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之一
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之一
作者:蒙阴县蒙阴镇实验学校管理员 管理员 来源:原创 人气:348 评论:0 推荐等级:★★★ 录入者:蒙阴县蒙阴镇实验学校管理员 管理员 创建时间:2007-8-6
关键字: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

一、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而全面了解有关习惯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为大家做一些介绍。

  1. 习惯的定义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后,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他同时指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在其所著的《心理学词典》中将心理学中关于习惯的含义概括为四种:一般指一种习得的动作。本义是指运动模式、身体反应,现在已不限于此,人们也常说知觉的、认知的、情感的习惯。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对药物的癖嗜,常用术语是药物依赖。指特定动物物种的特征性行为模式,如狒狒的习性。他特别指出,最后一个意思与前面的几种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它的内涵通常是指一种天生的、物种特有的行为模式,而其他几种意思都明确含有习得的行为之意。

  从心理学的解释中,可以认识到: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还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2. 习惯的特征

  关于习惯的特征这一问题,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进行过论述,在此结合他的论述进行简要说明。

  (1) 后天性

  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

  (2) 稳固性和可变性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而言,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但这种稳固性也不是绝对的,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即使是已经形成的较为牢固的不良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有一个孩子时常生闷气,父亲就对他说:假如你不希望自己脾气暴躁,就不要培养这种习惯,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助长怒气的事。这位父亲首先让孩子设法保持安静,然后让孩子计算自己有多少天没发脾气。从原来的天天生气,到后来两天生一次气,然后三天一次,再后来四天一次……这个孩子爱发脾气的习惯起初只是减弱,后来则渐至消除。

  (3) 自动性和下意识性

  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

  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比如清晨喝一杯白开水,如果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喝,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如果想都没想,自动地去喝一杯白开水,一天不喝就感到十分别扭,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习惯了。

  (4) 情境性

  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因而有情境性。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小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不行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二、养成教育改变孩子一生

  1. 养成好习惯终生受益

  在《成长的智慧》一书中,有一则故事讲到诚实的习惯能带给人幸运,大意如下。

  一位非常富有但脾气古怪的老绅士想找一个男孩服侍他的饮食起居,帮他做事,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个年轻人必须诚实正直。他常说:向抽屉里偷看的孩子会试图从里面取出点东西,而在年轻时就偷窃过一分钱的人,长大后总有一天会偷窃一元钱。

  很快,老绅士就收到20多封求职信。他决定对这些孩子进行考核,四个精干的小伙子来参加最后的面试。绅士提前准备了一间房子,要求四个人逐一进去,只要在里面的椅子上安静坐一会儿就行。

  第一个孩子看见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罩子,很好奇,他掀起了罩子,里面的羽毛被气流吹得满房间都是。第二个孩子一进去就被一盘诱人的、熟透的樱桃吸引了,还拿了一个最大的放进嘴里,可是里面全是辣椒。第三个呢,看到桌子上有个抽屉没有锁,就想拉开那个抽屉,结果刚把手放在抽屉把手上,就响起一阵铃声……前三个孩子都被赶了出去。

  只有最后进入房间的男孩哈里在房间的椅子上静静地坐了20分钟,什么也没有动。半个小时后,老绅士满意地告诉他被录取了。老绅士问他:屋里那么多新奇的东西,难道你不想动一下吗?哈里回答说:不,先生。在没有得到允许之前我是不会动的。< p="">

 
 
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之二
作者:蒙阴县蒙阴镇实验学校管理员 管理员 来源:原创 人气:306 评论:0 推荐等级:★★★ 录入者:蒙阴县蒙阴镇实验学校管理员 管理员 创建时间:2007-8-6
关键字: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

一、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而全面了解有关习惯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为大家做一些介绍。

  1. 习惯的定义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后,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他同时指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在其所著的《心理学词典》中将心理学中关于习惯的含义概括为四种:一般指一种习得的动作。本义是指运动模式、身体反应,现在已不限于此,人们也常说知觉的、认知的、情感的习惯。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对药物的癖嗜,常用术语是药物依赖。指特定动物物种的特征性行为模式,如狒狒的习性。他特别指出,最后一个意思与前面的几种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它的内涵通常是指一种天生的、物种特有的行为模式,而其他几种意思都明确含有习得的行为之意。

  从心理学的解释中,可以认识到: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还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2. 习惯的特征

  关于习惯的特征这一问题,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进行过论述,在此结合他的论述进行简要说明。

