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高分作文探秘

(2009-03-10 18:59:32)

作文升格示例

    如何使自己的作文提升档次,比如从二类偏下接近三类的作文提升档次?教师对高考作文进行分析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写出升格作文,教师再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实战演练,效果明显。

  (升格前)

             推开虚掩的那扇门(标题设喻,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2004年四川考生

          高考得分:内容13+表达13+特征12=38分

 

 

  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门也会打开。我们经常紧盯着关闭的那扇门,却对已开启的门熟视无睹。——题记

  (“题记”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挫折与希望并存的道理,暗示人们往往忽视希望,一味看到痛苦,令人深思,有文采)

  人生的路很长,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有些人,将眼前的挫折转变成改变将来的一块奠基石;有些人,将挫折看成是一种挑战,通过不断地战胜,从而无数次自我超越;还有一部分人,稍有不顺心,就怨天尤人,仿佛全世界只有他遭遇了不幸。前两种人淡化了挫折所带来的痛苦,鼓起勇气,主动出击,推开了一扇希望之门,而后者,坐在已关闭的门前嚎啕大哭,又有何用呢?(开头好。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境遇也不同,分析条理清晰,有代表性。但“前两种人”实际属于一种生活态度,可以合并在一起)“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样的前车之鉴对我们的人生是不无益处的。(由此及彼,更有现实针对性。但“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来得较直接,缺乏过渡)

  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遭遇挫折,我们究竟痛苦什么?怕什么?

  改变。(提出面对痛苦时的另一种态度,也是文章的观点。但表达不够准确、透彻,未能与上下文有机衔接)

  是的,我们惧怕现实与我们所想好的不一样,我们担心这次的挫折会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换句话说,只有安于现状,享受平庸的人才会在遭遇挫折时感到莫大的痛苦,想要上进,憧憬不断自我突破的人面对挫折时反而会感到高兴,就像“危机”一词,危险的同时,又一次机会降临了,不是吗?(分析为什么在“遭遇挫折”时要“改变”,有道理。但论述不充实,较空洞)

  有一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突然插入故事,显得生硬,且以叙代议,文体特征不明)

  在一座深山里,有个孤独的人。

  他来到山崖下,仰头望去,似乎上面有块十分肥沃的土地等待开垦。于是他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沿着岩石,攀上了崖顶。果然不出所料,那里的土地很肥沃,并且自然生长着许多果树,他将身上携带的绳索系在崖顶一棵树上,带了些果子沿着绳子爬下了山崖。

  第二天,他沿着绳索上山崖。

  第三天,他又沿着绳索又上了山崖。

  第四天……第五天,第二年,第三年,他每天都沿着他原先系好的绳索爬上爬下。然而,有一天,那棵树断了,他正爬到半崖,便从崖上掉下摔死了。

  崖上并非只有那一棵树。(故事过详,且与“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无关,生搬硬套)

  我想说的并不是墨守陈规就一定会导致失败,但在一定程度上,一陈(成)不变潜伏着许多危险的因素。(丢开“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谈不应“墨守成规”,论点转移,似是而非。)与其为改变这样危险的状态而痛苦、哭泣,不如欣然面对挫折,接受改变,也许你推开的那扇门才是你真正期待的生活。(结尾处扣住话题,照应标题,指出面对挫折应该寻求改变而不是一味痛苦。但牵强生硬,且“与其为改变这样危险的状态而痛苦、哭泣,不如欣然面对挫折,接受改变”一句,表意不明确,前后矛盾)

  多一点坦然,多一点改变的勇气,才能多一点力推开那扇虚掩的门。(指出怎样才能“推开那扇虚掩的门”,回扣题目,收束全文。但“坦然”、“勇气”前面均未提及,较为突然)

  

  『总评』

  这篇作文提出了在遭遇挫折时,不应一味痛苦而应该寻求改变,实现自我超越的观点,立意方面有可取之处。语言较流畅,有一定的文采。标题、题记、开头、结尾都扣住“推开那扇虚掩的门”委婉地表现了自己的观点,较为醒目而有内涵。但观点表述不够明确,结构安排不合理,主体部分以叙代议,没有充实的论证。选材不恰当,所举的故事及后面的议论偏离话题,导致文章成为“标签式”的议论文,主旨不统一。个别地方语言突兀,不够通畅。

  

