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忘难舍天津街

难忘难舍天津街

    早就想写写天津街,却不知如何下笔。理由是读了木村辽次的《浪速町漫步》,就失去了写天津街的气力了。木村辽次把早期的浪速町(今日天津街)写的精细厚实,既有描写,又有史料,既讲店铺,又叙店主,给我们铺展开了一幅长长的风景画。他于1908年出生在大连,1954年回到日本,在大连整整生活了46年。好家伙!比我还长了12年!怪不得他能把昔日天津街写的这么淋漓尽致,因为他在那里留下了数不清的记忆和脚印。

     我很想写写他离开大连以后的天津街,因为它毕竟是大连最著名的一条商店街。如果让任何一个老大连选出一条难忘的商店街,一定是非他莫属了。

     小时候从我家去天津街,喜欢从斯大林路开始,往中山广场走去,经过人民文化俱乐部和大连银行,往右拐过去,途经天津小学,过了马路,就是大连饭店。

     小学六年级是在天津小学上学,名副其实的城市学生。天津小学离大连饭店只是一路之隔,那里常有名人下榻。记得有一次长影剧团来大连演古装剧《钗头凤》,我和几位同学(早年追星族)壮着胆子硬着头皮敲开了演员们居住的房间,见到了车轩、陈汝斌、徐雁和张慧君等著名配音演员。

     走过大连饭店,就来到了妇女儿童商店。这个商店的资格比不上天百,可是有它的特色。有好多在天百买不到的上海货(当时的热门货),在那里可以抢到手。夏天穿的花衬衫、连衣裙、冬天穿的真丝棉袄、艳色围巾等,常吸引着许多爱美的女人们。

     长大后我参加了工作,第一条纯毛裤料也是在那里买的。29元一米,我的工资才32元。不是我想奢侈,而是父亲开了口。他说当老师的得注意穿戴,买几件便宜货不如买一件像样的,好看也耐实。父亲是个很节俭的人,没想到破例给我开了绿灯。

     妇女门市的对过是个副食品商店,那里也是我的必经之处。里面的糖果和点心的种类繁多,而且各种熟肉制品也味香扑鼻。小时候女孩子们喜欢攒糖纸,所以有点儿零钱就跑到这里买糖果,大人们都论斤买,我们这些女孩们只能几块几块的买。那时最值钱的糖纸是米老鼠,当然是上海货了。

     出了副食品商店,就奔着去天百了。其实这中间有个小卖店,夏天外面摆着汽水、冰淇淋等,冬天的糖炒栗子的甜香和烟气溢满四周。

     进了天百,就像进了华丽堂皇的大厅。至少在我童年和少女的记忆中,找不到比那里更辉煌的地方了。首先看到的是化妆品柜台,和那些高贵典雅的商品一样,站在那里的店员也都亮丽。我家人口多,买不起高级护肤霜,就在在那里打零装。也就是说拿着空瓶子去买散的,其实家附近的民寿市场也有卖的。我们还是迷信天百,即使是散装,唯有天百至上。后来生活好了,就升级买瓶装的了。牌子是上海出的“美加净”,一用就是十几年。来日本后,开始几年还是用“美加净”,回大连探亲说到此事时,差点让朋友们笑掉大牙。

     让我难忘的是天百的电梯,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电梯,有电梯的高级地方也去不了。所以想过坐电梯的瘾,就得到天百了,可惜是个极短暂的小升降。还有个好玩的地方是天百的楼梯,高低位置适中,宽度正好,最重要的是光滑明亮。小孩子都愿意趴在上面,来个大滑降。去的次数多,练的时间久了,滑起来就多了自信和轻狂。

     在这个大楼梯的中部墙上,有一幅巨幅水彩画,题目是《江山如此多娇》。那张画是我家一位邻居的作品,是个业余作家。他在五金交电公司工作,经常业余作画。只要去那里,我总是多瞅几眼,脑里也自然浮现出那位和蔼可亲的老邻居。如果陪着外地朋友去天百,我少不了要吹嘘一下这位街坊邻居的大作。

     好像是在90年代,我回大连时,又去了天百。不知怎么,觉得天百好像变化了很多,变得黯淡而杂乱。二楼卖衣服的柜台排列的满满的,店员到处都是,懒懒散散的样子,可能是吃大锅饭的时代吧。后来再去时,是承包柜台的时期。东西高低档俱全,店员们也满脸堆笑,前后呼应着。

     我只在唱碟专柜买了几个光盘就匆匆离开了。走出正门,又回头望去:这里就是那个常在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天百吗?它不该是这个样子,它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也失去了往日的格调。我感到阵阵心痛。

