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水诗人孟浩然

山水诗人孟浩然

唐朝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很多杰出的诗人,有不少诗人担当了一定的官职,其中有些还在官场上声名显赫,而孟浩然是唐朝诗人中唯一没有做过官的诗人,也是唐代第一个描写山水的诗人。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在儒学家庭里长大

孟浩,字浩然,湖北省襄阳市人,生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战国思想家孟轲的后裔。孟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孟浩然的父母自然也重视儒家学说。教育他学习如何治理国家的知识,希望长大后能够帮助君主治理天下。其中的内容主要是培养自身的修养,替人民办事,从而获取民心,最后的目的是当官成名,光宗耀祖。

孟浩然年幼时,在父母亲的训导下,抱着济世救民的理想,和弟弟孟洗然、孟燦然在一起,专心致志地学习儒家的著作。兄弟三人读书十分刻苦,很少出门游玩,关在家里闷头苦读。

经过几年的学习,孟浩然兄弟三人进步很快,《诗经》、《礼记》、《孟氏遗训》等儒家经典书籍,不仅能熟读,而且很多地方能熟练地背诵出来。孟浩然不仅古书读得好,而且还对诗词上很有天赋,诗词作得十分工整,在当地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父母亲对孟浩然管教十分严厉,不仅要检查他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关心他个人的思想品质,特别是在待人接物这方面,父母亲常常问他有没有学习礼节、道德方面的知识。年幼的孟浩然也很认真,从小把这一些都学得很好了。平时,孟浩然还利用休息日,帮助他人解决实际困难,特别重情义,讲道德。

学有所成

孟浩然经过刻苦学习,年轻时已经达到学术水平很高,人品又很高尚,他还常常与东汉时期的著名隐士庞德公相比,按理,应该是当官的好材料。可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由于朝廷用人政策的缺陷,孟浩然这样的人才,不可能得到朝廷的礼遇。一直等待朝廷重用的孟浩然,等到三十岁了,还没有朝廷重用的任何希望。眼见父母亲一天天的衰老,离开人世的时间不长了,孟浩然知道自己成名利,做大官,给父母亲添光的愿望难以实现,心中十分着急,但也无可奈何。由于长期读书,导致生产荒废,引发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早上揭不开锅了,晚上没有吃了,这种事情常常发生。有时候,孟浩然常常自己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导致怀才不遇?我这么样才能有利于政治上的发展。”想来想去,火气上来了,敲打头顶的帽子,发下誓言:“我不能再这样贫穷了,我要找知心朋友引荐,假若成功了,那么处境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从此以后,孟浩然决定向当时的权臣毛遂自荐,并打算结识名人,扩大影响。

结交朋友,第一次远上长安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孟浩然游洞庭湖,作了一首《岳阳楼》的诗,献给权臣张说,结果没有回音。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前,孟浩然游襄阳、扬州、宣城等地,结识了诗人李白,俩人志同道合,很快成了好朋友。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的冬天,年近四十的孟浩然,跑到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打算给达官贵人献诗了。

襄阳才子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城内为之轰动。有一天,达官贵人在秘书省集合,一起联合写诗。这时,平民孟浩然也邀请了,他们纷纷要求孟浩然和他们一起作诗,孟浩然欣然接受。当孟浩然念到“微云谈河汉,疏雨滴梧桐”时,整座房子的人都被轰动了。大家纷纷赞扬孟浩然所撰的五言诗清新,认为是神笔,没有人能提出他诗句中的缺点。丞相张九龄、侍御史王维、太守郑清之、太守独孤册,都纷纷要求与孟浩然交上好朋友。

就在当天,诗人王维,邀请孟浩然到家作客。王维把孟浩然引进到内厅,两位诗人就畅谈起来了,话题滔滔不绝。正当谈得诗兴正浓之际,有人报告说:“皇帝来了!”这给平民出身的孟浩然吓得不得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世面,连忙躲藏在床铺下面。王维和他的家人要求孟浩然爬出来,孟浩然怎么也不肯出来。

