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彭子益先生用药提纲
初学用药可看汪韧庵编之本草备要。明白实在,极为适用。兹将常用者加以系统的简单说明。先将此说明认识,较有纲领。
一、中气药
温补中气,以炙甘草为主药。性温,有起死回生之功。凡脉虚大而润,或微小而润皆宜。若脉枯细与阴虚诸证慎用,脉实有力者忌用。阴虚而脉枯细,有兼补中之必要者,于滋阴药中斟酌少用。否则,横滞伤阴,中气反因之窒塞不能运化,小儿不宜重用。
补中而不横窒者,冰糖最好,但力小无起死回生之能。
白糖养中较冰糖更平和矣。
大枣补中,最补津液,性温,惟有滞塞诸证者,不可用。
党参补中气补津液,性平。如有卫气闭束之外感服之,卫气愈闭,为祸不小。水饮病亦不可服,生津助水之故。
此外凡补土之药,皆能补中。
生甘草性寒,能将中气的运动力量减少也。
中寒,干姜为第一要药,有起死回生之力。古方干姜炙草同用之证,皆有关生死大病。误用伤阴,为害最大。炮过用,力稍减。
生姜亦能温中,捣汁止呕止吐。外感用之,有伤肺之害。必须完全寒症,肝不燥,肺不热者,乃可用之。
蜂蜜炼熟,温中补液,惟无运化之力。生蜜寒中。
调中理滞。食滞用神曲、麦芽、山楂、槟榔、草果,俱炒过用。神曲草果皆性热,余性平。凡舌上有黄白腻苔,皆宜。气滞用砂仁蔻仁,用量愈轻愈好。淡豆豉,调中理滞,其性阴柔,温燥病妙品。
中寒乃常有之事。中气最怕病热。中气若热,胃中阴不包阳,阳气飞散,即死。本人好食热性食物,与医生好用热性之药,日久,中气遂热。可怕。治之之法,养肺阴,养胃阴,降胆经,与温补中气并重,可愈。饭后胸下热,即中气热也。
二、脾胃土气药
补脾胃土气,白术为主药。宜用慎用忌用之脉与炙甘草同。性平不可用土炒,伤其津液,以增燥性。脾胃无滞者,合用。有滞之吐泻忌用。
其次则山药、扁豆、薏苡,皆补土气,性味平淡,兼能除湿。
凡除湿之品,皆伤津液。
苍术除湿性燥,兼能发湿气之汗。茯苓除湿其性平而刚,猪苓泽泻除湿性柔,小便利者肺津亏者皆不可用。
除湿之药,皆于土气有益。然土虚无湿,切不可用,以伤脾胃津液,致土气更败也。凡补土除湿之品,阴虚慎用忌用。
半夏藿香平降胃气,赤石脂善收滑脱,平和妙品。冰朋散,口舌诸热,擦之特效。木通性平泻水,清心热而下行。
三、肺与大肠金气药
补肺金,山药为主药。其性平和,最助肺金收敛之气,并能利尿。
利尿者,金气收则水,归膀胱也。
肺虚而燥者,以阿胶之滋润辅之。
凡补中补土之药皆于肺金有益,土生金也。凡补肺之药,皆补大肠。
红枣补肺,能填补伤损。
糯米最补肺阴,落花生润肺通滞,杏仁温肺降气,马兜铃润肺降热,麦冬清肺开结,桔梗排脓降肺。
至若旋覆花、枇杷叶、桑叶,皆性燥,皆普通降肺之品。虚人都不宜用。
款冬花、紫菀性润降肺甚好。
葛根升大肠金气性凉,薤白降肺金性温,合并用之,能将整个金气的升降,活动起来。如膀臂酸痛,二便不通,均有特效。
肺脏内积有实热,轻则括蒌、贝母,重则生枳实最妙。
槐实清金气之热,咳血最效。中寒者,辅以冰糖红枣或山药扁豆。
黄芩清肺热,极寒中气,初学莫用。
知母清肺,只宜少用。
竹叶清降肺胃,功效特殊。舌上白霉之时气与痧胀病,非竹叶重用不效。
四、肝胆木气药
补肝胆木气,当归、川芎、地黄、芍药,合用为主药。
芎、归补木气之阳,芍、地补木气之阴。当归性散益肝,芍药性收助胆。川芎温升,地黄凉降,乃木气整个圆运动之药。
于土气药中用之,如八珍汤善治诸虚者,中土运于中央,木气升降于四维之功也。芍地能助金气之收,助水气之藏。芎归能助火气之长。凡能善用八珍汤之医家,其成绩必有意想不到之妙。
芍地性寒,芎归性热。当归润肠,脾湿忌用。
阿胶润木气,助收敛,止疏泄,功效无匹。脾湿肠滑忌用。
温补木气,乌梅第一。发热、舌无黄胎而尿短者极效。发热则胆经逆,相火虚,乌梅补胆经相火,而降之使下也。
山茱萸温补木气,善于收摄。
酸枣仁专补肝胆,收敛相火。
首乌温补木气,能通能敛。
艾叶温肝经暖下部,能通十二经。
丹皮能除血中伏热,性平功大,妙品也。
秦皮性寒而涩,最清木热,下焦不收宜之。
白头翁,寒能凉血分苦能坚下焦,与秦皮合用,故治热痢。
龙胆草大泻肝胆之火,并除下焦湿热,实证乃可用之。
普通肝胆病热,芍药生地二味,已足运用。
鸡助肝热,为害甚大。鸡汤一大碗,兑好烧酒二两,生姜二两。能将肝经之热,运到胆经,以成木气的圆运动,妙品也。生姜烧酒,俱往右降,由右下降入肝经,再由左升入胆经。胆经能热,肝经乃不偏热耳。
