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方參戰艦艇
日方參戰艦艇
黃海海戰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以航速較快的巡洋艦「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組成第一遊擊隊由坪井航三少將統率先行,伊東佑亨中將率本隊包括「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比叡」、「扶桑」六艦在後。軍令部長樺山資紀則乘「西京丸」在本隊左側觀戰 , 炮艦「赤城」尾隨「西京丸」護航。

吉野
「吉野」艦為穹甲巡洋艦,英國阿姆斯壯廠製造於1892年1月3日開工,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完工。標準排水量4216噸,水線長360呎、寬46呎7吋、吃水17呎,甲板裝甲厚4.5吋,載煤1000噸,由12台高壓鍋爐和兩台四衝程蒸汽機提供15900匹馬力,2軸推進,航速達到當時世界最高的23節,續航力4000海裡/10節。本艦裝備有6吋(152mm)阿姆斯壯速射炮4門、4.7吋(120mm)阿姆斯壯速射炮8門、47mm哈乞開斯機關炮22門、 14吋(360mm)魚雷發射管5具,編制360人。

本艦甲午大東溝海戰當時隸屬第一游擊隊,艦長為河原要一大佐。 1904年5月15日「吉野」艦參加日俄戰爭,意外被友艦「春日」以沖角撞沉於旅順附近海面。


「吉野」艦在英國完工時的測試。


「吉野」艦。


「吉野」艦。


「吉野」艦。


浪速
本艦由英國阿姆斯壯兵工廠製造於1884年3月27日開工,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完工。標準排水量3650噸,艦長300呎、寬46呎、吃水20呎,裝甲甲板厚50-75mm、輪機部外側裝甲厚76mm、炮塔頂及艦橋裝甲厚37mm,標準載煤量350噸,最大載煤量800噸,主機功率700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8.5節,編制325人。本艦裝備1880年式260mm克虜伯主炮2門、 1880式150mm克虜伯炮6門、57mm諾登飛機關炮2門、25.4mm四聯裝諾登飛機關炮10門、11mm 10管格林炮4門、14吋魚雷發射管4具。

「浪速」艦因在豐島海戰擊沉清廷軍租運兵的「高升」輪造成近千人溺斃而引起很大的爭議。本艦甲午大東溝海戰當時隸屬第一游擊隊,艦長為東鄉平八郎大佐。「浪速」艦1912年7月26日在前往北海道途中的千島群島的撫島海面坐礁沉沒,1912年8月5日除籍。


「浪速」艦在英國下水。


「浪速」艦在英國完工時的測試,由於當時還沒有成軍,所以艦尾懸掛的是日本國旗而非海軍旗。


「浪速」艦。


高千穗
本艦與「浪速」同級由英國阿姆斯壯兵工廠製造,於1884年4月10日開工,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完工。標準排水量3650噸,艦長300呎、寬46呎、吃水20呎,裝甲甲板厚50-75mm、輪機部外側裝甲厚76mm、炮塔頂及艦橋裝甲厚37mm,標準載煤量350噸,最大載煤量800噸,主機功率700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8.5節,編制325人。本艦裝備1880年式260mm克虜伯主炮2門、1880式150mm克虜伯炮6門、47mm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25.4mm四聯裝諾登飛機關炮10門、 11mm10管格林炮4門、14吋魚雷發射管4具。

本艦甲午大東溝海戰當時隸屬第一游擊隊,艦長為上村承之彥大佐。「高千穗」號在1914年10月17日一次大戰的日、德青島之戰中,被德國"S90"號發射的魚雷擊中沉沒,10月29日除籍。


「高千穗」艦。


「高千穗」艦。


「高千穗」艦上水兵操炮訓練。


「高千穗」艦上水兵在主砲塔前合影,可與北洋水師水兵的照片比較誰的精神與體能勝出。


「吉野」(右)「高千穗」(左),由其黑色艦身看來似是早期維多利亞式塗裝時代。


秋津州
本艦為穹甲巡洋艦,英國設計,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於1890年3月開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標準排水量3150噸,艦長300 呎,寬43呎,吃水17呎5吋,主機為2座臥式3汽缸3脹往復式蒸汽機,燃煤鍋爐4座,雙軸推進,功率8400馬力,航速19節,裝甲甲板厚38mm,炮盾厚115mm,標準載煤490噸,最大載煤800噸,編制304人。裝備有6吋40倍徑阿姆斯壯速射炮4門、4.7吋40倍徑阿姆斯壯速射炮6門、47mm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8門、8mm五管諾登飛機關炮4門、14吋魚雷發射管4具。


