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谱的作用
 
家谱的作用
孟繁斐

家谱,是姓氏家族历史的文化沉淀。早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代,就盛行编修宗族谱谍之风。

遗存在湖广境内的孟氏家谱,尽管在文革期间遭受极大毁坏,但经过族人的重视还是冒着政治上的危险保存至今。在全湖广境内的孟氏家谱之中可以看到全面、系统、连续地记载了孟氏地域、宗族的发展历史。纵观遗存和各代续修的家谱,谱内记载的迁徙流源、繁衍、发展等脉络清晰的内容,尤其是记载的家族民俗文化内容比较广泛生动,其中有礼仪民俗、民间文艺、民间语言、民俗信仰、道德规范、家规祖训、宗祠祭祀等,使人们从中悟出它蕴涵着一种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

家谱历史渊源

家谱,又称宗谱、世谱、族谱、家乘、支谱、房谱等,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着本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包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家谱与国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家谱是人口学、经济学、伦理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宝贵资料。根据家谱的传承,记载方式不同,种类可分为结绳家谱、口述家谱、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书本家谱等。书本家谱种类繁多,约有四万多种。此外,还有挂在墙上的布谱,刻在塔上的塔谱。

家谱的历史源远流长。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逐渐演变而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从官方流行到民间,以致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传承不止。每次修谱,都成了同姓族人之间的大事。

从孟氏发展历史来看,四十五代祖孟宁,自宋代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参考的依据作用已逐渐消失。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别世系、尊长幼、辨亲疏,敦睦族,敬祖宗,收家族,正是孟子所言:“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能把世世代代捆绑在一起,达到帮兴族旺的境界,提倡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家谱的编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走向民间私修。家谱沿革为:先秦时期,家谱萌芽;魏晋南北朝,家谱兴盛;唐代家谱发展;宋代家谱功能转折;元代家谱的停续,元代孟氏南支的亚裔孟氏家谱,几乎差一点就断续,万幸的是明初时期,鄂城仕逊公及时抢救了孟氏南支《五代知本图谱》。明清以来,家谱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同时,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孟子世家谱》明文规定30年小修,60年大修。自民国后随着政权的改组,百姓的家谱中断60余年停续,其间最为糟糕的是“文革”时期的焚毁,此次的焚毁不亚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被人们誉为“此恨绵绵”,百姓怨声载道。

家谱的基本体例有多种:

谱名:为了防止混淆,常把地名加在谱名前,如《孟子世家流寓泰州支谱》、《鄂城孟氏宗谱》等等,也有不加地名的如湖广大部份为《孟氏宗谱》。

谱序:概述本族来历、姓氏源流、人口迁徙、修谱经过、修谱理论等,既有修谱者自序,也有请名人作序的,历次修谱的序言均收录其中。

凡例:规定修谱的原则和体例。明清时期女儿不能入谱,媳妇可以入谱,民国时期有所变革。建国后,随着计划生育和男女平等的深入贯彻落实,现在新修、续修家谱时男女均可入谱。

遗像:收入老祖宗和名人祖宗的遗像,旁边配有社会名人及家族名人的赞语。

恩荣录:记录本家族受到的朝廷和皇帝的赐匾、封号等,现在新修时,将受到国、省、县表彰奖励的证书也记录谱中。

姓氏源流:姓氏来源、迁徙路线、分支情况等。

族规家训:三从四德、遵纪守法等。

祠堂:建筑规模、地理位置、兴建时间、捐修名单。

世系:从古到今,一世、二世是什么人,姓名字号一一列表。孟氏家谱有两种体例,一为欧式;一为苏式。欧式为家家清,苏式为代代清。《鄂城孟氏宗谱》取两种格式的特点,为“欧苏”式。

传记:本家族名人、忠臣、孝子、烈女都要立传、立赞。

族户:记载家族的坟地、学田、义庄、山岭。

契约:家族打官司、过继卖田、分家、婚嫁、邻里纠纷的文约、契约等。

坟苑:祖坟方位、朝向、四界等。

艺文:辑录祖宗的著作论文,诗词歌赋。

方伎:辑录本姓氏技术工人的发明创造。

字辈:姓名中的辈分派行,老派行用完再续新派。孔、孟、颜、曾四氏圣裔的派字,遂由孔府奉祀官作衍派字呈报朝庭,由皇帝亲自御批,诏告天下四氏圣裔,按一字一派命名取字,从而更加理顺了各大分支别派。

领谱字号:即规定一套谱印多少份数,如鄂城孟氏有五大房20小支,就印20部,每房由本支长房房长掌领一部,均记录在案,多余两部放在祠堂或装入谱匣,由专人保存。历史上家谱严禁外传,只能内部传阅。

从以上这些体例可以看出,正史是国家的百科全书,方志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家谱也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由此,自然形成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份,实属世界之罕见。

家谱价值

家谱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可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凝聚人心,促进寻根问祖和文化交流,主流是可肯定的,但也要具体分析,不能百分之百说它好,也不能百分之百说它坏。家谱有它自身作用、价值和弊端。