羊肉温润木气妙品,广西独不可用,冬月食之,病热泻。
吴茱萸温补木气,大热善通,其力极猛,初学莫用。
细辛温降寒水,最益木气,最伤津液,初学莫用。
苦楝子能去木气实热,肝病脉沉相宜。
防风性平,乃疏通木气,使之不郁,防其生风之药,质润而力散,疏泄之病忌之。世认为防外来之风。防外来之风,必如桂枝汤之芍药,乃合理也。
五、肾家水火二气药
补肾水,以熟地龟板为主药,女贞子亦效,性均平和。
黄精滋补脾肾津液,最宜水亏之家。
补肾火,以韭菜子、菟丝子、甜苁蓉、巴戟天、温而兼润为宜。
五味子大补肾阳,性较刚烈,善通少腹之滞塞,肺病忌用。
海参大虾,温而润,补的力量太大。和以白糖,能增圆运动之力,不使其热性偏于一方,而成阳盛化热之害。
凡补肾火,须带水性之温药,非真系水寒无火,不可用刚燥之附子。
六、君火相火药
补君火之药,皆温补肾家之药。水中阳足,君火自足。
补相火之药,皆温补肾家之药。心包相火,亦来自肾家。
清君相二火之药,黄连为主药,大苦大寒,误用杀人,初学莫用。必要用时,以栀仁代之。心包屈曲下行,功用极妙。
柏子仁清降心火,润肝润肾,和平妙品。
远志极伤胸部津液,初学莫用。
肾热者,栀仁知母最佳。
七、感荣卫药
卫病收敛,以麻黄为主药,疏泄之力极大,凡皮肤、腠里、筋骨、关节,无所不到。虚人小儿老人,虽轻用亦不可。
凡卫气闭束恶寒之病,可用薄荷、苏叶、荆芥、葱头以代麻黄,疏泻力小。
非真麻黄汤证莫用麻黄。
荣病疏泄,以芍药为主药。苦寒伤中,须用甘温之药以和之。
凡一切外感发热,鼻不塞脉不紧,依温病为治。黄豆黑豆为主药,润降肺胆,平疏泻,兼养中气,大便滑泻忌用。山药扁豆合用,能代炙草大枣。
凡恶寒发热之病,多日不解,须看舌苔,有黄苔而脉沉,既须用清解之药,按证施治。至于羌活、独活、白芷、升麻,性燥气升,不合荣卫生理,千万莫用。
黄芪大补卫气之阳,乃疮科补虚之药。内伤病,关于荣卫不足,运动不灵,如黄芪五物汤之证,乃可用之,肺虚忌用。
世以黄芪当归并用,为气血双补,多有流弊。肺气主降,黄芪性升故也。
柴胡解少阳经气之结之药,性升而散,最伤肺气,脉象沉紧之肝胆病,如伤寒论厥阴下篇四逆散之证,乃可用之。因发热恶寒的病,不止伤寒病小柴胡汤一证也。
八、常用药中特别注意药
附子性热,乃补阳温水寒之药,非补肾之药,巴戟苁蓉等,才是补肾之药。非将伤寒金匮有附子各方,研究清楚,不可使用。如非阳气虚少水气又寒之病,而误用之,且有将中下阳气引出之患,与拨动木气煽动心气之患,其患大矣。
大黄性寒,乃攻下肠胃燥热结聚实证之品。须有舌苔干黄,腹痛拒按之证,乃可用之。若仅舌苔干黄,肠胃并无燥热结实拒按证,只可少用两三分以清燥热,否则肠胃无有燥热结聚实在之物当之,必将人泻死。
芒硝性热,用萝卜制名玄明粉,泻性速过大黄。世乃认为性寒,名实不符,本草备要谓芒硝能化七十二种石为水,又曰玄明粉实热忌用,因其热也。有用玄明粉代西药泻盐用,泻后常有伤阴出汗,须用凉药清热,汗乃能止者,可见也。
枳实性寒,下气猛烈,虚家忌用。厚朴性热,最能下气,最伤阴液,最伤元气,慎用。
伤寒大承气汤为攻下肠胃燥热结实主方,大黄枳实之寒,配以芒硝厚朴之热,寒热并用,做圆的运动而下,是定法也。
生石膏乃清散金气燥结之药。寒中败阳,误用杀人。必须将伤寒论白虎汤与本书时病篇痧胀证,研究清楚,乃可用之。初学如有用之必要时,可用麦冬代之。麦冬亦清散金气燥结妙品。
桃仁性温,最攻淤血,较红花平和,初学莫用红花与三棱莪术。
益母草散血力大,脉虚慎用。
乳香没药,通滞攻瘀,可少用。
芫花、大戟、葶苈、甘遂、巴豆攻水力猛,初学莫用。
木香、香附皆温调木气之品,木香最助疏泄,伤阴液,只宜轻用,莫过一钱。
使君子杀虫伤肝,钩藤寒中,蝉蜕破肺,小儿忌用。世人惯用以害小儿,可恨。
五灵脂善化淤血,产后腹痛按之更痛者,吞服五分至一钱立效。
龙骨牡蛎,收敛浮阳,降胆经,去滞塞,性平,忽然脉象浮大异常者,速速用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舌胎篇
药性提纲篇
本草述钩元 卷二十五 寓木部猪苓
茯苓功效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之一
火神派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咳嗽医案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