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精神疾病治疗的17个误区与真相
对于心理或精神障碍,是否进行科学的诊治,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患者是否能够痊愈,将来是否容易复发,决定了疾病对生活造成损害的大小。但患者往往基于某些考虑不愿来医院寻求帮助,或不愿坚持治疗,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的有以下17个原因和误区: 常见误区一:得心理疾病的人是心眼小,是自己想不开,是软弱的表现。 真相:人人都避免不了疾病,心理疾病也一样。约五分之一的人经历过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心理问题的困扰,是否患病取决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变化,和一个人是否容易感冒是一样的。抑郁的人很多都是有才智的人,并不是小心眼、想不开的人,更绝非软弱。很多名人得过抑郁症,比如:美国总统林肯、克林顿,英国首相丘吉尔,王妃黛安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川端康成,主持人崔永元等等,这些人都有着杰出的头脑和强大的人格魅力。而焦虑障碍更为常见,由于焦虑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本能,有时焦虑过多就会发展为疾病,容易焦虑的人往往有着更强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做人做事更为认真。 常见误区二:去看心理医生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真相:医生护士的工作就是为了帮助患者,即便面对患者难以启齿的问题,也不可能嘲笑任何一位患者。而就诊的患者都在想着自己各自的问题,根本无暇顾及别人,更不要说嘲笑了。很多人选择默默忍受疾病的折磨,不求助于医生,这会给生活带来很大损害,给人生发展带来很大限制,而前来就医,接受规范的诊断,进行基于科学研究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问题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常见误区三:吃药是抑制神经,对大脑有刺激,长期吃药能把人吃傻。 真相:抗抑郁焦虑药物的机理是提高大脑内负责情绪的物质比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并不会刺激大脑,更不会让人变傻。恰恰相反,长期的抑郁、焦虑或强迫可以直接引起大脑海马区体积的缩小,导致记忆力注意力的下降,所以说对大脑有“刺激”的是疾病而非药物,药物反而可以改善和逆转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下降,增加海马区的体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类药物使用 避开这些误区
“越累越睡不着”是正常现象还是病态?饮酒可催眠?
话题讨论
你是否患有神经衰弱, 这些征兆就能说明问题
又双叒叕失眠啦!别再数羊了,权威专家揭秘靠谱“催眠术”……
被误诊、病情反复......他吃下16种药、采访N多人,揭开这个病的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