「秋津州」艦。


松島
「松島」艦是由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Soci?t? des Forges etChantiers la Mediterran?e,La Seyne)建造,於1888年2月17日開工、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完工。排水量4278噸。總長99米、寬15.39米、深6.04米,裝甲厚度:司令台100mm、炮塔305mm、炮盾102mm、防護甲板(三夾鋼板)平面40mm、斜面30mm。主機馬力5400匹、雙軸推進、速率16.5節、航程6000浬(10節)、載煤680噸。裝備: 320mm 38倍徑 Canet主炮1門、4.7吋阿姆斯壯速射炮11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6門、37mm哈乞開斯五管機關炮11門、14吋魚雷發射管4具、探照燈4盞。


「松島」艦的側面,很清楚看到本艦的結構,基本上全艦就是為了那一門巨砲而存在。這樣的戰術無法以單艦來完成而必須三艦一組,所以有所謂的「三景艦」即「松島」、「嚴島」與「橋立」三艦一組前後夾攻來對付定遠級鐵甲艦。雖然很有創意ㄝ但由於火砲笨重射速太慢,實戰中發現無法達到原來設想的功效。


「松島」艦。


「松島」艦官員在其艦尾巨大的320mm主砲前合影。


「松島」艦的4.7吋速射砲管竟被北洋艦隊打彎,可見戰況之激烈。



嚴島
「嚴島」艦也是由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建造,於1888年1月7日開工、1889年7月18日下水、1891年9月3日完工。其餘規格與「松島」艦同。


「嚴島」艦, 與「松島」不同,她的主砲是在船艏。


「嚴島」艦。



橋立
「橋立」艦是由橫須賀造船所建造,於1888年8月6日開工、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完工。排水量4278噸,總長99米、寬15.39米、深6.04米,裝甲厚度:司令台100mm、炮塔305mm、炮盾102mm、防護甲板(三夾鋼板)平面40mm、斜面30mm。主機馬力5400匹、雙軸推進、速率16.5節、航程6000浬(10節)、載煤680噸。 裝備:320mm 38倍徑 Canet主炮1門、4.7吋阿姆斯壯速射炮11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5門、37mm哈乞開斯五管機關炮12門、14吋魚雷發射管4具、探照燈4盞。


「橋立」為「三景艦」之一, 與「松島」不同,她的主砲是在船艏。


「橋立」艦的主砲與「嚴島」的一樣都是在船艏,「三景艦」的戰術是前一(松島)後二(嚴島、橋立)的陣式,以三門重砲夾擊「定遠」、「鎮遠」二艦。



千代田
「千代田」是用日本前向法國訂購之軍艦「畝旁」自法返日失蹤的保險金所採購的,屬裝甲巡洋艦等級,由英國J Brown Clydebank廠建造,1888年12月4日開工、1890年6月3日下水、1890年12月完工、 1891年4月回國。

本艦標準排水量2439噸,艦長300呎、寬42呎7吋、吃水14呎,裝甲甲板厚25~38mm、水線帶裝甲厚92mm,燃煤鍋爐6座、2座立式3汽缸三段膨脹往復式蒸汽機、5678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9節。裝備: 4.7吋40倍徑阿姆斯壯速射炮10門、47mm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14門、8mm5管諾飛登機關炮3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定員350人。


巡洋艦「千代田」。


巡洋艦「千代田」。



扶桑
「扶桑」艦由英國Samuda Bros Poplar廠建造,1875年開工、1877年4月14日下水、1878年1月完工。艦長220呎、寬48呎、吃水18呎,標準排水量3777噸,主機功率3932匹馬力、航速13節、載煤360噸,水線裝甲帶厚100-230mm、炮塔裝甲厚200mm。裝備:240mm克虜伯主炮4門、 170mm克虜伯炮2門、150mm速射炮4門、75mm克虜伯炮6門、25mm4管諾飛登機關炮7門、11mm5管諾飛登機關炮2門、14吋魚雷發射管2具,定員250人。


「扶桑」艦。


「扶桑」艦。



赤城
「赤城」屬炮艦,同級共四艘:「摩耶」、「赤城」、「愛宕」、「鳥海」,分別由日本小野濱海軍造船廠、橫須賀海軍造船廠、石川島造船所建造。「赤城」於1886年6月開工,1888年8月下水,1890年7月完工。本級艦長154呎、寬27呎、吃水9呎7吋,標準排水量612噸,載煤60噸,主機功率96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2節,編制104人。裝備4.7吋舊式後膛炮4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6門(重型4門,輕型2門)。

