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平御览卷331

【宋】李 昉  等奉敕撰

   ●卷三百三十一 ◎兵部六十二

  ○斥候

  《后周书》曰:韩果性强记,兼有权略,所行之处,山川形势辄能记忆。兼善伺敌虚实,揣知情状。有潜匿溪谷欲为间侦者,果登高望之,所疑处往必有获。太祖由是以果为虞候都督。每从征行,常领候骑昼夜巡察,略不眠寝。

  又曰:达奚武大统初为秦州刺史。齐神武趣沙苑,太祖复遣武觇之。武从三骑皆衣敌人衣服,至日暮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不如法者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以告太祖。太祖深嘉焉,遂破之。

  诸葛亮《兵要》曰:军已近敌,篱落常平明以先发,绝军前十里内,各按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内。数里之外,五人为部,人持一白幡,登高外向,明隐蔽之处。军至,转寻高而前。第一见贼,转语后第二,第三诣主者白之。凡候见贼百人以下,但举幡指;百人以上,便举幡大呼。主者遣疾马往视察之。

  又曰:凡军行营垒,先使腹心及乡导前觇审知,各令候吏先行,定得营地,壁立军分数,立四表候视,然后移营。又先使候骑前行,持五色旗,见沟坑揭黄,(揭,去列切。)衢路揭白,水涧揭黑,林薮揭青,野火揭赤,以本鼓应之。立旗鼓,令相闻见。若渡水逾山,深邃林薮,精骁勇骑搜索数里无声,四周绝迹,高山树顶,令人远视,精兵四向要处防御。然后分兵前后,以为镇拓。乃令辎重老小,次步后马,切在整肃,防敌至,人马无声,不失行列。险地狭径,亦以部曲鳞次,或须环回旋转,以后为前,以左为右,行则鱼贯,立则雁行。到前止处,候骑精锐,四向散列而立,各依本方下营。一人一步,随师多少,咸表十二辰,竖六旍,长二丈八尺,审子午卯酉地,勿令邪僻,以朱雀旍竖午地,白兽旍竖酉地,玄武旍竖子地,青龙旍竖卯地,招摇旍竖中央。其樵牧饮,不得出表外也。

  《卫公兵法》曰:诸营下定,事须防御。於营外二十步,列队仗,如临阵对寇法,昼夜严谨。纵逢雨雪,并押队官并不得离队。营留五匹马,并鞍辔放饲,防有警急,即令驰告。至夜,每阵前百步外,着听子二人,一更一替,以听不虞。仍令探更人务探听子细,勿令眠睡。其昼日,诸军前各亦逐高要处,安置斥候,以视动静。

  又曰:诸军营队伍,每夜分更,令人巡探。人不得高声唱号,巡者敲弓一下,坐者扣槊三下,方掷军号,以相应会。当营界探,周而复始。掷号错失,便即决罚。当军折冲、果毅,并押铺宿,尽更巡探,递相分付;虞候及中军官人,通探都巡。

  又曰:诸军下定,每营夜别置外探。每营折冲、果毅相知作次,每夜别四人,各领五骑马,於营四面去营十里外游奕,以备非常。如有警急,奔驰报军。

  又曰:令人枕空胡禄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响见於胡禄中,名曰:"地听",则先防备。

  又曰:诸兵马既逼贼庭,探候事须明审。诸营住及营行,前后及左右厢助上,五里著马两骑,十里更加两骑。十五里更加两骑,至三十里,一道用人马十二骑。若兵多,发引稍长,助上即更量加一两道,使令相见。其乘马人,每令遥相见,常接高行,各执一方面异旗,无贼此旗常卷,见贼即速展。军营见旗展,即知贼至,须觅稳处。既知贼来,得设机伏,整齐部伍,迎前出战。其最远及次远人,须与好马乘骑,不然被贼捉将。

  ○备边

  《汉书》曰:晁错上言守边备塞曰:"胡人衣食之业不著於地,其势易以扰乱边境。何以明之?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於旷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所以离南亩也。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於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如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人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态。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其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无下千家为居中周虎落。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与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其亡夫苦妻者,县官买与之。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与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忧。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其与秦之行怨民,相去远矣。"上从其言,募民徙实塞下。错复言:"陛下幸募人以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甚大惠也。下吏诚能称厚惠,奉明诏存恤所徙之老弱,善遇其壮士,和弭其心而勿侵刻,使先至者安乐而不思故乡,则贫民相慕而劝往矣。臣闻古之徙远方以实广虚也,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立室,家有一堂二内门户之闲,置器物焉。民有所居,作有所用,此民所以轻去故乡而劝之新邑也。为置医巫以救疾病,以修祭祀,男女有昏生死相恤,坟墓相从,种树畜豕,室屋完安,此所以使民乐其乐处,而有长居之心也。臣又闻,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皆择其邑之贤才有礼让、习地形、悉知民心者。居则习民以射法,出则教民於应敌。故卒伍成於内则军政定於外,服习已成,勿令迁徙。幼则同游,长则共事。夜战声相知则足以相救,昼战目相见则足以相识。欢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劝以厚赏,威以重罚,则前死不还踵矣。所徙之民非壮有材力,但费衣粮,不可用也。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

  又曰:王莽将严尤上言曰:"匈奴为害久矣。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獫狁内侵至於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内侵,譬蚊虻之螫,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粮深入远戍,每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中国罢耗,匈奴亦衄,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於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今天下遭阳九之厄;比年饥馑,西北边尤甚。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岱,南取江淮,然后能备。计其道里,二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计一人三百日粮用备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也。牛又当赍食加二十斛重地。胡沙卤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其馀粮,人不胜,此三难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釜镬(音富。)薪炭重,不可炊食糒、(音备。)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病之忧,势不能久,此四难也。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遁不能及,幸而逢虏,要遮前后,危殆不测,此五难也。大用民力,功不可必,臣伏忧之。

  又《班固论》曰:书云:"蛮夷猾夏",诗称"戎狄是膺",春秋有道"守在四夷"久矣。夷狄之为患也!故自汉兴,忠信嘉谋之臣,曷尝不运筹策,相与争於庙堂之上乎!高祖时刘敬,吕后时樊哙、季布,孝文时贾谊、晁错,孝武时王恢、韩安国、朱买臣、公孙弘、董仲舒,人持所见各有同异,然总其要归,两科而已。缙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皆偏见一时之利害,而未究匈奴之终始。自汉兴以至於今,旷世历年诎伸异变,强弱相反,是故其详可得而言也。昔和亲之论发於刘敬,是时天下初定,新遭平城之难,故从其言,约法和亲,赂遗单于,冀以救安边境。孝惠高后遵而不违,匈奴寇盗不为衰止,而单于反以骄倨。逮至孝文与通关市,妻以汉女,增厚其赂,岁以千金,而匈奴数背约束,边境屡被其害。是以文帝中年赫然发愤,遂贮戎服,亲御鞍马,徙六郡良家材力之士,驰射上林,讲习战阵,聚天下精兵军於广武。顾问冯唐与论将帅,喟然叹息,思古名臣,此则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矣。仲舒亲见四世之事,犹复欲守旧文,颇增其约。以为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如匈奴者非可以仁义说也,独可说以厚利,结之於天耳。故与之复利以说其意,与盟於天以牢其约,质其爱子以累其心。匈奴虽欲展转,柰失重利何,柰杀爱子何。夫赋敛行赂不足以当三军之费,城郭之固,无异於贞士之约,而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胡马不窥於长城,而羽檄不行於中国,不亦便於天下乎。察仲舒之论,考诸行事,乃知未合於当时而有阙於后世也。当孝武时,虽征伐克获,而士马亦略相当。虽开河南之野,建朔方之郡,亦弃造阳之北九百馀里。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为质乎?此不合当时之言也。若不置质定约和亲,是虽袭孝文既往之悔而长匈奴无已之诈也。夫边城不选守境武略之臣,修障队备塞之具,厉长戟劲弩之械,恃吾所以待边寇而务赋敛於民,远行货赂,割剥百姓以奉寇仇,信甘言,守空约而冀胡马之不窥,不已过乎?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值匈奴百年之运,因其坏乱几亡之厄,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於汉廷。是时边城晏闲,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惊,黎庶忘干戈之役。后六十馀载之间,遭王莽篡位,始开边隙。单于由是归怨自绝,莽遂斩其侍子,边境之祸构矣。故呼韩耶始朝於汉,汉议其礼,萧望之曰:"戎狄荒服。言其慌忽无常,至亦宜待以客礼,让而不臣,如后嗣遁逃窜伏,使於中国不为叛臣。"及孝元时,议罢守塞之备,应以为不可。云盛不忘衰,安心思厄,远见识微之明矣。单于咸弃其爱子,昩利不顾,侵掠所获,岁巨计。而和亲,赂遗不过千金。安在其不弃质而失重利也。仲舒之言漏於是矣。夫规视建议不图万世之固,而偏恃一时之事者,未可以经远。若乃征伐之功,秦汉行事,严尤论之当矣。故先王度中土,立封畿,分九州,列五服,物土贡,制外内,或脩刑政,或修文德,远近之势异也。是以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於中国殊章服异习,饮食不同,言语不通,僻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隔以山川,拥以沙漠,天地之所以绝内外也。是故圣王禽兽畜之,不与约誓,不就攻伐,约之以费赂而见欺,攻之则劳师而招寇,其土地不可耕而食也,其民不可臣而畜也。是以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国,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縻不绝,使曲在彼。盖圣人制御蛮夷之常道也。

  《后汉书》曰:马援奏言:"西干县户有三万二千,(西干县,交趾郡,故城在今交州龙编县东。)远界去庭千馀里,(庭,县庭也。)请分为封溪、望海二县。"许之。

  又曰:马援在陇西,帝诏武威太守,(《东观汉记》曰:梁统也。)令悉还金城客民,(金城人客在武威者。)归者三千馀口,使各反旧邑。援奏为置长吏,缮城郭,起坞候,(《字林》曰:坞,小障,一曰小城,字或作坞。)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乐业。

  又曰:杜茂引兵屯晋阳,上遣谒者段将众配茂镇守北边。因发边卒筑亭候,修烽火。又发委输金帛缯弩供给军士,并赐边民。冠盖相望,茂亦建屯田驴车转运也。

  《晋书?杜预传》曰:匈奴师刘猛举兵反,自并州西及河东平阳。诏预以散侯定计省闼,俄拜度支尚书。预乃奏立藉田,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穀价,较盐运,制课调,内以利国,外以救边者五十馀条,皆纳焉。

  《宋书》曰:文帝元嘉中,每岁为后魏侵境,令朝臣博议。何承天陈备边之要,其大略一曰移远就近,以实内陆;二曰浚复城隍,以增岨防;三曰纂偶车牛,以饬戎械;四曰计丁课役,勿使有阙。

  《唐书》曰:高祖与群臣言备边之事,将作大匠于筠进曰:"未若多造船舰於五原灵武,置舟师於黄河之中,足以断其入寇之中路。"中书侍郎温彦博又进曰:"昔魏文帝掘长堑以遏匈奴,亦因因循其事。"高祖并从之。於是遣将军桑显和堑断北边要路,又征江南习水之士,更发卒於灵州造战船。

  ○塞险

  《左传》曰:蔡侯、吴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豫章、汉东、江北、地名)楚左司马沈尹戌谓楚将子常曰:"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沿,缘也。缘汉上下,遮使勿度也。)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以方城外人毁吴所舍舟也。)还塞大隧、直辕、冥厄,(三者,汉东三隘路。厄、乌革切。)子济汉而伐之,我自后击之,必大败之。"既谋而行。楚大夫武成黑谓子常曰:"吴用水也,我用革也,(用,军器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战。"大夫史皇谓子常曰:"楚人恶子而好司马,若司马毁吴舟於淮,塞城口而入,(城口,三隘道之总名。)是独克也。子必速战,不然不免。"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於大别,(《禹贡》汉水至大别南入江。然则此二别在江夏界也。)三战,子常知不可,欲奔。(知吴不可胜也。)史皇曰:"安求其事,(求知政事。)难而逃之,将何所入,必死之。"(子常违左司马成之言,故败也。)

  《战国策》曰:吴子问孙武曰:"敌人保山据险,擅利而处,粮食又足,挑之则不出,乘间则侵掠,为之柰何?"武曰:"分兵守要,谨备勿懈,潜探其情,密候其怠,以利诱之,禁其牧采。久无所得,自然变改,待离其故,夺其所爱。"

  《汉书》曰:匈奴呼韩耶单于来朝,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请罢边备,以休天子人民。帝下有司议。郎中侯应上言以为不可,其略曰:"自周秦汉以来,匈奴寇侵甚矣,其北边有阴山,东西千馀里,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至孝武帝出师征伐,斥夺此地,攘之於漠北,建塞徼,起停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少安。夫夷狄之情困则卑顺,强则骄逆,天性也。前已罢外城,省停隧,今才足以候视通烽火而已。安不忘危,不可复罢。且中国尚建关梁以制诸侯,所以绝臣下之觊欲。起塞以来,百有馀年,非皆以土垣,或因山岩石木柴疆落溪水,卒徒筑理,功费久远,不可胜计。今欲以一切省徭戍。十年之外,卒有他变。障塞破坏,隧灭绝,当更发屯缮理。累代之功不可卒复,非所以永持至安,威制百蛮之长策也。"帝纳之。

  《蜀志》曰:曹公使夏侯妙才、张郃屯汉中。蜀先主进兵汉中,次於阳平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是定军势作营。妙才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妙才军,斩妙才。曹公自长安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日不拔,士亡者多,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魏志》曰:曹爽伐蜀,司马景王同行,出洛次於兴势。蜀将王林夜袭,景王营坚卧不动,林退。景王谓诸将曰:"费祎已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亟军,(亟,纪力切。)以为图。"爽等引还。祎果驰兵赴三岭争险,乃得过也。

  《晋书》曰:刘裕讨南燕慕容超,超召群臣议拒晋师,大将公孙五楼曰:"吴兵轻剽,所利在速战,初锋勇锐不可争也,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徐简精骑二千,循海而南,绝其粮运。别敕段晖率兖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粟苗,使敌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逆战,下策也。"超曰:"吾京都殷盛,户口众多,非可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卒芟,设使芟苗,城守以全性命,朕所不能。今据五州之强,带河山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於平地,徐以精骑践之。此成擒也。"其将慕容镇曰:"若如圣旨,必须平原用马,便宜出岘逆战,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入岘,自贻窘迫。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屈於韩信。诸葛瞻不据束马之险,卒擒於邓艾。臣以为天时不如地利,阻守大岘,策之上也。"超不从,乃合摄莒、梁父二戍修城隍,简士马,蓄锐以待之。其夏晋师次东莞,超遣其左军段晖等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晋师度岘,慕容超惧,率四万骑就段晖等於临朐,战败,超奔还广固,宋武围广固,数月而破,燕地悉平。

  《后魏书》曰:遣将伐后燕慕容宝,已平并州,潞川频胜。宝在中山引群臣议之。中尹符谟曰:"魏军强盛,千里转斗,乘胜而来,勇气兼倍,若逸骑平原,形势弥盛,殆难为敌。宜杜险拒之。"中书令眭邃曰:"魏军多骑师剽锐,(眭,息为切。)马上赍粮,不过旬月,宜令郡县聚千为一堡,深沟高垒,清野待之。至无所掠,资食既罄,不过六旬,自然穷退。"尚书封懿曰:"今魏师十万,天下之勍敌也。百姓虽欲营聚,不足自固。是则聚粮集兵以资强寇,且动众心示之以弱。岨阙拒战,计之上也。"慕容麟曰:"魏今乘胜气锐,其锋不可当。宜谨守设备,待其弊而乘之。"於是修城积粟,为持久之备。魏攻中山不克,进据博陵鲁口,诸将睹风而奔,郡县悉降於魏。

  《唐书》曰:武德中,太宗围王世充於东都,世充势穷,窦建德自北来救。诸将及萧瑀等咸请且退师避之,太宗不许,曰:"世充粮尽,内外离心,我当不劳攻击,坐收其弊耳。建德新破海公,将骄卒惰。今我据武牢,厄其襟要,若贼恃胜冒险争锋,吾当破贼。若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彼败我振,足以临之。一行两定,在於斯举。若不速进,贼入武牢,诸城新附,必不能守。二贼并力,将若之何?"秦府记室薛收进曰:"世充据东都,府库填积,所患者在於乏食,是以为我所持。建德亲总十馀万众来拒王师,亦当尽彼骁雄,期於速战。若纵其两寇相连,转河北之积以相资给,则伊洛间战斗不已。大王今欲亲率猛锐,先据成皋之险,训兵坐甲,当彼疲弊之众,一战必克。建德破,则世充自下,不过数旬,二国之君可面缚麾下。萧瑀等柰何遂请退兵?"太宗曰:"善!"而从之,留齐王元吉围世充,亲率三千五百人趣虎牢守之,与战相持二十馀日。五月,建德谋伺官军刍尽,牧马於河北,必将袭武牢。太宗闻之,遂牧马千馀匹於河渚间以诱之。诘朝,建德果悉众而至,阵於汜水东。太宗候阵久,卒饥,令宇文士及率骑经贼阵之西,驰而南上,贼阵动,因而诸军奋击之,大溃。竟如太宗本策。

