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赤峰:探寻写意水墨新程式

Yuan ChiFeng/袁赤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名誉理事、岭南画院专业画家、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2019年入选“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

1977年考入赣南师院美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进修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六期高研班。1979年开始参加全国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国画作品《聚贤图》《亲人》《岁月留痕》《五彩祥云》《天造玄武》《丽日草原》《酒是故乡醇》《通往拉萨》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展览并被收藏。《浙南篾匠》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华情”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风雅可园》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站在袁赤峰的中国画作品面前,你会瞬间被带入一种独具东方审美的意境之中。

如赏《独钓老者》《羲之观鹅》《松下醉酒》,这些古代人物画中高蹈尘外的逸士,让人领会到释然自由的境界;品《丽日游春》《长安佳人》《仕女图》,柔条纷冉的苗条仕女,令人惊叹丽人的妩媚风韵之美;观《春郊赏石》《竹园清音》,你甚至想与那些隐于林泉、匿于山川的绝代名士或得道文人共席而坐,同游天涯。

这就是中国画艺术营构出来的意境之美,给我们带来的近似“物我两忘”的审美体验。在袁赤峰大量的写生人物画中,作者浸注了意态坚强、甘于苦悟的炽热情感,诸如《提蓝小妹》《高山茶女》《蕉园阿妹》等写实作品,透过人物形象的凝眸静思,人们似乎能够捕捉到那忽隐忽现的芬芳与笑语、和风与清新。

袁赤峰是东莞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在国画人物、山水创作方面造诣颇深。他将中国写意水墨画作为终身不懈的志趣,在传统笔墨的考究与现代写生的形式布白、光影之间,用承古拓今的国画作品展现了当代的自然面貌和人文情怀。自1979年开始,他就参加全国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屡获殊荣。国画《天造玄武》等多幅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展览并被收藏。

袁赤峰曾任职于东莞可园博物馆,用心服务东莞的文化事业20多年。可以说,数十年来,袁赤峰艺海泛舟,勤耕不辍,成就了他逸笔丹青、诲人不倦的艺术人生,也为东莞今天的美术事业的建设和繁荣铺设了坚固的基石。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博士郑文宏认为:“袁赤峰的人物、山水国画作品,融化水气墨章,传达意态情致,正是承载了传统文人画朝新文人画转向的重荷。而这种承载运作显示于广东尤其在'岭南画派’发源地的东莞,表现了新文人画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现代性特征。这种转向和变化,穿越了特定时空,喻示了内陆传统文化与沿海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衔接。”

《月是故乡明》 180×97cm

艺学之路,厚积而博取

01


袁赤峰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文化是赣文化三大支柱之一,吉安自古乃人文渊源之地,素有“状元之乡”“才子之乡”的美誉。浓厚的文化氛围让袁赤峰自小对艺术产生兴趣。他的艺术起步正是从对家乡剧团的舞台背景板的观摩临摹开始的。形形色色的舞台背景让他着迷,他便学着剧团美工的模样,一笔一划地临摹起来。

在高中时期,袁赤峰意识到想要进步就必须拜师学艺。于是,在父亲的帮助下,他正式拜剧团美工吴祖郊先生为师。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袁赤峰以优异成绩考进江西赣南师范学校美术系。大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秀,袁赤峰留校任教。自此,这个自幼爱画画的青年正式走上了美术创作与教育的道路。

1985年,袁赤峰被学校派往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人物绘画,受教于刘文西、杨晓阳、陈国勇等当代国画名家。西安美术学院是陕西美术艺术生命的重要摇篮,是学习陕西美术发展历史的艺术宝地。在西安美院浓郁的艺术氛围下,袁赤峰立足于中国画传统,广泛而深入地借鉴中外文化艺术创作经验,积极探寻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与表现潜能,以充沛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与创作之中。

如果说西安的研修之旅是袁赤峰美术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那么,当初毅然决然地放弃大学讲师的工作,只身来到东莞,则是他人生另外一个新的起点。

袁赤峰与东莞结缘最深的地方,便是可园。可园是广东岭南画派策源地之一,岭南画派先师居巢、居廉曾在可园居住过一段时间,并留下很多精美的绘画作品,也教导和影响了张嘉谟、邓白、卢子枢等一批东莞本土画家。在东莞可园博物馆任职期间,袁赤峰走遍了可园每一个角落,感受着岭南文化先贤所留下的文化底蕴。一花一草、一时一地的文化景观激发着艺术家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可园的文化底蕴,激励着袁赤峰每天坚持创作。随着笔墨技巧的提升和个人风格的形成,他的作品开始登上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美术展览,并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国内重要媒体刊登发表。其中,《可园秋韵图》就是在这段时候创作的,画作表现了岭南秋季芭蕉翠绿、佳果满园时,可园主人张敬修携居巢、居廉及家人游园、赏果、观画、品茗的情景,突出文人的闲情逸致及岭南名园之美。此作品入选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东莞风情展,并获银奖。