  『升格技巧』

  1.扣紧话题,明确表述观点,使文章的立意可以贯穿始终。

  2.按一定的类别精选事例。原文中引用的故事不能为主旨服务,可更换。另外可精选正反两面的例子来论证观点。

  3.结构上理顺思路和详略。故事可放在开头,以引出观点。论证部分是主体,可从正反两面加以证明,要详写。既可是正反对照结构,也可是层进结构。

  4.加强对事例的分析,使观点更加鲜明,能始终为主旨服务。另也可加入适当的抒情,增添文章感人的力量。

  5.进一步锤炼语言。可多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和排比句,使语言更生动。尽量避免病句,引用名言、事例要准确、恰当,使文章具有可读性和文采。

  

  [升格后一]

  

                      推开虚掩的那扇门

                   四川师大附中高2007级11班陈雨石

  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门也会打开。我们经常盯着关闭的那扇门,却对开启的门熟视无睹。——题记

  有一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以故事开头,形象而有意味)

  美国人塞尔玛随丈夫从军,部队驻扎在沙漠地带。那里终年炎热,周围除了高大的仙人掌便是不会英语的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不久丈夫远征,留下塞尔玛一个人面对孤独。

  她几乎快崩溃了于是写信向妈妈倾诉。

  妈妈的信很快回来了。几天之后,塞尔玛变了一个人。她与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交上了朋友,她开始研究仙人掌的千姿百态,她习惯地欣赏大漠落日、海市蜃楼,她不再孤独,她很快乐。回到城里后,她写了一本名叫《快乐的城堡》的书,引起了轰动。(故事中人物生活态度的改变令人欣慰,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耐人寻味)

  妈妈的信是什么?内容却只有寥寥数字:

  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

  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

  一个看到的是天上的星星。

  多么睿智的话语!监狱铁窗没有变,变的是囚犯的心。(两个“看到”,揭示出两种生活态度。对故事的阐述扣住话题,贴切自然)

  挫折同样不可逆转,但对待挫折的心可以改变。(由实入虚,自然引出文章观点)

  人生的路还很长,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挫折。有些人懂得“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他们将挫折当作改变将来的奠基石;还有一部分人,稍有不顺心就怨天尤人,仿佛全世界只有他遭遇了不幸。(沿用原文开头并适当调整。把三种类型的人简化为两种,更为集中地表现出对待挫折的两种不同态度。)其实,希望之门永远是虚掩的,推开它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难度在于你是否能意识到“虚掩”这个事实,鼓起勇气,主动出击,门便开了,否则便会坐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嚎啕大哭。(丰富对“希望之门”的阐述,明确为什么应该“推开”的道理)“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样的前车之鉴对我们的人生是不无益处的。(沿用原文作为过渡,自然引出下文)

  面对挫折,惟有积极地改变心态,方能战胜它,方能阻止痛苦进一步扩大。(进一步指出遭遇挫折后的正确态度,观点明确,扣题紧密)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迁如是说。一位受过腐刑,在肉体和心灵上都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的贤人,面对挫折,没有想到死,而是想起先贤们的痛苦和他们的成功。于是《史记》应运而生。(以司马迁为例,阐述紧扣中心)

鲁滨逊荒岛余生,他想到的也不是死,而是如何在新的环境中生存。猛兽、食人族、孤独,他什么都战胜了,于是他在荒岛上生存二十三年,最终等来了希望,得以重返社会。(以鲁滨逊为例,举例由古到今,由中到外,有典型性)

然而,令我们痛心的是,一个个花季生命过早地在挫折面前凋谢,也许我们还记得重庆十四岁的少女余金津的“千字遗书”,她的“来去匆匆化作泥土,从此世上便不会再有我”曾让多少人心疼,曾让多少人泫然。(反面举例,指出不能正确面对挫折,一味沉迷痛苦的可悲和沉痛,有说服力)

  站起来,迈向前,那扇门有一丝亮光透出,于是你便知道它没有锁。与其哭泣,不如欣然面对,然后寻求改变,也许你推开的那扇门才是你真正期待的生活。(再次设喻,以“有一丝亮光透出的”“那扇门”暗喻摆脱挫折和痛苦后的充满希望的生活,照应开头)

  桑兰说过:“奥远的金牌我是摘不到了,但我要摘下人生的金牌。”虚掩的门背后,是挫折的死敌——希望。(以“桑兰”的话作结,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号召“推开虚掩的门”,改变挫折处境,有诗意)

  

 [点评]