   ●卷三百三十二 ◎兵部六十三

  ○据要

  《吴子》曰:凡行师越境必申地形,审知主客之向背。地形若不悉知,往必败矣。故军有所至,先五十里内山川形势,使军士伺其伏兵。将必自行视地之势,因而图之,知其险易也。

  《战国策》曰:秦师伐韩,围阏与。赵遣将赵奢救之。军士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

  又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遂解阏与之围。(与,音馀。)

  《后汉书》曰:诸将征隗嚣,为所败,光武令悉军栒邑。(栒,音询。)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馀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汉将冯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忄犬小利,(忸忄犬,犹惯习也。谓惯习前事而复为之也。忸,音尼丑切。忄犬音游也。)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馀,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遂潜往阏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

  《蜀志》曰:诸葛亮出斜谷。是时魏将司马宣王屯渭南,郭淮策亮必争北原。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人夷,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遂击走之。

  《吴志》曰:诸葛诞、胡遵等伐吴攻东兴。吴将诸葛恪率军拒之。及恪上岸,部将丁奉与唐咨、吕据、留赞俱从山西上,奉曰:"今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令诸使下道,率麾下三千人径进。时风便,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塘。天寒雪,时魏军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着胄持短兵,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破之,大破敌前屯,会据等至,魏军遂溃。

  《晋书》曰:刘裕率师伐南燕慕容超。晋师渡岘,慕容超惧,率卒四万就其将段晖等於临朐,(其俱切。)谓其将公孙五楼曰:"宜进据川源,晋军至而失水,亦不能战。以临朐有巨薎水,去城四十里。"五楼驰据之。龙骧将军孟龙符领骑居前,奔往争之,五楼乃退,因而大败。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后秦姚兴与前秦符登相持,登自大陌向废桥,兴乃自将精骑以拒登,使将尹纬领步军据废桥以抗。登困急攻纬,纬将出战,兴遣使谓纬曰:"兵法不战而制人者,盖谓此也。符登穷寇,特宜持重,不可轻战。"纬曰:"先帝登遐,人情尚扰,不因思奋之力枭殄逆竖,大事去失矣。"遂与登战,大破之。登众渴死者十二三,其夜大溃。

  又曰:夏赫连勃勃屯依力川,后秦姚兴将王奚聚羌胡二千馀户於敕奇堡。勃勃进攻之,奚骁悍有膂力,短兵接战,勃勃之众多为所伤。於是揠断其水,堡人窘迫,执奚出降。

  《宋史》曰:宋武帝伐姚泓,沈林子参征西军事,加建武将军,统军为前锋,从汴入河。伪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尹昭据蒲坂,林子於陕城与冠军檀道济同攻蒲坂。龙骧王镇恶攻道关,姚泓闻大军至,遣伪平公姚绍争据潼关。林子谓道济曰:"潼关天远,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围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道济从之。

  《后周书》曰:东魏将齐神武伐西魏,军过蒲津,涉洛至许源。西魏将周文帝军至沙宛,齐神武闻周文帝至,引军来会。诘朝,候骑告齐神武军且至,周文帝部将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遂进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合战,大破之。

  《北史》曰:安同从道武征姚平於紫壁,姚兴悉众救平。同进计曰:"汾东有蒙坑,东西三百馀里,径路不通,姚兴来必定汾西,乘高临下直至紫壁。如此,则寇内外势接,宜截汾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从之,兴果视平屠灭而不能救。

  《隋书》曰:文帝初,突厥寇兰州,隋将贺娄子幹率众众拒之。至可洛峐(音哀)山与贼相遇,贼众甚盛。子幹阻前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弊,纵击,大败之。

  《唐书》曰:盛彦师镇宜阳,会李密叛。彦师率兵邀徼之,令其众曰:"惟我马首是瞻。"遂逾洛水入南山,令持弓弩者乘高挟路,持刀盾者伏於溪谷之间。又令曰:"待贼半渡而击之。"所部皆笑曰:"贼向洛州,何为守此?"彦师曰:"吾筹之熟矣。李密声往洛州,其实欲南走襄城就张善相耳,若贼先入谷口,我自后追之,路险难以展力。吾今先据要害,此贼乃成擒也。"密果至,知有伏,乃逾山南上,彦师邀击之。封葛国公。

  ○漕运

  《孙子》曰: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得尽知用兵之利。故善用兵者,役不再藉,粮不再载,取用於国,因输於敌,故军食可足。(兵甲战具取用国中,粮因敌也。)故国之贫於师者师远逾也。远输则百姓贫,(兵事转运千里之外,财费于道路,人有困穷者也。)近师则贵卖,贵卖则百姓虚,虚则竭,(近军师市多非常之卖,当时贫费以趋末利,然后财货殚尽国家虚也。)竭则急於丘役。力屈中原,内虚於家,(丘,十六井也,百姓财皆尽,兵不解,运粮尽力于原野。)百姓之费,十去其七。(所破费也。)公家之用,破车疲马,甲胄弓矢,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计较之也。)故智将务食於敌,食敌一锺当吾二十锺。(六斛四斗为锺。计千里转运二十锺而致一锺於军中也。){艹忌}秆一石,当吾二十石。({艹忌}秆槁一石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乃得一石也。)

  《后汉书》曰:永平中,理呼池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郦氏《水经注》云:汾阳故城积粟谓之羊肠仓,在晋阳西北,石磴萦委若羊肠焉,故以为名。今岚州界羊肠坂是也。石臼河,水名。)欲令通漕。(水运曰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邓训谒者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隐,审量括之也。)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又曰:第五种拜高密侯相。是时,徐、兖二州盗贼群聚、高密在二州之郊,种乃使储粮稸,勤厉吏士,贼闻皆惮之。

  又曰:光武即位时,军食急乏,寇恂以辇车骊驾转输,前后不绝。(《前书音义》曰:骊驾,并驾也。辇车,人挽行也。)

  又曰:诏报朱浮曰:"往年赤眉跋扈长安,(跋扈,犹暴横也。)吾策其无穀,必东来归降。今度此反虏势无久全;其中必有内相斩者,今军资未充,故须候耳。"

  又曰:来歙上书曰:"公孙述以陇西天水为藩蔽,故得延命假息,今二郡平荡,则述智计穷矣。宜益选兵马,储积资粮。昔赵之将帅多贾人,高帝悬之以重赏。(高帝十年,陈犭希反於赵、代,其将多贾人,帝多以金购,犭希将皆降。)今西州新破,兵人疲馑,若招以财穀,则其众可夺。臣知国家所给非一,用度不足,然有不得已也。"帝然之。

  《东观汉记》曰:来歙征公孙述,诏於汧积穀六万斛,驴四百头负驮。

  《蜀国志》曰:诸葛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粮,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

  《晋书?载记》曰:罗尚委城遁,李雄遂克成都。於时,雄军饥甚,乃率众就穀於郪,掘野鼠等食之。

  《晋书》曰:祖逖伐陈留太守陈川,石季龙救之,徙陈川还襄国,留姚豹等守川故城,住西台。逖遣将韩潜等镇东台。同一大城,贼从南门出入放牧,逖军开东门。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馀人运上台,又令数人担米为疲极而息於道。贼果逐之,皆弃担而走。贼既获米,谓逖士众丰饱,而胡成饥久,益惧,无复胆气。石勒将刘文堂以驴千头运粮以馈姚豹,逖遣韩潜、冯铸等追击於汴,尽获之。桃豹宵退据东燕。

  《唐书》曰:贞元十五年,令江淮转运米。每年米宜运二百万石已来,虽有此命,而运米竟不过四十万石。

  又曰:韦伦拜商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荆襄等道租庸使,会襄州裨将康楚元、张嘉延拥众为叛,凶党万馀人,自称楚义王。襄州刺史王政弃城遁走,嘉延又南袭破江陵汉沔,馈运阻绝,朝廷旰食。伦乃调兵驻邓州界,康楚元凶党有来降,必厚加赏。数日后,楚元众颇怠,伦进军击之,生擒楚元以献,馀众悉走,收租庸钱物仅二百万贯,并免失坠。

  又曰:元和中,盐铁使王播进陈许军琵琶沟运图。先是,中官李重秀奉命视之,还言可以通漕至郾城下北颍口,水运千里而近。及上览图,诏韩弘发卒以通汴河,於是船胜三百石皆入颍。

  又曰:开成初以王彦威判度支,尝紫宸廷奏曰:"臣自掌计司,按见管钱穀文簿,皆量入以为出,使经费必足,无所刻削。且八口之家有岁蓄,而军用钱物一切通用,悉随色额占定,终岁支给,无毫厘之差。倘臣一旦愚迷,欲自欺窃,亦不可得也。"名曰:"度支占额图"。既而又进供军国,曰:"起至德乾元之际,迄於贞观元和之初,天下有观察者十,节度者二十有九,防御者四,经略者三,掎角之师,大牙相制,大都通邑,无不有兵。都记中外各额至八十馀万。长庆户口凡三百三十五万,以额约九十九万,通计三户资一兵。合计天下租赋一岁所入,总不过三千五百馀万,而上供之数三之一焉。二分之中二给衣赐,自留使兵士衣赐之外,其馀四十万众,仰给度支。伏以时逢理安,运属神圣,然而兵不可弭食哉,惟时忧勤之端,兵食自切。臣谬司邦计,遽奉睿图,辄纂事功,庶裨圣览。"

  又曰:黄巢既来,围陈郡三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石碓数百,生纳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如是。

  又曰:秦宗权以蔡州叛烂,所至屠残人物,燔烧郡邑。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澜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贼既乏食,啖人为储,军士四出,则盐尸而从。

  《三国典略》曰:陈霸先遣钱明领水军出江宁浦,要击齐人粮运,尽获其船。於是,齐军大馁,杀马驴而食之。

  又曰:以粮运不继,调市人餽军。建康令孔焕以麦屑为饭;用荷叶裹之,信宿之间,得数万裹以给兵士。会陈蒨遣送米三千石,鸭千头,霸先即炊黍煮鸭,誓申一战,计粮分肉,人获数脔。

  ○绝粮道

  《汉书》曰:景帝初,吴楚七国反,以太尉周亚夫将,问父绛侯客邓都尉曰:"策安出?"客曰:"吴楚兵锐,甚难与争锋,而剽轻不能久,莫若引兵东北,壁昌邑以梁委吴,吴必尽锐攻之。将军深沟高垒,使轻兵绝淮泗之口,塞吴饷(式亮切。)道,使吴梁相弊而粮食竭,乃以全军强制其疲极,破吴必矣。"亚夫言於帝,许之。遂破吴军。

  又曰:王莽末,天下乱。光武兄伯升起兵讨莽,为莽将甄(音真。)阜、梁丘赐所败,复收会兵众,还保棘阳,阜、赐乘胜留辎重於篮乡,引精兵十万南渡潢淳,临泚水,(潢音黄。泚音毗。)阻两川间为营,绝后桥示无还心。伯升於是大飨军士,设盟约,休卒三日,为六部潜师夜起袭取蓝乡,尽获其辎重。明晨,汉军自西南攻甄阜,下江兵自东南攻梁丘赐。至食时,阵溃,遂斩阜、赐。

  《后汉书》曰:韩遂败走榆中,(榆中县属金城郡。)张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温参军事孙坚(坚,权之父也。)说慎曰:"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凉州可定也。"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边章遂分屯葵园陕,反断慎运道。慎惧,乃弃重而退。

  又曰:曹公与袁绍相持官渡,沮授言於绍曰:"北兵数众,(沮,侧居切。)而果劲不及南。南穀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战,北利在於缓待,宜旷以日月。"绍不从,连营稍前逼官渡,合战,曹公军不利,复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皆蒙楯,众大惧。曹公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众号霹雳车。绍为地道,欲袭曹公营,公辄於内为长堑以拒之。又遣骑兵袭击绍运车,大破之,尽焚其穀。会绍遣将于琼等将兵万馀人北迎运,沮授说绍可遣将别为军于表,以绝曹公之抄。绍复不从。琼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绍谋士许攸奔曹公,攸谓曹公曰:"孤军独守,外无求索,危急之时也。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两而无严备,可轻兵袭之。不虑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公乃选精锐马步,秉袁氏旗帜,夜衔枚缚马口从间道出,人负束薪。时有问者,诒之(绐,音怠。)曰:"袁公恐曹操掠后军,兵以益备。"闻者信之。既至辎重,围屯燎薪,火光亘天地,破琼等,悉斩之。数日,绍弃甲而遁。

  《蜀志》曰:姜维率众侵魏,依维山筑二城,使牙门将勾安、李韶等守之,聚羌胡质任寇逼诸郡,魏将陈泰御之。泰谓诸将曰:"麹城虽固,去蜀险远,当须运粮。羌夷患维劳役,未必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来救,山道险阻,非行兵之地。"乃使邓艾等进兵围之,断其运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战,不许。将士困窘,分粮聚雪,以稽日月。维果来救,出自牛头,与泰相对。泰曰:"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今绝牛头,维无返道,则我之擒也。诸军各坚垒勿与战。"自南渡白水,循水而东,使诸将截其还路。维惧,遁走。安等孤悬,遂皆降。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前赵刘曜遣将刘胤西伐张骏之武威。骏遣将辛岩,韩瑛(音英。)东拒。刘胤屯於狄道城,韩瑛进度沃于岭。辛岩曰:"我拥众数万,籍云羌之锐,宜速战以灭之。不尔,久则变生。"瑛曰:"自夏末以来,太白犯月,辰星逆行,白虹贯日,皆变之大者,不可以轻动,动而不捷。为祸更深。吾将久而毙之。且曜与石勒相攻,胤亦不能久。"积七十馀日,军粮竭,遣辛岩督运於金城。胤闻之大悦,谓其将士曰:"韩瑛之众十倍於吾,粮廪将悬,难以持久。今分兵运粮,可谓天授吾。若败辛岩,瑛等自溃。彼众我寡,且以死战,战而不捷,当无匹马得还。"咸奋。於是,遣骑三千袭岩於沃於岭,大败之。瑛军遂溃,死者三万馀人。

  《三国典略》曰:周王思政固守颍川。思政运米数百车,欲向孔城。齐大都督破六韩常与洛州刺史可朱浑宝,愿前后要袭获之。乃启於齐王澄曰:"常自镇河阳已来,频出关口、大谷二道,所有要害莫不知悉,请於形胜之处营筑城戍,安置士马,截其往来。彼之咽喉既断,颍城吞灭可期。且孔城以西年穀不稔,东道断绝亦不能存。"王纳其计。

   ●卷三百三十三 ◎兵部六十四

  ○屯田

  《汉书》曰:昭帝始元二年,诏发习战射士诣朔方,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调,谓发选之也。故吏,前为官职者也。今其郡习战射士於张掖为屯田也。调,音从钓切。将,音子亮切。朔方、张掖、并今郡地也。)

  又曰:孝宣神爵元年,遣后将军赵充国将兵击先零羌。充国以击虏殄灭为期,乃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弊,奏曰:"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穀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艾槀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石,百一十斤也。)难久不解,徭役不息,又恐他夷卒有不虞之变。且羌虏易以计破,难用兵猝。(且没切。言仓卒暴疾也。)故臣愚以为击之不便,计度临羌,东至浩亹,(浩,音阅。舋音门。即金城郡度武县地。临羌在今西平郡也。)羌虏故田及公田人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私从者合九万二百八十二人,用穀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水运木缮补也。)治湟陿以西(湟,音皇。陿,音峡。)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田事出赋人二十亩。(田事出谓至春人出营田也。赋,班与之也。)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伉健各千倅、马什二,就草(倅,副也,七碎切。什二者,千骑则与副马二百匹。)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今大司农所转穀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谨上田处及器用簿,惟陛下裁计之。"诏曰:"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孰计其便,复奏。"充国又奏曰:"今留步士万人屯田,地势平易,臣愚以为屯田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御之备,骑兵虽罢,虏见万人留田为必擒之具,其土崩归德,宜不久矣。"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大获地利。明年遂破先零也。