关于袁赤峰的绘画艺术特点,原岭南画院院长、现任东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黄泽森曾评价说:“他曾受过中原文化的滋润,受过长安画风的熏陶,亦受过岭南画派的感染,这种底气使他能用中国画的语言,对生活的原形做得心应手的演绎。时至今日,其气已大,其境已佳,其艺已成,其路亦宽。”

《独坐幽篁里》 68×68cm

02

人物画中的人文关怀


袁赤峰多年来钟情于中国画创作,早期以人物画见长,后因教学需要兼作山水。在他的中国画中,既有文人逸笔丹青的人物传神之作,又有纯然墨类的山水创作写生作品。逸笔丹青,人物肖像承接古代文人画的逸气、灵墨,寥寥数笔,又不乏才情匠心,诗意满幅。纯墨山水写生作品自然生动,与时代结合,造就一番自然之气。

近年来,他将人物与山水结合的创作画风超然于文人式涂沫,以纸墨的即兴式景色与情绪,将笔墨形式法则与个人的美学追求贯通如一,有情有境,互为传递。

在人物画创作方面,袁赤峰得力于当年在西安美院进修时,刘文西、陈忠志、杨晓阳等诸位教授的教导。在进修之余,他还考察各地的艺术,其中包括山西考察元代寺观壁画中的杰出代表永乐宫人物画,吸取古代人物形象养分。从袁赤峰的艺术履历中还可以看出,他除了广泛吸收各地的艺术传统,还广泛写生、向前辈学习和考察,转益多师。随着日积月累,袁赤峰慢慢形成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人物画风格。

他的人物画画作,对人物的面部五官和手部往往有着精到的刻画,而对于转褶多变的衣服则往往以淋漓大气的粗放笔墨写成,粗犷中带细微描写,让画面形成富有趣味的对比。从他的人物画关注的主题可以看出,他有着浓厚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的人文关怀。在现实的主题上,他常常描绘社会底层的民众,尤其是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群众。这些少数民族群众独特的服饰、沧桑的人物面容,都寄托了袁赤峰对边地民众的人文关怀。

《枕水人家》 180×97cm

山水画里的哲学境界

03


自2007年起,退休后的袁赤峰受邀参与东莞市政府“文化惠民”工程教学工作。对于零绘画基础的学生来说,人物画课程非常不易上手,而且由于人物画对硬件设备要求比较高,所以袁赤峰决定开设山水画课程。也是从此时开始,袁赤峰也从人物画转向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

改变绘画方向后的袁赤峰,从五代、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入手,对董源、巨然、范宽、郭熙的作品反复研读临习;对元代四家的山水画作更是推崇备至,袁赤峰揣摩他们的画理画法,遵从元代山水画清静、空灵、恬静、简洁的诗情意境和特点;大量观照明清山水图式、笔法。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袁赤峰强调,要学好中国画,必须敬仰古人,传承古法,理解古技,找到中国艺术的源头。同时,他提倡绘画要“与古人不同,与今人不同,与自己不同,与昨天不同”,在不断临摹和写生中完成创作,使作品不脱离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笔墨语言来体现墨气淋漓、一泻胸臆酣畅的美感。

《晓看天色暮看云》 68×68cm

翻开《心与道合——袁赤峰山水画作品选》《袁赤峰国画作品集》《心怀静远——袁赤峰中国画近作集》《云水禅心——袁赤峰画集》,细细品读袁赤峰的作品会感受到,他笔下的山水作品画法不受传统程式的束缚与限制,相当随意与自由。他对传统中国画经典作品是反复研究过的,懂得进入中国画之门的重要途径是“观”和“摹”……他学习古人时不局限于一家一派,而是注意广收博取,综合吸收。由于他有长期的生活阅历和丰厚的学养,又有很高的艺术悟性,他的作品自然传达出一种可贵的人文精神和雅致的品格。

袁赤峰的山水画作品讲究虚实相应,化繁为简,善用留白尽未尽之言,在寥寥数笔之间,景、物间的神韵尽施于纸上。留白处的平衡感以虚托实,很好地传递出古典智慧中阴阳平衡,宁静、和谐之美。

袁赤峰擅长以黑白单色调作画,一心探索墨色变幻的微妙领域。他所作《自古情怀山水梦》《云飞气湧动山川》,可见其对墨色掌控之功力——黑而不滞,淡而不飘,充分地展现了水墨作品的特色。其浓淡转化之层次、营造空间之光感,产生一种现代视觉之光效,是从传统水墨走向现代面貌的一个最好的例证。不假彩色而玩弄单一色调的精微变化,在艺术语言与表现生活之间,可以说,袁赤峰找到了充满自我个性的绘画程式,走出了自己的路。

2015年,袁赤峰在可园博物馆举办“心与道合——袁赤峰山水画作品展”,展出近80幅作品。这是对他近年来山水画研究创作的一次总结,也是他第一个山水画专题展。画展举办成功,为东莞文化建设新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东莞美术界的山水画创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静修图》 68×136cm