当时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已经听说了襄阳才子孟浩然来京城,现在在诗人王维家里,因此特地来欣赏孟浩然的诗句。李隆基到王维家里后,王维不敢在皇帝面前隐瞒事实,实事就是地汇报了孟浩然躲在他的床铺下面。李隆基说:“我很早以前就听说了这个人,现在在你家,叫他爬出来,我正好要试验一下他的才华。”孟浩然只好在床铺下面爬出来,衣服上的灰尘还来不及抖干净,就被命令立即作诗。孟浩然作了一首《岁暮归南山》,内容是:“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弊庐。不才明主弃,多病古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当孟浩然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古人疏”时,唐玄宗突然发火了,指着孟浩然说:“你自己不出来求官,又不是我没有给你做官,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孟浩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吓呆了,不知什么样回答好,心中还有些不服气,他想:你李隆基也太盛气凌人了,太爱钻牛角尖了,我作了诗哪儿敢讥讽你皇帝呢?我只不过想要在你面前谦虚一下。心中是这样想,嘴上还是不敢说话。唐玄宗又接着说:“你以前的诗都写得很有气势,如‘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今天怎么写出这样没有气势的诗句呢?”孟浩然低着头不断回答,唐玄宗干脆把他打发走了。孟浩然求官的希望第一次就这样落空了。

第二次上长安

从京城长安回来后,孟浩然心中十分失落,他心目中希望的君明臣贤的社会根本不存在,而是在霸道的君主下面,大臣们都有唯唯喏喏,维命是听,他不愿意过上这种官场生活。这一切无疑给他满腔热情的当官愿望泼了一盆冷水,从此以后,孟浩然对当官已经不感兴趣了,从而转变为对爱好山水、纵情写诗及喝酒作乐。

在唐朝的政治体制中,文人要当官一般都要参加科举考试,平步青云爬上高官的几乎极少。开元十六年(公元718年),有人劝说孟浩然参加科举考试,孟浩然虽然不想做官,但还是被说动了;虽然他对科举考试非常不满,但在当时社会,文人也不得不走上这条唯一的道路。孟浩然又一次上京城长安,参加朝廷制订的科举考试,结果可想而知,没有考上。已对当官不大感兴趣的孟浩然,对没考上进士没有任何悔意。

拒绝韩朝宗的推荐

不久,朝廷派采访使韩朝宗来到襄阳,采访使的任务主要是负责对天下人才的调查,发现人才后及时向朝廷推荐。韩朝宗觉得襄阳才子孟浩然,不为朝廷重用实在可惜,打算向皇帝引荐。经过韩朝宗的再三动员,孟浩然勉强同意,韩朝宗与孟浩然双方约定一起上朝。恰巧这时,孟浩然的老朋友来了,同孟浩然一起喝起了酒,两人喝得十分开心,忘记了同韩朝宗约定的时间。边上有人提醒孟浩然:“你同韩朝宗约定的时间别耽误了。” 孟浩然想起了上次到长安,碰到唐玄宗的晦气事情,心中不免产生了对官场的厌恶心理,他愤怒地说:“我现在在喝酒,不要给我讲其它事情!”喝完酒后,孟浩然也没有与韩朝宗赴约。韩朝宗等了很长时间,没有等到孟浩然,心中对孟浩然的失约非常恼火,也不管孟浩然了,自己愤愤地独自离开。孟浩然已经对当官不感兴趣了,对这次失去做官的机遇一点也不后悔。

游山玩水,创作了大量诗篇

孟浩然上长安失意后,游山玩水和即兴赋诗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兴趣。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的春天,他就有了游遍吴越的想法。同年秋天,他从洛阳出发,顺汴水而下,经润州、杭州,到浙江天台登天台山,住宿在桐柏观,顺流至上虞至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游览了大禹陵、镜湖、若耶溪、云门寺、石城寺等名胜古迹,还到钱塘江观潮,又欣赏大海。在会稽停留了近两年时间,这时他的心情平静而悠然自得,山水之中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写出了大量的山水诗篇,填充了唐代灿烂的诗歌文化。山水诗人孟浩然情绪是低沉的,但生活是丰富的。