  《魏志》曰:武帝既破黄巾,欲经略四方,而苦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於是,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於许下,(今颍川郡许昌县也。)得穀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又曰:废帝齐王正始四年,司马宣王督诸军伐吴,因欲广田积穀为兼并之计,乃使邓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自今淮阳郡项城县以东,至今寿春郡也。)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穀,计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上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三万人,淮南三万人,分水且田且守。小丰常收三倍於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於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敌,无不克矣。"宣王善之,皆如艾计。遂北临淮水,自锺离西南横石以西尽泚水(沘,旁脂切。)四百馀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田且守,兼修广淮阳、百咫二渠,上引流,下通淮颍,大理诸陂,於颍南颍北穿渠三百馀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每东南有事,大军出征,泛舟而下,达於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晋书》曰:羊祐为征南大将军,镇襄阳吴西城,去襄阳七百里。每为边害,羊祜患之,意以诡计令吴罢守。於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馀顷,不乏其利。祐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太康元年平吴之后,当阳侯杜元凯在荆州(今襄阳郡。)修召信臣遗迹,(邵信臣所作鉏庐陂六门堰,在今南阳郡虢县界,时为荆州所统也。)激用滍(音虽。)淯(音育。)诸水以浸田原万顷,分疆刊石使有定分,公私同利,众庶赖之,号曰:杜父旧水道。淮沔汉达江陵千八百里,北无通路,又巴丘湖沅湘之会,表里山川,实为险固,荆蛮之所恃也。当阳侯乃开杨口、起夏水、达巴陵千馀里。(夏水口在今江陵郡江陵县界。巴陵即今郡也。)内泄长江之险,外通零桂之漕。(零陵,桂阳,并今郡地。)南土歌之曰:后代无叛由杜翁,孰识知名与勇功。

  又曰:梁武昭王暠击玉门,以诸城皆下之,遂屯玉门阳关,广田积穀为东伐之资。

  又曰:东晋元帝督课农功,二千石、长吏以入穀多少为殿。其宿卫要任皆令赴农,使军各自佃即以为廪。太兴中,三吴大饥,后军将军应詹上表曰:"魏武帝用枣祗、韩浩之议,广建屯田。又於征伐之中分带甲之士随宜开垦,故下不甚劳,大功克举。间者,流人奔东吴,东吴今俭,皆已返。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功差易。宜简流人,兴复农官,功劳报赏皆如魏氏故事。一年中兴百姓,二年分税,三年计赋税以使之,公私兼济,则仓庾盈亿,可计日而行也。"

  又曰:穆帝升平初,荀羡为北部都尉,镇下邳,(今临淮郡县也。)起田於东阳之石鳖,(亦作临淮郡界也。)公私利之。

  《齐书》曰:高帝敕相崇祖修理芍陂田,曰:"卿但努力营田,自然平殄虏寇。昔魏置典农而中都足食,晋开汝颍而河汴委储。卿其勉之。"

  《后魏书》曰:文帝大统十一年,大旱。十二年,秘书丞李彪上表请别立农官,取州郡户十分之一为屯人,相水陆之宜,料顷亩之数,以赃赎杂物市牛,科给令其肆力,一夫之田岁贡六十斛,甄其正课并征戍杂役。行此二事,数年之中则穀积而人足矣。帝览而善之,寻施行焉。自此公私丰赡,虽有水旱不为害也。

  《北史》曰:后魏刁雍除薄骨律镇将。雍以西土乏雨,表求凿渠溉公私田。又奉诏以高平、安定、统万及薄骨律等四镇出车牛五千乘,运屯穀五十万斛,付沃野以供军粮。道多深沙,车牛难阻,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储穀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

  《北齐书》曰:废帝乾明中,尚书左丞苏珍芝又议修石鳖等屯,岁收数十万石,自是淮南防粮足。

  又曰:孝昭帝皇建中,平州刺史嵇晔建议开幽州督亢旧陂(今范阳郡范阳县界是。)长城左右营屯田,岁收稻粟数十万石,北境得以周赡。又於河内置怀义等屯以给河南之费,自是,稍止转输之劳。

  又曰:武成帝河清三年,诏缘边城守,堪垦食者营屯田,置都子使以统之。子使当田五十顷,岁终课其所入褒贬。

  《隋书》曰:文帝开皇三年,突厥犯塞,吐谷浑寇边,转输劳弊,乃命朔方总管赵仲卿於长城以北大兴屯田。

  《隋书》曰:郭衍授朔州总管,所部有恒安镇,北接番境,常劳转运,衍乃选沃饶地置屯田,岁剩粟万馀石,民免转输之劳。

  《唐书》曰:窦静历并州大总管司马,迁长史。於时突厥数为边患,师旅岁兴,军粮不属。静上表於太原多置屯田,以省馈运。时议者以人物凋零,不宜动众,书奏不省。静复上书,辞甚切。於是,征静入朝,与裴寂、萧瑀、封德彝等争论於殿庭,寂等不能屈,竟从静议。岁收数十万斛。高祖善之。

  又曰:开元二十五年令诸屯隶司农等者,每三十顷以下、二十顷以上为一屯,隶州镇诸军者每五十顷为一屯。其屯应置者皆从尚书省处分,其旧屯重置者一依丞前封疆为定,新置者并取荒间无籍广占之地。其屯虽科五十顷,易田之处各依乡原量事加数。其屯官取勋,官五品以上及武散官,并前资边州县府镇戍八品以上文武官内,简堪者充,据所收斛斗等级为功优。诸屯田应用牛之处,山原川泽,土有硬软,至於耕垦用力不同,土软处每一顷五十亩,配牛一头,疆硬处一顷二十亩,配牛一头。即当屯之内有硬有软,亦准此法。其稻田每八十亩配牛一头,诸营田若五十顷外,更有地剩,配得丁牛者,所收斛皆准顷亩折除。其大麦、荞麦、乾萝卜等准粟计折斛斗,以定等级。天宝八年,天下屯田百九十一万三千九百六十石,关内五十六万三千八百一十石,河北四十万三千二百八十石,河东二十四万五千八百八十石,河西二十六万八十八石,陇右四十四万九百二石。(后上元中於楚州右射阳湖置洪泽屯,寿州置芍陂屯,厥田沃壤,大获其利。)

  王元长《策秀才文》曰:今农战不修,文儒是竞,弃本徇末,厥弊滋多。

  ○戍役

  《诗》曰:《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獫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卒,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

  又曰:《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於母家,周人怨思焉。

  《左传》曰: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不许,故谋作乱。

  《汉书》曰:晁错上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也。臣闻秦北攻胡貊,筑塞河上;南攻杨粤,置卒戍焉。非所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地,故功未立而天下乱。夫起兵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则卒积死。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饮酪,其人密理,(密理,谓肥肉也。)鸟兽毳毛,其性能寒。杨粤(音越。)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稀毛,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死者偾於地。(偾,僵也,音奋。)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也。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归。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无铢两之报,故其祸及己。陈胜行戍至於大泽,为天下先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胡人衣食之业不著於地,如飞鸟走兽於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业。然令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以为备,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蔺石,城上雷石也。渠答,铁蒺{艹梨}也。)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

  又曰:错复言:"臣闻古之徙远方以实广虚也,相其阴阳之利,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二内,内房也。)置器物焉。此民所以轻去故乡而劝之新邑,为置医药巫以救疾病,以修祭祀,男女有婚,生死相恤,此所以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也。"

  又曰:宣帝地节三年,诏曰:"朕既不德,不能附远,是以边境屯戍未息。今复饰兵重屯,久劳百姓,非所以绥天下也。其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

  《后汉书》曰:横野大将军王常薨,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兵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

  又曰:十五年,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人置常山关以东。

  又曰:二十五年,南单于遣子入侍。於是云中五原八郡人归本土,边人在中国皆赐以装钱,转输给食也。

   ●卷三百三十四 ◎兵部六十五

  ○辎重

  《释名》曰:辎,厕也。谓军粮什物杂厕载之,以其累重,故称辎重。(《后汉书》注曰:辎,车名也。)

  《孙子》曰:使敌不得至者,险害之地。(攻其所必救,能守其险害之要路,敌不得自致。故王子曰:一犬当穴,万鼠不敢出;一虎当溪,万鹿不敢过,言守之上也。)故饱能饥之。(绝其粮也。)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委置库藏,轻师而行,若敌乘虚而来,抄绝其后,则已辎重皆悉捐弃。)是以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此三者,亡之道也。委积,刍草之处。)

  《史记》曰:汉王遣将韩信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陈馀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李左车说陈馀曰:"韩信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欲以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樵,取薪也。苏,草也。)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使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韩信之头可致於麾下。不然,必为所擒矣。"陈馀儒者,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避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韩信使人间视,知不用,大喜。乃敢引兵遂进,竟破赵军。

  《后汉书》曰:董许邯与更始诸将,各拥兵据南阳诸城。帝遣吴汉伐之,汉军所过多侵暴。时破虏将军邓奉谒归新野,怒吴汉掠其乡里,遂返击破汉军,获其辎重,屯据淯阳与诸将合从。

  又曰:邓禹自箕关将入河东,(箕关在今王屋县界。)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馀乘。

  又曰:耿弇追张步平寿,乃肉袒负斧锧於军门。(锧,鍖也。示必死。鍖,祈林切。)弇传步诣行在所而勒兵入据其城,树十二郡旗鼓,(《东观记》曰:弇凡平城阳、琅琊、高密、胶东、东莱、北海、齐千乘、济南、平原、泰山、临淄等郡。)令部兵各以郡人诣旗下,众向十馀万,辎重七千馀两,皆罢遣归乡里。

  《晋书》曰:刘毅追桓玄於峥嵘州,乘风纵火,尽锐争先,玄众大溃,烧辎重夜走。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前秦苻坚遣将王猛伐前燕慕容暐,师次潞川。燕将慕容评率兵十万御之,以持久制之。猛乃遣其将郭度率骑五千,夜从间道起火於高山,因烧评辎重,火见邺中。评性贪鄙,障固山泉卖樵鬻水积钱,绢如丘陵,三军莫有斗志,因而大败。

  《唐书》曰:高宗遣将薛仁贵、郭待封伐吐蕃。仁贵留三万人作两栅,辎重并留栅内,倍道掩之。待封不从仁贵之策,领辎重继进,未至乌海,吐蕃二十馀万悉众救其前军,迎击待封,败之。待封趋山,军粮及辎重并为贼所掠,仁贵遂退军。

  ○戎车

  《书》曰:武王戎车三百两,(车一乘,步卒七十二人。)虎贲三百人,与纣战於牧野。

  《诗》曰: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又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礼记》曰: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音劲。)其怒;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

  《左传》曰:晋车七百乘,韅靷鞅绊,遂伐其木,以益其兵也。

  又曰:叔向曰:"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行之,必可畏也。牛虽瘠,偾於豚上,其畏不死乎?"

  又曰:楚子会诸侯伐随,军於汉淮之间。少师谓随侯曰:"楚人上左,君必左。(君,楚君也。)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弗从,战於速杞,随师败绩,斗丹获其戎车。

  《穀梁》曰:赵盾长毂五百,绵地千里。

  《古司马兵法》曰:戎车,夏曰:"钩车",先正也。(钩设浦车望远近计车量。地以立垒正者,什伍之例也。)殷曰:"寅车",先疾也。(寅,敬也。前有旌旗帜所以知变化,示应而不失。)周曰:"元戎",先良也。(前立伐恶立善之旗,所以知善罪之所在。先齐良善而后伐之。)

  《文选》曰:"轻车霆激,骁骑雷惊。"

  ○战舰

  《墨子》曰:公输般自鲁之楚,为舟战之具,谓之钩拒。退则钩之,进则拒之也。

  《后汉书》曰:公孙述遣其将任满、田戎、程泛将数万人,乘枋箄下江关。(枋箄以木竹为之,浮於江水上。《尔雅》曰:舫,附也。郭景纯曰:水中箄,筏也。《华阳国志》曰:巴楚相攻,故置江关,旧在京赤甲城,后移在江南岸,对白帝城,故基在今夔州鱼复县南。枋,即舫字,古通用。)击破冯骏及田鸿、季玄等,遂拔夷道、夷陵,据荆门虎牙,横江水起浮桥斗楼,立攒柱绝水道,结营山上,以拒汉兵。彭攻之不利,於是装直进楼船,冒突、露桡数千艘。(并船名。楼船之上施楼。桡,楫也。《尔雅》曰:楫,谓之桡。又谓露桡在外,人在舟中。冒突,取其触冒而唐突也。)

  《晋书》曰:周访与诸军共征杜韬,韬作结皋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拒之,结皋不为害。

  又曰:刘裕北征广固,岭南贼将徐道覆谓其师卢循曰:"今日之机,万不可失。既克都邑,刘裕虽还,无能为也。"循从之。初,道覆密欲装舟舰,乃使人伐船材於南康山,伪云将下都货之,称力少不能得,致即贱卖之,价减数倍。居人贪贱,卖衣物而市之。赣石水急,(赣,古暗切。)出船甚难,皆储之,如是者数四,故板大积,而百姓弗之疑。及道覆举兵,案卖券而取,无得隐匿者。乃并装之,旬日而办。遂举众寇南康,庐陵、豫章郡诸守相皆委任奔走。

  《梁书》曰:陆纳反叛,造大舰,一名曰"三王舰"者,邵陵王、河东王、桂阳嗣王三人并为元帝所害,故立其像於舰,祭以太牢,加其节盖,羽仪鼓吹,每战辄祭之以求福。

  又曰:王琳大营楼舰将图义举,琳将张平宅乘一舰,每将战胜,舰则有声如野猪。故琳战舰以千数,以野猪为名。

  《南史》曰:梁徐世谱从陆法和与侯景战于赤亭湖。景军甚盛,世谱乃别造楼船、拍舰、火舫水军,以益军势。将战,又乘大舰居前,大败景军,擒景将任约。景退走,因随王僧辩攻郢州。世谱复乘大舰临其仓间,贼将宋子仙举城降,以功除信州刺史,封鱼复县侯。

  《周书?庾信传》曰:信常有乡关之思,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云"麾兵金匮,校战王堂,苍鹰赤雀,铁轴牙樯。"

  《隋书》曰:杨素数进取陈之计,未几,拜信州总管,赐钱百万、帛千段、马二百匹而遣之。素居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馀尺,左右前后置六柏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旗帜加於上。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馀平乘舴舰等各有差。

  《唐书》曰:曹王皋性多巧思,常为战舰,挟以二轮,令蹈之,溯风澎浪,其疾如挂帆席。凡造物必省易而为久,不可败性纤悉。每遗人粮肉,必令自持衡秤量以致之,官置布帛令纵书其幅而印之,绝吏之私易。

  《三国典略》曰:梁陆法和多聚兵舰,欲袭襄阳,寇武关,梁主使止之。法和谓使者曰:"法和是求道之人,常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人主之位?但於空王佛所与主上香火因缘,见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今既被疑,是业不可改也。"

  又曰:梁陆纳叛湘州时,造二舰衣以牛皮,高十五丈,一曰"青龙",一曰"白虎"。选其骁勇者乘之以战。

  《魏武军令?船战令》曰:雷鼓一通,吏士皆严;再通,士伍皆就船,整持橹棹。战士各持兵器就船,各当其所。幡鼓各随将所载船。鼓三通,大小战船以次发,左不得至右,右不得至左,前后不得易处,违令者斩。

  《通典》曰:水战,船阔狭、长短,随用大小;胜人多少,皆以米为率,一人重米二石。其楫棹、篙橹、帆席、縆索、沉石、调度,与常船不殊。

  又曰: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忽遇暴风,人力不能制,此亦非便於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成形势。

  又曰:蒙冲,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前后左右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败。此不用大船,务於速进,乘人之不及,非战之船也。

  又曰:斗舰:船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制棹孔;舷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此战船也。

  又曰:走舸:舷上立女墙,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不及,金鼓、旗帜列之於上。此战船也。

  又曰:游艇:无女墙,舷上置浆床,左右随大小长短,四尺一床。计床计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风。虞候居之,非战船也。

  又曰: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版,形如鹘翅翼,以助其船,虽风涛涨天,免有倾侧。覆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江海之中战船也。

  傅玄《上都赋》曰:飞云鹢首,龙舟余皇。艨艟水城,蜀艇吴航。万艘俱兴,云帆齐张。悬旆光天,征铎琳琅。凌波溯流,星列雁行。

  《吴都赋》曰:戎车盈於石城,戈船掩於江湖。

  ○亭障

  《后汉书》马成代骠骑大将军杜茂,缮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桥(西河,今胜州富昌县也。渭桥本名横桥,在今咸阳县东南。)河上至安邑,(《前汉书》曰:河上,地名。故秦内史,高帝二年改为河上郡,武帝分为左冯翊。)太原至井陉,(太原,今并州也。井陉,今属常山郡。常山,今相州也。)中山至邺,皆筑堡壁,起烽燧,十里一候。在事五六年,帝以成勤,劳征还京师。