  (1) 后天性

  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

  (2) 稳固性和可变性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而言,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但这种稳固性也不是绝对的,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即使是已经形成的较为牢固的不良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有一个孩子时常生闷气,父亲就对他说:假如你不希望自己脾气暴躁,就不要培养这种习惯,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助长怒气的事。这位父亲首先让孩子设法保持安静,然后让孩子计算自己有多少天没发脾气。从原来的天天生气,到后来两天生一次气,然后三天一次,再后来四天一次……这个孩子爱发脾气的习惯起初只是减弱,后来则渐至消除。

  (3) 自动性和下意识性

  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

  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比如清晨喝一杯白开水,如果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喝,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如果想都没想,自动地去喝一杯白开水,一天不喝就感到十分别扭,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习惯了。

  (4) 情境性

  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因而有情境性。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小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不行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二、养成教育改变孩子一生

  1. 养成好习惯终生受益

  在《成长的智慧》一书中,有一则故事讲到诚实的习惯能带给人幸运,大意如下。

  一位非常富有但脾气古怪的老绅士想找一个男孩服侍他的饮食起居,帮他做事,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个年轻人必须诚实正直。他常说:向抽屉里偷看的孩子会试图从里面取出点东西,而在年轻时就偷窃过一分钱的人,长大后总有一天会偷窃一元钱。

  很快,老绅士就收到20多封求职信。他决定对这些孩子进行考核,四个精干的小伙子来参加最后的面试。绅士提前准备了一间房子,要求四个人逐一进去,只要在里面的椅子上安静坐一会儿就行。

  第一个孩子看见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罩子,很好奇,他掀起了罩子,里面的羽毛被气流吹得满房间都是。第二个孩子一进去就被一盘诱人的、熟透的樱桃吸引了,还拿了一个最大的放进嘴里,可是里面全是辣椒。第三个呢,看到桌子上有个抽屉没有锁,就想拉开那个抽屉,结果刚把手放在抽屉把手上,就响起一阵铃声……前三个孩子都被赶了出去。

  只有最后进入房间的男孩哈里在房间的椅子上静静地坐了20分钟,什么也没有动。半个小时后,老绅士满意地告诉他被录取了。老绅士问他:屋里那么多新奇的东西,难道你不想动一下吗?哈里回答说:不,先生。在没有得到允许之前我是不会动的。< p="">

 
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之三
作者:蒙阴县蒙阴镇实验学校管理员 管理员 来源:原创 人气:342 评论:0 推荐等级:★★★ 录入者:蒙阴县蒙阴镇实验学校管理员 管理员 创建时间:2007-8-6
关键字: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

三、训练法

  1. 解释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这样的话: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这些练习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这段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练习(也就是训练)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习惯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篮球巨星乔丹曾为了一个单手投篮习惯而靠墙苦练三个月,时装模特为了一个台步习惯甚至苦练终身。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形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训练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孩子常常不大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这时若能给予他们很好的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体会那样做的好处,等到他们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此时,良好的习惯也已经养成了。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训练的重要性。因为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而训练恰恰是最合适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实践证明,再好的理想,一味地空想而不去脚踏实地地做,永远不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2. 案例

历史上,大凡有所成就者,无不与足够的训练有关。

曾获得196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英国有机化学家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巴顿,小时候就得益于父亲将他从蜜罐送入火坑,接受了严格系统的训练,最终得以走向成功之路。

  巴顿出生于一个富足之家,是全家宠爱的独子。上小学时,他被送进一所走读学校,但因为那里环境与家里完全不同,老师也不像家中长辈那样百般呵护他。小巴顿很不适应,学习很糟糕,与同学关系也紧张。父亲感觉这对小巴顿的成长不利,于是在他刚刚10岁时,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制学校。

  这所封闭式学校实施军事化管理,学生们都过着军营型的生活。早晨,只要钟声一响,学生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起床、穿衣服、叠被子、刷牙洗脸、出操跑步,日日如此。如果跟不上节奏,就会受到惩罚。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要用凉水洗漱。伙食也就勉强算得上是粗茶淡饭”……小巴顿简直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由于条件确实艰苦,小巴顿对这所寄宿学校更不适应,每逢星期一早晨送他去上学时,他就大哭大闹,不愿意去上学,希望父亲能给他重新换一所学校。折腾了几个星期,小巴顿瘦了很多。母亲和姑姑对他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但父亲仍然坚持,始终认为磨难和锻炼对巴顿不是坏事,反而是一道十分有益的营养剂

  这段生活为巴顿日后事业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巴顿成名之后十分感谢父亲当年给自己吃的这些苦头。可以想象,若是一点苦头都不能吃,一点委屈都不能受,他怎能承担起科学研究的重任?怎能耐得住科学研究的辛苦和寂寞呢?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二王。他们的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善画画。由于众人的夸赞,他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

一天,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母亲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母亲又摇摇头。献之急了: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背后。

