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文化的三个“不喜欢”和三个“不在乎”

  文化学者余秋雨最近在《新华日报》上撰文指出:对于中华文化的记忆,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摆脱历史顺序,从逻辑上来感悟中华文化的光荣和缺憾。

  中华文化有三个“不喜欢”。 第一,不喜欢远征。熟土可依,远土不亲;家人思聚,故乡难离;胜败无常,祸福不永。比哥伦布探险早60年的郑和船队那么强大,到了那么多地方,但没有产生过一丝一毫抢占领土的幻想。相比较之下,古巴比伦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埃及文明,都在远征中湮灭。第二,不喜欢极端。中国也有过极端主义时代,但那是过场戏,长不了,正剧还是不极端的中庸之道。第三,不喜欢无序。中国从秦汉帝国时确立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规范,又实行了郡县制和户籍制,保证了两千年的秩序。

  我们除了要记住中华文化的一系列优点外,也不要忘记它的诸多缺憾。有的缺憾还是优点的派生物,像是阳光产生的影子。

  中华文化有三个“不在乎”。第一,不在乎公共空间。大家都在责备我们的同胞有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等的毛病,这些毛病看似道德问题,实际上是对公共空间的漠视。儒家文化讲究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但当时他们所认识的社会伦理,主要是朝廷伦理。在朝廷和家庭之间,应该有一块很大的公共空间,但中华文化没有为这块公共空间留出足够的地位。公共空间的意识,也就是公民意识,这是一切现代化思维的载体,我们应该加以拓宽。第二,不在乎实证。中华文化早早地划分了阴和阳、君子和小人、忠和奸、善和恶,却一直不在乎真与假的界线,即缺少“证伪机制”。我们对于谣言,喜欢“无风不起浪”的判断,造谣者在顷刻之间就赢了一半。被谣言伤害的人也历来以“身正不怕影子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样的逻辑来自我安慰,结果谣言充斥四周,无法以实证来消除,人人都是它的受害者和加害者。证伪,需要有一种集体敏感和共同法则。西方文化的现代化是从推广实证主义开始的,中华文化也应在增强实证机制,即证伪机制上,克服自身弊病。第三,不在乎创新。这一点也是从中华文化的优势中翻转过来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成果多,回过头去学习、敬佩还来不及,怎么还会想到创新?结果,我们的文化,多的是整理、校点、收藏、注释,少的是实地考察、荒原历险、大胆探索。

  现在掀起“国学热”,对于保护文化遗产、延续文化传承有积极意义,但也必须注意,不要把我们的历史文化作过度的盲目赞美,因为历史的惰性、历史的悲剧、历史的灾难也都与之有关。我非常热爱传统的中华文化,但心中又十分明白,中华文化的未来生命,在于创新。

(责任编辑:HN66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古实证中华文明追溯5800年 质疑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 终于闭嘴
中华5000年历史文化千句文·(精华收藏)
历史上“酒圣”的桂冠应授予谁?
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
什么是符合道德伦理的公共话语
阐释政治学与历史的公共阐释——对历史政治学的阐释学检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