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pp、Meme、Emoji 这类网络词,到底该怎么念!

今天 AI 在微博上和网友讨论了一下 APP ( App )的读音问题——在英语里,是念/ ?p / 的,读音“啊扑”(“啊”其实处于 a 和 i 之间)。不过,国人貌似很多都直接读“诶屁屁”。经常有人跳出来争论这个东西的“正统读音”,网上也曾有过不少的扫(bi)盲(ge)教学贴。不过,据 AI 了解,在日本,才不管你们英语正统读什么呢,他们读作“ apuli ”(アプリ或アプリー),颇有独树一帜的感觉。(实际来源于 application 的前三个音节)当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端于美国,因此绝大部分的互联网词汇都是由英语演化而来。在需要“统一接口”的今日互联网,“正统”的用法确实应该是英语。但问题在于,这些英语词汇传到世界各地,大家的叫法都已经不同了……

1. 关于 wifi 的读法

比如 Wi-Fi,正统的写法一定是大写 W、F,小写 i,中间还有一个小横杠,读作/? wa?fa? /(歪-发爱)。这来源于 Wi - Fi 联盟(一个商业联盟)的定义和命名,被 IEEE 所认可、推广成为统一标准,大家熟悉的 Logo 也来源于此。看到这个 Logo 挂出来才能放心地走进饭馆咖啡厅和厕所啊(误)不过,Wi-Fi 在法语和西班牙语区,却读作/' wifi /(乌伊-费伊),两个 i  都是短音。在拉丁语族的拼写中,i 只发短促的/ i /,因此该读法也“入乡随俗”了。你去法国旅游,问人家店里有没有“歪-发爱”,店员可能会一脸迷茫噢。在日本,Wi-Fi 读音还是保持与英语一致(ワイファイ)。其它语言也差不多,实在不行,写出来,肯定通行世界没问题啦。

2. 关于智能手机的读法

(市场占有量——第一位是三星,第二位是 Apple,第三、四、五分别是华为、联想和小米)#给索尼和诺基亚点个蜡#

智能手机( Smartphone,或者 Smart Phone),也是近年来迅速普及的东西。天朝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使用了意译,比如西班牙语/法语的 Teléfono inteligente (嗯,这个应该很直接,Intelligent 的 Telephone 嘛),俄语的 Смартфон(就是 Smartphone 换成西里尔字母),台湾地区的“智慧型電話”、香港的“智能電話”等等。

在日本可要稍微留心了。他们直接使用了外来词スマートフォン,也就是日式英语的读音。但日本非常喜欢自造简写,现在民间基本都用スマホ( sumaho,念作“斯马喝”)来代指智能手机。如果你还照原意说“携帯電話”,估计会被人看做是从 90 年代不小心穿越过来的。顺便一提,日语使用自造外来词也是非常普遍的,比如遍布街头巷尾的便利店( Convenience Store ),日语全称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全音译),但现在大家都称它为コンビニ( konbini,读作控比泥)。在网络词汇中,USB 存储卡( USB Card,storage,drive 等等),在日语中一律是USBメモリー( USB Memory ),直译就是“记忆”。联系之前的 apuli,如果不看上下文,还真的容易一头雾水呐。

3. 关于 blog 的读法

说到各种网络术语在东亚地区的流变,可能最有意思的就是 Blog 了。这个词本来应该是 web log,专门指“网络日志”,后来变成了一个在个人页面发布自己内容的专有词。天朝(专指大陆/内陆)使用了“博客”这个译名,半音半意,带有一点点文气;台湾使用了“部落格”,更加贴切原来的发音,部落一词多了点“网气”。香港则使用了“網誌”,就是全意译了。韩国称“???”,也是音译。

而在日本,“ブログ” 一词本是一个中规中矩的音译名。但在日本,博客文化和作用远比大中华地区来得大而广,在 FB、twitter (微博)等 SNS 盛行的当下,博客依然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发布手段,也衍生出来了各种不同的形态,比如モブログ( moblog,手机博客),フォトログ( photolog,照片博),ブイログ( Vlog,视频博),以及エログ( erog,带有工口内容的博客)等等。

目前日本最大的博客供应商アメーバブログ( Ameba blog,简称アメブロ)依然流行,许多艺人、名人会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各种信息,受到追捧。(网页 UI 让你有回到本世纪初的感觉,么么哒。)

