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情景喜剧20年沉浮记

摘自《贵圈》

你或许没有留意,20年前的葛大爷头上还留着头发,梁天瘦得像根麻杆,英达和宋丹丹还是恩爱夫妻,如今已经当妈的关凌同学那时还是个上小学的娃娃……这些当年的印记,并没有随时间消逝,而是被储存在一部名叫《我爱我家》的电视剧中。

一转眼,距这部剧的播出已经20年了。就在半个月前,媒体人郑猛的新书《我爱·我家》在北京举办发布会,英达、英壮、杨立新、李明启、关凌等主创重聚一堂。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重新走进杨柳北里18号楼202室,回忆那里曾发生过的故事。

在它之后,我们陆陆续续还记住过一些名字,马大姐、郭芙蓉、曾小贤……但《我爱我家》赋予观众最初的感动,却始终未能超越。


情景喜剧到底怎么了?那些带有浓重怀旧情怀的剧集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剧与剧、人和人之间又存在着什么联系?本期《贵圈》采访英达、英壮、吕小品、俞白眉、韦正等人,为大家还原情景喜剧20年的沉浮岁月。

前传:《我家》筹拍波折多 王朔跑路梁左入组

实际上,情景喜剧算是彻头彻尾的舶来品,是英达从美国人那里“顺”来的。1992年,王朔和英达合作的电视剧《爱你没商量》播出后反响不佳,意气风发的哥俩顿感受挫,决心整出一个新鲜玩意儿给自己翻身。就是这个有点赌气的行为,给了《我爱我家》,甚至整个中国情景喜剧一个机会。

《爱你没商量》的失败,让英达想起了自己在美国留学时看到的《考斯比秀》——一种将观众引入拍摄现场,同时收录观众真实笑声的全新模式。带着这个想法,英达找到了王朔,两人一拍即合,并开始筹备中国的第一部情景喜剧。

临时跑路的王朔,以策划身份出现在字幕上

王朔靠“三陪”忽悠投资 创作前临时跑路

两人在商量了几百字的故事大纲后,便琢磨着如何拉钱。按照英达“有好事得先想着亲戚”的性格,他很快便将目标锁定在一位东北的远房表舅身上。据英壮向腾讯娱乐记者回忆,“那个表舅是个养鱼的企业家,跟影视行业一点关系没有。”

王朔、英达、英宁三人成立了“拉投资专项小组”,带着故事大纲就直奔东北找表舅。在陪喝酒、陪滑雪、陪唠嗑的三陪攻势下,他们成功忽悠下了这笔投资。“具体数字已经不记得了,但几百万总是有的。”英达笑呵呵地说道。

就在拉到钱、准备进入剧本创作的时候,王朔却突然不见了。 原来因为《爱你没商量》的折戟,王朔承受不住外界的舆论压力,一个人“跑路”去了海南。

这个突发状况打乱了英达的计划。他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堂弟,当年同是北大戏剧社的骨干——英壮。后来,王朔在《我爱我家》片头字幕上的职位是策划。

英达、英壮为写剧本与世隔绝 梁左入组扭转大局

凭着大学时的磨合,英达英壮俩人继续着《我爱我家》的剧本准备。英壮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那会儿的英达已经是名人了,平时应酬特别多,想安心写作就得闭关。后来我俩就在西山的一个小招待所里封闭创作,完全与世隔绝。”

王朔向英达推荐梁左(右)参与《我家》创作

“天天吃白菜面条,英宁偶尔来给我们送送烧鸡,解馋补脑。”哥俩就这样在山里写了一个多月,可即便如此,剧本的进度还是太慢。这时候,身在海南的王朔给英达打了一个电话,推荐了一个编剧人选——梁左。此前,凭借《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等春晚小品,梁左在业界已经小有名气,正是他的加入,让《我爱我家》的剧本进度、包袱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按英达如今的说法,“《我爱我家》其实应该是梁左的《我爱我家》。”

正传:演员全是裙带关系 编剧酬劳全组最高

与拉投资时找亲戚的情景类似,英达找演员时依旧是先从身边人下手,《我爱我家》成了中国电视剧史上最光明正大的“裙带”剧组。从1993年《我爱我家》开拍,到1994年在电视台播放,这其中的许多故事,也只有在当时那个年代才能发生。

