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实在太丢人
在关于鲁迅的文章中,有一篇名为《故乡》的文章,文中描写过闰土曾经是鲁迅家工人的孩子,那时的鲁迅还是一个少爷,家境很好,家中还有长工和短工。
每到三十年一轮大祭时,家中会搞得特别隆重,准备很多的贡品。
广告×
后来,鲁迅在《父亲的病》一文中,描写鲁迅每次给父亲看病的时候,都要花费1元4角的诊金。
后来在找药材的时候,鲁迅都是亲自去找的,比如一窠中的一对蟋蟀、平地木十株,丝毫没有提到家里的工人。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
若是鲁迅家中还有工人,肯定会让工人一块出去找的,因此可以看出,那时鲁迅的家景已经不似以前那么好了。
从先前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举办祭祀活动,到后来的连找药都要亲自下手,这中间,鲁迅的家景是如何衰败的?
广告×
鲁迅姓周,我们常说的鲁迅只是他的一个笔名,鲁迅的爷爷名字叫周福清,字震生,于1838年1月22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从小家景很好,算得上是书香世家。
在周福清小的时候,便开始利用不同老师讲课时间的差异,开始到处蹭课,收获颇丰,还因此被族人取了个外号:收晒凉,意思为到处占便宜。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周福清已经精通那时科考所需的八股文等,开始参加科举乡试,于1867年,即同治6年,以第86名的成绩考中了举人。
但在之后的科举考试中不慎落榜,不过周福清又接着考试,之后在会试中取得了第199名的成绩,又在殿试中考了三甲第15名,成为辛未科进士。
广告×
起先,周福清在翰林院担任庶吉士,还因此收获了一块上面有“翰林”二字的牌匾,为杨昌濬所题,至今还挂在鲁迅祖居。
但庶吉士一职并没有任何的实权,且任职期只有3年,期间还要学习各种知识,负责教学的人通常是一些尚书、大学士等,相当于是人才产出基地。
在三年期满之后,便要进行考试,俗称“留馆”,考过的便可以留下来,成为正式翰林,并授予相应的职位,其中三甲出身的人,若是通过将被授为“检讨”。
广告×
若是没有考过的,便安排他们前往各地担任知县等地方官,或者是担任内阁中书,六部主事等官职,继续在京留任。
很不幸的是,周福清的考试成绩不好,没能留在翰林院,被散馆到了四川荣昌县,但是这里太远,周福清不想赴任。
周福清
便以为了亲近家中的老人为由,经“题明”程序后,改任到了江西金溪县,担任知县一职,在赴任之前,周福清还出钱“捐官”,升了个“同知”的官衔。
这个捐官是清朝的一种方法,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古代官府开设的一种方法,捐款的人可以花钱买到爵位,甚至是官职。
广告×
捐官收据
在到任之后,周福清还是勤劳和廉洁的,他经常劝农民耕种,惩治恶霸,不贪赃枉法,对下管理严格,调解纠纷,效率很高,当日能办的事情,绝不会拖到明日。
次年周福清还被升为了乡试的考官,但周福清此时的性格,或许还不太合适担任官员,因为他没有和上司搞好关系。
之后因为顶撞江西巡抚,不但被评价为“办事颟顸”,即办事大大咧咧,还被降级为“教官”,只有八品,若是再加上一品,便成为“九品芝麻官”了。
广告×
被贬谪这么大,周福清心中很不甘,便前往京城拜访李慈铭,在听取他的建议提后,周福清便将田地卖掉,再次捐官,成功在7年之后担任“内阁中书”。
这个官职听上去十分唬人,实际上官职并不大,只有7品,以抄写为主要任务的文职,没有任何实际权力。
据说,在鲁迅出生的时候,张之洞正好周福清府上做客,于是周福清便给孙子取名为:“张”,成为了鲁迅的乳名。
广告×
而周福清又联想到樟树,“张”和“樟”同音,于是便给孙子取名为“周樟寿”,这便是鲁迅原来的名字,周树人那个名字是后来改的。
据说,周福清还给鲁迅取过字,开始的时候为“豫山”,由于和雨伞谐音,鲁迅经常因此遭到同学嘲笑。
之后又改为“豫亭”,和雨停谐音,依然不行,因此又改为“豫才”,鲁迅才满意,一直使用着这个字。
1892年,周福清的母亲去世,按照那时的习俗,周福清回到家中开始“丁忧”。
广告×
或许是看到儿子多次未能考到合适的功名,一直是个秀才,身体病弱,或许是自身仕途无望,家族未来十分堪忧。
1893年,恰巧那时正逢恩科,而主持乡试的主考官正是殷汝璋,两人曾是同一年的进士,又被称为“同年”,虽然关系有些远,但多少也能攀上点交情。
且地方上的5家大户子弟,都要参加科举考试,于是请周福清牵线搭桥,并一共出资1万元作为贿款,在事成之后给殷汝璋。
那时的清朝规定,主副考官需要按规定路线走,且一路同行,并且在任命之后,需要尽快到任,中间不能换路,不能探望亲戚朋友。
广告×
在周福清等人花费精力搞明白殷汝璋等人的路线后,终于在江苏的阊门码头,见到了殷汝璋。
那时花钱打通关节还是比较常见的,即使不收贿款,也不会将事情捅出去,而且那殷汝璋,以及同行的主考官,也不是清正廉洁的官员,还曾经被人批判过昏聩和贪婪。
为了掩人耳目,周清福让家丁陶阿顺带着信,上船拜访殷汝璋,不料殷汝璋直接将其送至府衙,让贿赂的事情败露。
广告×
其中的各种细节,至今也未有统一说法,有说是殷汝璋在看到信件之后,为了不违反规定,直接将信件递给副考官,让事情败露。
还有说法是陶阿顺将东西递过去之后,迟迟没有等到殷汝璋回话,于是当着众人的面问了起来,让事情败露。
自知无路可逃的周福清选择自首,最后因为贿赂失败,且没有将白银送出去,只是开了一个口头支票,还是投案自首,原本按照清律,贿赂考官是当斩的,但刑部建议对周福清:
于斩罪上量减一等,拟杖一百,流三千里。
广告×
按照以往的经验,皇帝看到刑罚后,一般都会减去一点,以示天子的宽宏大度,当光绪帝看到后反而又加重了,改为“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
意思是关到监狱,等待秋后问斩,不过到第二年的时候,周福清被减刑为关监狱,不用再被处斩了。
之后,周福清一共被关了8年,才得以出狱,周家派船将其接回了家,3年之后,周福清便离世了。
而周福清的家族,也在周福清被关进监狱之初,开始迅速衰败,周福清的儿子周伯宜,也在这个时期逝世。
鲁迅也时在这个时期,跟随母亲在乡下避难,整日为了生计发愁,这件事情,也对鲁迅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真的太丢人了!
鲁迅祖父为何谎报年龄?
【小平有约】第53期 | 潘小平: 周福清科场案
鲁迅家走向没落,爷爷和父亲还差点丧命,竟因仆人的一个举动?
鲁迅搬家:穷人的穷是真没东西,富人的穷,扫扫地缝子还能吃三年
什么仇什么恨,鲁迅竟然将祖父记了四十年的日记全部烧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