  献之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字下添了一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献之仍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母亲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母亲见他骄气已经消尽,鼓励他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他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和父亲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倘若没有这样严格艰苦的训练,恐怕历史上就没有二王的出现了。

  3. 要求和原则< p="">

 
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之四
作者:蒙阴县蒙阴镇实验学校管理员 管理员 来源:原创 人气:237 评论:0 推荐等级:★★★ 录入者:蒙阴县蒙阴镇实验学校管理员 管理员 创建时间:2007-8-6
关键字: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

四、家校合作法

  1. 解释

  大家都知道,教育不只是家庭的事,也不只是学校的事,所以光靠父母和老师某一方的力量,要想教育好孩子是不够的,必须要联合父母和老师的力量,让家庭和学校的步调一致,劲往一处使。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会成长得更好。

  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时,我们也提倡家校合作。尤其提倡父母和学校主动配合。父母只有及时与学校沟通,并相互做好配合,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2. 案例

  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中,有一则《家务劳动承包合同》的案例,大意是这样的:

  四年级学生正在与家长举行《家务劳动承包合同》的签订仪式。在班主任的协调下,全班学生与家长一一对应,认真商讨起来。有的学生选择了洗衣扫地,有的选择了拣菜、烧饭,大多数学生都选了两三个项目作为承包内容。双方在合同书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姓名。校长和大队辅导员应邀担任了双方的见证人,在每一份合同上盖上了公章。

  老师说:这次家务劳动承包为期3个月,主要是为全班同学提供一个劳动岗位,促使大家学本领、练毅力、尽义务,从小懂得信守自己的诺言。我们也希望各位家长积极支持,帮助和督促子女学做家务,同时也应避免给子女过重的负担。希望双方共同履行合同。

在这个基础上,学校还印发了家务承包中期联系卡,请班主任走访部分家长,督促家长履行合同。

  从此,全班同学的家务劳动热情高涨起来,不少人除了坚持完成合同规定的家务外,还主动帮父母做其他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人悄悄地学会了几手绝活”……

  看,很多父母为之头疼的问题,通过家校合作,就变得十分轻松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是站在一条线上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有着共同的爱心,教育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形成合力,争取最大的效果了。

  其实,上面的这个案例也是前面行为契约法的延伸。通过家校合作,契约也发挥了最大的效用。

  3. 要求和原则

  父母与学校沟通配合,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注重协调,并形成教育合力。

  20世纪70年代,德国科学家赫尔曼 ? 哈肯创立的协同论,不仅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在教育领域里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系统,当各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联要素彼此协调、合作、同步一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地向同一目标运动时,就会形成整体合力,就会产生大于各个要素孤立相加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协调效应。

  1+1不会简单地等于2,必须形成合力,才会产生协调效应,也才可能使1+1>2。有很多人常说“520”,就是讲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相互抵消,没有发挥出作用。

  4. 操作方法

  父母该怎样主动和学校沟通呢?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冉乃彦研究员给父母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具体如下。

  (1) 主动联系

  父母往往认为老师很忙,如果总是和老师联系,老师会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接待,或者感觉被打扰。其实,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孩子,如果父母主动与老师联系,老师会感到非常高兴的。因为通过沟通,会更方便老师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一个班主任整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任务很重,不要说是家访,就是给每个孩子的父母打电话,也要耗费好多时间。父母与老师沟通,重要的是把孩子生活、学习、发展中出现的重要信息告诉老师,及时与老师交流,或者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及时与老师配合,或者获得老师的有效地配合。

  (2) 经常联系

  父母千万不要忽视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与老师交流,更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和老师联系。平时,孩子的发展是一种平稳的量变过程。但是质变就孕育其中。要想发现微小的变化,抓住闪光点,在萌芽状态时实施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与老师经常联系。

  如果可能,父母最好能够与老师定期保持联系。这样,每一次联系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时间短而且有效果。由于是经常联系,不必每次都介绍前面的情况,只需突出主题,交流新情况,研究新措施即可。

  经常联系,还可以使双方增进了解,发展友谊。很多父母在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

  (3) 适时、适度联系

  父母与老师沟通的频率,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但也要尊重老师的意见。一般一周或两周联系一次就可以了。如果联系过密,会给老师增加负担。联系过疏,则不容易了解孩子的情况。

  父母与老师的联系方式,一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何时打电话,要根据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来定。如果是课间10分钟打进去电话,老师急着准备上课,匆忙说两句,效果肯定不好。最好打通电话后先询问:我现在准备和您交谈几分钟,您看方便吗?父母也可以与老师商量一个固定的时间。< 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怎样激发孩子努力学习的热情?
孩子成长三个关键期
“把责任推向学校”对吗?
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