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累死累活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

中国父母几乎没有不关注孩子学习的。即使不关注孩子的学校学习成绩,也会在孩子的各种特长班、兴趣班上下不少功夫。然而,在孩子身上投注了如此之多的时间与精力,效果未必好。

有育儿问题,留言就好。

孩子未来优秀与否,到底跟什么有关?有无秘密可言?当然有。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自控力。关于自控力的重要性,我们还是先来看两个有名的心理学实验: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曾经做了一项规模和深度空前的长期研究。在新西兰选取了1000名儿童,从他们出生一直跟踪调查到他们32岁,每个孩子都测了自控力,测评方式多种多样(综合考虑了研究者的观察以及父母、老师和孩子自己报告的问题行为),这样得到的分数比较可靠。

最后,研究者发现:

自控力强的孩子长大成人后身体更健康、患肥胖症概率更小、患性传播疾病概率更小,连牙齿都更健康(显然,自制力强的人,刷牙洁齿更勤快)。

而缺乏自控力的人更容易出现酗酒和吸毒问题,进监狱的可能性更大。

自控力差的孩子长大后经济状况更差,工资相对更低。

自控力差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为单亲父母,因为其不够自律,很难维持长期关系。

自控力强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婚姻稳定、与配偶一起抚养孩子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美国斯坦福大学还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让一个4岁的孩子单独待在房间里,给他一颗棉花糖,告诉他,如果他能坚持15分钟不吃这颗棉花糖,会再给他一颗作为奖励。

门被关上之后,三分之二的孩子急不可耐地把棉花糖送进嘴里;有的孩子甚至“熬”了14分钟,最后还是功亏一篑。剩下三分之一的孩子度过了大概是有生以来最为艰难的15分钟,他们的表现令人忍俊不禁:有的拿起棉花糖,细细嗅闻它的香味;有的围着桌子走来走去;有的玩自己的裙子或裤子,遮眼、面壁、唱歌……最逗的是一个小女孩,她把棉花糖的“芯”吃空了,还佯装没有吃。

10多年后,研究人员发现:能够坚持15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长大以后,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都比那些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优秀。因为,这些抵挡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已经懂得了对成功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延迟欲望满足”。

当然,延迟满足,只是自控力的一部分。完整的自控力,还包括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等。下面这篇静观育儿旧文里,对孩子自控力的定义以及自控力的各种内涵,有详细阐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源自自控力差(你家孩子有没有?)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开始担心孩子以后的发展了。我家孩子自控力不行,如果让他参加棉花糖实验,他肯定是先吃了再说的那个。”其实,自控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在培养孩子自控力的过程中,爸爸的角色比妈妈更重要。在下面这期静观育儿脱口秀节目中,我专门聊过这一话题。

总之,培养孩子自控力,父母们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爸爸们必须要积极参与育儿

想要培养出自控力强的孩子,爸爸必须要积极参与育儿,这一点非常重要。爸爸功能的缺失,直接造成孩子(尤其是男孩)的自控力差。

一般情况下,妈妈们出于保护的缘故,或其他体力方面的原因,更倾向于给孩子的探索设限。尤其隔代教养中,老人家更为谨慎。于是孩子的好奇心和对整个世界的愉悦感受就会大打折扣。父亲与生俱来的外向、开放、果断、力量感,更能满足孩子探索的需求。当爸爸陪着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运动,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就得到宣泄,规则意识、自控力也于无形中得到了训练。

当然,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是,爸爸们真心投入到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给以孩子好的示范与熏陶,而非像质检员一样,目光一直盯在孩子的各种不是上,对孩子各种打骂说教。

二、妈妈们必须要放弃做“完美好妈妈”的幻想

训练孩子自控力的过程中,妈妈的情绪很重要。想要孩子有控制好自己情绪、行为的能力,妈妈最先要做到情绪平稳。不过,根据“静观育儿”微信后台的问题统计,这一点对很多妈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很多妈妈,内心对“妈妈”角色都有一个设定:“好妈妈”应该要从容,不能随意冲孩子发火。一旦她们开始因为搞不定孩子而失控,就会记起自己的想要“做个好妈妈”这件事。但这会让她们更加情绪失控,因为她们竟然如此失败!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的低沉、消极、内疚,等等。