     过了天百,就想去新华书店了。它位于街角,记得是二(三)层楼。我常去二楼,那里有儿童书籍,也有连环画(小人书)。书都放在玻璃柜里或是摆在书架上,找起来很容易。我舍不得花钱买小人书,总是买些长篇大作。那个年代时兴的《青春之歌》《红岩》《苦菜花》《林海雪原》《十万个为什么》等,读完都存放在我的木头书箱子里。后来新华书店又分出了外文书店和科技书店,位置也在那附近。

     过了老新华书店就是有名的狗不理包子铺,那里一直生意红火。从小就知道狗不理包子和王麻子锅贴的大名,它们可真是食品中的名牌货。店铺旁边是个照相馆,忘了是叫明光还是光明了。照相得上二楼,面积不算宽敞,但是很规整。公私合营之前这个照相馆的店主是我同学的父亲,他父亲本来是在这个照相馆里当伙计,后来被店主招了养老女婿,就继承了这个店。沉默寡言的他接了这个店,也接了一顶资本家的帽子。

     紧挨包子铺,靠街面一处是个文化用品商店。天津街的店铺有个特点,大多数是一层,而且专门商店很多。比方进了文化用品商店,可以在铅笔专柜找到用途不同颜色图案不同粗细不同甚至带橡皮不带橡皮等各式铅笔。学会写信后,就喜欢找新花样的信封和信纸。商店的橱窗里常摆着大大的地球仪,有时还摆着笛子和口琴。

     接着就到了街角,街角的右侧后来是大连文物商店,左侧是一个食品商店。拐过街角后的小店铺很多,其中也有饭店和杂货店等。虹霓电影院的对面也是一个挺体面的专门店,电影院的旁边曾有一个小饭馆,门面不大,但因地脚好,常常顾客盈门。电影院在这条街上是个老住户,母亲和我两代人都是那里的常客。学校常在虹霓电影院包场,可能是规模不大不小的缘故吧。

     顺着这条街,星期天我常常带着妹妹,后来带着孩子一直走到青泥洼桥。这也是喜欢这条街的理由,因为周围都是店铺,花样繁多。你可以自由进出,花钱买你的心爱,不花钱饱你眼福。时间在观赏中消遣,距离在漫步中拉短。多少个节假日就是这样从天津街街头开始的。提起街头,我把它定在天津街浴池附近。我后来住在修竹街时,去天津街就方便多了。穿过隆盛巷,右边是老评剧院,左边是食品商店。越过马路就是天津街浴池,从这里就开始了天津街漫步。

     这中间常有小贩在路边卖东西,冬天卖烤地瓜,夏天卖冰棍,不分季节的是焖子。卖焖子的生意最好,我和孩子都吃上了瘾。有时被孩子缠的没有办法,专门跑到那里买焖子。近几年回大连探亲,人们开口就问,想吃点什么。我和儿子几乎异口同声,想吃焖子。朋友们哭笑不得,大老远从海外归来想焖子,脑子进水了吧?!

     在这段路上,左侧有一个大药房,和其它平房相比,这个药房挺高。进到里面,药柜和桌椅都刻着花纹,显得古香古色。这附近后来建了一个大饭店,忘了名字。它是吞并了周围的小店铺,建起来的,气派挺大。我说那里有小店铺,是因为我认识的几个母亲的朋友曾在那附近给顾客织毛衣。他们回日本探亲后,带回了织毛衣的机器,就在那里做起了生意。人们从没看到机器织毛衣,常好奇地围在那里看光景。

     这一段路的右侧,也曾有个小照相馆。照相馆的附近有小店铺的地方,变成了一个街道服装加工厂,常看到一群家庭妇女在里面蹬着缝纫机。看到他们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想起60年代的一个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他们都是在大跃进的感召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家庭妇女们。

     再往前走就是天津街派出所了,在右侧。左侧和妇女儿童商店呼应的是邮局的集邮门市和报刊门市,我经常在那里买新邮票。我集邮的历史是从1982年开始的,行家说82年以后的邮票发行量特高,所以不值钱。

     每次写这种回忆,我都恨自己无能。如果我有一丁点儿美术细胞,我可以画出一张天津街长卷图,模仿清明上河图的样子(口吐狂言,必遭报应!)。可是我没有这个才能,无奈只能把自己朦胧的记忆和浅显的文字奉献给天津街—难忘难舍的天津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大连老街》修正稿(全文)
大连旧影:天津街曾比上海滩繁华
随笔:估衣街(天津红桥区)
重游大连天津街
想起死回生的天津街——难啊!(2021.9.26)
天津街,大连老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