  又曰:卢芳与匈奴乌桓连兵,寇盗尤数,缘边愁苦,诏王霸将弛刑徒六千余人与茂治飞狐道。(飞狐道在今蔚州飞狐县,北通妫州怀戎县,即古之飞狐口也。)推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馀里。

  《晋书》曰:梁武昭王暠修敦煌旧塞东西二国,以防北虏之患。筑敦煌旧塞西南二国以威南虏。

  《唐书》曰:窦静检校并州大总管。以突厥频来入寇,请断石岭以为障塞。诏从之。

  又曰:马燧奏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州西有通道二百馀步,上连峻山,与吐蕃相直。虏每入寇,皆出於此。燧乃按险易立石种树以塞之,下置二门,上设谯橹,八日而功毕。会抱玉入觐,燧与俱来,留京师。久之,代宗知其能,召见,拜商州刺史。

  又曰:李朝晟为邠州刺史,奏方渠合道水波,皆贼路也。请城其地以备之。诏问:"须兵几何?"朝晟奏:"臣部下兵自可集事。不烦外助。"复问:"前筑盐州,凡兴师七万,今何其易也?"朝晟曰:"盐州之役,咸集诸蕃,戎尽知之。今臣境近虏,若大兴兵,即蕃戎入寇,寇则战,战则无暇城矣。今请密发军士,不十日至塞下,未三旬而功毕,蕃人始知,已无可柰何。"上从之。巳事,军还至马岭,吐蕃始乘障,数日而退。

  又曰:贞元九年二月,将城盐州,诏曰:"设险守国,易象垂文,有备无患,先王令典。况修复旧制,安固封疆,按甲息人,必在於此。盐州地当冲要,远介朔陲,东达宁夏,西援灵武,密迩延庆,保障王畿。乃者城池失守,制备无据,千里亭障烽燧不接,三偶要害役戍其勤。若非兴集师徒缮修壁垒,设攻守之具,务耕战之方,则封内多虞,诸华屡惊,由中及外,皆靡宁居。深帷永图,岂忘终食,顾以薄德,至化未孚,既不能复前古之封,致四夷之守,与其临事而重扰,岂若先备而安休,是用弘远之谋,修五原之垒,使边城有守,中夏克宁。不有蹔劳,孰能永逸。宜令左右神策军及朔方、河中、绛、邠、宁、庆兵马副元帅浑瑊,朔方、灵盐、丰、绥、银节度都统杜希全,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邢君牙、夏、绥、银节度使韩潭,鄜、坊、丹、延节度使王栖曜,振武、麟胜节度使范希朝、各於所部简择马步将士合三万五千人,同赴盐州。左神策将军张昌宜充右神策将军,盐州行营节度使权知盐州刺史,杜彦光充盐州刺史,应所板筑及缘修城杂役等宜共取六千人充。其馀将士皆列布营阵,戒严设备,明加斥候,以警不虞。其修城板筑攻役将士各赐绢布有差,其盐州防秋将士三年满,与代,更加给赐。仍委杜彦光具名闻奏,悉与改转,其防遏将士等毕事便合放归,仍赐布帛有差,其诸军吏士都赐帛绢七千匹。朕情非为巳,悉在靖人,咨尔将相之臣、忠良之士,输诚奉国,陈力忘劳,勉茂功勋,永安疆场,必集兵事,实惟众心各自率励,以副朕意。"初,贞元三年,盐州为吐蕃所陷,毁其城而去。自是塞外无保障,灵武势隔,西逼鄜坊,甚为边患,故命城之,二旬而毕。又诏兼御史大夫叱干遂统兵五千与兼御史中丞史履澄、杜彦光之众戍之。是役也,上念将士之劳,厚令度支供给。又诏泾原、剑南、山南诸军探讨吐蕃,以分其力。由是板筑之际,虏无犯塞者。及毕,中外咸称贺焉。

  又曰:范希朝为振武节度使。振武有党项、室韦交居州阜,凌犯为盗,日久匿作,谓之刮城门。居人怪骇,鲜有宁日。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栅,斥候严密,人遂获安。异蕃虽鼠窃狗盗,必杀无赦,戎寇甚惮之。

  又曰:元和中,城临泾,从泾原节度使段祐之请也。临泾城直泾州西北九十里,实险要之镇。从前因循不修,常为犬戎所堡,其界有青石岭,岭多美土,军人耕获,屡为蕃寇掠夺。祐请修筑,议者是非相半。祐决城之功毕,时方以为大利。

  《三国典略》曰:齐司徒斛律光筑吞周、平陇、定番三城於境上。

   ●卷三百三十五 ◎兵部六十六

  ○营垒

  《孙子》曰:绝斥泽,惟亟去无留。(斥,咸卤之地。水草恶,浸洳不可处军也。亟,纪力切。)为交军於斥岸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不得已与敌战而会斥泽之中,当背稠树以为固守也。)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车之利也。)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战便也。)此处平陆军也。

  《礼记》曰:四郊多垒,卿大夫士之辱也。

  《左传》曰:许伯致师,御靡旌摩垒而还。

  《史记》曰:黄帝修德振兵,与神农战于阪泉之野,以师兵为营卫。

  《汉书》曰:周亚夫军於细柳,天子入壁门而不得进。上曰:"此真将军。"

  又曰:李陵浚稽山,与单于相值,可三万。陵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阵前行,持弓弩,令曰:"闻金声而止。"虏还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如淳曰:手对战也。)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

  《后汉书》曰:岑彭伐蜀,所营地名"彭亡",闻而恶之,欲徙。会日暮,蜀刺客诈为可亡降,夜刺杀彭。

  又曰:樊宏,王莽末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馀家。时赤眉贼欲前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粟劳遗赤眉。赤眉长老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必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又曰:第五伦少介烈,有义行。王莽末盗贼起,宗族闾里争往附之,伦乃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有众,引彊持满以拒之。

  又曰:吴汉自将步骑二万馀人,进逼成都。去城十馀里阻江北为营,作浮桥,使副将武威将军刘尚将万馀人屯於江南。

  《东观汉记》曰:庞萌攻盖延,延与战,破之。诏书劳延曰:"庞萌一夜反叛,相去不远,营壁不坚,殆令人齿欲相击,而将军有不可动之节,吾甚美之。"

  《魏志》曰:邓艾每见高山大泽,辄规谋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皆笑之。

  又曰:诸葛亮死,军退。司马宣王幸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又曰:曹公征马超於关中,军於渭南,为贼冲突,营不得立。地又纯沙,不得版筑。其将娄伯说公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须臾冰坚如铁石,功不达曙,百堵所立,虽金汤之固未能过也。"公从之,比明已就。

  又曰:蜀先主刘备东下伐吴,魏文帝闻备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此兵忌也。缓急不相救,一军溃则众心恐矣。"数日,果有备败书至。

  《晋书》曰:《沮渠蒙逊载记》曰:改业筑西安城以其将臧莫孩为太守。蒙逊曰:"莫孩勇而无谋,知进忘退,所谓为之筑冢非筑城也。"改业不从。俄而,为吕纂所灭。

  又曰:姚苌破魏褐飞於杏城,苌命其将当城于营处一栅,孔中莳树一根,以旌战功。岁馀间之,城曰:"营所至小,已广之矣。"苌曰:"少来斗战无如此快,以一千六百人破三万众,国之事业由此克举。小乃为奇,大何足贵。"

  又曰:成都王颍惮长沙王乂在内,遂与河间王颙表请诛。后父羊玄之、左将军皇甫商等檄乂使就第。乃与颙将张方伐京都,以平原内史陆机为前将军,假节。颍至朝歌,每夜矛戟有光若火,其垒井中皆有龙像。进军屯河南阻清水为垒,造浮桥以通河北,以大木函盛石沉之以系桥,名曰石鳖。

  崔鸿《后赵录》曰:河瑞元年,石勒下冀州郡县堡壁百余,众至十馀万。其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

  《宋书》曰:宗越善营立阵,每数万人止顿,自骑马前行,使军人随其后,马止营合,未尝参差。

  《梁书》曰:王僧辩、陈霸先之破侯景也,耀军于张公洲。高旗巨舰,遏过江蔽日,乘潮顺流。景登石头城而睹之,不悦曰:"彼军士有如是之气,不可易也。"因率铁骑万人,声鼓而进。霸先谓僧辩曰:"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贼今送死欲为一战,我众彼寡,宜分其势。"僧辩然之。乃以强弩攻其前,轻锐蹂其后,径冲其中,景遂大溃,弃城而遁。

  《后周书》曰:杨猛镇潼关,封郃阳伯邑百七户。俄而,潼关不守,猛于善渚谷立栅,收集义徒,授征东将军扬州刺史大都督武卫将军,仍镇善渚。大统三年,为窦泰所袭,猛脱身得免。太祖以众寡不敌,弗之责也,仍配兵千人守牛尾堡。

  《唐书》曰:德宗幸奉天,李晟赴难。李怀光以朔方军屯咸阳,不欲晟独当一面以分功,乃奏请晟兵。诏令晟将兵合怀光军,晟领兵至陈陶斜,军垒未周,贼出兵来攻,晟乃出阵,且言於怀光曰:"贼坚保宫苑,攻之未必克,今出穴而欲一战,此殆天以贼赐明公也。"怀光恐晟有功,乃曰:"马未衔秣,士不素饱,不饱不若敛兵俟时而发。"晟乃收军入垒。

  又曰:高宗遣将军裴行俭讨突厥。军至单于都护府之北,际晚下营,壕堑方周,遽令移就崇冈。将士云众已就安堵,不可劳扰。行俭不从,更令徙之。此夜风雨暴至,前设营所水深丈馀。将吏惊服,问行俭曰:"何以知风雨也?"行俭笑曰:"自今但依我节制,何须问我所由知也。"

  《三国典略》曰:萧纪兵次西陵,舻舳旌戈,翳川曜日。护军陆法和于峡两岸筑二垒,运石填江,铁锁断之。梁主令法和垒北断白雁城道,别立小栅。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博物志》曰:处士东里愧责禹乱天下事。禹退作三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盖禹始也。

  《太公兵法》曰:张军处将必避七舍七殃。武王曰:"何谓七舍七殃?"太公曰:"张军勿居天舍,勿居地舍,勿居虚器,勿居宿死,勿居吞害,勿居蜚锋,勿居湖泉。"武王曰:"何谓天社?"太公曰:"地高而仰者也。""何谓地社?""卑而下者也。""何谓虚器?""故败邑人莫居之者也。""何谓宿死?""冢墓丘陵间也。""何谓湖泉?""枯泽无水者也。""何谓吞害?""即人所聚五穀处也。""何谓蜚锋?""地斥卤秃不生草木也。"所谓七舍七殃。不张军处将也。

  《太白阴经》曰:偃月营形象偃月,皆背山冈面陂泽,轮逐山势,弦随面直,地窄山狭之所营。

  又曰:偃月外营右置上弦门,中置偃月门,左置下弦门。

  《文选》曰:夜薄休屠营。

  卢思道《从军行》曰: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烽燧

  《说文》曰:烽燧,候表也。边有警,则举火也。

  《汉书音义》曰:高台上作桔槔头,置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悬之,有寇则火燃举之曰烽。下多积薪,寇至则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广雅》曰:兜零,箭也。)

  《史记》曰:周幽王后褒姒好举烽火、叩贼鼓方喜。王欲后喜,辄诈为之。后犬戎兵至,举烽火,叩贼鼓,群臣不救,皆曰:"王欲后喜耳。"遂杀幽王及褒姒。

  又曰:魏王与信陵君博北境,举烽火言寇入界。信陵君曰:"臣有客能知赵王阴事,言赵王猎,非寇也。"

  《汉书》曰: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烽火通於甘泉。

  《东观汉记》曰:郭伋为并州。伋知卢芳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以结寇心。

  又曰:马成缮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桥、河上至安邑、於原至井陉、中山至邺皆筑保垒、起烽燧、十里一候。

  《后汉书》曰:廉范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入塞,烽火日通。故事:虏入度五千人乃移书旁郡求助。吏白"今虏兵度出五千人,请移檄。"范不听,遂选精兵自率士卒拒之。

  又曰: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

  《后周书》曰:宇文贵性聪敏,过目辄记。尝道逢二人,谓其左右曰:"此人是县党,何因辄行?"左右不识,贵便说其姓名,莫不叹伏。白戟烽师为商人所烧,烽师纳货不言其罪。他日北师随例来参,贵乃问云:"商人烽何因私放?"烽师愕然,遂自首伏。明察如此。

  《隋书》曰:突厥染干为邻部战败,与长孙晟独以五骑,连夜南走。至旦,行百馀里,收得数百骑。乃相与谋曰:"今兵败入朝,一降人耳,大隋天子岂礼我乎。玿厥虽来,本无冤隙,若往投之,必相存济。"晟知其怀贰,乃密使从者入伏远镇,令速举烽。染幹见四烽俱发,问晟曰:"城上然烽何也?"晟绐之曰:"城高地迥,必遥见贼来,我国家法,若贼少举二烽,来多举三烽,大逼举四烽,使见贼多而又近耳。"染干大惧,谓其众曰:"追兵已逼,且可投城。"既入镇,晟留其达官执室以领其众,自将染干驰驿入朝。

  《唐书》曰:元和中,京兆尹李鄘奏:"三原、高陵、泾阳、兴平等四县共管烽二十八所,每年差烽子烽师九百七十五人。今远近无虞,畿内烽燧请停。"从之。

  《玄女战经》曰:诸见举烽火传言虏且起,欲知审来不以言者,时所加之,得阳者不得阴者,为来法。

  《晋令》曰:误举烽燧罚金一斤八两,故不举者弃市。

  《甘氏天文占》曰:权举烽远近沉浮,权四星在辕尾西,边地惊,备烽候相望,虏至则举烽火,十丈如今之井桔槔,火锤其头,若警急燃火放之,权重本低则末仰,人见烽火。

  吴时《缘江戍图》曰:每刺奸屯有五兵,贼曹一人,皆作烽火,有急以光传之。

  黄帝《出军决法》曰:行军行兵,两敌相要,地形不便,望见烽火,不得为客。

  《卫公兵法》曰:烽台於高山四顾险绝处置之,无山亦於孤迥道平地置,下筑羊马城,高下任便,常以三五为准,台高五丈,下阔一丈,形圆。

  又曰:诸军马拟停三五日,即须去军一二百里以来安置爟烽。如有动静,举烽相报。其烽并於贼路左侧逐要置,每二十里置一烽应接,令遣到军。其游奕马骑,昼日游奕,候视。至暮速即作食吃,即移十里外止宿,虑防贼徒,暮间见烟火,夜间掩袭捉将。其贼路左右草中,着人宿止,以听贼徒,如觉来,报烽家,举烽递报军司。如觉五骑以上十骑以下,即放一炬火,前烽应讫,即灭火;若百骑以上,二百以下,即放两炬火,准前应灭。贼若五百骑以上,五千骑以下,即同放三炬火,准前应灭。前烽应讫,即赴军。若虑走不到军,即且投山谷,逐空方可赴军。如以次烽候视不觉,其举火之烽即须差人急走告知。贼路既置爟烽,军内即须应接。又置一都烽,应接四山诸烽。其都烽如见烟火,急报大总管,云:"某道烟火起",大总管当须严备,收拾畜生,遣人远探。每烽令别奏一人押,一道烽令折冲、果毅一人都押。

  庾阐《杨都赋》注曰:烽火以置於孤山头,缘江相望,或百里、或五十里、或三十里,寇至则举以相告,一夕可行万里。孙权时,合暮举火於西陵,鼓三竟达吴都。

  南徐敬业《古意》曰:甘泉警烽候,上谷抵楼兰。

  《北门行》曰:羽檄起边庭,烽火入咸阳。

  张景阳《杂诗》曰:长铗鸣鞘中,烽火烈边庭。

  蔡邕徙朔方,上书曰:既到徙所,乘塞守烽,职在候望。忧怖焦灼,无心复能操笔成草,致章阙庭。

  蔡谟《与弟书》曰:军之耳目,当用烽鼓。烽可遥见,鼓可遥闻,须臾百里。

  ○京观

  《左传》曰:丙辰,楚军於邲,遂次于衡雍。潘党曰:"君盍筑武军(筑武军营以章武功。)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视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於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大鱼,喻不义吞食小国也。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

  又曰:齐侯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张武军於荥庭,戍郫邵,封少水,(封晋尸于少水,以为京观。)以报平阴之役,乃还。