《我爱我家》可以说是中国最光明正大的“裙带”剧组,导演媳妇编剧弟弟老爹朋友都被拉了进来。

演员:导演的媳妇、编剧的弟弟,连老爹的朋友都来撑场

投资、剧本的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自然是找演员了。

大儿媳“和平”这个角色是全体演员中最早定下来的,其饰演者宋丹丹是英达当时的妻子。那时的丹丹阿姨风华正茂,凭借《超生游击队》等几个春晚小品,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偶像少妇,远比英达有名。她的出演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按照今天的话讲,就是星光璀璨,将整个剧组的卡斯都提高了一个level。

相对于宋丹丹进组的夫妻情谊,梁天的加盟就更加顺理成章。据《我爱·我家》作者郑猛透露,编剧梁左在创作剧中二儿子“贾志新”时,一直把自己的弟弟梁天当做人物原型。在剧中本色出演的梁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其眯眼坏笑的表情堪称时代经典。

至于大儿子“贾志国”的扮演者杨立新,是宋丹丹人艺的同事,与英达也有过合作;饰演小妹“贾小凡”的赵明明,则是英宁当时的妻子、英达的弟媳;此外,“傅明老人”的扮演者文兴宇,是在英达父亲英若诚的推荐下受邀入组的,当时他已是中国实验话剧院副院长了。

宋丹丹的片酬每集1000,杨立新只有300

如此算来,只有保姆“小张”和孙女“贾圆圆”才是凭演技入组的“实力派”。“小张”的扮演者沈畅,之前曾是银河艺术团的童星,如今已退居幕后,成了艺人经纪;而演“贾圆圆”的关凌小朋友则是从三个备选小孩中脱颖而出,算是“海选冠军”。

片酬:编剧酬劳全组最高 英壮2000、宋丹丹1000

相比如今的影视剧,演员酬劳动辄要占到制作费一半的情况,《我爱我家》对编剧的尊重可谓诚意十足。

在去年央视的节目《中国文艺》中,演员杨立新透露,他拍《我爱我家》的片酬是每集300多块钱。而在腾讯娱乐的采访中,担任编剧的英壮表示,当时梁左的工资全组最高,“毕竟他干了两份工作:文学师和编剧。”

据英壮回忆,他当时写一集剧本的酬劳是宋丹丹的2-3倍,杨立新的7-8倍。由此可估算,英壮一集酬劳超过2000元,宋丹丹的每集片酬大概为1000元。而年龄最小的关凌,片酬只有每集50元。

植入:现场冰激凌能吃到饱 啤酒成箱往家搬

虽然演员挣得不多,但剧组的“福利”还是很“优厚”的,这得益于剧中众多的植入广告。

梁天身上穿的T恤印有冰激凌的品牌logo

如今再回看《我爱我家》时,观众可以看到许多毫不避讳的植入性广告,某品牌冰激凌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当时的植入并不正规,厂家没有给剧组一分钱现金,只是无限量供应冰激凌而已。“这是梁天带来的,”英达说,“他们在剧组里放了个大冰柜,里面放满了冰激凌,剧组人随便吃还管够。”除此之,外还有电脑、饮水机、啤酒等等。“啤酒当时就是一箱箱地往家搬,大家特别高兴,等于剧组发福利了。这些植入弄得我们剧组生活氛围特别浓。”

后传:英氏喜剧爆发 英壮当明星吕小品偷学艺

《我爱我家》播出后,虽然有所争议,但还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它不仅向全国观众普及了情景喜剧这一概念,更让英达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有了英氏喜剧这块黄金招牌。公司建立后先后拍摄了《候车大厅》《中国餐馆》《网虫日记》《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一系列剧集,更让旗下英壮、吕小品、林丛等新人,练就了独当大局的本领。

《候车大厅》让英壮为观众熟知

文兴宇提携英壮走向台前 幕后主创变喜剧明星

在《我爱我家》之后,《候车大厅》于1997年正式与观众见面。这部描写铁路职工日常工作的情景喜剧,一下子将英壮从幕后推向了台前,成为了一名耀眼的喜剧明星。

虽然此前在《我爱我家》中饰演过医生的角色,但对英壮来说其主要职务还是编剧、制片主任这样的幕后人物。出演角色,一是为了给剧组省钱,二纯粹为了感谢哥哥提携。

真正让英壮坚定走演员路的,不是哥哥英达,而是《我爱我家》中的文兴宇老爷子。在《我家》播出之后,文兴宇开始筹备自己的新戏《电脑之家》,他不但找来英壮担任编剧,并鼓动他亲自出演剧中的男一号。