想要走出这种困境,妈妈们需要重新设定一下:用“享受做父母的过程”,替换掉“我要做个好妈妈”。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其实是个完美但含糊的目标,少有妈妈真能做到;一旦做不到,妈妈就会有愤怒——意识到自己无法做到一个好妈妈,会让我们很难受,非常有挫败感,这愤怒原本是指向自己的,但最后却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从此陷入了不良循环。

但是“享受做父母的过程”则一个更容易实现的目标,它未对妈妈们提出任何“应该”、“必须”的要求,也因此不会引发不良情绪。相反,它能给妈妈们埋下一个暗示:大喊大叫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冲孩子大喊大叫,其实不过是在冲无能的自己大喊大叫而已。厘清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保持冷静似乎变得容易得多了。

三、父母要给够孩子情感支持与接纳

拥有强大自控力的前提是,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能量。而为了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父母的无条件接纳和高质量的陪伴非常重要。

这里的无条件接纳,指的是情感上的支持与满足。具体到孩子行为违反了某一规则之时,即该坚持的规则仍然需要坚持,但对于孩子的失控情绪,哭闹行为,则应该给以充分的接纳、共情。(具体如何无条件接纳孩子,静观育儿下面这篇文章有详述:无条件接纳孩子,有条件接纳孩子的行为

孩子的情绪情感、内心的需要被父母看见、被父母接纳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接纳自己的成长过程。一个懂得接纳自己、与自己的各种情绪和谐相处的孩子,才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相反,一个无法忍受焦虑的孩子,一个负性情绪未被真正看见的孩子,他们的耐受性会更差,更难以做到恰当的等待、必要的坚持、持续的自我管理。就好比一个没吃饱(很少得到爱与接纳)的孩子,很难让他面对食物的时候去拒绝食物的引诱。

四、父母必须要懂得尊重孩子的自主意志

父母必须明白一点,自控力,是孩子的自控力。总开关一定是要在孩子那里。若孩子何时该做什么,决定权永远在父母那里,那么孩子永远学不会如何自我管理,相反,他们往往会为了反抗父母的意志而让自己的生活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

所以,父母学会尊重孩子的自主意志很重要。在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中,必须事前要有商量的环节,让孩子“知晓”并“点头同意”;跟孩子讨论一件事的时候,每次至少提供两个以上的选项,由孩子自己去从中做决定。日常生活中,也要多鼓励孩子去表达自我,以及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允许孩子探索,以及犯错。

五、自控力训练的其他小方法

若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的某个需求立刻得到满足,父母就需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自控力训练。训练可以包括:

帮孩子建立秩序感。比如学会排队;哪里拿的东西记得放回原位等。日常生活中,也多带孩子对要做、想做的事情进行“排序”,比如常用下面的句式跟孩子说话:“我们先吃饭,饭后就去……”、“我们玩5分钟电子游戏,玩过后就可以去做……”

对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予以鼓励,并对孩子表示出信任的态度。父母的信任,可以帮助孩子在没有大人在场的情况下,也能同样自觉遵守规则。

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延迟满足”的训练。

比如当孩子立刻想吃一颗糖的时候,告诉孩子:你想吃糖,当然可以,不过,你得要先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你先把饭吃完……这样孩子就会逐步学会先后秩序,同时习惯了稍作等待,而不是立即满足。对于一个4岁前后的孩子,若能够对自己很想要的东西,可以等待10分钟左右,就算不错。

关于延迟满足的训练,需特别额外提醒父母:孩子日常生活的合理需求(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哭了求抱抱等),不需要刻意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而吃零食、买玩具方面则非常适合进行延迟满足训练;若父母已然答应了孩子要买一样什么东西,那么就最好说到做到,而非以“延迟满足”为借口,拒绝给孩子兑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控力好的孩子,都被这几样东西满足!(下)
【文字稿&录音】马晓捷:培养自控力,让孩子管好自己
通过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多少父母用错了?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催促,而是6岁前…
如何用一块棉花糖了解孩子的自控力?
培养孩子的自律,几岁是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