  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统一了文章的立意,精选了部分材料,调整了不当的结构。“面对挫折,惟有积极地改变心态,方能战胜它,方能阻止痛苦进一步扩大”这一观点在文中既有明确表述,又贯穿始终。“塞尔玛”的故事成为引出观点的引子,司马迁、鲁滨逊、少女余金津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充实了文章的论证,桑兰的名言为文章的结尾增添了魅力。这样,观点更明确,论证更充实,结构更合理,材料更准确而典型。语言方面则保留了原文的风格,且更为流畅、精练。改后的文章可进入“一类下”评定,51分左右。参考评分:内容17+表达18+特征16=51分。

  

  [升格后二]

                      推开虚掩的那扇门

               四川师大附中高2007级11班唐茗茭

  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门也会打开。我们经常紧盯着关闭的那扇门,却对已开启的门熟视无睹。——题记

  漫漫人生路,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挫折。有些人,将挫折看成是一种挑战,不断地努力奋斗,从而无数次超越自我,达到一个新的人生高度;有的人,稍有不顺心,就怨天尤人,仿佛他是全世界最不幸的人。前者淡化了挫折带来的痛苦,鼓起勇气,主动出击,推开了一扇希望之门;而后者,坐在已关闭的门前恸哭流涕,这无疑只是坐以待毙。(在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在挫折面前的不同态度,分成两类人,内容更简洁)“如果失去太阳时你掉下了眼泪,那么你还将失去满天星辰”。这样的前车之鉴对我们的人生不无益处。(引用诗句,明确了“前车之鉴”的具体内涵,过渡更加自然)

  因为挫折会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那些安于现状,享受平庸的人才在挫折降临时感到莫大的痛苦;相反,追求上进,想不断突破自己极限的人面对挫折时反而感到高兴。正如“危机”一词:危险的同时,又一次机会降临了。与其放大痛苦,不如将挫折当作奋斗的动力。(简要分析两种态度的原因,指出“挫折”与“机会”同在,明确提出观点:“与其放大痛苦,不如将挫折当作奋斗的动力。”)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他自幼丧父,家庭贫困,没有受教育的条件,但他不顾重重困难,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了大儒,奔走列国,传承文化,留名青史。人们敬仰他,不仅仅因为他有渊博的学识,更因为他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知其不可而为之。

  李阳说:“咬牙冲过去的痛苦就是快乐。”

  几年前,疯狂的李阳凭借着自己首创的“疯狂英语”风靡全国。然而在光环的背后,李阳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苦痛经历。初中成为逃课大王,高一第一学期五门功课不及格,大学四年十三门功课补考,更创造了补考旷考的全校记录。在这样的挫折与压力面前,李阳没有沉沦,没有放大痛苦,而是毅然选择面对。在众人面前,他大声喊出英语,即使被他们看做疯子,他依然执著的坚持。后来,他的四级考试获得了优秀,轰动全校。再后来,“疯狂英语”诞生了。(分别以孔子、李阳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和最终成就为例,正面论证观点)

  如果孔子没有积极面对挫折,一代大儒就被历史长河湮没了;如果李阳认为困难大到不可克服,那么也没有闻名遐迩的“疯狂英语”。然而,历史上也有不少因为把痛苦放大而不去积极面对挫折的事例。(由此过渡到反面论证,但语言稍显生硬)

  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曾以"为学的三个境界"鼓舞一代代求学的国人拼搏进取的他,在面对自己一生钟情的古汉语的地位受到冲击、动摇之际,心生困惑和绝望,凄然投入昆明湖,以身殉道。在挫折面前选择逃避,这让人何等的痛惜!(以王国维为反例,虽能从某方面证明观点,但不够全面、辩证,有局限性)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朦胧诗大师,只因放大了痛苦而选择自杀结束了鲜活的生命。高昂、激奋的诗魂最终未能帮他冲破生活的种种困惑。这到底是挫折不可战胜,还是自己拿着放大镜在看问题?(以顾城为例,有典型性。末句诘问有力,扣题紧密。“只因放大了痛苦”较为笼统,可以作一点阐释)

  我们应当欣然面对挫折,而不是一味放大痛苦。(结尾点题,照应前文观点)。一朵花的萎落不代表整个春天的荒芜,一次挫折也决定不了整个人生的成败。学会在挫折中涅槃,拿出勇气,推开那扇虚掩的希望之门吧。(结尾处回扣标题、题记,意味无穷)

  

  [点评]

