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城厢の背影。 有趣的路名2

 -- 正在逝去的老城厢 --
   老城厢内现存下来的路名很多,除了上一期“猪作弄”“鸡毛弄”...以及本期的“西钩玉弄”等,这一类以行业为名的奇怪街巷之外,还有一类是以曾经居住在此的名门望族的姓氏而命名的,此外,也有一类则是以曾经存在的桥池等景观来命名的。
   只不过,经过了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变迁,原先存在的景观、原来居住的宗族大户和他们曾经居住过的豪门大宅,都早已不知去向,甚至也找不到痕迹了。只有些姓氏和景名,留在了在老城厢的路牌上。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西钩玉弄"~~
 P1
吼吼!也是最奇怪的路名之一。
但时,
仅从字面上来说,您是怎么样想不到它的真实由来滴!您不妨先猜猜看~~ 

 P2

好,揭开谜底!——“钩玉”,是沪语一词的谐音。上海话里“狗肉”读音同“钩玉”,‘钩玉弄’其实是‘狗肉弄’

!  哈哈,好玩儿吧!正式取路名时叫‘狗肉’总不太雅啊,就写成了‘钩玉’,很有趣的变化!这大概也是海派文化一种表现吧。

下图,城区难得一见的乌瓦老房~~

P3
弄堂里必有的烟纸小店:  
P4
乌漆大门~~   

P5
老弄堂的洗晒生活:   
P6 
其中一段修了火柴盒楼房。原本像是楼房附属的自行车棚里,也分隔成了一间间住户。呵呵,
一家“开锁”小店的旗幡蛮好玩儿的
~~  

P7
出了弄堂,是繁忙的十字路口。
各行百业欣欣向荣:

以姓氏为路名的痕迹:
 
"马添兴街"~~
 P8
基本快拆了完的小弄堂。
遗憾的是,百度也没有查到更多有关的历史信息......
 
   "梅家弄"~~
  P9
梅家弄的“梅家”,确实是曾经在此的一家大户
P10 
到处是刺目的红圈:拆!
P11 
这样带栏杆的人家门户,在苏州老街也还存有。
Ps.一个题外话,呵呵,相对苏州对老城老建筑的保护,很怀疑如今搞上海城市规划的那些官府人,要么已经不是祖籍上海的了,要么是不懂历史的那些上海新生代,否则,怎么会对老祖宗残存的珍贵东西如此心硬,动不动就是大刀阔斧地、不留痕迹地、一笔挥之——拆!
P12 
梅家弄的另一端口。
看看,基本是入土半截了
......
 
   "蔡阳弄"~~
  P13
蔡阳可能是个什么名人吗?不然怎么以此为路名......
  P14
不过百度也没有查出什么历史资料来,只是弄内尚有些烟火气小景还挺动人:
P15 
你不能想象的是隔壁又是另一个样子:
P16
以及对面是这个样子
,令人唏嘘不已:
P17
拆迁还没完全,开发建设公司已经存在了。
倒是那曾经的石库门牌楼顶还是老样子,沧沧桑桑的:

P18 
曾经大户的房子,现在里头住家很多:
P19
蔡阳弄另一端的多角房:

   "赵家湾弄"~~
P20 
这条小弄实在是太窄!!只能是两个人侧身擦肩而过。
P21
坏掉的搪瓷面盆新用途:种花草
P22 
危房!!
老破的身躯已经撑不住咯,还好没有人住了。

P23
这个应该是正经的扦脚店吧?可能只有老城厢才能看到这个职业了。
以景名为路名的痕迹:
老城厢背景  小介2 :    上海开埠前,老城厢内曾是浜渠交错纵横“有舟无车的泽国”,当年主河道有肇家浜、方浜、薛家浜、西洋泾浜等5条黄浦江支流,其上桥梁56座。后来拆城墙填河浜,桥也就拆了,只留下如:“小石桥街、万生桥街、外郎家桥街、青龙桥街、外仓桥街”等街名;河浜填平则变成了路,如:方浜中路、陆家浜路、薛家浜路、秀水浜路等,带着昔日河浜名称的余响,当年的“泽国”已变成了今日的“旱国”。
   "大水桥弄"~~
P24
大水桥你肯定是找不到的,这条弄堂也很短。
   "小石桥弄"~~
P25 
小石桥又在哪儿呢?早就木有啦~~
不过地名却留下来,虽然它很小,甚至连弄堂里的门牌还得附加一块“中华路xx号(后门)”。
P26
嗯,“后门”那两个芝麻字太小了,不过您仔细看还是能在图片“580”数字下分辨出两个白点滴
据说,那个曾经存在的“小石桥”原名叫“小闸桥”,位置在现在的小石桥街与中华路交叉口。今天的小石桥街一直到赵家湾街原来是条小河浜,直通黄浦江,后来才填掉的,当时因初一、十五黄浦江涨潮落潮时,水要漫到城里,所以做了一个闸,闸上有过道通城里,形似桥梁,由得名“小闸桥”。

 
   "青龙桥街"~~
  P27
与此‘青龙桥’相关,还有‘青龙桥后街’这样的名字。
P28
灰常漂亮的门楼雕花
唉,只是不晓得它的命运未来如何,能幸存下来不?

