的书柜。

《四库全书》共八部七阁,存在江南的有三阁,咸丰时全毁于太平军之乱,现文澜阁为光绪时重建。

  

  这间现在为清代文人雅居陈列馆。

文澜阁主楼的东侧有个四方攒尖顶小碑亭,里面有光绪御碑。光正面刻有光绪帝亲题文澜阁三个字。好像与文澜阁匾额上的字有点像。

  

转向长廊东边,这里有个现代龙泉青瓷的展览。

     浙江省是中国著名的青瓷之都,而青瓷里的“哥窑”跻身五大名窑。

    我很欣赏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龙泉青瓷弟窑,龙泉窑是中国古代青瓷生产发展到后期阶段的杰出代表,也是青瓷生产空前绝后的一个高峰。南宋中后期,龙泉窑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代表了中国古代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平。

  

        展厅里的现代青瓷都非常漂亮,釉色是很温润的青色,有粉青、梅子青和豆青几种,釉质肥润,釉色纯美,造型古典高雅。

  

  


小孙女说她很喜欢这只沙灰色的瓶子,我想也许这只瓶子上镶了金。

宋元明清漆器艺术展

     我国漆器工艺历史悠久,两宋时浙漆曾号称“天下第一”。到了元朝,雕漆脱颖而出,明、清更是漆器的黄金时期。漆器从来就是皇家和有钱人消费的东西,到了清代,漆器艺术达到了鼎盛。

      浙江省博物馆在2012年接受香港曹其镛先生夫妇168件的古代漆器后,一跃成为海内外古代漆器收藏的重镇。

     我们在这个展馆匆匆转了一圈。

      明早期的漆器,花纹简单大气。

每一件漆器都显示出繁琐的雕花工艺和当时工匠的高超手艺。“剔红”是一种雕漆工艺,在器面上反复涂数十层甚至上百层红漆,漆干后再在其上雕刻出浮雕的纹样。

      明剔红山水人物图八角盒

       明剔犀如意云纹六角食盒

     清中期剔红落花流水龙戏珠纹梅花式盒

    清中期剔彩花卉纹菊瓣式盆

       清中期  绿地剔红八宝纹如意

        小孙女说她最喜欢这件雕漆如意,小丫头眼力不错。

     商周时,人们将贝壳简单地进行切割打磨,在漆上聊作点缀。

唐代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匠开始将螺贝锯磨成片,然后按照图样在漆面上拼贴成形,于是各色花鸟、枝叶和人物便宛如烟火一般,在黑色的漆面上尽情绽放。这就是早期的黑漆嵌螺钿。

到了宋代,漆器上的螺钿更加轻薄小巧,螺钿厚度可以达到0.5毫米以下,这些取自珍珠贝、夜光螺、鲍鱼贝等优质海洋螺贝,可以折射出如霞似锦的七彩光芒。

明代,加金箔、银箔、金屑、银屑等成为常见的技法,使薄螺钿漆器更加璀璨绚丽。

清代的漆器工匠将所嵌细片经过雕琢,高出漆面,有了浮雕效果。约在清代晚期,薄螺钿技法濒于失传。

  

明代的黑漆嵌螺钿人物花草纹四重盒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显示了明朝时高超的薄螺钿镶嵌技术。

几个展馆看过来已经腰酸腿软了,也到了午饭时间,出了博物馆,四下张望,除了卖快餐盒饭的,附近找不到小餐馆。到一家小铺前打问哪里有餐馆,说走200米就是“楼外楼”。

坐在楼外楼里的餐桌前,点了叫化鸡,窗外看去西湖就在眼前。

       我问餐馆服务员小妹,那是不是雷峰塔?小妹一脸茫然,跑去请教别人后,回答我:是。小孙女惊讶地“啊”了一声,她不知道我十几年前,来过西湖。

      虽然此雷峰塔不是彼雷峰塔,已华丽得一塌糊涂,与今天蓝天白云下美丽的西湖很搭。我还是想起祖父年轻时来西湖写生时买了一本《西湖十景》明信片送给祖母。

  

       那里面的景色是另一种婉约的美,有素面朝天的慵懒,带着江南文化固有的淡雅隽永。我更喜欢祖父送给祖母的《西湖十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省博物馆大展来了!全国40家考古文博机构,148件(组)浙江元素文物共同展出,有一半以上都是“镇...
雷峰塔倒塌77年后,考古家发现一间暗室,白娘子秘密就此被揭开
雷峰塔下真有白蛇吗?2001年专家进入地宫,揭开千年传说的秘密
雷峰塔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展出
[人文历史]雷峰塔,到底建于何时?为谁而建?
雷峰塔倒塌77年后,专家在塔下发现密室,出土两件国宝轰动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