04

投身东莞美术教育,退休后仍默默耕耘


袁赤峰除了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实践、不断追求自己的创作理想之外,在东莞文博事业与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也留下了重彩浓墨的印记。

从1995年至2003年,袁赤峰任职于东莞可园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赏、古建筑保护、博物馆陈列方面的研究工作。2004年,他被委以重任,调往岭南画院筹建小组并担任副组长,配合当时的东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黄泽森进行岭南画院筹备工作。从拆迁、征地到设计、施工,他事必躬亲。

2007年退休后,袁赤峰投身政府组织的公益美术培训事业,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东莞分校和东莞市文化馆教授绘画,尽心尽力于美术人才的培育工作,为东莞的国画艺术普及和教育作出重要贡献。如今,他在小区里建起“袁赤峰绘画工作室”,每天都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学生到工作室习画。在教学上,他每年都花数月时间与学生们外出寻找创作灵感和素材,他常带着学生到惠州罗浮山、南昆山和东莞水濂山进行实地写生,外出频率高,以至于南昆山当地居民对他都非常熟悉。

袁赤峰用心教育传承,在东莞举办的各种美术比赛中,他的学生投稿国画数量向来众多。袁赤峰的绘画才能与品德,在东莞美术界已是有口皆碑。无论岗位和身份怎么变化,他都每天坚持画画,以及向学生传承中国绘画艺术,为东莞文化事业默默耕耘。

袁赤峰在工作室教授学生绘画创作

入选“艺起来
——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

05

2018年,袁赤峰获得“国家一级美术师”职称,这是当年广东省3个获评者中唯一一个以绘画获此称号的一级美术师。事实上,要获得这个职称非常不易,除了要求艺术家具备深厚的艺术造诣、精湛的创作技巧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之外,专业知识、理论论述、发表能力、社会影响力一样都不能少,更重要的是还需经过高要求的论文答辩。
正是凭着长期以来建立的绘画艺术成就和对东莞美术事业的贡献,2019年,袁赤峰入选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实施的“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成为在东莞文化领域起到支撑、引领、示范作用的文艺工作者之一。目前,在东莞全市26位入选的推广对象当中,美术类的艺术家有6位。他们都以敏锐的眼光和执著的热情,展现了东莞的文化气质和情怀,让绚丽多姿的精品艺术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2019年11月21日至30日,袁赤峰的中国画山水画作品以“水墨观云”为主题在北京海淀美术馆(北馆)展出。

这是袁赤峰首次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对象的身份参加主题展览。本次展览是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北京海淀美术馆北馆、朗弗美术馆承办,名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祖国您好江山如画——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美术与摄影作品展”。

参展艺术家,除了袁赤峰之外,还有张群炎、黄泽森、刘岩石、叶向明、李志良、叶文辉等6位。参展作品题材多样,饱满充实,参展艺术家汲取岭南深厚文化底蕴给养,艺术思想上大胆主张,用笔墨、油画和摄影表现手法,质朴真实地表达了艺术家“笔墨紧随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的导向,展现东莞的文化气质和情怀。

《敦颐爱莲》 68×68cm

《东坡赏砚》 68×68cm

06

笔墨与中国画形式之美


笔墨是袁赤峰尤其重视的中国画创作表现基础。

他说,“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不论表现、反映何种物象,讲究的是'似与不似之间’。不像,欺世;太像,如果没有笔墨,像是无味的,不生动的。中国画,尤其是专业性绘画,它的好与坏、品味的高与低就在于笔墨运用的好与坏。”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博士郑文宏看来,袁赤峰小品中笔道墨线以及水色之气,特别迅疾酣畅、气韵奔放而又蕴含奇峻古朴之气。那些枯涩浓淡的笔势气象、墨里乾坤,更是变化多端,耐品、耐看。

关于中国画形式美的创作心得,袁赤峰总结发现,“在水墨实践中,水多水少、墨稀墨稠、以水破墨、以墨破色、以色破墨,通过冲、积、撞、化、泼等手段,以及毛笔在纸上停留时间的长短、行笔速度的快慢都能产生出变幻莫测、难以言喻的艺术效果。这是形式的魅力之美,这就是中国画形式之美。”

学习传统、注重写生、收集生活素材再创作”,这是袁赤峰自成体系的艺术思想,他也以此丰富自己和启迪学生。

袁赤峰带领学生在可园写生

数十年来,他一直在探寻写意水墨中国画的新程式。在新时代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袁赤峰也深刻地理解到了“澄怀观道”与个体精神的表达。他的笔墨语言坚守着中国艺术的“道统”,发挥了中国画逸笔丹青的特长,寥寥逸笔便能传神写意,让人感叹着笔墨的逸彩之气和淡雅之气。
本文刊载于《文化月刊》2020年7月号,作者
植凯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中国绘画史的一些基本认识
傅抱石字画让人眼花缭乱
陶一清山水画作品
姚耕云山水画,笔墨精炼,新奇秀丽!
秀丽雅致
浅论中国画在传承中发展和创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