用英达的话说,他很感谢文老爷子,正是文兴宇大胆启用了英壮,才让他的表演才华得到释放。并为他今后成为英氏喜剧招牌演员奠定了基础。

英达最爱的作品反而惨败 《中国餐馆》生不逢时

在《候车大厅》之后,英氏拍摄了《中国餐馆》,这部英达倾注最多心血、个人最喜欢的作品,却因生不逢时,未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餐馆》在播出后,被电视台大量删减

用英达自己的话说,“算上《我爱我家》在内,个人最喜欢的作品是《中国餐馆》。他里面融入了我自己留学的经历,花费了很大心血。”不仅如此,参与了演出的吕小品更是直言,“这部戏是英氏公司创建后投资最大的一部情景喜剧。”

1999年《中国餐馆》拍摄完成,正准备开播的时候,发生了美国飞机轰炸南联盟大使馆的事件。一时间,国内反美情绪高涨,电视台方面紧急停播所有与美国相关的节目,《中国餐馆》便位列其中。拖了将近10个月,英达将它半送半卖地给了一家电视台,而到播出时,该剧已被电视台删减得面目全非。

吕小品片场偷师 《闲人马大姐》走上导演路

不过,失败并没有浇灭英氏喜剧的热情,在《中国餐馆》之后,《闲人马大姐》的成功,再次把英氏情景喜剧推上巅峰。这部戏不仅成就了蔡明“马大姐”的经典形象,而且一拍就是近十年,成了目前国内寿命最长的情景喜剧。也正是这部戏,让吕小品的导演才华得到发挥,并渐渐成为英氏喜剧后期的领军人物。

在《我爱我家》中客串过小角色的吕小品,虽然戏份不多却深受英达的赏识。从那之后,他的身影便经常出现在英氏喜剧的片场。从《候车大厅》开始,吕小品便有意识地站在英达身后,看导演如何指挥现场拍摄。而到了《闲人马大姐》剧组,他正式迈出由理论转向实践的伟大一步。

《东北一家人》是吕小品(左)的成名作

在《闲人马大姐》前40集拍摄时,吕小品担任剧本统筹,英达见他好学聪明,便有心栽培。每逢自己有事不在现场时,便安排吕小品“代班”。

为了防止片场的“老油条”不听指挥,英达对吕小品说,“你来指挥,我用对讲机帮你传话。”等到拍摄完成后,英达才告诉大家一切都是吕小品的指挥,让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年轻人。自此之后,吕小品便留在组里当起了副导演。

比《马大姐》稍晚,英氏喜剧的另一部代表作《东北一家人》开始拍摄,吕小品也被英达从《马大姐》剧组中调派过来任执行导演。吕小品坦言,这部戏的火爆成了英氏情景喜剧最后的疯狂。在这之后,英氏再没有一部戏,能像之前一样风靡全国了。

外传:尚氏喜剧崛起 《武林》捧红姚晨宁财神

英氏喜剧的辉煌成就,让其成为了情景喜剧的一代宗师。但由于模式雷同,它在进入新世纪后已开始逐渐走向下坡。与此同时,以尚敬、宁财神、俞白眉等为首的一批年轻人,已经跃跃欲试,开启了有别于英氏喜剧风格之外的创作路线。

英达“被忽悠” 吕小品安排尚敬进组

说到尚敬的入行,他首先要感谢的就是吕小品。

2000年左右,吕小品还在参与《闲人马大姐》的拍摄,期间他接到自己好友周晓斌的电话,想塞个演员进剧组:“我这儿有一哥儿们实在太穷了,但是人特好,给蔡明他们弄过春晚小品,能不能让他到你们那演戏,挣点钱?”而周晓斌口中的这个哥儿们,就是如今名噪一方的尚敬。

在《闲人马大姐》中,尚敬客串何蓉生

为了拓展全国市场,《马大姐》需要加入更多地方性角色。英达首先想到的是上海人,连名字都已经起好了,就叫“何沪生”。由于尚敬是四川人的缘故,为了安插他进组,吕小品也没少费周折。“英导,既然咱要拓展市场就得找人多的地方。上海才一两千万人口,咱干嘛不往西边走走?四川有一亿多人呢,咱把'沪生’改成'蓉生’多好听!”

