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之韵》第14集:新乐府派(中篇)(视频 文字版)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意象,已成为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唐之韵》,系宁夏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北京三多堂影视广告公司花费两年(经过搜索资料、探究论证、采景设置、后期制作才完成)拍摄的文学教育片。其拍摄足迹遍步中国大江南北,投资逾百万。《唐之韵》共20集,每集播放时间约20—30分钟。这部系列片制作非常精致,它为电视诠释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着创造了新的空间。它独特的角度、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味获得了出人意料地热烈反响。

《唐之韵》没有明星,没有搞笑,是一部结结实实的文化作品。在喧闹的电视屏幕上,它让人感到一种千古幽香的书卷气,使我们领略到真正优秀的中国人的胸襟和气度。

今天,让我们走近第十四集:新乐府派(中篇)

 01

【视频】

02

【解说词】

 第14集 新乐府派(中篇)

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岁时贬为江州司马为分界线,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后期他日益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看待一切荣辱得失,用道家的“知足不辱”来达到明哲保身,又用儒家的“独善其身”来求得内心平衡。

任江州司马时,他曾来庐山花径这里游览。这“花径”两个字,据传就是他写的。他在《大林寺桃花》里写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的绝句都有过分直露的毛病,这一首算是较好的。山下桃花已谢,而山上桃花正开,就像人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因写新乐府而被贬谪,而苦闷,转到独善其身的道路上以后终于又得到解脱,这首诗正符合他这种心境。

不过,足以使白居易诗名不朽的,却是他三十五岁时写的《长恨歌》和四十五岁时写的《琵琶行》。唐宣宗在《吊白居易》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这两首诗流传之广。直到今天,一般人知道白居易,多半还是由于这两首诗。

《长恨歌》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生死相恋的故事,是个爱情悲剧。只是由于李隆基是皇帝,身份特殊,一举一动都牵涉到国家的安危。他疯疯傻傻地爱着杨贵妃,以致“从此君王不早朝”,荒废政务,弄得“渔阳鼙鼓动地来”,发生了安史之乱。对李隆基这种举措失当的行为,捎带批评几句,这原是主题展开中必然要涉及的。更何况,白居易这时正全力以赴在写讽喻诗,因而说到李隆基时语带讥刺,也是极其自然的。可问题是,前三十句除了“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等个别诗句带有明显的贬义外,其他各句都还只是客观地描述两人相爱的过程。一首一百二十句的诗,只在前三十句带贬义,就说这是“先写好色误国,后写爱情悲剧,两个主题纠缠在一起,这是说不过去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唐玄宗是皇帝,而在一些人看来,皇帝是没有资格当爱情悲剧的主角的。可是在《长恨歌》中,却偏生以皇帝为主角。于是就只好说,前面写的是好色误国,后面写的才是爱情悲剧,以此来缓解自己给自己拆桥断路的所谓矛盾。

《长恨歌》极善写人叙事。写杨贵妃的美,不写形貌而写意态和意态所产生的效应。“回眸一笑百媚生”,有了这一句,一切夸张她如何如何美的形容词都变得多余了。“回眸一笑”是意态,“百媚生”是意态所引发的效应,一个活生生的美人就在我们面前凸现了出来。“后宫侍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来正面写杨贵妃的得宠,概括得虽然精当,但显得抽象,缺乏震憾人心的力度。于是,诗人紧接着又补足两句:“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小农社会从来就重男轻女,诗人抓住这一点进行夸张,从天下父母不重生男重生女这种习惯心理的改变,来写杨贵妃的得宠和得势所造成的影响,真算是入木三分。由于主题是生死相恋,写安史之乱就只用“渔阳鼙鼓动地来”一语带过,写杨贵妃的死也只用“宛转蛾眉马前死”一语带过,然后就径直切入刻骨的思恋。在四川相思是:“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这些还是陪衬,重点是回到长安以后的思恋。

归来池宛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

西宫南宛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这一段叙事又简洁,又丰满,每一句都紧扣时令和眼前的实景。句句都在叙事,又句句都在抒情,情景交融,天衣无缝

接着又翻出一层波澜,写临邛道士升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灵魂,使生死相隔的两人再重见一面。已经成仙的杨贵妃终于找到了,出来与道士相见时,诗人结合整个故事发展的线索,把这一场见面的情景,写得情味十足。

闻道汉家天子合,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可是两人到底也没能见上一面,只留下一个无法填平的恨海,永远冲击着读者的心岸。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能把这种生死相恋写得这么淋漓酣畅,白居易叙事的功夫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琵琶行》作于十年以后,是他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这时白居易已经四十五岁。被赶出朝廷,赶到江州——今天的九江时,这算不上多么沉重的一次打击,竟使他情绪一落千丈。不过,他的热情毕竟还没有完全冷却,还能弹射出愤懑的火花,因此才提高了这首诗的品位。

“浔阳江头夜送客”,点出地点;“枫叶荻花秋瑟瑟”,点出时令;“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这几句是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的,同时又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写得极为紧凑。

“别时茫茫江浸月”,明月皓皓,江水滔滔,一片空茫。正在这时,琵琶女出场了,“忽闻水上琵琶声”,然而却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写弹琵琶这一段,最妙的是写得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进入高潮以后,又“银屏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些比喻都非常出色,使无形的声音,转化为有视觉形象的审美对象。色是月色,弹奏前是“别时茫茫江浸月”,弹奏完了以后是“唯见江心秋月白”。景是“东船西舫悄无言”,两条船在冷幽幽的月色中并靠在江边。情则是琵琶声唤起抒情主人公的惆怅。这种惆怅无处不在,琵琶弹出的每一个音,可以说都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颤动。“唯见江心秋月白”,“东船西舫悄无言”,这凄凉的月色,寂寞的船影,都又是饱和这惆怅的,弹琵琶这一场景写透之后,诗人借琵琶女诉说身世。然后逼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是从京城流落到九江这里来的,而诗人则是被贬谪而来,相同的遭遇,自然有相同的感慨。琵琶女“暮去朝来颜色故”以至“门前冷落车马稀”,年老色衰,终于被逐出旧日的欢乐。这种心情是悲愤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抗议。诗人说: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这种感慨的底层,同样拆叠着悲愤。他又怎能不悲叹一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呢!这震撼人心的两句诗,一千多年来曾被人反复引用,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抒发情感的闸口。

到晚年,白居易特别爱表现它的闲适心情。这类诗对后世士大夫的影响很大。现在我们来读这首闲适的小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

绿酒红炉,红绿相配,在阴沉沉将要下雪的黄昏,一看就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但寂寞无法排遣,于是想找朋友聊聊天。“能饮一杯无”,能来喝上一杯酒么?这一声问得多么亲切!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白居易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白氏长庆集
三支一扶:古代人文常识考点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长恨歌》接受史研究 ——兼论古代叙事诗批评的形成发展
《长恨歌》和《琵琶行》:同出自白居易之手,哪一篇写得更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