4. 关于 @ 和 # 的读法

“ @ ”,我们多用它的本音“ at ”。这个词其实产生在前网络时代,原意“ at the rate of ”(最初表示单价,后来也表示比率或者速率)。后来出现在电子邮件地址里,分隔开用户名和域名。在推特诞生之后,@ 被做成了一个“叫人”的符号,在微博上变成了“ at 谁”,或者更形象一点的“圈谁”。日语里面,@ 在前网络时代是なると(表单价),进入网络时代用了本音“アット”。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里面,@ 还有别的意思——他们的词分阴性和阳性,通常阳性结尾是 o,阴性为 a (比如amigos 和 amigas)。用 @ 则表示泛指、或者中性的意思(写成 amig@s )。进入网络时代后,@ 的地位变得比较尴尬,因此更多使用 o / a 的形式来表示,有点类似于他/她( amigas / os )。

顺便一提,@ 在西葡语中读作 Arroba (阿罗巴,罗发大舌音),挺华丽的。在法语里面,@ =“ Arobase ”,读作“阿火巴斯”。这两个词竟然都来源于阿拉伯语(大概是因为阿拉伯商人的原因)。

这个词在别的语言中可谓是花样百出。荷兰语中 apenstaartje 意思是猴子的尾巴,希腊语里 παπ?κι 表示小鸭子,丹麦语里 snabel - a表示象鼻子的 a,芬兰语里 miukumauku 表示猫叫,俄语里 собака 表示狗狗……还有,瑞典语里 kanelbulle 表示肉桂面包卷(我饿了)这么一来,@ 可以作为网络时代最错乱的术语登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 # ”,我们非常形象地称之为“井号”。在推特诞生之后,# 表示话题,或者标签。英语里的正确用法应该是 Hashtag,比如我说 Hashtag ManUtd is Champion,意思就是 # ManUtdisChampion。如果你要跟人提到 #,用 Hashtag / Hashtagging 比说“话题”要更加精确地指明是在 SNS 上传递的话题。(不管是在推特上还是微博上,使用 # 很讲究的,其中的意义也很微妙,这个可以专门用一篇文章来讲了……)

在日语里,# 是"番号記号",或者ナンバーサイン( number sign ),而在推特时代,则使用了典型的日造英语“ハッシュ”( hassyu,读作哈休),跟英语里的 Hash 对应。法语里面,# 是 croisillon (读作“夸星翁“)或者 carré ("噶黑")。德语里正式称谓为 Doppelkreuz,昵称 Gartenhag,意思是花园栅栏。

“ # ”最初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在电话诞生之后表示号码。在这里必须要注意,音乐符号里的井号( ? ),读 Sharp,编程语言的 C# 其实是 C Sharp。不要搞混啰!

5. 什么是 meme?

还有一个高逼格的词经常会被互联网观察和研究人士谈到,那就是 Meme。很多在网上“火起来”的东西,无非是变成了一个 Meme,它被不断地模仿、复制、病毒式的传播——最初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创造这个词的时候,就谈到了它的生物-文化双重属性。比如,“摩擦摩擦”就是一个 Meme。但它究竟怎么读呢?英语中,这个词和 Gene 是同型的,所以读成/ mim /,直译“米姆”。在法语和西班牙语中,写作 Mème,读作/' mem /。日本依旧是用了英语的直译“ミーム”。

但在中文中,看到这个词,读出来却是千奇百怪,比如咩咩,摸摸,咪咪等……在《自私的基因》的官方翻译中 Meme 译为“模因”,表意为先(模仿的因子);也有人使用“迷因”,更靠近读音的同时,增添了一分神秘性。弥母、文化基因等词,也时有用到。不过,个人觉得用“梗”更加生动有力、明白清楚一些。

6. 老生常谈的 emoji

说了这么多英语词,我能想到的从其它语言发端、且传遍世界的网络术语,就是 Emoji 了。说话委婉、经常付诸表情的霓虹人在进入了网络时代之后,充分感受到了文字的不足,因此发明了一套表情符号(后来发展到了各种各样的符号),目前已经内嵌到了通用字符、以及手机电脑等的送信系统中。Emoji 就是“絵文字”,也称“顏文字”。目前在世界各地的手机上通用的那套颜文字,就是日本的通信服务商 NTT 首先开发的。微信的这套颜文字,就是通用的颜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pp、Wi-Fi、@等网络术语,歪果仁都怎么念?丨壹读精选
微信出新表情:其中“裂开”表情火爆全网!英语是这个词?
英语单词30个怎样可以在10分钟内永久记住?
什么是英语自然拼读法?
你会英语长元音5个/a:ɔ:ə:i:u:/的读法吗,我教你正确的读音
微信重大更新:“表情”和“表情包”的英语完全不同!没几个人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