  又曰: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封殽尸而还,遂霸西戎。

  崔鸿《夏录》曰:赫连勃勃大破南凉,杀众数万,以人头为京观,号曰"髑髅台"。

  《梁书》曰:天歼丑类,宜为京观,用旌武功。

   ●卷三百三十六 ◎兵部六十七

  ○攻具上

  《诗》曰: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毛苌曰:仇,匹也。钩,钩梯,所以上城者也。临,临车也。冲,冲车也。墉,城也。)

  《左传》曰:晋使解杨如宋,使无降楚。郑人囚之以献於楚。楚子使反其言,三而后许。登诸楼车,(所谓云梯。)使呼宋人而告,遂致其君命。楚子舍之以归。

  《春秋感精符》曰:齐晋并争,吴楚更谋,不守诸侯之节,竞行天子之事,作衡车,厉武将,轮有刃,衡者剑,以相振惧。(宋均曰:衡,陷敌之车也。轮有刃,凿轮着刃也,衡,马轭也。)

  《后汉书》曰:王寻、王邑攻光武。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亟,急也。纪力切。)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翟义,字文仲,方进少子,为东郡太守。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立东平云子,义自号柱天大将军以诛莽。莽乃使孙建、王邑等将兵击义,破之。义亡自杀,故坐不得生。)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耶!"(遇,或谓过也。)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馀丈,(云车,即楼车,称云,其高也。升之以望敌。犹墨子云般输为云梯之械。)瞰临城中,(俯视曰瞰。)旗帜蔽野,(《广雅》曰:帜,幡也。)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说文》曰:钲,铙也。似铃。)或为地道,冲輣撞城。(冲,撞车也。《诗》:临冲闲闲。许慎曰:輣,楼车也。輣,步耕切。)

  又曰:黄巾贼起,卢植征之,连战破贼,张角等走保广宗。植筑围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帝遣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势。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丰还,言於帝曰:"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缓天诛。"帝怒,遂槛车征植。

  袁山松《后汉书》曰:朱隽击黄巾贼赵弘於南阳,斩之。贼复以韩忠为师。隽兵力少不能急攻,乃先起土山以临之。因伪修攻具,曜兵於西南。隽身自披甲,将精卒,乘其东北,遂得入城,忠乞降。

  《东观汉记》曰:初,王莽之遣王寻、王邑也,欲盛威武以震山东。甲卫、冲輣、干戈、旌旗,战攻之具甚盛。后寻、邑环昆阳城作营,围之数重,云车十馀丈瞰城中。或为地突,或冲车撞城,积弩射城中,矢如雨下,城中负户而汲。

  又曰:伯升作攻城斗车。上曰:"兵法但有所图画者,不可用。"伯升遂作。后有司马犯军令当斩,坐斗车上。

  又曰:隗嚣破后,有五谿六种寇侵,见便钞掠,退阻营堑。来歙乃大治攻具,冲车度堑,遂与五溪战,大破之。

  又曰:吴汉常独厉吏士,治兵事。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修攻具。上曰:"吴公隐若一敌国矣。"

  《魏志》曰:太祖战不利,复壁。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为道地欲袭太祖营,太祖辄於内为长堑以拒之。

  鱼豢《魏略》曰:郝昭字伯道,守陈仓城,为诸葛亮所围,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上之人皆烧死。

  又曰:衡山王赐谋反,使枚赫、陈善作輣车。

  又曰:胶东康王寄作楼车战具以备淮南事。及汉治淮南事,连寄,寄发病死。

  韦昭《吴书》曰:督将张异攻麻屯,败。使将王告作临车、云梯,克日攻拔之。

  又曰:魏遣曹真、夏尚等到江陵连屯围城,攻击甚急。真等起土山、凿地突、楼橹临城。征北将军朱然在城中晏然无恐,随形势立备,巧不得施。

  张勃《吴录》曰:黄武二年,曹休令臧霜以轻船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

  王隐《晋书》曰:宣帝讨公孙渊至襄平,遂围之。起土山地道,修橹钩撞,发石雨下,昼夜攻之,斩传其首。

  又曰:诸葛诞反,淮南孟康王慕曰:"宜作土山,敛诸侯材板薄橹,以为攻具。"

  又曰:段匹磾所立代郡太守薛闾嵩,与刘琨雁门太守王处合军谋杀磾奉琨,密作攻具,欲夜袭磾。磾儿强取处女为妾,遂以攻具告磾。磾遂斩王处、辟闾嵩及其徒党。

  王韶之《晋记》曰:宋王围慕容超。张缳巧思绝人,使人为攻具,城上火石弓矢无所用之。超党震慑,城内知亡矣。

  《晋起居注》曰:徐道霸蚁聚坚城,因山固守,令董率诸军围堑,四合高橦云梯,三方并攻,即日登城斩徐道霸以衅钲鼓。

  萧方等《三十国春秋》曰:吴王皓闻师之将兴也,乃使刘恪守牛渚,使张悌造攻车於戏场。

  又曰:刘裕攻南燕,得燕人张纲治攻具。既成,设飞桥悬梯,被以牛皮,火石不能害,攻城之士得肆力焉。

  和范《汉赵记》曰:麟嘉三年,太子桀讨赵同、郭默於洛阳。默使耿稚等夜北渡河袭太子营,飞梯腾栅而入,太子勒兵於东北,穿栅而出。

  又曰:光初二年,石勒召幽冀之众十馀万人,造攻车飞梯攻平阳小城。今上遣骑万五千曳柴扬尘曀於山谷,寻汾州向平阳内外击之,勒师溃。

  高闾《燕志》曰:光始五年春,慕容熙与符后征高丽,至辽东,为冲车驰道以攻之。

  崔鸿《前凉录》曰:麻秋晋攻抱罕,围堑数重,云梯抛车,地突百道皆通。於内亦起云梯抛车,穿地以应之。秋众伤数万。

  崔鸿《后凉录》曰:将军窦苟从吕光攻龟兹,每登云梯、入地道,坠落,苏而复上。

  车频《秦书》曰:苟长围襄阳,作飞云车攻城,克之。

  沈约《宋书》曰:竟陵王诞据广陵反,世祖使庆之塞堑造道,立行楼土山并诸攻具。时夏雨不得攻城,上使御史中丞庾徽之奏庆之官以激之。自四月至於七月,乃屠城斩诞。

  又曰:元嘉二十七年,虏主佛狸遂攻围悬瓠,行汝南郡事,广陵陈宪婴城自守。虏多作高楼,施弩以射城内,飞矢雨下,城中负户以汲。又毁佛图取金像以为大钩,施之冲车端,以牵楼作蛤蟆车以填堑。宪督厉将士固女墙而战,贼死者尸与城等。

  又曰:伪燕主慕容超尚书郎张纲乞师於姚兴,自长安返,太山守申宣执送之。纲有巧思,先是帝修攻具,城上人曰:"汝不得张纲。何能为也。"及至,升诸楼车以示之,故城内莫不失色。超既求救不获,纲反见虏,乃求称藩,割大岘为界,献马千匹。不听。

  又曰:十月,张纲修攻具成,设飞楼悬梯木幔板屋,冠以皮,弓矢无所用之。刘毅遣上党太守赵恢以千馀人来援,帝夜潜遣军会之。明旦,恢众五千,方道而进。每晋使将到,辄复如之。六年二月丁亥,屠广固。

  孙严《宋书》曰:柳元景等北讨诸军攻具进兵城下,伪弘农太守李初古拔婴城自固。诸军鼓噪陵城,冲车四临,数道俱攻,先登生禽李初古拔。

  沈休文《宋书》曰:晋安王子勋反,以殷琰督豫州刺史。大宋遣辅国将军刘勔用草茅苞土掷以塞堑,城内以火箭射之,草未及然,后土续至,堑便欲满。队主赵法进计:以铁珠子灌之,珠子流滑,悉缘隙得入草,于是火然。勔乃作大虾蟆车载土,牛皮蒙之,三百人推以塞堑。琰户曹参军虞挹之造抛车,击之以石,车悉破坏。

  宋《起居注》曰:刘道符露板曰:"七月二十日部率众车虎士攻城,钩车至城东南楼下。逆贼程天祚等道穷数迫,仍乞降附。"

  《齐书》曰:殷琰反,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西讨之。筑长围、创攻道於东南角,并作大哈蟆车载土,牛皮蒙之,百人推以塞堑。琰乃始降。

  《三国典略》曰:侯景作尖顶木驴攻城,石不能破也。羊侃作雉尾炬,灌以膏蜡,取掷焚之,乃退。

  《梁书》曰:侯景为曲项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羊侃作短尾炬施铁镟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贼又东西起二土山以临城,城中震骇。侃命为地道潜引其土,山不能立。又作登城楼高十馀丈,欲临射城中。侃曰:"车高堑虚,彼来必倒,可卧而观之。"及车动果倒,众皆服焉。贼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围。朱异、张绾议出击之,帝以问侃。侃曰:"不可,贼多日攻城既不能下,故立长围欲引城中降者耳。今击之,出人若少不足当贼,若多则一旦失利,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不从,遂使千馀人出战,未及交锋,望风退走,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太半矣。

  《隋书》曰:辽东之役,何稠摄右屯卫将军,领御营弩手三万人。时工部尚书宇文恺造辽水桥不成,师未得济。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因而遇害。帝遣稠造桥,二日而就。初,稠制行殿及六合城,至是,帝于辽左与贼相对,夜中施之,其城周回八里,城及女垣各高十仞,上布甲士,立仗建旗,四隅置阙,面列一观,观下三门,迟明而毕。高丽望见,谓若神功。是岁加金紫光禄大夫。

  《唐书》曰:姜礭为交河道行军副总管,率众数千先大军出伊吾,趣柳城谷,依山采木,造攻城器械。其地有班超纪功碑,确磨去其文,刊颂国功而去。

  《陶公故事》曰:臣侃言:"郭默狂狡,肆行凶虐,负阻城险,用稽天诛。臣土山临其城,楼橹攻具备设。"

  《宋先朝故事》曰:慕容超大将垣遵逾城归顺,高祖使遵等治攻城橦车,筑长围高三丈,外三重堑。

  周迁《舆服杂事》曰:轒榅,今之橦车也。其下四轮,从中权之,至敌城下。

  又曰:汉世祖造大战车,驾数牛,上设楼橹,置疆塞之外以拒匈奴。

  郦善长《水经注》曰:交州刺史檀和之,军次区粟,进逼城。飞梯云桥,悬楼登垒,钲鼓大作,风烈火飏,城摧众陷,靳区粟天范扶龙首。十五已上,坑截无赦。

  太公《六韬》曰:凡三军有火器攻城围邑,有轒辒临冲,城中则有云梯飞楼。

  又曰:凡三军行师令众,旦则有云梯远望,夜则有云火万炬。

  又曰:武王寝疾十日,太公负王,乃驾骛寘之车,周且为御,至于孟津。大黄参连弩,大才扶咠车,(并战具也。)飞凫(赤茎白羽,以铁为首。)雷影,(青茎赤羽,以铜为首,副也。昼则为光,夜则为星。)方头铁鎚(重八斤,亦军备也。)大柯斧,(重八斤,一名铁越,军备也。)行马(广二丈,二十具。)渡沟,飞桥(广五尺,转关鹿卢八具。)天缸,(一名天横,以济丈水也。)鹰爪方凶铁把,(柄长七尺。)天阵(日月斗柄杓,此为左一右一仰背天阵。)地阵(邱陵水泉,有左右前后之利。)人阵(车马文武。)积楹临冲,(攻城围邑。)云梯飞楼,(视城中也。)武冲大橹(三军所须。)云火万炬,(以防火也。)吹鸣箛。(威振万里也。)

  《太公金匮》曰:武王问太公:"今民吏未安,贤者未定,何以安之?"太公曰:"不须兵器,可以守国,耒耜是其弓弩,锄耙是其矛戟,簦笠是其兜鍪,锁斧是其攻具。"

  《太公覆车试法》曰:诸出军行将屯营置陈,必法天文圆,法北辰为上将,角为冲车,訾为鈇钺。敌当冲车者,败当铁钺者,乱。

  又曰:诸出军行将屯守攻陈,设坛祠祷,戎器血,涂金鼓,神攻具,必以斗加四季时令。朱雀所居神,与今日日上神王相而克。

  《庄子》曰:梁丽可冲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墨子》曰:备冲法:绞善麻长八丈,内有大树则击之,用斧长六尺,令有力者斩之。

  又曰:墨子自齐至郢见楚王。楚王曰:"公输般为我云梯取宋矣。"墨子乃见公输般,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九设攻城之具机变,墨子九拒之。械尽,墨子御有馀。公输屈曰:"吾知拒子矣。"墨子曰:"子不过欲杀臣。臣之弟子禽滑氂三百人已持臣守御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又曰:禽子问:"云梯既施,为之奈何?"墨子曰:"云梯者,重器也。矢石沙灰以雨之,薪火汤水以济之,如此则云梯之功败。"(《尸子》又载:般为蒙天之阶,阶成,将以攻宋。墨子请献十金。般曰:吾义固不杀人。墨子再拜。)

  傅子序马钧曰:钧石车敌人,於树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续,而欲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尝试以车轮悬瓴数十,飞之数百步矣。

  曹植《东征赋》曰:循戈橹於清流兮,汜云梯而容与。禽元帅于中舟兮,振灵威於东野。

  陈琳《武军赋序》曰:回天军於易水之阳,以讨瓒焉。鸿沟参周,鹿菰十里,荐之以棘,为建修樐干青霄。竁深隧,下三泉,飞梯云冲神钩之具,不在吴孙之篇、《三略》《六韬》之术者凡数十事,秘莫得闻也。乃作《武军赋》曰:"钩车轇輵九牛转,牵雷呴激,折橹倒垣。其攻也,则飞梯行临,云阁虚构,上通紫霓,下过三垆。"

  繁钦为史叔良作《移零陵檄》曰:金鼓震天,丹旗曜野,巨堙既设。

  袁宏《祖逖碑》曰:逖为豫州刺史。薨时,君柩未旋,郡寇围城。冲橹既附,城将降矣。勇士五百,抚戈同泣:"非祖侯之为,吾谁为死?"并力齐赴,卷甲霄起,遂陷坚阵,负戈而反。
 

   ●卷三百三十七 ◎兵部六十八

  ○攻具下

  《通典?卫公兵法?攻城战具篇》曰:作四轮车,上以绳为脊,生牛皮蒙之,下可藏十人,填隍推(土回切。)之,直抵城下,可以攻掘,金火木石所不能败。谓之轒辒车。(凡力有余者,攻,先绝诸国之交,使无外救。粮多而人少,攻而勿围;粮少而人多,围而勿攻。)

  又曰: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上立双牙,牙有检,梯节长丈二尺;有四桄,(音光。)桄相去三尺,势微曲,递牙相检,飞於云间,以窥城中。有上城梯,首冠双辘轳,枕城而上。谓之飞云梯。

  又曰:大木为床,下安四独轮。床上建双陛,间横括。中立独竿,首如桔槔状。其竿高下、长短、大小以城为准。竿首以窠盛石,大小多少随力所制。人挽其端投之。其车推转,逐便而用之。亦可埋脚著地而用。其旋风四脚,亦随事而用之。谓之抛车。

  又曰:作转轴车,车上定十二日弩,以铁钩绳连转,车行轴转,引弩持满弦,挂牙上弩为七衢,中衢大箭一,镞刃长七寸,广五寸,箭竿长三尺,围五寸,以铁鍱(音业。)为羽。左右各三箭,次小於中箭。其牙一发,诸箭齐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垒,无不摧损,楼橹亦颠坠。谓之车弩。

  又曰:以木为脊,长一丈,径一尺五寸,下安六脚,下阔而上尖,高七尺。内可容六人,以湿牛皮蒙之,人蔽其下。舁直抵城下,木石铁火所不能败。用攻其城,谓之尖头木驴。

  又曰:於城下起土为山,乘城而上,古谓之土山,今之垒道。用生牛皮作小屋,并四面蒙之,屋中置运土人,以防攻击者。(土山,则孙子所谓拒闽。)凿地为道,行於城下,用攻其城。往往建柱,积薪於柱间而烧之,柱折城摧,谓之地道。

  又曰:以八轮车,上树高竿,竿上安辘轳,以绳挽板屋,上竿首,以窥城中。板屋方四尺,高五尺,有十二孔,四面列布。车可进退,圜城而行,於营中远视。亦谓之巢车。如鸟之巢,即今之版屋也。以版为幔,立桔槔於四轮车上,悬幔逼城堞间,使趫捷者(《太白阴经》曰:使趫卒蔽之。)蚁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谓之木幔。

