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焦】沈晨曦:学校,与快乐结盟的地方


 

1987年踏上教师工作岗位,在浦师附小工作8年后,1995年即调至星光小学任校长,当时27岁的我成为浦东新区最年轻的校长。十几年来,我从星光小学来到二中心小学,又从二中心小学调至如今的六师附小。校长的工作用“周而复始的忙碌”来形容最恰当不过,尽管如此,我仍庆幸于自己的“未曾麻木”,未曾麻木于平日的琐碎,未曾麻木于身心的疲惫,也未曾麻木于接踵而至的压力。今天,我仍能以快乐的心境对待每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我想这不仅得益于自己十多年来不断磨砺与成熟起来的心态,更得益于接纳和包容我的又一个温暖的家——学校。

因为我始终坚信:只有充分相信和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员工,事业发展才有成功的保证。今天,学校要想追求自主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校长就必须转变角色,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组织者、改革者、促进者和联络员。十几年来,我正是向着这一目标,努力实践。

一、善于做学校工作的组织者

我认为:今天的校长办学,应该追求一种个性化的成功办学,学校应该从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出发,来决定资源的分配、财政的预算、课程的设置和人事的决策,从而达到变革已有的管理体系,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目的。校长办学仅靠上级的行政指令和一个人的闭门造车显然不行,而要组织各方信息与力量来推动学校发展。

1995年的星光小学,是当时一所众所周知的区级薄弱校,硬件条件之差已着实令人堪忧,而软件条件更棘手。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孩子不出事,课上好、作业批好就可以了,自身发展还未想到,学校发展实在太遥远。面对这样的困难,作为一名年轻的校长,我要求自己善于做一名组织者。从计划的制定到每一阶段重点工作的落实,我都精心组织。每学期开学前,计划的制定总要经过这样四个过程:一是组织部分教师座谈会,交流上学期工作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新学期工作的建议,与会者来自一线,而且都是有备而来,畅所欲言,为新学期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宝贵信息;二是组织行政例会,围绕提炼出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讨论,酝酿解决办法,初步统一新学期工作思路;三是行政分职能部就工作思路进行可操作性的细化,并成文,在这一过程中,我往往就主要工作,深入相关职能部,共同商议,对目标、策略,直到细节提出建议;四是交流修改,最后完成学校工作计划。我认为,组织计划的制定,其意义远超过制定计划的本身,计划制定的过程不仅是统一思想的过程,也是校长办学理念转化为职能部操作行为和引导教师进行有目的实践的重要一步。

当时我在查阅资料、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学校状态后,提出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课堂为主阵地,推动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提高办学水平。4年的努力,使薄弱校的面貌有了显著改观。1998年,区教育督导室对学校进行全面督导,给予学校“实、变”两个字的高度评价。管理不是生来就会的,管理实践才能催生管理思想的成熟。一股干劲让我在星光走出了校长管理的第一步。


二、敢于做课程建设的改革者

我认为:课程改革对学校发展的意义重大,它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它承载了校长的教育观,它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通过课程改革建立起一种合乎时代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新文化,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而校长必须敢于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1999年,我被调至百年名校——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可是,由于该校1997年迁址桃林地区,老校新办,当时教师、学生仅二百多名。找出一个切入点成为当务之急,即如何让社会认可这所学校,如何从各方面提高以满足社会对二中心小学的期望。虽然当时还没有提出课程改革的概念,更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我已经具备了课程意识,下定决心一定要办好这所学校,并提出了在课程建设方面要走“人无我有的”道路,我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一系列的改革:例如,与上海实验学校合作,大胆引进了实验课程;引进少年宫的资深的教练来学校开设形体课程;引进大量的名师开设各种有特色的课程,如请来著名的排球老师李国军开设排球等;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小红星艺术团,娃娃管弦乐团等。其中犹为突出的是引进外教。在六年前,公办学校引进外教,这是不多见的。各个年级的外语外教上课全部普及。