P29
因为老城厢人口百年来的增长,往往为了多装人,漂亮的老房大屋往往被改建得变了面孔。
P30
夕阳下的老屋,
保持着美丽矜持的样子:

P31
为了开发为了更多钱的滚动,高楼窘逼下的老弄堂:
   "荷花池弄"~~
P32
荷花池弄,一条非常小的弄堂。据说,它是以历史上一个很大的荷花池而得名,昔日这里曾“荷花十里,观者如云”,是上海老城厢的一大景观。
当然,现在里面也早没有荷花池了,换句话说,那久远年代的‘荷花池’确实曾经存在,只是早已灰飞烟灭仅存于资料之中咯。

P33

原来建在此的‘荷花池’,曾有很多的故事,这故事里头还与胡雪岩搭界,所以可不要小看了这短短几十米的小弄堂喔,是有些来头滴地方!

P34

看到一大排大派头的房子了!这荷花池的来头是酱紫滴,当当当,故事开讲

    江南盛产稻米,北京每年要到江南征收大量的稻米,就是征“皇粮”,史书上则称为“漕米”。清道光以前,将“漕米”运往北京的“漕运”主要是依靠大运河,可是这不争气的大运河到北京的那段,一到冬天不是枯水就是结冰,就是能航行的季节也是到处淤塞“水浅河窄”,不得已只能将大船改为小船,运粮困难而且成本大增。嘉庆年代已经能通过运河的季节越来越短,于是,有人提出走海运。这一提,就像炸开了锅;地方官员从“漕运”中得到的油水眼看要化为泡影,他们提出种种理由抵制。
   到了道光初年,大运河连小船也通不过了,而“皇粮”不能按时运到是要杀头的,因此江苏首先将“漕运”改为海运。在道光五年(1825年)上海东门外老白渡设立了“江苏海运局”,开始了海运。接着浙江也在南门外设立了代办机构,将部分“漕运”改为海运。承接海运的宁波船商相互争夺,为协调同业关系,分摊同业利益,宁波船商建立了一个松散的同乡同业团体,地址就在东门外的荷花池弄,这就是它的雏形。

P35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江浙的“漕运”全部中断。1855年,“红顶商人”胡雪岩受浙江巡抚王有龄之托来上海创设“浙江海运局”,将浙江的“漕运”全部改为海运。
   由于运量大增,原来松散的同乡同业团体已经很难协调同业的矛盾了,于是胡雪岩以浙江海运局出面重组,改为“正谊堂”,由宁波船商集资拆旧屋重建,1859年落成,称为“浙(浙江)宁(宁波)会馆”。  而荷花池也是那时挖的,而且很大,成为当时上海观赏荷花的一大景点,这里也就叫"荷花池",算算到今年也有一百五十多岁了!

P36

   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浙江局势趋于稳定,浙江的“漕运”由宁波的商船直接从宁波运到北京,上海浙宁会馆地位开始下降。后来,李鸿章下令江浙“漕运”归轮船招商局承运,20世纪初浙宁会馆已名存实亡,房屋也无经费修缮,名噪一时的“荷花池”也填平了,民国以后将部分土地借给渔业公司作为仓库,仅留一间作为办公用房。
   解放后,应该还有一些建筑,曾给一家毛巾厂使用。但是,有难是逃不过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场大火将它们化为乌有。又据说,1956年房屋大修时,上海市文管会还派人在实地征集了会馆建筑中的砖雕数块,其雕工之精是不在话下的,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P37
好了,小故事讲完了......。
偶在墙上发现了很“新鲜”的居委会告示,说明,这里还没搬走的居民不少啊。

 

P38

动迁小组滴窝

P39
~~最后,老弱病残的弄堂一景......
   "会馆后街"~~

P40

这是一条以原“商船会馆”而命名的小路。

商船会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上海和崇明沙船商所建,乾隆、嘉庆年间又扩建,占地近20亩,曾是上海最大的会馆建筑。

不过,这条长280米的小小弄堂,现状是酱紫滴,除了一块孤零零的路牌外,全部拆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上海的痕迹(五,上海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马路菜场——紫霞路菜场)
南市--上海文脉的根源
海上寻根 重回南市(05.5.20)
上海老城厢 芦席街寻踪
上海2条路名为何如此相近,以致许多人分不清?
沧海横流漕沧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