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岩的前世今生,我竟一直不知道!

文|邹文清


西晋太康三年(282),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丛林中的闽西有了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建置——新罗县,是当时闽地十八县之一,管辖了闽地西部辽阔的地域。在乱朝的劲风中,这座荒野中的小城,像一枚蜡烛薄薄的火焰终于熄灭,时在南朝宋秦始四年(468),不过,“新罗”这个名字并没被人遗忘。


265年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福州都督府在荒远的闽西招抚了三千余户逃赋税徭役的“遁逃户”,官员们上表朝廷建议置州,以管理这些隐身密林的化外之民。三年之后,诏令从遥远的长安传来,一座新洲城——汀州在长汀溪边的长汀村建起。


汀州成为大唐福建的五洲之一,领长汀、宁化、新罗三县。汀州是闽西第一个州级行政建置,辖区包括了今龙岩市全境和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等地。汀州的设置,是唐代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的结果。



当初是如何选上“汀”这个简约却美感沛然的汉字,给新洲取名的呢?


后世一直流传着“字形说”:州城的河流朝南方,“南”的八卦图位是“丁”,“南流之水”合成“汀”字。还有一种“字义说”:“汀”是指水边平地,“长汀”就是长形水边平地,州城设于长汀村,所以称“汀州”。


州城没在美丽的长汀村流连多久,就往上游250里的东坊口大丘头走去。不过仅几年——唐大历四年(769),州城又很快迁到附近的卧龙山向阳南坡的白石村。南宋《舆地纪胜》想象了重建汀州城的情景:人们砍倒了白石村坡地上的一千余棵大树,赶下大树上安巢尚未开化的原始民——山都。



唐代汀州东部的新罗县有一条无名河,曲折东流婉婷入海,后来它有一个豪迈的名字——九龙江,江的上游叫北溪,流域涵括了今天龙岩市新罗区和漳平市。唐初总章二年(669),一支从淮河上游、河南东部光州出发的将士,沿着似断实续的河网来到粤东、闽西南,讨伐一群啸乱的闽粤土著。关山飞渡,经过几年浴血征战,唐军终于打败了土著民,朝廷顺势设置了漳州。一群汉人溯河北上进入新罗县一块叫“九龙里”的荆榛之地,北溪终于迎来了盛唐闯入者,一群“龙”也终于在新罗县城东部的一个山洞被发现。当人们进入山洞时,洞顶大小“石龙”让他们惊呆了。


只有这些远道而来的对龙怀有深深眷念的中原人,才会把在他乡意外发现的石纹视为龙的图腾。于是,天宝元年(742)新罗县改名为龙岩县。北溪东入漳州,龙岩没有水路通往汀州,大历十二年(777)龙岩县从汀州划出改隶漳州。


唐末大乱,五代混战,潜流于闽粤赣边千山万壑的汀江,是江南最后一条人迹罕至的河流,无疑成了人们寻求桃源的最后向导。于是,唐末、五代大批江淮子弟辗转经江西、浙江来到汀江两岸。辽、金入主中土,宋室南渡,汀州人口飙升。南宋末,汀州户数达22万余户,呈现出“十万人家溪两岸”的景象。



“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北宋淳化五年(994),长汀县南境析出立上杭县。据说上杭最初的县治地形如同木排浮于江面,于是人们按《诗经河广》中这一诗句,取“一苇杭之”之义给新县命名。南宋乾道三年(1167),经历了168年间县治的4次搬迁,上杭县治最终设定于汀江之滨的郭坊村,秀丽的风光使它不再挪动。


上杭置县同年,长汀县西南境又被析出,升唐代武平场为武平县。据说因西汉初闽越土著首领南武侯织的封国——南海国都城在汀州西南一带,后来人们便在“南武”后加上“平安”二字作为两个场的场名,其中的“武平场”后来升为“武平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汀管八县,武平是都城,永定从上杭分裂,新罗归漳州管了千年…
汀州在何方
上杭--客家众多姓氏发祥地
清代闽西的客家商人
汀州
《红色圣地—龙岩》: 红旗跃过汀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