  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着重在立意和材料上作了调整。立意明确表述为“与其放大痛苦,不如将挫折当作奋斗的动力”,更加切题,贯穿始终。此外,围绕主旨重新组织了材料,充实了文章的论证部分,形成了“凤头、猪肚、豹尾”的格局。举例正反对照,有一定的说服力。且语言上作了调整,引用、比喻等多种修辞灵活运用,句式上整散结合,有文采。不足之处有三:一是对材料的概述不够简洁,比如李阳的事例;二是对材料的把握还停留在表层,未能深入本质。因此举例分析有局限性,理性分析不够,思辨性还不足,如王国维、顾城例;三是过渡还较生硬,语言的自如程度还有待提高。因此,改后的文章可进入“二类上”的评定,49分左右。参考评分:内容16+表达17+特征16=49分。

 

   考场 作 文 十 技

一、先看作文题。

    作文虽是最后才写,但拿到考卷后应该先看一看题目,把这一信息贮存于头脑之中,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做“阅读”题的时候,文中的某些词语或情境会刺激潜意识,说不定会突然冒出有关作文的想法,这种瞬间闪现的思维火花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种灵光一现的东西对于写作十分宝贵,它是常规思维难以获得的东西,甚至可以帮助你开辟一条独特的思路。《赤兔之死》这篇高考名作,据作者蒋昕捷讲,就是在阅读试卷中《铜奔马正名》一文时触发“玄机”的——文中有“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一语,可以说是此句中的“赤兔”二字直接刺激了作者,从而产生了以写赤兔马来表现“诚信”的构思,如果没有见到这两个字,也许作者头脑中有关三国的人物和故事还很难被激活,也许就没有这篇佳作了。

二、自我暗示。

    美国女子短跑名将格里菲斯?乔依娜曾创造百米短跑10.49秒的世界记录。每次比赛之前她总要闭目祷告,她告诉记者,其实她不单是祷告,而是“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一幕幕赛跑的场面,想象自己跑在最前面,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后面”。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精神显像法”实为“心理的自我暗示”,其作用不可低估。写作好的同学可以这么想:此乃展示我写作才能的天赐良机。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不妨这么想:千字小文何足惧,写出佳作大有望。平时写作不怎么样的同学则可以这么想:即使拿不出得意之作,也完全可以避免重大失误,要努力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三、成败之机在于动笔之初。

    谁都知道审题和构思是最重要的,但是,不少考生总怕作文时间不够,而不能对这两项工作投入足够的时间,特别是看到别人已经开始写作就仓促动笔。这时要切忌慌乱。审题有偏差,即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构思就是设计,事关整体,就像盖房子前的设计一样——最可怕的是写到中途又想另起炉灶。

四、为自己创设情境。

    写作与谈话有相似点,都要做到“心中有人”,写作虽独自一人完成,也要为自己拟想和设定一个具体情境——或向好友倾诉,或与客人交流,或对公众侃侃而谈,这样可使语言变得亲切,有节奏感,而且人称的变换、内容的深入、富有机趣的幽默都会不时地自然出现。文贵自然活泼,内心拘谨会大大地影响思维的发散和表述的流畅。进入情境,扮演角色,你就会忘却压力,远离紧张,从容提笔,挥笔成篇。

五、口气不要大,目光不可小。

    文章要让人喜欢,语气不可太大太绝对,不妨留有余地,多用委婉语。“义正”未必就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笑谈真理,寓庄于谐是一种境界。但是,这并不是说不需要质疑、批评,不需要思想的锋芒和气势。有一道上海春季高考的作文题是“有感于日本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奖”,有的考生在文中批评我们有些院士、博士耐不住寂寞,热衷于在各种场合抛头露脸,有的批评现行教育体制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可谓见识不凡,显现了初生牛犊敢于议大事的风采。文章是精神人格的体现,写作不能总是扮演规矩顺从的学子角色,更不能把考试视为被人监督下的苦役,而应有雄视的目光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总之,要寓刚于柔,内方外圆。

六、要十分注意表现形式。

    话题作文为考生发挥自己的才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诸如文题的拟定、角度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线索的确定乃至文章细小处的营谋都应力求新颖、巧妙和独特。须知,两篇思想内容相似的作文会因为表现形式上的某些差异而使得分悬殊。当写作内容确定之后,不妨首先想一想如何把它表现得更明晰、更精练,然后再想一想如何表现得更智慧、更艺术、更具可读性。在你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也许会悟出对内容的进一步修改和调整,从而使内容和形式达到更和谐的统一。

七、以朴素平实的语言写作。

    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对语言反复琢磨,精雕细刻,能把意思表达清楚的语言就是好的语言。但也不妨在个别紧要处,如开头、结尾以及段首句、主旨句等稍加修饰,显示文采与功力。有时,整散结合、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会像是整洁朴素的衣衫上平添了一枚别致的胸针,会像是山水盆景中添加了一座小亭或小桥那样给人以一种整体上的美感。