历经3年,二中心充分利用机遇扩大了改革效应,以现代的校园文化、特色的课程设置和高质量的办学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学生猛增至一千二百多名,教师近百名。 2002年,学校被批准为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二中心以积极的精神和坚定的步伐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从成熟走向新的辉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2年10月,我又调至目前我所任职的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这所学

校创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跨越了二个世纪,形成了优秀的办学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持续、稳定提高的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在浦东新区乃至整个上海享有相当的知名度。

面对这样一个已处在高位发展的学校,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传承中创新,不断发展与形成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理念、管理、课程和文化的独特优势,才能保持名校的风采。基于对基础教育未来性、差异性、和潜在性的思考,确立了“让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办一所实施义务教育的现代化学校和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有影响、有特色、在社会上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示范性学校”的办学目标,明确了“在高质量实现国家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培养诸方面和谐发展、有自信、有兴趣爱好倾向的一代少年”的培养目标。

十几年的校长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落实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课程,而个性化的学校课程更是学校特色的集中反映。在充分的调研后,我大胆地提出了我的课程理念——“学校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学校一切活动都应该是有意义的,充满生命情趣的,学校理所当然应带给学生快乐的情趣体验,使其释放生命的力量。六师附小的课程,对教师来说,意味着自我价值的追逐和快乐情绪的诉求;对学生来说,意味着生命过程的展开和生活经验的获得;六师附小的课程应该根植于孩子的生活空间,他即是计划的又是不断生长的,课程视界属于孩子;六师附小的课程应具有吸引人的力量,课程的价值在于夯实人脚下那块基石,让他走起路来更自信;课程的魅力在于唤起人内心的激情和想像力,让他对未来充满期望。

为此,我又明确了学校的课程逻辑图,并架构了“篱笆式”的课程结构。

“有一个快乐的地方叫学校”的课程理念是“让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的自然延伸和发展。教师和学生是学校课程的主体,因此我把学校课程分为二大类,一是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二是学生成长课程。

附小有两个校区,横向上五个年级,实施学习领域方面语文、数学、英语、思品与社会、音乐、体育、美术、自然、信息技术等基础型课程;纵向上四个领域始终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紧紧围绕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开发拓展型课程。具体有学校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德育五步工程教育活动、午间综合课程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点上开展研究型课程;纵横交错构成类似篱笆的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按学生的需求来开发,课程实施就像根茎,在不断生长与延伸中为学生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我们采用无边界的课程管理模式。横向五个年级实行年级管理制,纵向五个部门实行部门管理制,运用走动、联系会议等方式进行学科内、年级内的联系,年级学科间的联系是关照的、洞见的。磁铁式评价就是课程的磁性程度、吸引力的评价。也就是说吸引人的程度是课程评价的核心,学校从课程目标、设置、内容、编排和实施的情况以及学业考核等方面评价课程的磁性程度。

 同时,我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在附小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构建了数字化校园平台,此平台充分体现了四个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家校沟通服务;为师生交流服务;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开发了基于网络的研修社区,整个研修社区包括:教师工作室、班级网站、视频课程、教学平台和资源库五大应用平台。基于网络的研修社区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进一步实现了研修过程的交互、反馈和共享,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最有力的人力资源。近三年的应用探索,使整个平台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附小能使每位来就读的孩子享受到独具特色的课程,并形成富有附小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乐于做良好环境的促进者

我认为:愉悦的环境是每位教工的心灵渴求,如果教师无论是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工作,还是在办公室或教室里做事,都能充分享受到一种被信任、被尊重的被理解的氛围,那内心流淌的会是喜悦,在教育中涌动的会是爱心,在教学中点燃的会是激情。校长应该努力为教师营造这种良好的环境氛围。

为此,在管理实践中,我积极倡导“全员参与,自主管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管理理念。

   2004年我在六师附小进行了内部管理机构的重置,实行无边界管理模式,下移管理重心,赋予基层的年级组更多的自主决策权,真正发挥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实施年级负责制打破学科边界。年级主任在校长领导下独立地统筹、协调本年级的课程,独立开展课程质量的监控。学校为了保证基础型课程的质量实行了“三课制度”:行政调研课、组内互观课和年级考核课。其中年级考核课打破了原来行政按学科分工,以个人形式决定教师教学成效的局面,由年级主任带领的年级考核小组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向教师提供评估意见。充分调动了本年级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发扬主人翁精神,形成年级整体优势。