  又《守城篇》曰:禽滑厘问墨翟守戍之具,墨翟答以五六十事,皆烦冗不便於用。其后韦孝窥守晋州、羊侃守台城,皆约封胡子技巧之术,法古不妙,非合今之用也。今述所便於事者,如后渭浚湟、(深也。)增城(修堞。)悬门。(悬板为重门也。)

  又曰:突门:於城中对敌营,自凿城内为闇门,多少临事,令五六寸勿穿。或於中夜,或於敌初来,营列未定,精骑从突门跃出,击其无备,袭其不意。

  又曰:涂扇。以泥涂城门扇,厚可三寸,备火。

  又曰:凿门,为敌所过门,先自凿门扇为数十孔,出强弩射之,长矛刺之,则敌不得近门。

  又曰:涂栈:以泥涂门上木栈,厚可五寸,备火。

  又曰:转关桥:一梁为桥,梁端着横栝,去其检,桥转,人马不得渡,皆倾水中。秦用此桥而杀燕丹。

  又曰:积石。备抛石,大小随事。

  又曰:楼橹却敌,上建候楼,以板为之,跳出为橹,笓篱战隔,於女墙上跳出<木豕>,去墙三尺,内着横括,<木豕>端安辖,以荆柳编为之,长一丈,阔五尺,悬<木豕>端,用遮矢石。

  又曰:布幔:以复布为幔,以弱竿悬挂於女墙外,去墙外七八尺,以折抛石之势,矢石不复及墙。

  又曰:木弩:以黄连桑柘为弩,弓长一丈二尺,径七寸,两弰二寸,以绞车张之。太矢一发,声如雷吼,败队之卒。

  又曰:燕尾炬:缚苇草为炬,尾分为两岐,如燕尾状,以油蜡灌之,加火,从城坠下,便骑木驴而烧之。

  又曰:松明:以木明烧之,夜以铁锁缒下,巡城,照敌人乘城而上。

  又曰:脂油烛炬:燃灯秉烛於城中四衢、要路、门户,晨夜不得绝明,用备非常。

  又曰:行炉:融铁汁烬,舁行於城上,以洒敌人。

  又曰:游火:以铁筐盛火,加脂蜡铁锁悬缒下,烧穴中孔城人。

  又曰:灰<麦戉>、糠粃:因风於城上掷之,以眯敌人目,因以铁汁洒之。

  又曰:连棒:如打禾连枷状,用打女墙外上城敌人。

  又曰:扠竿:如抢,刃为两岐,用叉飞梯及人。

  又曰:钩竿:如枪,刃两旁有曲刃,可以钩搭。

  又曰:油囊,盛水,於城上。掷安火车中,囊败火盛。

  又曰:天井,敌人攻城为地道来,乃自於城道上直下穿井以邀之,积薪安井中,以火薰之,敌人自焦灼。

  又曰:地听:于城内八方穿井,各二丈,令头覆戴新瓮於井中坐听,则城外百步之内有孔城地道者,并听闻瓮中而辨知方所近远矣。

  又曰:铁夹杖:状如铁蒺藜,要路、水中置之,以刺人马。

  又曰:陷马坑:坑长五尺,阔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枪、竹签。其坑十字相交,状如钩锁,以覆刍草苇木,加之土种草实,令生苗蒙覆其上,军城、营垒、要路皆设之。(《卫公兵法》曰:坑如亚字相连,以草及细尘覆其上。)

  又曰:拒马枪:以木径一尺,长短随事,十字凿孔,从横安枪,(一作检。)长一丈,锐其端,可以塞城门要路巷,人马不得奔驰。

  又曰:木栅:为敌所逼,不及筑城垒,或因山河险势,多石少土,木任版堞,乃建立木栅,方圆高下随事。深埋木根,重复弥缝,其阙内重加短木为阁道,柱外重长出四尺为女墙,皆泥涂之。内七尺又立阁道,内柱上布板木为栈,立栏竿行於栅上。悬门、壅墙、壕堑、拒马防守,一如城垒法。

  《太白阴经》曰:蜀,铁堑錾。蜀,短柄也。铁錾,凿井、錾城也。

  ○旝

  许慎《说文》曰:旝,建大木,置石其上,发为机以拒敌也。从方,会声。(一云:从衣,会声。)

  《左传》曰:周桓王伐郑,郑为三拒,命二拒曰旝,动而鼓。(杜预注曰:旝,旗也。执以为号令。)

  《魏武本记》曰:上与袁绍军於官渡,贼射于营中,行者皆被甲,众皆恐。上令传言旝动而鼓。《说文》曰:旝,发石机也。乃造发石车击绍橹,一日尽坏。绍众号之霹雳车。

  沈怀文《宋侍中赵伦之碑》曰:君戮力以致诚,吐规以会机,一鼓则寇骑云彻,旝动则敌车雾消。

  ○鹿角

  袁晔《汉献帝春秋》曰:扬州刺史刘馥上言:"荆州牧刘表与会稽太守孙权谋袭京城。"遂堑许,作鹿角砦。

  王沈《魏书》曰:李通拜汝南太守,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与诸将击之。通亲下马入围拔鹿角,勇冠诸将军。

  鱼豢《魏略》曰:夏侯霸,字仲权,为偏将军。太和中,在长安及子午之役,霸占为前锋。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战鹿角间,赖救然后解。

  《魏志》曰:徐晃讨关羽於樊,羽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魏太祖令曰:"贼为堑鹿角十里,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虞溥《江表传》曰:曹公出濡须,甘宁拔曹公鹿角,逾垒入,斩数十人。

  王隐《晋书》曰:马隆为武威太守。之郡,作八阵图。地广则鹿角车营,进攻则木屋抱轮。并战并前,虏弗能逼。

  干宝《晋记》曰:曹爽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发屯田兵数千人以为卫。

  习凿齿《汉晋阳秋》曰:曹芳谒曹叡墓於大石山,曹爽兄弟皆从。於是,司马懿闭四城,遂与太尉蒋济俱屯洛水南浮桥。奏罢,爽兄弟不知所为,芳还宿伊水南,发屯田数千人,树鹿角为营。

  《晋惠帝起居注》曰:王浚乘胜追石超军于斥丘,超持重不与战,以鹿角为营。(一云以鹿角步安立营。)

  《晋起居注》曰:义熙六年,筑垒起城于祖浦石头城,施鹿角以御卢循。

  司马彪《战略》曰:辽东太守公孙渊反,明帝召太尉司马公计之。军到襄平,公围之北面,东面有围不合,连车置水中,积石镇其上,以鹿角塞之。

  《魏武帝表》曰:臣前遣讨河内,获嘉之屯,获生口,辞云:"河内有一神人宋金生,令诸屯皆云鹿角不须守,吾使狗为汝守。不从其言者,即夜闻有军兵声,明日视屯下,但见虎迹。"臣辄部武猛都尉吕纳,将兵掩捉得生口,辄行军法。

  诸葛亮《教》曰:前到武都一日,鹿角坏刀斧千馀枚,赖贼已走。若未走,无所复用。

  晋宣帝《教》曰:今日当将作四千人,东为三军作营堑垒,又当将斧三百枚,破树木作鹿角,塞诸邮漏处。

  诸葛亮《军令》曰:敌以来进持鹿角,兵悉却在连冲后。敌已附鹿角里,兵但得进踞,以矛戟刺之,不得此住,起住妨弩。

  《魏武军策令》曰:夏侯渊今月贼烧却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渊将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补之。贼山上望见,从谷中卒出,渊使兵与斗,贼遂绕出其后,兵退而渊未至,甚可伤。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王旷与杨州论讨孙敏计曰:贼今下屯固横江。

  又云:复据乌江,皆堑垒,彭排鹿角,步安严峻以袭历阳诸军。

  辛昞洛戍时与桓郎笺曰:"桓振武令下官将千二百人掩袭营,值天洪雨,器仗沾湿,堑广深丈馀,鹿角五重,楼橹严设。自四更三唱攻,逼至小食时,不克。"

  ○箛枪

  张揖《广雅》曰:{就},谓之箛枪。(箛,音孤。)

  服虔《通俗文》曰:剡苇伤盗谓之枪。何承天纂文曰:"{就},(音就)箛枪也。"

  谢灵运《自理表》曰:星言奔驰,归滑陛下。及经山阴,方卫彰赫,彭排马枪,断截衢巷。

  《宋起居注》曰:泰始三年,有司奏贼帅刘胡等从南城兰道领马步万馀人,树排枪陌山,从东五道直来攻营。

  杜预《奏秦州军事》曰:臣尝闻边人说虏专以骑为寇,穿堑不如作马塪。马塪法,坑方三尺,错平穿之,虏骑非下马平治,则终不得入。又其外蹊要路,亦可随作坞,施枪著塪中讫,薄覆其上。如此则虏当筑地而行,不敢辄往来也。

  蔡谟《与何骠骑书》曰:公失橹上人,吾亦具之矣。在深草中立橹,无故以橹自标,令贼见之而自不得见贼,贼不病痴,何故不来取耶?今令数百步内皆露见,布竹箛如猬毛,贼不能飞,何得卒至邪?

  ○弋

  张揖《埤苍》曰:栱,大弋也。

  许慎《说文》曰:楫,弋也,麋,弋也。

  太公《六韬》曰:委环铁弋长三丈千三百。

  《左传》曰:齐人战获臧坚。齐侯使宿沙卫唁之,曰:"无死。"坚曰:"使刑臣礼於士。"以弋抉其伤而死。

  司马彪《战略》曰: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太尉司马公讨之。军至襄平,去城百步,穿重堑,竖连栅,安诸营,立楼橹,其近水沙地不得作围堑,用车轮以大弋椓穿其中,又坚轮障其前。

  韦昭《吴书》曰:贺齐讨贼陈仆於林历山,山四面壁立不可攻。齐乃阴作铁弋,於贼不备处以弋拓山为道,夜潜上破贼。

   ●卷三百三十八 ◎兵部六十九

  ○角

  徐广《车服仪制》曰:角,前世书记所不载。或云本出羌胡,吹以惊中国之马,或云本出吴越。

  《晋书?安帝记》曰:桓玄制龙头角。或曰所谓亢龙角者也。

  《晋中兴书》曰:大司马桓温屯中堂,夜吹警角。御史中丞司马恬奏劾大不敬,请治罪。明日,温见奏事,叹曰:"此儿乃敢弹我,真可畏也。"

  又庾翼《与燕王书》曰:今致画长鸣角一,双幡毦副。(毦音饵。)

  《宋书》曰:张兴世父仲子,由兴世致位给事中,兴世欲将往襄阳,爱恋乡里不肯去。尝谓兴世曰:"我虽田舍老公,乐闻鼓角,汝可送一部,行田时吹之。"兴世素恭谨畏法,譬之曰:"此是太子鼓角,非田舍公所吹。"

  《三国典略》曰:初,魏世山崩,得三石角藏於武库。至是齐主入库,赐从臣兵器,持此角赐平秦王归彦曰:"尔事常山,不得反,事长广得反,反时将此角吓汉也。"

  史苓《武昌记》曰:武昌有龙山,欲阴雨,上有声如吹角。

  《辛氏三秦记》曰:河西有沙角山,山头颓沙则鼓角鸣。

  《异苑》曰:晋孝武太元末,帝每闻手巾箱中有鼓吹鞞角声。於是,请僧斋会。夜见一臂长三尺许,手长数尺,来摹经案。帝是岁崩,天下大乱。

  《幽明录》曰:晋司空郗方回葬妇於离山,使会稽郡吏史泽治墓,多平夷古坟。后坏一冢,构制甚伟,器物殊盛。冢发闻鼓角声,角声自是多如此。

  陶侃表云:奉献金口角。

  《石勒别传》曰:石勒永康中流宕山东,寄旅平原师劝家亻庸耕,耳恒闻鼓角鞞铎之音,勒私异之。

  《世说》曰:乐令有数客,阔不复来。乐问所以。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厅事上壁有角,角边漆画作蛇,乐而疑是角影入杯中。复令置杯酒於前处,谓曰:"君更看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乐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消。(又一本云角弓。)

  《语林》曰:陆士衡为河北督,已被间构,内怀忧懑。闻众军惊角鼓吹,谓其司马孙极曰:"我今闻此不如华亭鹤鸣。"

  谷俭《角赋》曰:夫角以类推之,盖黄帝会群臣於太山,作清角之音,似两凤之双鸣,若二龙之齐吟,如丹蛇之翘首,似雄蛇之带天。

  《卫公兵法》曰:夫军城及野营行军在外,日出日没时,挝鼓一千搥:三百三十三椎为一通。鼓音止,角音动,吹十二声为一叠;角音止,鼓音动。如此三角三鼓,而昏明毕。

  又曰:诸大将置鼓四十面,子总管给鼓十面,营别给鼓一面,行即负随纛下,拟昼夜及在道有警,急击之传响。令诸军严警,兼用防备贼侵逼。如军行引之时,先军卒逢贼寇,先军即急击鼓救。中腰逢贼,即须击鼓,前军闻声便往后;后军闻声,须急向前赴救。后头逢贼即击鼓,前头中腰闻声,即须住,并量抽兵相救。如发引稍长,鼓声不彻,中腰支料更须置鼓传响,使传后得闻。其诸营自须著鼓一面,用防夜中;有贼犯营即急击,令诸军有警备。

  又曰:诸行军立营数则万计,或逢泥溺,或阻山河,同听角声,俱共齐发。路狭难进,徒饿马驴,应发营。第一角声绝,右虞候促马驴;第二角声绝,即被驾,右一军促马驴;第三角声绝,右虞候即发引,右一军被驾,右二军促马驴;第四角声绝,右一军即发引,右二军被驾。以后诸军,每听角声,装束被驾准此。每营各出一战队,今取虞候进止,防有贼至,便用腾击。后如其路便细小,即须更有角声,仍令虞候及当营官人虞候子排比催督急过,不得停拥。过讫,以后军准前排比催迫急过。

  ○金鼓

  《释名》曰:校,号也。将帅号令之所在也。节为号令、赏罚之节也。铎,度也。号令之限度也。金鼓,金,禁也。为进退之禁也。

  《诗》曰: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鞫旅。

  又曰: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又曰: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周礼》曰:鼓人掌教六鼓:以雷鼓鼓神祀,(雷鼓,八面鼓也。)以灵鼓鼓社祭,(灵鼓,六面鼓也。社祭,祭地祇也。)以路鼓鼓鬼享,(路鼓,四面鼓也。享宗庙也。)以贲鼓鼓军事,(大鼓谓之贲鼓,长八尺。)以鼛鼓鼓役事,(鼛,大鼓也。长丈二尺也。)以晋鼓鼓金奏。(晋鼓,长六尺六寸。谓乐正击编钟也。)

  《左传》曰:凡师有金鼓曰伐,无曰侵。

  又曰:吴子使其弟蹶由犒师,(犒,劳也。)楚人执之,将以衅鼓。王使问曰:"汝卜来吉乎?"对曰:"吉。寡君闻君将治兵於敝邑,卜之以守龟,曰余亟使人犒师,请行以观,王怒之疾,徐而为之备,尚克知之。龟兆告吉,曰'克可知也'。君若欢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无日矣。今君奋焉震电,凭怒虐执使臣,将以衅鼓,则吴知所备矣。"乃释之。

  又曰:密须之鼓与其大辂,文王所以大蒐也。

  又曰:简子曰:"吾伏弢呕血,鼓音不衰,今日我上也。(功为上也。)

  又曰:吴伐齐,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陈子行命其徒具含玉。陈书曰:"此行也,吾闻鼓而已,不闻金矣。"(鼓以进军,金以退军。不闻金,言将死以也。)

  《国语》曰:越甲至齐,雍门子狄请死之。齐王曰:"鼓铎之声未闻,矢石未交,长兵未接,子何务死焉?"