八、写作过程中应有数次“暂停”。

    “暂停”是某些体育比赛的专用名词,但于写作也颇有用处。在行文的过程中有时不妨停下笔来,心中默念题目,恰到好处地点一下题,这样既可防止思路旁逸、偏离题目,又可收到“既放得开又收得起”之效。有的时候不妨回头把已写好的语句和段落默读一遍,这样顺势再往下写,就有一种逻辑依据,可以使语句更加连贯,也便于过渡、照应等手法的运用。一段写完也可驻笔凝思,对下一段的文字再稍作酝酿以蓄势,也许你会感到离题更近了,想得可以更清楚、更透辟。

九、注意心理和写作策略的微调。

    开始动笔时,兴致正高,不由得会多讲几句,以致会出现闲话太多、离开正题太远的毛病,这时应克服急切多言的心理倾向,路得一步步地往前走,开头只是引出话题或观点,展开或深入是后边的事。文章写得连自己都感到枯燥乏味,必是内容平淡处,这时,要么赶快打住,要么设法转入新的角度或层面,适度地逼一下自己,让自己稍有压力,是有利于思维运转的。写得顺畅的时候,激情奔涌,思绪联翩,不妨来一点自我质疑,站在对立面的立场上挑剔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样做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辩证更理性,一两句补苴罅漏的“补笔”会使文章更为圆润。当感到文章可能来不及写完的时候,不可仓皇失措,而应抓紧时间写几句结束的文字作为补救,因为“虎头蛇尾”总比“有头无尾”要强。

十、理性对待“文面”问题。

书写潦草、随意涂改无异于给自己脸上抹黑。字即使写得不美,也不能让人难以辨认。文面应注意整洁,但是有些考生为了保持文面的整洁而坚持不改一字,即使看出字句中有明显不妥之处,也保持原样,不愿改动。这种刻意的追求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脸上有一污点,是擦还是不擦呢?还是擦去为好。看过毛泽东和鲁迅手稿的人都会发现,他们的涂改并未给作品的美带来破坏,反而给人一种灵动洒脱之感。经过仔细观察还可发现鲁迅对个别文字的涂改也很讲究,做到涂而不污,改而不乱,而且用同样的符号,给人一种整洁感。从某种意义上说,修改反映了思维从粗疏走向严密准确的过程,有些改笔反而能让阅卷老师看出你的严谨和高明

一.考场作文的点题技巧
    考场作文不同于一般文学创作,它有特定的的篇幅,一般不少于800字,特定的写作时间.针对高考作文的这些特点,在写作时也应有特定的要求,必须让阅卷老师快速地看到你点题的句子 .
    所谓点题句,就是点名主题或话题的句子,其用意就在于提示阅卷老师你没有跑题,你是一直在紧扣话题来行文的,即便你有几行文字偏离话题中心,但只要你在关键的地方出现了点题句,老师在快速阅卷中,也觉得你是扣题的。一般来说,考场作文点题句的最佳位置有以下几种。
    1、文章的开头,对于一般性的议论文或者散文,在开头就应该摆明观点。如果第一段用一则小故事或者用一组排比句来导入,那么第二段一定要把你表达的中心摆出来。如果阅卷老师读完前两段(200字左右),仍不能捕捉到你的观点,他就会有一定的阅读急躁情绪,所以此处点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2、段落的首尾,在写作中间部分的几段时,让段首是带有点题性质的引领句,段末是带有点题性质的总结句,这会给阅卷老师留下紧扣题旨的感觉。
    3、过度的部位、有不少同学把过渡部分归到相邻的上段或下段,这是错误的。过渡部分要独立成段,并且要适当点题。这是很显眼的位置,既要显示思路的流向,又要让阅卷老师感觉到你是在紧扣话题来行文的。
    4、文章的末尾、写文章不管前面用了怎样的技巧、铺垫,但归根到底,在文章的末尾一定要把主旨揭示出来。对于应试作文更是这样,有不少考生,到了最后该点题的时候,他反而故弄玄虚,写一些华而不实的句子,他可能认为不应该明白地说出来,总要朦胧一些才显示出自己的水平,殊不知这其实是最大的误解。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卒章显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对着挫折哭泣
个性化作文立意四法
以“人生路上的小门”为话题的作文分析及示例
命题作文“门,一直开着”写作导引及优秀作文
作文立意不深刻?5分钟仿写,教你一种有效表达自己观点的句型
五段法”写作模式例析(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