「赤城」艦參加本戰役時的艦長是阪元八郎太少佐,戰鬥中被「定遠」尾部的150mm砲擊中當場死亡,是日軍中唯一陣亡的艦長。


砲艦「赤城」。


砲艦「赤城」戰後所攝彈痕累累,後桅亦被打斷了。


砲艦「赤城」號的前甲板,兩門4.7吋砲以前高後低奇特的方式佈局。


「赤城」戰後送三菱長崎修船所修理,可見還沒完全修好。


「赤城」的姐妹艦「愛宕」雖然沒有直接參加大東溝海戰,但參加了其他甲午的戰役。



西京丸
「西京丸」原為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商船,1888年下水,甲午戰前因日本軍令部長樺山資紀隨聯合艦隊出海觀戰而將"西京丸" 臨時徵用加裝火炮改裝成代用巡洋艦並作為樺山的座艦。

「西京丸」排水量2913噸,387匹馬力,航速12節。主要武器裝備為4.7吋速射炮4門、47mm機關炮2門、57mm機關炮1門。首任艦長為鹿野勇之進少佐。


「西京丸」。


「西京丸」。


「西京丸」後甲板在海戰過後的狀況,旁邊有一門諾登飛機關砲。


「西京丸」甲板設備在海戰中被破壞的狀況。


「西京丸」的水兵操作8mm五管諾登飛機關炮。



高雄
巡洋艦「高雄」為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建造,1886年10月30日開工,1888年10月15日下水,1889年11月16日完工。船殼為鋼骨鐵皮,排水量1750噸,艦長230呎、寬34呎5吋、吃水13呎,載煤300噸,主機功率233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5節。裝備有150mm克虜伯炮4門、120mm克虜伯炮1門、75mm克虜伯炮1門、25mm4管諾飛登機關炮2門、14吋魚雷發射管2具,定員220人。


巡洋艦「高雄」。



八重山
本艦為設計三景艦的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所設計,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建造,1887年6月開工,1889年3月下水,1890年3月15日完工。本艦排水量1584噸,艦長317呎、寬34呎5吋、吃水13呎,載煤350噸,輪機功率5630匹馬力,航速20.7節。主要武器:4.7吋炮3門,47mm速射炮8門,18吋魚雷發射管2具,定員200人。


通報艦「八重山」。



金剛
「金剛」、「比叡」同為鐵脅木殼外裝裝甲,屬於早期二等鐵甲艦。「金剛」由英國Earles廠於1875年9月開工,1877年4月下水,1878年1月完工。 標準排水量2250噸,艦長202呎、寬41呎、吃水17呎4吋,標準載煤330噸,燃煤鍋爐6座,主機為臥式2汽缸往復式蒸氣機1座,功率2035匹馬力,單軸推進,航速13.7節,定員286人。


「金剛」。



比叡
「比睿」由英國Milford Haven廠建造,1875年9月24日開工、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3月完工。標準排水量2250噸、艦長202呎、寬41呎、吃水17呎4吋、標準載煤340噸。燃煤鍋爐6座、主機為臥式2汽缸往復式蒸氣機1座、功率2270匹馬力、單軸推進,航速13節,定員286人。


「比叡」。



千島
本艦由設計三景艦相同的勞白易所設計的通報艦,在法國的Chantiers de la Loire船廠建造,1892年4月1日完工,11月24日駛抵長崎。 11月28日從長崎駛往神戶,11月30日夜在愛媛縣興居島附近與英國商船SS Ravenna相撞沉沒。

本艦常備排水量750噸,艦身全長71米、寬7.8米、吃水2.9米,動力為1座往復式蒸汽機、2台燃煤鍋爐、5000馬力、航速22節。裝備5座單裝阿姆斯壯式76毫米L/40速射炮、6座單裝37毫米哈乞開斯速射炮、3具14吋魚雷發,定員90人。


「千島」砲艦.


水雷艇隊

五艘日本水雷艇並排前進,自前方開始依序是水雷艇「第12號」、「第13號」、「第17號」、「第24號」、「第26號」, 其中「第26號」是甲午戰利品「右隊1號」。

甲午戰役之中,中國與日本都大量使用剛發明不久的魚雷艇,但戰果完全不同。北洋的魚雷艇隊全無戰功且臨陣脫逃最後覆滅,多艘被日本俘虜。日本則多次利用魚雷艇潛入威海衛灣內,連連擊破大艦,加速了北洋艦隊的滅亡。


水雷艇「第1號」。


水雷艇「第12號」。


水雷艇「第18號」。


水雷艇「第22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完成的絕響——大正8年的舊日本海軍八八艦隊計劃
二战时中国海军主要舰艇
19世纪前无畏舰时代的法国防护巡洋舰
福州 马尾船政纪念馆(续)
一战时到我国参战的日本军舰
“日俄魅影”,俄国海参崴分舰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