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心理财产品“零息过节”

小心理财产品“零息过节”

2014年01月28日 16:25 来源:今晚报 
 

  2013年年末,各家银行为了完成自身的存贷比考核,纷纷打出“收益牌”,以吸引储户资金。30天左右的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最为走俏,其6%到7%的预期年化收益受到投资者追捧。不过,业内人士透露,这类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其实没有那么高,投资期限方面的无形拉长,令实际收益大打折扣。

  实际上,有些银行在宣传理财产品时,往往强调年化收益率,而忽视告知投资者申购期和清算期的利息计算。理财产品的整个周期包括申购期、产品期和清算期,而资金在申购期和清算期这两个阶段没有利息。

  以某款35天银行理财产品为例,10万元客户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3%,产品申购期为5天,产品期为35天,清算期通常为3个工作日左右。在产品申购期及清算期间,不计入利息日,也就是银行实际占用投资者资金共43天,实际收益将被摊薄。然而,若某些银行巧踩“时点”,令产品到期日遇上法定长假,清算日则会继续顺延,银行兑付期进一步拉长。那么产品标榜的高收益率,将因银行占用资金的时间过长而大打折扣。

  出现兑付期拉长的现象,与银行通过理财资金揽储不无关系。银行理财产品在每月末会出现集中到期的现象,即月末这几天会有大量理财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通过对兑付期的时间安排,这些资金就能作为存款,帮助银行通过月末的存贷比考核。另一方面,由于该部分资金不用支付利息,所以节约了资金成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心你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息过节”
在银行买理财产品 这4大坑一定要避开!
这些小秘密 理财经理不一定告诉你
谁吃了你的利息 揭秘超短期银行理财品期限玄机
买银行理财被骗8个亿,投资理财时,我们要避开哪些坑?
去银行存钱,3个“套路”不可不防,不然钱可能会打水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