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之——《热论篇》【热性疾病的传变与治疗】(1)


热病:指一切由外感发热引起的疾病。

现在所说的外感发热的疾病,都属于伤寒一类。其中有的会痊愈,有的则会死亡,死亡的往往在六七天之间,痊愈的都在十天以上。

足太阳经为六经之长,统摄阳分,所以人体的所有阳经都隶属于太阳经。太阳的经脉连于风府,与督脉、阳维相交会,因为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作用,所以太阳为诸阳主气,主一身之表。人感受寒邪以后,就要发热,如果单是发热,即便发热严重,一般也不会死亡。如果阴阳二经表里同时感受寒邪而发病,就不能避免死亡了。

伤寒的症状:

患伤寒病的第一天,太阳经先感受寒邪,因为太阳主一身之表,所以会出现头颈部疼痛,腰脊部肌肉僵直的症状。

第二天,阳明经感受风邪,阳明主管肌肉,足阳明经脉挟鼻上行络于目,下行至腹部,所以会出现身热、目痛、鼻干和不能安卧等症状。

第三天,少阳经感受病邪,少阳主管胆,足少阳经脉循胁肋而上络于耳,所以会出现胸胁痛而耳聋的症状。如果三阳经络都感受病邪,但病邪尚未深入脏腑,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治愈。

第四天,太阴经感受病邪,足太阴经脉散布于胃中,上络于咽,所以会出现腹中胀满和咽干等症状。

第五天,少阴经感受病邪,足少阴经脉贯通于肾,络于肺,连于舌根,所以会出现口干舌燥而口渴的症状。

第六天,厥阴经感受病邪,足厥阴经脉环绕阴器而络于肝,所以会出现烦闷和阴囊收缩等症状。如果三阴三阳经脉和五脏六腑都感受了病邪,以致营卫不能运行,五脏之气不通畅,人就要死亡了。

如果疾病不是阴阳表里两经同时感染寒邪的,到第七天,太阳之病就会衰减,头痛也会稍有好转。

到第八天,阳明之病就会衰减,身体发热的症状稍微减退。

到第九天,少阳之病就会衰减,耳聋将逐渐好转而能听到一些声音。

到第十天,太阴之病就会衰减,腹部胀满的情况消除,恢复正常,开始有了食欲。

到第十一天,少阴之病就会衰减,口不渴,不胀满,舌不干,能打喷嚏。

到第十二天,厥阴之病就会衰减,阴囊松弛下来,逐渐从少腹部下垂,少腹部也觉得舒服,至此,大邪之气已经消除,病也会逐渐痊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中六经厥证的临床表现,症状及预后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
杏林精粹丨伍炳彩应用柴胡桂枝汤经验(第517期)
怎么理解“是动则病'与“是主所生病”的含义?
黄帝内经31——32
《黄帝内经》常见病——寒热病综述(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