运用部门管理制打破年级边界。这是不同与直线式的指挥、命令关系的参谋关系,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调的关系,它授予参谋人员的只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割断传统的经过中层管理机构上传下达的直线联系,建立新型的参谋式服务、咨询联系,是学校内设机构重置的关键。推行项目管理制打破心理边界。把管理的自主权交给了项目负责人和他的团队,他们从管理的对象转变为管理的主人。于是,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变成了“成事”与“成人”的统一,充分发挥了教师主体作用,打破心理边界。三年来学校先后成立了二十几个项目,有些项目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亮点。

在管理机制改革的同时,作为校长,我重视与教师们的沟通与交流,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坚持上门家访、促膝谈心,坚持上课、听课、评课,坚持参加各种专题会议,对生活上、工作上碰到困难的教工,我尽已所能给予真诚的帮助。不管自己的工作压力与情绪状态如何,每天走进学校面对每一位教工我都能以微笑面对,从不吝啬关怀与鼓励。因为,我相信,良好的环境需要积极情绪的相互传递,而我乐于做学校良好环境的促进者。


四、勤于做外部世界的联络员

我认为:今天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校长不仅要从外界带来教育教学的的新观念新成果,还要能够从外界获得多方面的支持,这其中包括与上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也包括赢得家长,社区的理解、认同,以获得他们的配合与支持。校长应该勤于做外部世界的联络员。但勤于做外部世界的联络员,意味着什么?我很清楚,它意味着暂时的失去自我,意味着失去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意味着暂时的不被理解,也意味着不断的自我加压,但学校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趋使我义无返顾。

作为区人大代表,青联委员,行风监督员和社区教育委员,一系列头衔的背后是一系列开不完的会和做不完的社会工作,但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平台,让我结识了各行各业的有织之士,在相互的交流中,他们认识了解附小,并将这种了解广泛地传递出去,也是在相互的交流中,使我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信息量,多角度的思维碰撞,激发了学校管理的灵感。

学校发展需要社会的良好口碑,更需要上级的全力支持。在浦东刚刚实现城乡二衡并轨的今天,教育均无化发展已成为主流意识,如何最大限度争取政策与经费上的支持,保证学校的特色发展和自主发展,我认为只有以作为赢得地位。为此,无论在哪个学校我都激励广大教工始终保持发展前进的态势,追求各方面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我要求教师们珍惜每一次开放展示的机会,让付出赢得应有的回报。我总是不遗余力地抓住一切机会,宣传学校。教育代表团的来访,我一一接待;市区校长培训班的参观,我一一陪同;吉林、江西等外地代表团抵沪大都是双休日,我放弃休息时间乐意赶到学校,为他们做一个半天的报告,对每一次局、处和署的调研,我总是认真对待,精心准备,介绍学校的办学优势。提出学校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思路和实践中的困难,争取上级的支持,为做成一件事,常常是报告、电话和走访无数次,但总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所到的这三所学校,校舍都有显著改观,教学设备都有明显改善,教师的待遇都能稳中有升。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想说,管理同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教育改革日新月异,教育对象迅速扩大,人才培养规格不断提升,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矛盾日益尖锐而复杂,作为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要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真是谈何容易,但好在,我始终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乐观地看到学校的发展潜力。让学校成为我们共同成长的乐园,也始终是我的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人最要紧的是锤炼自己的真实本领”——访大理州实验小学校长周嗣昌 | 封面人物
尊重引领:为了师生自主发展-----摘自中国教育报
如何办好九年一贯制学校(三)
校长必读 | 九年一贯制:如何从“基因优势”到“终局胜势”
一所名校的文明气质与精神追求——践行“适合教育”的许昌实验小学(一)
窦桂梅:我当校长这几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