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周人物]第五十二期:把脉时代郭敬明 | FUN轻松
[导语]“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你会忘记这个时代,但你,会永远记住我们。”《小时代3》的预告片里,郭敬明用这句话宣告小时代的归来。

首日票房过亿,上映一周斩获4亿票房,《小时代3》以摧古拉朽之势让传统电影人再次瞪圆了眼。再加上《小时代》前两部的7.69亿票房,《小时代》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票房最高的系列电影。

如今,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郭敬明和《小时代》已经无法让人忽视了。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郭敬明似乎总能清楚地感觉到时代的转变。那么,纸醉金迷的《小时代》,在中国电影史上拥有何种地位和意义?风口浪尖之上的小时代,到底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郭敬明的《小时代》比女人更懂女人

“《小时代》是一个粉丝电影,奔的就是粉丝的钱袋子”,说这话的人一定没有见过电影院里拉着老公去看《小时代》的大妈。如今,越来越多喜欢《小时代》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是郭敬明的拥趸,但她们愿意说自己是小时代的“脑残粉”。

爱情、友情、纸醉金迷的生活,再加一点可有可无的职场商战,从十几岁的青春小女生到六十岁的风韵大妈,都可能被《小时代》征服。

你可能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老实地想要偷偷看一眼。那是个只有在云端的命运宠儿才能生活的世界:锦衣华服,醇酒豪宅,晃瞎眼的奢侈品,刷不爆的信用卡,帅气值爆表的男朋友,霸道的英俊总裁,还有无数小鲜肉供你流口水。《小时代1》里,飘着雪的平安夜,四姐妹一身名牌在顾里(剧中人物)豪宅的天台上放肆喝酒。那个天台几乎是欲望都市的最高点,璀璨夜景一览无余,一抬头似乎就能触摸到天穹。戏剧是疗愈惨淡现实的兴奋剂,即使是最厌恶小时代的人,在那一刻恐怕也是看醉了。

满足观众梦幻的层面全部由男性角色和纸醉金迷的生活去完成,满足观众真实情感体验全部由女性角色去完成。郭敬明说:“痛苦和哭,都由女孩来完成。你折磨女孩子,就是折磨观众。观众大多是女孩,你只有打女孩的软肋,她才能感同身受。”

所以你真得理解那些看《小时代》痛哭流涕的女孩子们,在一无所有的日子里,只有少年时代的友谊才是她们的精神图腾。于是你看到电影中的四朵姐妹花在天台喝酒、公路奔跑、服装秀热泪盈眶。尽管她们轻易背叛、轻易和好,莫名其妙的“撕逼大战”之后又莫名其妙地亲密无间,但无数少女还是对电影中那句“男人有可能会背叛你,但是闺蜜还是好闺蜜”心领神会。

《小时代》是郭敬明奉献给女性的与青春、友谊、爱情、梦想有关的超值套餐。这份超值套餐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它常做常新,也总有人愿意为它买单。如果某天郭敬明如果说要拍小时代5,千万别惊讶得把下巴掉地上。

●就是要简单粗暴砸你脸上,商人郭敬明知道这样才够爽

郭敬明是个成功的,乃至天才的商人,这已无需多言。

商人做事有商人的逻辑。所以《小时代3》和两部前作一样,从制作到包装,每个环节都严格依照商品定律——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小时代3》的开头,就有四姐妹穿着东北妇女最爱的貂,脚踩恨天高在罗马街头狂奔的镜头。稍有审美的人都会皱眉,这就像一个没文化的暴发户急于证明自己兜里有钱,但又不会优雅地露富,所以身上都是扎眼的名牌logo,脖子上再配一条金晃晃的链子,让人难为情。不像英剧里那些含而不露的贵族世家,于细微之处体现出修养和高贵。

你大可以批电影的拜金主义取向,骂郭敬明糟糕的审美和暴发户般的手笔,但观众偏偏就爱《小时代》的简单粗暴,就喜欢被名牌砸脸,因为这样够爽,够刺激。观众不愿意想象,她们就想知道这个世界上如果有钱你该具体拥有点什么:住进思南公馆,开上宾利跑车,穿着名贵礼服,坐头等舱去罗马看秀,走到哪里都像走一场盛大的T台秀一样,礼服,高跟鞋和头饰……就连在家都是穿着带防水台的高跟鞋“噔噔噔”走来走去。

既然观众好这口,《小时代》就毫不吝啬地给,这是郭敬明作为商人的精明。“我们会能看出大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比如谁出场得到的尖叫声最多,哪个镜头被讨论最多,你就知道原来观众喜欢这个。比如被大家诟病的名牌服装,反倒粉丝们喜欢。大家抱怨女孩子之间卿卿我我的戏太多,好像很无聊,反倒是女性观众最感动的,比如《小时代Ⅰ》,她们在天台上喝醉酒,其实是大家最喜欢的。在后面的电影里,你就会把观众喜欢的部分保留下来,再拼命强化它,不喜欢的部分你就去改掉它。”

