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作品欣赏
userphoto

2022.12.14 北京

关注

凯绥·珂勒惠支

(Kathe Kollwitz, 1867—1945)

原名凯绥·勖密特(Käthe Schmidt Kollwitz),女,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前半叶德国左派艺术家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欣赏

《战争》系列 木刻版画 《牺牲》

把珂勒惠支版画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个人是鲁迅。

1931年9月20日出版的《北斗》创刊号上,有一幅珂勒惠支木刻组画《战争》中的第一幅《牺牲》。作为珂勒惠支第一幅介绍到中国来的版画,有着深刻的含义。这是鲁迅为纪念'左联'五烈士柔石等特意选刊的。

这幅木刻画的是一个母亲悲哀地闭上眼睛,交出她的孩子。后来鲁迅在《写于深夜里》一文中说:柔石被害时,报章上毫无记载,“许多人都明白他不在人间里,……只有他那双目失明的母亲,我知道她一定还以为她的爱子仍在上海翻译和校对。偶然看到德国书店的目录上有这幅《牺牲》,便将它投寄《北斗》了,算是我的无言的纪念。'柔石等牺牲后,鲁迅还曾写信给珂勒惠支,请她画一幅烈士被害情形的图画作为纪念。但她来信说不能,因为她没有看到过真实的情形,而且对中国的事物又很生疏。

1930年7月15日鲁迅收到诗荃寄来的5种珂勒惠支的画集,画家高度的思想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引起鲁迅的重视,遂产生了搜集珂勒惠支原拓版画的念头。后来,鲁迅就托史沫特莱写信去求购,先后购得组画《织工的反抗》、《农民战争》及别的版画,都是署有珂勒惠支亲笔签名的精拓品。此后,鲁迅将这些画陆续发表在刊物上。

《反抗》

在经历了明清两朝的鼎盛之后,中国的版画艺术终于在国运衰弱的清末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式微和没落。是鲁迅,在他用如椽大笔进行韧性的文学战斗的同时,竖起了又一面大旗:版画!这场由鲁迅倡导发起的、志在重振中国版画艺术的运动,有一个十分贴切而又响亮的名字:“新兴版画运动。”这一年,正是1931年。

《母与子》

与此同时,在世界另一端的欧洲,德国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已经64岁,早就以其富于抗争精神和表现母爱的悲怆而深沉的版画,赢得了世界声誉。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这有丈夫气概的妇人,用了阴郁和纤浓的同情,把这些收在她的眼中,她的慈母的腕里了。这是做了牺牲的人民的沉默的声音。”

《织工的反抗》

珂勒惠支在中国的名声很大程度上来自另一位中国左派名人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的推介,《织工反抗》、《起义》这样的作品给当时的左翼青年艺术家们的革命创作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不过,珂勒惠支始终是从一位母亲、一个独立的个体的角度来创作,这让她的作品具有那种超越具体时代语境的感染力。在她身后的多数左派艺术家的困境在于他们坚持的艺术风格在获得权力的支持以后就演化成为一种新的金科玉律,而最有活力的个人创造、独立批判的意识却日益的稀薄直至被湮灭。

《母亲怀中》 20x12.5cm 铜板蚀刻版画

扭曲的形体和痛苦的面庞并非现代绘画中的稀有元素,但珂勒惠支令人感动的是她持续注入其中的让人震颤的抒情力量。她把激烈的政治性、社会性议题转化成个人形体和情绪的冲突并行于绘画之中,让具体的人成为社会冲突的“感应体”,但又不把他/她降低为“道具”或“工具”。所以,1979年北京有过的一次大型“ 珂勒惠支作品展”,对正试图从程式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体系挣脱出来的艺术家来说,带给他们的是个人意识的独立表达和表现主义艺术风格的视觉冲击。

《断头台边的舞蹈》58.5x41.2cm 铜板蚀刻版画

《磨镰刀》

《战争》系列 木刻版画 《寡妇》

《死亡的召唤》

《饥童》

《沉思的女人》51x36.5cm 石版画

《双手叠交的女人》 28.6x22.8cm

《一个女人在她腿上的死亡》 26.5x31.5cm 木刻版画

《俘虏》 33x42.7cm 蚀刻版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迅竟如此推崇她的作品?—珂勒惠支 黑白刀刻的力量之美
德国女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版画作品
袁志英:归去来兮,凯绥·珂勒惠支
悲观的苦难的表达者——战争下的刻刀 | 凯绥·珂勒惠支 Käthe Kollwitz
珂勒惠支作品展
西方艺术介绍——民众的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