吕小品说得振振有词,连一向精明的英达也被忽悠了,一拍大腿,改了!尚敬就这么进组当起了演员。

直到准备自己拍摄《向阳理发店》,尚敬才离开《马大姐》。而也正是在这里的演戏机会,让尚敬知道了情景喜剧的拍摄模式。“由此可见,我们这拨人都是在英氏受到的熏陶。”吕小品补充道。

凭《炊事班的故事》一炮而红 拍《都市男女》积攒更多人脉

在拍摄《向阳理发店》的时候,虽然经常会向英达讨教,但尚敬还是希望能做出自己的风格。直到《炊事班的故事》,尚敬才找到自己的一条新路。

《炊事班的故事》开创军旅题材情景喜剧

在尚敬看来,英氏的喜剧更注重语言的味道,这与梁左、王朔密不可分。而当2001年梁左去世后,国内在这方面已无人可超越以前的成就。尚敬在谈到《炊事班的故事》时表示:“我希望表达手段更多一点,剧情更闹腾一点,因此,在创作时借鉴了歌舞、戏曲等形式。”当然,这种想法在之后的《武林外传》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不管怎样,作为一部军旅题材的喜剧,尚敬把它做活了,《炊事班的故事》也成了尚敬的成名作。

《炊事班的故事》开始在全国播出时,尚敬来到上海,开始拍摄《都市男女》的前100集。就是在这部戏中,他正式开始和宁财神、姚晨、沙溢、喻恩泰等人合作。在他看来,宁财神鲜活、搞怪的写作风格正是自己喜欢的,惺惺相惜的感觉让俩人也谋划着,希望有一天能将自己的喜剧打上一个全新标签。

《武林外传》颠覆传统 无厘头幽默风靡全国

由于《炊事班》的成功,之前合作过的投资人又找到了尚敬。已“搭伙过日子”的尚敬、宁财神深感机会来了,便提出了武侠题材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的构思。2003年,宁财神开始了这部作品的创作。

随着剧本的出炉,他们开始一一挑选演员,先前合作过的演员成了尚敬的首选。《都市男女》中沙溢就是“白展堂”,姚晨成了“郭芙蓉”,喻恩泰成了“吕秀才”。此外,之前参与过《炊事班》演出的姜超,成了后来的“李大嘴”。至于剧中的“邢捕头”扮演者范明,尚敬原本有着更多的打算,只不过范明当时希望能拍正剧,“所以最后只能把他写走了。”

《武林外传》成功打造尚氏喜剧标签

《武林外传》和之前的英氏喜剧那种写实风格完全不同,随着中国网络环境发生大改变,观众对于恶搞、段子等新形式的接受程度大为提升。最终,《武林外传》在2006年播出后一炮打响,不但在全国各卫视黄金时段反复播出,还成功捧出了姚晨、闫妮等人,甚至连幕后编剧宁财神也都成了大明星。

除了尚敬之外,其实还有从英氏脱离出来的林丛,按吕小品的话说,林丛是英达手把手教出来的嫡传弟子,参与了《候车大厅》《闲人马大姐》等多部作品的导演工作。这位当年《我爱我家》的副导演,在2007年执导了《家有儿女》系列,也获得了空前成功。

尾声:《爱情公寓》不算情景喜剧的情景喜剧

《武林外传》之后,情景喜剧再无优秀作品令人挂怀。直到2012年,一部名叫《爱情公寓3》的作品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抖眉毛)曾小贤”的台词红遍大江南北。而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部系列喜剧的开播时间早在2009年。

《爱情公寓》大气晚成 导演韦正不愿和情景喜剧沾边

2009年,《爱情公寓1》开始在电视台播出,故事围绕一幢名叫“爱情公寓”的普通出租式青年公寓展开,讲述了公寓内的青年男女之间所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前两季在播出后,反响平平,直到2012年第三季播出后,才发酵出巨大的好评,可谓喜剧中的大器晚成之作。