郭敬明还总结了中国观众的笑点:短句子更好笑,而不是高智商式的幽默;夸张的动作更好笑,画面感要强。

你也许能理解小时代里刻薄幼稚的台词和浮夸的演技了。观众爱看,郭敬明就迎合。每个人声音都高八度的时代里,含蓄、克制似乎是过时的信条,简单粗暴才能让人爽。曾有段子调侃说:看《小时代》遇到熟人,好像嫖娼遇到熟人一样。郭敬明回应道:“去嫖娼不就是为了爽吗?所以来看《小时代》的都是为了爽吧,都是为了爽,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新消费主力浮出水面,郭敬明掐准了时代的跳转

小时代的到来,郭敬明感知到了。

2013年的上海电影节论坛,郭敬明这样解释那些著名导演反而拍不出卖座电影的原因:“中国电影市场观影群体已从上一代变到下一代。2009年的时候观影的平均年龄是25.7岁,但是到了2013年的时候已经变成21.7岁。如果还用上一代的想法拍电影,那会出现问题的。”

2014年似乎就是这么个分水岭。几部不像电影的电影都势如破竹,赚钱跟玩儿似的。春节档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6月档的《分手大师》、7月档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小时代3》。对了,还有如今火地一塌糊涂的《后会无期》。

你无法用传统的电影理论解释这样的现象。互联网时代导致很多陈旧的经验没有意义,这个时代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德言称的“后喻时代”。——孙子懂的比爷爷多。既然传统经验毫无意义,不活在未来,不追踪年轻人,也许就意味着失败。

年轻人在关注什么?年轻人的high点在哪里?如今手握话语权的人不清楚,传统电影人也不知道。崔永元曾发过这样一条微博:“问女儿现在年轻人喜欢什么?她说你上bilibili(弹幕网站)逛一圈吧,三观都会被刷新的。设计的父亲节促膝长谈于是戛然而止”。

曾经像崔永元这样手握话语权的人可以称之为主流,但这样的主流正在被消解。2014年的夏天,主宰银幕的是两个80后年轻人,他们的作品正在被热烈地讨论,乃至成为一种时尚,你不关注,你就落伍了。比如《罗辑思维》的主讲人罗振宇,为了追踪年轻人的趣味,他会去特别钻研《小时代》。当一帮老人怒斥电影时,他为之愤然:不懂年轻人的东西,你应该恐惧,为什么还能洋洋得意。

也有人诟病这是如今观众的鉴赏口味出了问题,但或许是因为新一代有消费力的观众人群已经出现在中国电影人的面前,中国电影市场却对他们的口味和审美还一无所知,因此他们的需求越来越变得像个黑洞,完全不知道怎么去满足。给什么,就拿什么。即使是一部根本不配称之为电影的电影,也照样可以卖个几亿。

而郭敬明的超人之处在于,他敏锐地感觉到了电影消费人群的更新换代,掐准了某个类型观众的需求,然后用自己精明的头脑和执行力,从《时代1》到《小时代3》,开发出了一个强体验的电影模型,抢在所有人前面做出了中国最成功的系列电影产品,甚至可能定义了类型电影。

这也给所有电影人以警示:既然《小时代》已经把新一代具有消费力的观众人群带到了中国电影人的面前,那么接下来,电影人就该好好想想,该给他们看点什么了。

●黄金小时代,钱是最大的安全感

今天的中国电影,跟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一样,疯狂且有趣。

《小时代》的价值观从一而终:有钱真好,奢侈无罪。有姿态的人当然会不屑,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钱才能带来安全感”于我心有戚戚焉。

有钱真好。电影市场里,大家都毫不掩饰地直奔同一个终极目的——套现的今时今日。放眼望去,各行各业似乎都弥漫着相同的焦灼的气息。创新工场投资总监“@张亮”说:“2014年,2014年大概是过去十年里我见过的最浮躁的创业环境,年初以来,太多人跟我聊过太多公司的估值的狂飙突进,大家不能理解,但心态多多少少都受了影响。也许世界的确在变,但还是先坚持做自己有信仰的事情吧。”

纸醉金迷和文艺情怀都能拿来卖,这就是小时代的绝佳注脚。当钱成为这个时代人们最大的安全感,这到底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栏目微信公号“bieli2014”)

凤凰新闻客户端撰稿人 王月兵

本文链接:[一周人物]第五十二期:把脉时代郭敬明 – FUN轻松

【版权声明:文章皆从网络甄选,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在文章末尾留言。】

返回栏目主页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时代》引骂战 郭敬明:不接受被抹黑
张颐武:《小时代》:增量决定未来
张慧瑜:“小时代”的两面性
《小时代3》PK《后会无期》“恩怨”作家的影坛重逢
郭敬明回应《小时代》骂战 斥影评人没意思
揭秘《小时代4》首日票房为何突破1亿?(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