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者说┃骆建领:“核心素养”培养重在有“核心”

本期导读 


对于教育实践来说,我们需要本土化“国标”的政策导向,但更需要引导“国标”有效落地。这里,我想用“核心”一词来讨论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核心性是核心素养的首要特性。纵观我国历次教育改革,强调更多的是基本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基本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方向并没有错,但过分地强调素养培养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就导致教育的培养和评价体系弊病频现。目标和标准过多,也同时让其效果大打折扣。“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我想不是要替代基本素养和综合素养,而是对二者的优化整合,是基于当下学生素质不能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要求,而构建的一套致力于提升学生人格和能力的教育改革优化体系。因此,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不能呈现为“全面路线”,更不能体现为“简约路线”,而必须且只能是优化的“精华路线”。它必须是最关键、最核心、最必要的少数素养指标。明确这一点,是我们能否落实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和关键。

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上位标准,是分科标准及评价的核心。有了核心素养的指标,我们还需要将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进行实践。笔者认为,核心素养应该作为新课标的来源和依据,统领和引导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改进、教师素质提高等具体程序。我们必须保证核心素养作为国民基础教育的基因地位,保证其作为课程改革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只有这样,我们的核心素养才能有“核心”,才能万变不离其宗,才能有坚定的导向。

“完整的人”应该作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目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应该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它必须明确且正确地回答“培养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所以,我们的“课程”教学应该彻底转向“人”的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过程、人格与能力、信念和价值,关注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能力的完整的人。这个目标核心不能变,且必须成为终极目标。不然,核心素养无法落实,真正的素质教育更难以实现。

 核心素养既然作为一种体系被研究和构建,它必须是特别的,与传统素养不同,必须有其核心:核心特性、核心标准、核心目标。研究、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和评价标准,深入探索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方式固然重要,但认清以上三个“核心”,更应该是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只有如此,教育改革才有灵魂,才能真正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注:本文原载《山东教育报》2016年3月21日05版)


关注,为自己

尽在读写时代

聊心理

读原创

说教育

谈读写


经典

读写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养教育的推行者,美育发展的推动者 ——首期智慧美育艺术素质测评员培训在渝成功举办
让学生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六大核心素养
【图文详解】让学生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到底是什么关系?
核心素养是什么?大道至简,以简率繁
教育3.0: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