  《后汉书》曰:光武徇河内,韩歆议欲城守,岑彭止不听。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中将军最尊,自执旗鼓。若置营,则立旗以为军门,并设鼓。戮人必於其下。)召见彭,彭因进说,俱获免。

  《东观汉记》曰:段颎起於徒中,为并州刺史,有功征还京师。颎乘轻车,介士鼓吹,曲盖朱旗,骑马拂天蔽日,铮铎金鼓,雷振动地,连骑继迹,弥数十里。

  《齐地记》曰:城东有上祠山,上有石鼓。旧说云:"将有寇难则鼓自鸣,所以豫警备也。"

  《吴兴记》曰:长城县有夏架山,石鼓盘石为足。长老云:"鸣声如金鼓,鸣则三吴有兵。"

  《东方朔传》曰:朔初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而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事、钲鼓之教。"

  《周髀》曰:十人之长执铜,百人之师执铎,千人之师执鼙,万人之将执大鼓。

  《吴氏春秋》曰:金鼓所以一耳也,法令所以一心也。

  又曰:周宅酆鄗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堡,置鼓其上,远近相闻,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褒姒大悦,笑之。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韩侯曰:吴使沮卫献虫蠹於荆师,荆师将杀之以衅鼓。卫曰:"死者无知,则衅无益;若有知,战之时臣使鼓不鸣。"因不杀之。

  孙子曰:是故军攻曰:"言不相闻,故为鼓铎;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故夜战多钟鼓,昼战多旌旗。)夫金鼓旌旗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抱朴子》曰:军始发,大风甚,雨起於后,旌旗前指,金鼓清鸣,大胜。

  《黄帝出军决》曰:牙旗者,将军之精;金鼓者,将军之气,一军之形候也。

  《唐子》曰:将勿离鼓旗。鼓旗,将之耳目也。

  徐幹《齐都赋》曰:王乃乘华玉之路,驾玄驳之骏。翠握浮游,金光皓盰;(公旦切。)戎车云布,武骑星散;钲鼓雷动,旌旗虹乱。

  陆云《南征赋》曰:戎士肃而启行,三军分而杂沓。长角哀吟以命旅,金鼓訇隐而砰磕。

  孙惠《祭金鼓文》曰:赫矣皇威,用伐不庭。金鼓磨旗,以昭其声。

  ○鞞

  《释名》曰:鞞,裨也,裨助鼓节也。(鞞,补弥切。)

  《吕氏春秋》曰:倕作鼓鼓。

  郑缉之《东阳记》曰:晋隆安中,孙恩遣偏师谢咸攻东阳。东阳岑山下民闻岭上有鼓鞞声,若数万人。咸破溃,而山上鼓鞞亦绝。

  ○鞀

  《鬻子》曰:禹之治天下也,悬五声以听之,曰:"语寡人以狱讼者挥鞀。"(音挑。)

  《吕氏春秋》曰:倕作鞀。

  又曰:武王有诫慎之鞀。(欲诫者,捶鞀鼓。)

  ○铙

  《说文》曰:铙,小钲也。(铙,女交切。)

  《周礼》曰:六鼓四金,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铎通鼓。(镯,音氵蜀,钲也。军行鸣之,以为鼓节。)

  ○铃

  《说文》曰:铃,丁也。从金,令声。

  《左传》曰:扬銮和铃,昭其声也。

  《魏志》曰:安平太守宅老,铃下作怪为鸟鹊斗。盖公府阁有绳铃以传呼,铃下有吏者也。

  《风俗通》曰:铃柄施县鱼,鱼者,欲君臣沈静如鱼之入水,不可复得闻见耳。

  《集异记》曰:广陵士甲市得一宅,但闻中有摇铃声,夜辄止。后遂见其真形,乃是其故人,问曰:"何以常摇铃?"答曰:"我典使君药物,故夜持时耳。"问曰:"昼日何以不持时?"曰:"白日是死道之夜。"因别而去。

  ○铎

  《三礼图》曰:铎,今之铃,其铸铜为之。木舌为木铎,金舌为金铎也。

  《说文》曰:铎,大铃也。

  《释名》曰:铎,度也。号令之限度也。

  王隐《晋书》曰:荀勖逢赵郡商贾於路,悬铎於牛,识其声焉,及后为乐。勖曰:"赵之牛铎则善谐矣。"於是,下郡悉送,果有谐者。世伏其才明。

  《晋书?载记》曰:石勒少时,尝耕,每闻鞞铎之音,归以告其母。母曰:"作劳耳鸣,非不祥也。"

  《鬻子》曰: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听令铭於簨{虚}曰:"教寡人以事者振铎。"

  《文子》曰:老子云:"鸣铎以声自毁,膏烛以明自消。

  ○刁斗

  《纂文》曰:刁斗,持时铃也。

  《汉书》曰:李广行师,不击刁斗以自卫。(孟康曰:以铜为鐎器,受一斗,昼炊饮食,夜击持行夜。铭曰:刁斗在荥阳军。鐎音谯,形如销。销,火玄切,即铫也。音俗呼铜铫。二音桃。)

  《汉名臣奏》曰:汉兴以来,深存古义,宫殿省闼至五六重,周卫刁斗。

  ○柝

  《说文》曰:<木橐>,行夜所击木也。

  《易?系辞》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周礼》曰:野庐氏宾客宿息则聚柝。

  《汉书旧仪》曰:宫中卫宫城门击刁斗,传五夜,衡卫士周庐击木柝。

  张衡《东京赋》曰:故亟谷击柝於东西。(柝,守夜所击木也。)

   ●卷三百三十九 ◎兵部七十

  ○叙兵器

  《礼记》曰:冕弁兵革藏於私家,是谓胁君。

  《周礼》曰:司兵掌五兵。(五兵者:戈、殳、戟、矛、牟夷。)

  《左传》曰:孔文子将攻太叔,访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闻之矣,兵甲之事未之学也。"

  《春秋佐助期》曰:太尉主甲卒,神名辩会曰:"库兵动,鼓自鸣,诸侯得众也。"

  《汉书》曰:兵不锐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亡矢同,中不能入与亡镞同;此将不省兵之祸也。

  又曰:韩延寿在东郡试骑士,治饰兵车,画龙虎,建幢棨,植羽葆鼓车。又取官铜候月蚀铸作刀剑,仿效尚方。萧望之以为僣上不道,弃市。

  又曰:李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围陵,陵军居两山间,以车为营。陵引士营外为陈,前行持戟楯,后行持弓弩。

  《东观汉记》曰:盆子降,铠甲兵弩积城西门,高与熊耳山等。

  又曰:王莽之遣王寻、王邑也,欲盛威以振山东,甲冲輣,干戈旌旗甚盛。

  又曰:邓遵永初中,迁度辽将军,讨击羌虏,斩首八百馀级,得铠弩刀矛戟楯匕首二三千枚。

  又曰:吴汉性忠厚,笃於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兵有不利,军营不如意,汉常独膳激扬吏士。

  《吴志》曰:贺齐性奢侈,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干橹戈矛葩爪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

  王隐《晋书》曰:羊祜表伐吴曰:"劲弩长弓不如中国,长矛盾戟不如中国,马骑陵厉又不如中国,吴惟便水战,一入其地则长江非复吴有。"

  《晋起居注》曰:成帝咸和元年四月乙丑诏曰:"作琅邪王大车斧六十枚,侍臣剑八枚,将军手戟四枚。"

  《三国典略》曰:梁邵陵王纶笃好书史,妙工草隶。为丹阳尹。擅造甲仗,梁武知之,□纶并沉于江中。及后出征,器械并阙,乃独叹曰:"吾昔聚仗,本备非常,朝廷见疑,逼使分散,今日讨逆,卒无所资。"

  太公《六韬》曰:春以长矛在前,夏以大戟在前,秋以弓弩在前,冬以刀楯在前:此四时应天之法也。

  太公《金匮》曰:武王曰:"五帝之时,无守战之具,国存者何?"太公曰:"守战之具皆在民间:耒耜者是其弓弩也,锄耙者是其矛戟也,簦笠者是其兜鍪也,镰斧者是其攻战之具也,鸡狗者是其钲鼓也。"

  《古司马兵法》曰:兵不杂则不利,长兵以卫,短兵以守。太长则犯,太短则不及,太轻则锐,锐则易乱,太犯则不齐。(兵长短相卫,太短太轻者,皆不如法也。犯者,触柱也,故不齐。不及者远於利也。锐者不固则破,故奔北扰乱也。)

  又曰:弓矢围,殳矛守,戈戟助。凡五兵,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迭战则久,皆战则强。(李氏曰:迭,更也,言更战更息,则可堪久。悉举军战,众多者强。)

  《军令》曰:始出营,竖矛戟,舒幡旗,鸣鼓角;行三里,辟矛戟,结幡旗,鸣鼓角;未至营三里,复翌矛戟,舒幡旗,鸣鼓角;至营复结幡旗,止鼓角。违令者髡。

  《吕氏春秋》曰:古之至兵,士民未合而威已逾矣,敌已服矣,岂必用枹鼓干戈哉!

  《淮南子》曰:兵革錞摩,(錞,祺名也。)金鼓鈇钺,所以饰怒也。(錞,布均切。)

  又曰:所谓兼国有地者,伏尸数十万,破车以千百数,伤弓弩矛戟矢石之创者,扶舆於路。故世至枕人头、食人肉、菹人肝、饮人血,甘之於猫豢牛羊。(猫牛肉,豢豕肉。)故自三代以后者,天下未尝得安其情性而乐习俗,保其修命而不夭於人虐也。所以然者何?诸侯力政,天下不合为一家也。

  又曰: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犀甲,取其坚也。戟,车戟也。长丈六尺。犀或作三,直出三甲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轻小以金分,出金匮道罪至重有分两也。)说而不胜者出一束箭。(不胜犹不直也。箭十二为束。)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矢,箭之竿好者也。)铸金而为刃,(刃,五刃也,刀、剑、矛、戟、矢也。)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崔寔《政论》曰:兵器精利,有蔡太仆之弩,龙亭之剑,至今擅名天下。

  陆机《要览》曰:东弓、南矛、西戟、北剑、中鼓,亦曰"四兵"。

  《盐铁论》曰:强楚劲郑有犀兕之甲,堂谿之犍,内据金城,外任利兵,是以威行诸夏,强伏敌国。故孟贲畜臂,众人轻之;怯夫有备,其气自倍。以吴楚之士舞利剑、蹶强弩,以与狢虏骋于中原,一人当百,不足道也。

  《邯郸五经折疑驳》曰:矢绝于弦,不可追止,戟执在手,制之在人。

  《山海经》曰:天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下之所分壤树穀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馀,拙者不足。

  干宝《搜神记》曰:晋元康中,妇人以金银象角瑇瑁为斧钺戈戟而戴之以当笄,盖妖之大者也。

  樊文渊《七经义纲格论》曰:车上五兵:戈、殳、车戟、酋矛、牟夷。步卒五兵:戈、殳、车戟、酋矛、矢。

  魏文《典略》曰:昔周有雍孤之戟,屈卢之矛,孤父之戈,上世名器。

  又曰:《抱朴子》曰:"剑戟不皆於缝,佳馔不可击断牛马。"

  又曰:陈吴之徒奋剑而大呼,刘项之伦挥戈而飚骇。

  又曰:或问辟五兵之道,抱朴子答曰:"吴大皇帝曾从介先生受要道,云:但知北斗姓氏及日月名字,便不畏白刃。大皇帝以试告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陷阵,皆不伤也。郑君云:"但诵五兵名亦验矣。刀名大房,虚星主之;矢名防隍,荧惑主之;弓名曲张,角星主之;弩名远望,张星主之;戟名大将,参星主之。临战时尝细祝之,或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或丙午日日中作燕军龙虎三囊符,岁易之。岁符岁易,月符月易,日符日易,或佩西毒兵信符,或佩南极铄金符,或取牡荆以作六阴神将符指敌人,或以月蚀时刻三岁蟾蜍喉下之有八字者血,以书所将之刀剑,或交锋之际,乘魁履刚呼四方之长,亦有明效也。

  魏文帝《校猎赋》曰:抗冲天之素旄兮,靡格泽之修循。旃雄戟趪(音皇)而跃厉兮,黄越扈而扬鲜。

  又曰:千乘乱扰,万骑奔走。经营原隰,腾越峻岨。彤弓斯彀,戈铤具举。

  徐幹《齐都赋》曰:矢流镝絓,(胡卦切。)张罗{蚕}(作合切。)飞,铤抱雄戈。

  缪袭《藉田赋》曰:灵旂蔚以焘奡兮,雄戟偈以嵯峨。弯枉矢于狼狐兮,建黄钺於匏瓜。

  繁钦《征天山赋》曰:有汉丞相武平侯曹公仗节东征,观六军于三江,浮五湖以耀武。左骈雄戟,右攒干将。彤弧朱矰,丹羽绛房。望之如火,映夺朝阳。

  应璩诗曰:放戈释甲胄,乘轩入紫微。从容侍帷幄,光辅日月晖。

  崔骃《安丰侯诗》曰:被兕甲兮跨良马,挥长戟兮彍强弩。(彍,音霍。)

  曹植诗曰:皇考建世业,余从征四方。栉风而沐雨,万里蒙露霜。剑戟不离手,铠甲为衣裳。

  魏元帝《董逃行》曰:晨背大河南辕,跋涉遐路漫漫。师徒百万哗喧,戈矛若林成山,旌旗拂日蔽天。

  应璩书曰:左执屈卢之劲矛,右秉干将之雄戟。高冠拂云,长剑耿介,箫管振音,厥声载路。冯轼虎视,清风震叠,可谓堂堂乎难与并为仁也。

  《太白阴经》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之於事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其相须如左右手。故曰:"器械不精不可言兵,五兵不利不可举事。"上古庖牺氏之时,弦木为弓,剡木为矢。神农氏之时,以石为兵。

  《尚书》曰:砮石中矢镞。黄帝之时,以玉为兵。蚩尤之时,烁金为兵,割革为甲,始制五兵,建旗帜,树夔鼓。

  又曰:鼓以佐军威。

  又曰:纛六口,大将中营建,出引六军。古者天子六军,诸侯三军。今天子十二,诸侯六军,故纛有六以主之。

  又曰:门旗二口,色红八幅,大将牙门之旗,出引将军前列。

  又曰:门枪二根,以豹尾为刃榼,出居红旗后,止居帐门前,左右安立。

  又曰:五方旗五口,各具方色,大将中营建出六纛后,在营亦於纛后随方而建。

  又曰:严警鼓一十二面,大将营前左右行列各六面,在纛后。

  又曰:角十二具,於鼓左右后列各六具,以代金。

  又曰:队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本阵同五幅。

  又曰:刃二百五十口,尚色图禽与诸阵不同,各自为志,认旗出居队后,恐士卒交杂。

  又曰: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杂大将军。

  又曰:阵将鼓一百二十五面,恐设疑惊敌用。

  又曰:甲六分,七千五百领。

  又曰:战袍四分,五千领。

  又曰:枪十分,一万二千五百,恐伤兵缚筏用。

  又曰:牛筋牌二分,二千五百面,马军以团牌代四分支。

  又曰:弩二分,弦三副,箭一百分,二千五百张弩,七千五百条弦,二十五万只箭。

  又曰:弓十分,弦三副,箭一百五十分,一万二千五百张弓,三万七千五百条弦,三十七万五千只箭,射甲箭五万只。

  又曰:生钅匕箭二万五千只,长箭垛箭。(钅匕,匹梨切。)

  又曰:弓袋、胡鹿长弓袋,并一万二千五百副。

  又曰:佩刀八分,一万口。

  又曰: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

  又曰:棓二分,二千五百张,马军及陌刀并以啄锥钺斧代各四支分。

  又曰:撘索二分,二千五百条,马军用也。

  ○牙

  《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精。凡始竖牙必以制日。制日者,谓上克下日也。立牙之日,吉气来应,大胜之徵;凶气先应,破军杀将。

  《黄帝出军决》曰:始立牙之日,喜气来应,旗帜指敌或从风举,晖晖终日不绕竿,勇气奔逸,是谓堂堂之阵。此大胜之征。

  又曰:有所攻伐,作五采牙旗。青牙旗引住东,赤牙旗引住南,白牙旗引住西,黑牙旗引住北,黄牙旗引住中。

  又曰:始立牙之日,凶气先应,旗帜皆垂,或逆风滂浡,牙竿摧折,旗幡绝烈,还绕缴竿,如此终日,势弱。

  又曰:将军出兵有所讨伐,引兵出城门望见白云及白水者,举白牙旗。五色牙旗随天气四时也。

  《真人水镜经》曰:凡军始出,立牙竿必令完竖,若有折,将军不利。牙旗竿,军之精也,即《周礼司常职》云:"军旅会同置旌门"是也。

  《抱朴子》曰:军始举牙立旗,风气和调,幡校飘飘,终日不息者,其军有功。

  《魏志》曰:典韦初为张邈士属,司马赵宠牙门长大莫能胜,典一手建之,宠异有才力。

  《吴志曰》:陆逊为右部督,会丹阳贼帅费栈扇动山越,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所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即破散。

  又曰:黄武八年夏,黄龙见樊口,於是权称尊号,因瑞改元。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命胡综作赋。