从家谱的历史看,家谱的作用分为两个部分:在宋代以前是官修,官修的作用是政治作用,为政治服务,为朝廷用人服务,为仕家大阔服务;宋代以后是私修,私修的作用主要是道德作用,联系宗族,维护族权,为宗族部落服务。用现代观点看家谱,总的来说,它有四个方面的价值:

一是文物保护价值。家谱中记载着人文、经济、法律等文献资料,将它整理出来,可以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的文物价值。

二是学术资料价值。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1923年出版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因此,数量可观的家谱,对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姓氏乃至历史学、人口学、民族学、经济学、教育学的研究,都能提供重要的资料。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三国时期十九世祖孟宗、四十八世祖孟珙等很多国史所没有的资料都在家谱里作有重要的记载。

三是道德教化价值。家谱里面的族规家训,有很多封建的东西,但也有很多积极的东西可以借鉴,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崇尚简朴,戒止奢侈,禁止赌博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规范。家谱里面也有很多人伦思想,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振作精神,救灾扶恤、兴修水利的奉献精神等等,今天仍可以吸收并加以发扬,现在的五好家庭条件,乡规民约,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乃至精神文明建设许多内容就是从传统的家庭观念扬弃而来的。

 四是寻根问祖的价值。家谱里面最重要的是世系,要查自己的老祖宗、世祖,只有家谱里面有。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到上海图书馆参观时,当他走到家谱阅览室时就不走了,翻阅了民国24年修的《无锡荣氏家谱》,查到了自己的名字等重要资料,非常高兴。

  毋庸讳言,家谱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家谱因为产生在宗法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烙印,产生了诸多弊端。一是封建专制思想。重男轻女,封建迷信,重农轻商,三从四德等等,这是家谱中明显的弊端。二是攀附假托。因为写本家族的东西,总想炫耀本家族的光荣历史,常常有人把帝王和社会名人作为自己的老祖宗,还有些家族的名人序言也是假的。三是书善隐恶。史志是善恶并书的,家族却书善不载恶,为亲者讳,家族的官宦名人、奇才烈女都立传,而老祖先做了坏事,不肖子孙触犯法规,犯法犯罪的就不写。

伟人与家谱

孙中山的最主要理论是三民主义,其中孙中山在论述民族主义的时候曾多次提到族谱。1905年,他在日本同盟会上讲话时说: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大团结扩展到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具有的良好传统观点。”19125月,孙中山已经辞去临时大总统,离开南京,回到广州,参加孙族恳亲会,他发表演说:四万万同胞都是我们黄帝的子孙,在开始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姓,生息繁衍,有了姓氏以后也有了家族,而后成为国家。有家才有国。

毛泽东过去搞农民调查时,就使用了很多家谱。《韶山毛氏家谱》记载的辈分是: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毛泽东的祖父叫毛恩图,父亲叫毛贻昌,本人是字辈。毛泽东的儿子岸青、岸英,是没有按字辈起名字的,但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是按字辈起名的。毛泽东在1958年曾说过: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可见他对家谱资料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

家谱保护与开发

20世纪50年代,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打破了旧的宗法制度,被认为代表着封建族权的家谱不少被付之一炬。文化大革命则令更多的家谱遭灭顶之灾,许多家谱保管者受到红卫兵揪斗批判,戴高帽子游街,珍贵的家谱被当作四旧物品烧掉。山东邹城孟府《孟子世家谱》被拉走几马车,虽说报请国家有关部门予以追回,但还是被丢失不少,由此,导致《孟子世家谱》续修所面临最大断层的困难。从这次全国《孟子世家谱》续修摸底情况,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来看,基本上各大支系都保存有家谱,甚至,自改革开放后,己有了二次及三次的修纂。不少仁人及族贤冒着极大风险,千方百计抢救保护收藏家谱资料,将老谱保留了下来。为后世寻根问祖,开发续修家谱做出了贡献。

《鄂城孟氏宗谱》继南宋时期《孟氏宗支图谱》后,始修于明代初,至今己是13次的大修,每次的大修都是由孟氏官人所为。民国间的《鄂城孟氏宗谱》遂由孟广溎所编纂(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毕业,山东沂水县法院院长兼县长、鄂城县县长)。公元1991年塔桥“孟氏享堂”落成祭奠之时,一场大火将享堂连同家谱并焚,此次的火灾,便引起了对《鄂城孟氏宗谱》再行续修启动。然而未料,却找不到民国鄂谱原本。享堂焚毁易修,而家谱就是一大难事,为觅鄂谱原本,笔者寻致大别山深处的英山县、长江北岸的新州,将残缺不全的鄂谱悉心整理成全,遂于1995年出版,此次的出版,也是一次抢救性的印刷。而在这近几年里,湖北浠水、阳新、汉阳、嘉鱼,湖南石门、汨罗、四川万源、达县等地先后都进行了大修。此届家谱的续修给人世间留下了珍贵的家史资料,参与续修人员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修谱知识培训教材
匠心之美:家谱续修现代之路
给族谱命名不能随便,七种不同的称呼,你都知道吗?
族谱、宗谱、家谱、支谱有什么区别?可别用错了!
中国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家谱的起源和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