《爱情公寓》播到第三季,才在全国走红,可谓情景喜剧中的大器晚成之作。

全片目前已播出四季,编剧汪远已经在微博上表示第五季剧本“正在写,肯定拍”。正在全国观众感叹情景喜剧回潮时,该剧的导演韦正却认为《爱情公寓》系列不应该划入这个范畴。“我更愿意称它是都市爆笑偶像剧。首先它的拍摄周期很长,甚至超过一般电视剧;其次是单集剧长,45分钟一集,哪个情景喜剧有这么长?”除了剧中的笑声外,《爱情公寓》再没有情景剧的元素了,“还是更接近偶像剧。”韦正说到。

笑点呈现更加多元 连字幕也不放过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点之外,《爱情公寓》的不同还在于,诸如《我爱我家》等传统英式情景喜剧,剧组会把工作重心放在现场拍摄,毕竟要三台机器同期录制,还要收录现场观众的笑声,考验的是导播的切换能力。《爱情公寓》却并非如此,他们将重心从现场拍摄转移到了后期剪辑上,甚至小到字幕,都要经过精心设计。

《爱情公寓》为加强笑点,连字幕都不放过

“不早不晚,才能达到效果”,韦正说,“就好比我们有场决战紫禁之巅的动作戏,吕布出来以后,东方不败说了四个字'霸气侧漏’,你回去看这个地方的字幕,它是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为的就是刺激观众的笑点!”

实际上,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除了还在播的《爱情公寓》——这个接近情景喜剧的偶像剧外,我们似乎真的再也找不到成功的情景喜剧了。

情景喜剧集体走向了没落。

评说:情景喜剧陷入死循环 网络平台或是出路

在我们采访过程中,许多曾痴迷于情景喜剧创作的幕后功臣,都已纷纷转行。他们或是改拍来钱快的电视剧,或是投身到高大上的电影圈,谈到情景喜剧的没落,每个人都表示出深深的无可奈何。

情景喜剧陷入制播恶性循环

“《东北一家人》的制作费有多少?”当问到吕小品这个问题时,一向快人快语的他却表示,“最好别问,钱实在少得可怜。可那会儿演员的价格低啊,照样能请明星来。”

《东北一家人》的制作费用非常低廉

没有钱,就请不到明星;没有明星,电视台就不愿意播;播不出去,就卖不出好价钱;卖不出高价,投资方要么赔钱,要么索性收手。这些问题俨然让情景喜剧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吕小品表示,就算启用了新人,你捧红的演员也不爱在情景喜剧里继续演下去。因为花同样的时间,人家在别的大剧里已经赚了不知多少倍的酬劳了。

编剧的影响和题材的限制

“如果再出现一个粱左,我相信我还能超越《我爱我家》或者是达到那个水平。”英达向腾讯娱乐记者提出了编剧人才的问题。

不过编剧俞白眉却不太认同这个观点:“不该老说没有人才,这个产业绝对不是只有这环缺失。比如编剧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平等对待呢?这是人才流失的原因。”

此外,审查机制也导致了一些讽刺性的包袱不能运用。“光我自己经历的戏,被毙的就太多了。”吕小品回忆道。

出路:政策扶持或者互联网的介入

《奇异家庭》虽依托互联网,但效果有限

“所以就需要政策的扶持。”英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拍摄资金、播出平台、题材,任何一方面的扶持都可以打破情景喜剧当下的怪圈。

“互联网的介入或许是一条出路。”吕小品说道。作为新兴起的金主和播出平台,视频网站似乎能够暂时缓解情景喜剧目前的窘境。他曾经也做过尝试,2012年他就和蔡明等人依托互联网的力量做了《奇异家庭》,只不过效果有限。

英壮也说以目前的情况,很难让他再去创作情景喜剧,什么时候有了新的局面他才会再回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笑望《我家》 | 1. 差点被《编辑部的故事》抢了头功
笑望《我家》| 2. 写相声的梁左来救场了
盘点国产十大情景喜剧,看过五部以上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我爱我家》里竟有这么多关系户,被这2个家族的人承包了
揭《我爱我家》幕后 葛优一出场工作人员就笑场
他是英氏三杰之一,因《我爱我家》而走红,而他妻子是谁至今成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