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的冬天,孟浩然从会稽(今属绍兴)出发,到乐城探访老友张子容。张子容指出了孟浩然的缺点,用作诗的形式向他表达说:“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大意是:你一直在家读书,不懂得人情世故,已经跟不上形势了。你要想摹仿汉代司马相如写一首《子虚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然后做大官,这是不可能的事。我劝你不如还是回家去,在乡下写诗喝酒,再读一些古人的书,好好过日子算了,别再奢想做大官了。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的春天,孟浩然从乐城出发,经润州溯江而上,一路上历尽艰险,终于在五月份到达家乡襄阳。

再上长安,后又在张九龄幕府中任职

孟浩然虽然回家了,但对政治上的幻想还是不能忘记,他觉得没有做官,无颜见江东父老,心中又萌发了再次求官的愿望。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孟浩然再次上长安求官,结果还是没有任何希望,不得已返回家乡。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丞相张九龄得罪了权臣李林甫,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张九龄知道孟浩然学术水平很高,特别邀请孟浩然到他的幕府中工作,孟浩然很高兴地参加了,这是他一生之中最得意的时光。从此以后,在这一时期,孟浩然追随张九龄外出巡访,游山玩水、打猎祭祀这些活动也参加了,几乎成了张九龄的影子,他为自己能得到丞相的信任而高兴,他一生之中的苦读终于得到了回报。他高兴地陪丞相张九龄,在南纪城打猎,在当阳城登楼,在渚宫游泊,在紫盖山祭祀等。丞相张九龄欣赏孟浩然,孟浩然也认为碰到了知己。可是好景不长,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孟浩然背上生疮了,发得很严重,被迫辞掉了工作,回到家乡襄阳养病。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经过近一年的调养,孟浩然的病情已有了显著的好转,背上的疮也有些消退了。一天,边塞诗人王昌龄路过襄阳,特意拜访好友孟浩然。孟浩然也很高兴,痛痛快快地和他一起喝酒,多年的老友不相见了,俩人玩得十分开心,不料,孟浩然旧病复发,背上的疮又发作了,这次发病十分严重,孟浩然终于在襄阳冶城南园病死,结束了他既不得志,又自强不息的一生。孟浩然享年五十二岁

死后名声大振

孟浩然的一生,读了一辈子治理国家的书,结果在政治上毫无所为,空怀一生的才华。孟浩然死后,人们对他十分的惋惜和留念,民间纷纷搞活动纪念他。襄阳刺史樊泽,发现孟浩然的墓已破旧,特地封宠其墓,又在襄阳凤林山南刻碑纪念。好友王维路过郢州,画了孟浩然的肖像在郢州刺史的亭子上,取名为“浩然亭”。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的中期,襄阳刺史郑言咸认为孟浩然这样的伟人不能直呼其名,又把这亭子改名为“孟亭”。

孟浩然的诗歌篇章散失很多,书生王士源四方寻求,乡村购采,得到的没有一半,历尽艰辛,终于收诗二百十八首,整理成《孟浩然集》。王士源的这一举动,使得孟浩然的作品能流传至今,后人能观赏到孟浩然清美的山水诗。

对孟浩然的评价,唐代诗人张祜在《题孟处士宅》是这样评价的:“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张祜认为:在孟姓的人才中,孟简和孟浩然都十分优秀。孟简虽然当官了,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成绩,但在襄阳人民的心中,平民孟浩然才是真正的杰出贤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襄阳:唐代诗人----孟浩然
诗人孟浩然简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孟浩然:我就是我 不一样的烟火
第2章——9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真正的死因,竟然隐藏在,他亲手写就的四句古诗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