  《吴书》曰:贺齐从上讨合肥时,城中出战。徐盛失牙,齐别拒击得盛所失牙。

  《晋书》曰:陆机始临戎而牙旗折,意甚恶之。后战,军果大败。

  《后魏书》曰:奚斤,代人也。魏初大将行师,惟长孙嵩拒刘裕及斤征河南,独给漏刻及十二牙旗。

  吴胡综《大牙赋》曰:狼弧垂曜,实惟兵精。圣人观法,是效是营。始作器械,爰求厥成。明明大吴,实天生德,乃律天时,制其神军。取象太一,五将三门。疾则如电,迟则如云。进止有度,约而不烦。四灵既布,黄龙处中。周制日月,实曰大常。桀然特立,六军所望。

  后汉滕辅《祭牙文》曰:恭羞太牢,洁荐遐灵。推毂之任,实讨不庭。天道助顺,正直聪明。

  晋袁宏《祭牙文》曰:天生五才,治道所司。废一不可,静乱辅时。赫赫晋德,乃武乃文。中世不竞,王度堑屯。戎狄滑夏,虔刘生民。蠢尔东胡,被发左袂。思我皇泽,稽首海裔。受爵纳贡,服膺累世。后嗣不恭,实叛实戾。侵我神畿,隔我嘉惠。哀彼黎民,婴此彫残。况荷大宠,任其艰难。慨然发愤,抚剑忘餐雕。敢建高牙,烈烈桓桓。

  晋顾恺之《祭牙文》曰:维年月日,录尚书事豫章公裕,敢告黄帝蚩尤五兵之灵。两仪有正,四海有王。晋命在天,世德重光。烈烈高牙,阗阗伐鼓。白气经天,阐扬神武。

  宋王诞《伐广固祭牙文》曰:敬建崇牙,显兹威灵。使鸣金辍衅,无战有宁。皇风幽被,凯旆归旌。

  宋郑鲜《祭牙文》曰:洁牲先事,荐兹敬祭,崇牙既建,义锋增厉,人鬼一揆,三才同契。惟兹灵鉴,庶必有察,逆顺幽辨,忠孝显节。使凶丑时歼,主宁臣悦。振旅上京,凯归西蕃。神器增晖,四境永安。

  唐陈子昂《禡牙文》曰:盖先王作兵以讨有罪,奸匿窃命,戎夷不恭,则必肆诸市朝,大戮原野,皇家子育万国,宠绥百蛮,青云干吕,自环入贡,久有年矣。契丹凶羯,敢乱天常,乃蜂聚丸山,豕食辽塞,宴安鸩毒,作为搀枪。天厌其凶,国用致讨。皇帝命我,肃将王诛,今大军已集,吉辰协应,旄头首建,羽旆前列。夷貊感威,将士听誓,方俟天命,为民殄灾。惟尔有神,尚歼乃丑,召太一,会雷公。翼白虎,乘青龙。星流彗扫,永清朔裔。使兵不血刃,戎夏大同,以昭我天子之德,允乃神之功,岂非正直克明。无纵大雠,以作神羞。

   ●卷三百四十 ◎兵部七十一

  ○常

  《释名》曰:九旗之名,日月为常。画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尚书?君牙》曰: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

  《周礼》曰:日月为常,十二旒。

  《河图》曰:风后曰:"予告汝帝之五旗:东方法青龙曰旗,南方法赤鸟曰鼠,西方法白虎曰典,北方法玄蛇曰旂,中央法黄龙曰常。

  《国语》曰:吴王会晋於黄池。吴王白常白旂,赤常赤旗。

  《文选》曰:建辰旒之太常。

  又曰:建太常兮裶々。

  ○旂

  《释名》曰:交龙为旂,旂,奇也。画作两龙相依倚也。通以一赤色为之,无文采。诸侯所建也。

  《尔雅》曰:有铃曰旂。(郭璞注曰:悬铃竿头,画交龙于旒。)

  《诗》曰:王锡韩侯,淑旗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又曰:旂旐央央。

  《礼记?月令》曰:天子春载青旂,夏载赤旂,秋载白旂,冬载玄旗。

  《周礼》曰:交龙为九旂,诸侯所建。

  《左传》曰:周分鲁大路大旂。

  又曰:三辰旂旗,昭其明也。(三辰:日、月、星也。)

  ○旃

  《释名》曰:旃,战也。战战恭巳而已。三孤所建,象无事也。

  《说文》曰:旃,曲柄也。所以招士众也。

  《世本》曰:黄帝作旃。

  《尔雅》曰:因章曰旃。(郭璞曰:以白练为疏,因其文章,不复画也。)

  《周礼》曰:通帛为旃。(大赤也。周正赤无所饰,孤卿所建也。)

  《左传》曰:城濮之战,亡大旆之左旃。(旃旗名繁。旐曰旃。)祁瞒奸命,(当此之事而不治为事,军令也。)司马杀之以殉于诸侯。

  《汉书》曰:田蚡前堂罗锺鼓,立曲旃。(如淳曰:通白为旃,苏林曰:柄上曲也。)

  《孟子》曰:招庶人以旃。(田也。)

  《西京赋》曰:虹旃霓旄。

  又曰:树修旃。

  《上林赋》曰:立历天之旂,曳梢星之旃。

  ○物

  《释名》曰: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翅尾也。将帅之所建也。

  《礼含文嘉》曰:制度为科,物应以宜,明物以类感其方也。

  《左传》曰:蒍敖为宰,择楚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右者,侠为军备;左者,追草为宿备。)前茅虑无,(如今斥候持绛及白幡,见骑贼举绛幡,见步贼举白幡。备不虞,有无茅,明也。或以云:楚以茅为旗帜也。)中权,后劲,(中军制谋,后以精兵为殿耳。)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兵矣。

  ○旗

  《释名》曰:熊虎为旗,期也。将军所建,象其猛如熊虎,与众期其下也。

  《礼记》曰:龙旂九旒,天子之旍也。

  又曰: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劲其怒。(注曰:以此四兽为军阵,象天也。画招摇星于旌旗上,以起居坚劲军之威怒。)

  《周礼》曰: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金羽为旞,析羽为旌。(《物名》曰:有画异物,则异名也。)

  又曰: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交龙为旗,诸侯所建也。大火仓龙,宿之心也。其属箕尾九星也。)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鸟隼为旟,州里之所建也。鹑火朱鸟,宿之柳也,其属有七星也。)熊旗六斿,以象参伐。(熊虎为旗,师都之所建也。伐属白虎,宿与参连体而六星也。)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龟蛇为旐,具鄙之所建营室立武宿也。与东壁连体而四星也。)弧旌枉矢以象弧。(《觐礼》曰:侯氏载龙旂弧韣,则旌旗之属皆有弧。弧以张縿之,幅有衣,谓之韣。又为矢象弧星,有矢象妖星,有枉矢。枉史者,蛇行有尾。由此云,枉矢,盖画之也。韣,音独。)

  《左传》曰:礻匀服振振,取虢之旗。(礻匀,音均。)

  又曰:三辰旂旗,昭其明也。(注:日、月、星也。)

  又曰:狄人伐卫,卫懿公战于荥泽。卫师败绩。灭卫。卫侯不去旗,是以甚败。

  又曰:越伐吴。王孙弥庸见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不可以见雠而勿杀。"

  又曰: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获其蜂旗。(蜂旗,旗名。)

  又曰:公孙庞以徒五百人宵攻郑师,取蜂旗於子姚之幕下。

  又曰:郑伐许,颖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

  《史记》曰:李斯上书云:"今陛下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汉书?郊祀志》曰:武帝将伐南越,以班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

  《东观汉记》曰:耿弇追张步,步奔平寿,乃肉袒负斧锧於军门。而弇勒兵入据其城,树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部人诣旗下。众向十馀万,辎重七千馀,而皆罢遣归乡里。

  沈约《宋书?舆服志》曰:五旗者,五色各一旗。以木牛承其下,盖取负重而安稳也。五旗缠竿即礼记德车结旌不画饰也。戎事乃散之。又武车绥旌垂舒之也。

  《北史》曰:卢贲尝事隋文,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贲乃奏改周伐旗帜,更为嘉名,其青龙、驺虞、朱雀、玄武、千秋万岁之旗,皆贲所创也。

  《隋书》曰:凡旗:太常画三辰,(日、月、五星。)旂画青龙,(皇帝升龙,诸侯交龙。)旟画朱雀,旌画黄麟,旗画白兽,旐画玄武,皆加云气。其旃物在军亦画其事号,加之以云气,徽帜亦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在军亦画其人官与姓名之事号,徽帜亦书之,画其所书之例。)旌节又画白兽,而折羽於其上。

  又曰:司常掌旗物之藏,通帛之旗六以供郊丘之祀:一曰苍旗,二曰青旗,三曰朱旗,四曰黄旗,五曰白旗,六曰玄旗。画缋之旗六以充王路之等,一曰三辰之常,二曰青龙之旗,三曰朱鸟之旟,四曰黄麟之旌,五曰白兽之旗,六曰玄武之旐。皆左建旗而右建榻戟。(榻,它腊切。)

  又曰:有继旗四以施军旅:一曰麾以供军将,二曰旞以供师帅,三曰旐以供旅师,四曰旆以供倅长。

  《唐书》曰:元和中,淮南节度使马总进吴元济旌旗七百三十九事。

  《家语》曰:子路言志云:"愿得旌旗缤纷,下蟠于地。"

  《诗推度灾》曰:上出号令而化天下,震雷起而惊蛰,睹旗鼓,动三军,骇观其前,动化而天,情可见矣。

  《战国策》曰:建七星之旗,天子之位也。

  《穆天子传》曰:日月之旗,七星之文。(今旒上画日月及北斗星也。)

  周迁《车服杂记》曰:晋元皇始制五牛之旗,设青在左,黄在中。

  《六韬》曰:武王伐纣,悬纣之首於白旗。

  《古司马军法》曰:夏后氏玄首人之执也,殷曰白天之义也,周曰黄地之道也,(旌首有铃曰旂。三王所以立,不失天地人之道也。)章夏以日月上明也,殷以虎上威也,周以龙上文也。(章,画饰也。三王画各有所法也。)

  《郝萌占》曰:旗上有光,人主大喜,延年益寿。

  黄石公《三略》曰:欲知敌形色可胜之符,先战以二十八骑。角人青衣赤旗东方七人,徵人赤衣黄旗南方七人。商人白衣黑旗西方七人,羽人黑衣青旗北方七人。凡二十八骑,象二十八宿。

  《军令》曰:闻雷鼓音举白幢绛旗,大小船皆进战,不进者斩。闻金音举青旗,船皆止,不止者斩。

  《王孙子》曰:桀纣或放南巢,或头悬赤旗,斯无它,不节财而暴人也。

  《孙子》曰:言不相闻故为鼓铎,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又曰:无要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

  《列子》曰:黄帝与炎帝战,以雕鹖鹰鸢为旗帜。

  《隋巢子》曰:天赐武王黄鸟之旗以伐殷。

  《淮南子》曰:凡国有难,君自宫召将诏之曰:"社稷之命在将军身,今国有难,愿子将而应之。"将军受命,乃令祝史太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旗鼓。

  《楚辞》曰:驾龙辀兮乘雷,(辀,车轩也。)载云旗兮逶迤。

  又曰:乘回风兮载云旗。

  又曰:扬彗星以为旗。

  又曰:乘赤豹兮狐从文貍,新夷车兮结桂旗。

  宋玉《高唐赋》曰:眄兮若妖姬,扬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若驾驷马,建羽旗。

  相如《上林赋》曰:靡鱼须之桡旃,(以鱼须为旃柄,驱驰逐战也。)曳明月之珠旗。(以明珠缀饰旃。)

  王沉《饯行赋》曰:曳招摇之修旗,若蜿虹之垂天。

  崔骃《东巡颂》曰:升九龙之华旗。

  《文选》曰:云旗拂霓。

  又曰:牙纷缤。

  又曰:旌旗拂天。

  又曰:揭竿为旗。

  又曰:曳彗星之飞旗。

  又曰:朱旗所拂,九土披攘。

  又曰:朱旗绛天。

  又曰:建祝姑。(祝姑,旗名。)

  又曰:青霞杂桂旗。

  ○旟

  《释名》曰:鸟隼为旟。旟,誉也。军吏所建也。急疾趋事则有称誉也。

  《尔雅》曰:错革鸟曰旟。(郭璞注曰:此谓全剥鸟皮毛置之竿头也。旧说刻革鸟置竿首也。孙叔敖云:革,急也。言画急疾之鸟於旒也。《周官》鸟隼为旟也。按《礼记》郑玄云,载之以示众,即此类也。《书》云:鸟战目革。《诗》云:如载呜茑鸟斯革。旌首鸟者,自是鸟之皮毛,明矣。)

  《诗》曰: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又曰: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旆,旒垂也。)

  《周礼》曰:鸟隼为旟,州里所建也。(州长之属)

  ○旐

  《释名》曰:龟蛇为旐,兆也。龟知气兆之吉凶,建之于后,察度事宜之形兆也。

  《尔雅》曰:绩广充幅,长寻曰旐。(郭璞注曰:帛全幅,长八尺者也。)

  《诗》曰:设此旐矣。

  又曰:建旐设旄,搏兽于敖。(周宣王也。)

  《周礼》曰:龟蛇为旐,四斿,县鄙之所建也。

  ○旞

  《释名》曰:全羽为旞,旞犹<阝匮>。<阝匮>也,顺滑貌也。(一作襚。)

  《说文》曰:旞者,导车所载,全羽以为允,允而进也。

  《周礼》曰:全羽为旞,导车所进。(车象路也。王以朝夕燕出入也。)

  ○旌

  《释名》曰:折羽为旌。旌,精光也。绥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蕊蕊然也。绥夏后氏之旌也,其形襄也。白旆,殷旌也,以帛继旐末也。翿,陶也。其貌陶陶下垂也。

  《尔雅》曰:旄首曰旌。(郭璞注曰:戴旌于竿头,如今之幢,亦有旄也。)

  《广雅》曰:天子之旌高九仞,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

  《诗》曰: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又曰:悠悠旆旌。

  《礼记》曰:前有水则载青旌。(郑玄注曰:载,所谓举於旌首,所以警众者也。郑记王赞问曰:"举旌於首,当皆以皮邪画之耶?"郑答曰:"皆俱举皮置於首,不画羽为旌也。")

  《周礼》曰:折羽为旌,游车所建。(游车,木路也,王以田也。全羽、折羽,皆五色文也。)

  又曰:掌舍为帷官设旌门。(树旌以表门。)

  《左传》曰:鄢陵之役,栾钅或见子重之旌,谓晋侯曰:"楚人谓夫旌,子重之旌也。"

  又曰:范宣子假羽毛於齐而弗归。(折羽为旌,王者游车所建,齐私有之,因谓之羽毛。)

  又曰:楚灵王之为令尹也,为王旌。芋尹无宇断之曰:"一国两君,其谁堪之?"

  又曰:卫宣公烝夷姜,与朔构急子。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而杀之,寿子载其旗旌以先,盗杀之。急子后往,盗又杀焉。

  又曰: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靡旌,驱疾也。摩,近也。)

  《公羊传》曰: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何休曰:茅旌,宗庙所用也。为宗庙所用,求以宗庙归首也。)

  《史记》曰:秦并天下,以水德之始,旌旄节皆尚黑。

  《汉书?文帝诏》曰:朝有进善之旌。(应劭注:尧设五达之道,令人进善也。)

  又曰:高祖使韩信与楚战,信潜伏人於楚军之侧。方战,兵遂伪走,楚军逐之,乃令拔楚旌立汉旌,楚师望见奔走,遂败楚矣。

  《后汉书》曰:世祖进师临河,连旌沿河十馀里。

  《战国策》曰:苏秦为赵合从于楚。威王曰:"寡人西接秦,秦虎狼之国。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

  《汉武故事》曰:栾大有方术,常于殿前树旌,数百人因令自相击庭中,去地十馀丈,观者大骇。

  《孟子》曰:齐景公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非其招也,夫招虞人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况以不贤招贤人乎。

  《管子》曰:舜有告善之旌,示不蔽也。

  《庄子》曰:楚昭王使延屠羊说以三旌之位、万锺之禄也。

  《抱朴子?军术》曰:军始出而旌旗绕竿者,急住。更待善时而出军。

  《天文要集》曰:翼星明,旌旗用。

  《赵氏兵书》曰:有鸟集将军旌上,将军增秩禄。

  《文选》曰:蔽引高旌。

  又曰:旌旗拂天。

  又曰:霓为旌,翠为盖。

  又曰:筌桡兮兰旌。(筌,此缘切。桡,音饶。)

  又曰:建虹旌兮威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三百二十八 ◎兵部五十九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 编修-●卷四百二十六◎将帅部·招降
资治通鉴纲目卷三十七
七名家创作的《凯歌》,值得品读
战国时期战事年表与各时期七雄的强弱排序,看秦国的崛起(下)
五代唐王处直,字允明,处存母弟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