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道德经的现实意义》——理想之国,复归原始(第八十章)

200.《道德经的现实意义》——理想之国,复归原始(第八十章)

【原文分析】:

本章文字常用,道理浅显,文理通顺,是老子对当时社会不满而说的反话,也可以说是治国之道。 “小国寡民”,是老子对大国称霸的反对。“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是对先进技术和工器具的厌烦。“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则是对民众频繁迁徙的困惑。“虽有舟舆,无所乘之”,是对长途跋涉往来的厌倦。“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则是对战争和武器的批判。“使民复结绳而用之”,是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活动的讨厌。“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对社会交往烦琐的反感。当然,也是不现实的。

【现实意义】: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面对混乱动荡的社会局面,老子认为宁可倒回到远古的原始社会,哪怕结绳记事也好。古今学者对这句的理解是:

河上公章句:“'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去文反质,信无欺也。”意思是人们去掉巧伪文饰,返朴归真,诚信无欺,结绳记事就可以了。

南怀瑾说:“宁可让大家过原始纯朴自在的生活,安安稳稳”。

陈鼓应今译:“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状况。”

刘笑敢认为:“'复结绳而用之’则似乎是对日益复杂的记忆、记录、管理活动的讨厌;……因此希望回到单纯的生活状态。”

老子为了清静、质朴、平和,宁可回到原始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道家的“出世”哲学,与儒家主张的“入世”完全不同。出世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但不能避免人与自然的矛盾。地震海啸、天旱洪水、猛兽病毒是最大的威胁,不可避免。大禹治水就是与大自然的抗争。

人在矛盾中生活,解决了这样矛盾又会出现那样的矛盾,按下葫芦浮起瓢。人的智慧和能力都是用在解决矛盾上,解决得好那就叫有智慧,解决不好那就是无能。所以,出世是不可取的。

让人民再回到“结绳记事”的远古而原始的时代是不现实的。 “小国寡民”相对“大国众民”而言,那只是主观愿望的清静自然,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争强称霸是人为,不在乎国家大小。小国也可以通过称霸变成大国的。

附: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新译】:

封国要小,人口不多。即使有很多先进的工器具也不需要使用。使民众珍重生命不要远走他乡。虽有车船,无人乘坐;虽有铠甲兵器,没有地方陈列、使用。使人民再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时代。以自己有的食物为甘甜,以自己穿的服装为美丽,以自己的住房为安稳,以本地的风俗为快乐。邻国相望,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可以听得到,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会往来干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老子笔下的桃花源:甘其食,美其服
《道德经》第80章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八十章
道德经启示录170:老子也有理想国
《道德经》通读 第八十章
诠释《道德经》必须解决的十个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