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二)
编辑怡爽
文/
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二)
当宝贝女儿告诉父母她遇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时,父母常常会马上就告诉她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父母还会为自己的做法而洋洋得意,然而这些小女孩却常常不领情,有时还会大发脾气。
当女儿哭泣或心情不好时,我不想听她诉说,而是直接告诉她我的想法,直接给她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女儿却告诉我:“我在这件事情中解脱出来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我不理会她说的这些,继续给她讲一些我认为很有效的方法,女儿就会不理我,或者冲我发脾气。
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尽量让她倾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并且我还学会了对此不做任何评价。当她基本平静下来之后,我再告诉她我的想法。这样,我就努力从一个说教者转变为了一个倾听者。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时常会扮演救苦救难的大英雄的角色,似乎不显显自己的身手,父母的自豪感就会受到损害。然而,每当父母扮演“救世英雄”时,女儿的情绪却会更糟糕,有时甚至还会引起亲子间关系的冲突。
一天放学后,10岁的梅子哭着跑回了家:“妈妈,体育老师说我身体协调性不好,他不允许我进入学校体操队。”
“他怎么可以这样呢,我马上打电话问问他是怎么回事。”说着,妈妈开始找电话本。
但让妈妈很惊讶的是,梅子对妈妈的“打抱不平”并不领情,她哭着对妈妈说:“既然你决定这样做,那就随你的便吧!”说完跑进自己的房间里,“砰”的一声把房门关上。
妈妈被女儿这种激烈的情绪着实吓了一跳,最终也没有给女儿的体育老师打电话。
后来,梅子向妈妈如实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不想知道解决办法。妈妈,我只是想发泄一下。”
在与梅子多次的沟通中,妈妈也意识到女儿并不喜欢自己“救世英雄”的角色。于是,每当女儿再向她倾诉某件事情时,妈妈总是这样问:“你是想听听我的建议和想法,还是只想向我倾诉一下呢?”当这种方法采用之后,妈妈很少再与梅子产生冲突。
当女儿渐渐长大,摔门事件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是很平常的事情。也许父母对此伤心、难过,甚至生气过,但在不了解女儿情绪的情况下,父母做出的任何帮助女儿的措施都是无力的。但当父母了解了女孩的情绪之后,也许并不需要语言,仅仅是父母一个认可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就能使女儿从不良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对于正在不断成长的女儿来说,她不仅有很多情绪需要向父母倾诉,更多的时候,她还需要父母认同、肯定并接纳她的情绪。
对于敏感的女孩来说,如果父母肯定她的情感,她就会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即使正在受坏脾气的干扰,父母对她情感的认同和肯定也能很快使她从这种坏情绪中摆脱出来。
但如果女孩的感觉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她就会有种不被重视的感觉,也正是这种感觉在促使着她继续伤心、哭闹,甚至是摔门、大发脾气。并且情感一直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小女孩最终会有一颗悲观的心。
其实,当女孩向你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尤其是负面情感,如悲伤、愤怒,父母与其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如接受她的情绪,并对让她产生负面情绪的遭遇表示同情。
妈妈:“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不就是一只小白免吗,我不是说再给你买一只了吗?”
对于敏感的小女孩来说,如果她的情绪得不到认同,一切家长看似合理的道理、建议等,她都会听不进去。而且,有时正是因为父母不认同她的感觉和情绪,而使她的情绪越来越坏。那些摔门事件几乎都是因此而造成的。
妈妈:“是呀,你很用心地照顾你的朋友,真的很可惜,或许你可以问问兽医这是怎么回事!”
女儿好像恍然大悟,不再哭了,而是认真地对妈妈说:“我一定要去问问。妈妈,你能再给我买一只小白免吗?”
当父母同情孩子的遭遇时,孩子过分激动的情绪就会因为父母与自己产生共鸣,而渐渐缓和起来。当情绪缓和后,孩子会很容易采纳父母的建议。
其实,父母认同孩子的情绪就是向孩子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你的感受是正当的。这能使孩子激动的情绪很快平息下来,也会使孩子听进所有安慰的话。
学校组织看电影,琪琪从电影院回来,显得非常生气。她看到桌子上的晚饭,禁不住大声抱怨:“妈妈,你又做胡萝卜!你知道我不喜欢胡萝卜!”
“而且在我前面是一个高个子男生,他几乎挡住了我的全部视线,而且他的头还不停地晃来晃去!”
“那更是雪上加霜了。一直坐在后面,还有一个坐不住的高个子男生。太糟糕了!”
“确实够糟。”琪琪慢慢平静了下来,“妈妈,你今天做的胡萝卜馅饼好像比以前好吃。”
这位妈妈的做法简直太棒了,我们可以为这位妈妈的沟通方式打100分!
当女孩情绪激动的时候,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接纳她的情绪,并对她的情绪表示同情,而不是火上浇油。如果妈妈这样说,“我辛辛苦苦做了晚饭,你却不知道感激!”这势必会引起母女俩的争执。或许争执到最后,两个人都筋疲力尽,妈妈觉得女孩不懂事,女孩觉得妈妈不体贴。“这一天真是糟透了!”琪琪可能会为这乱七八糟的一切而沮丧之极。
还有一种可能是,妈妈觉察到琪琪生气的原因,却给予了指责:“琪琪,我知道你没有看好电影,但你不应该责怪我做的胡萝卜!”妈妈说得没错,琪琪没有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但是这种直接的指责通常会引起女孩的排斥,“喔,你说的没错,可是我觉得很不舒服!”女孩在心里这样说,“我觉得你并不体谅我!”
然而,当妈妈体谅并接纳女孩的情绪后,女孩气愤的心情就会消减了一大半,并且她还会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冲动。所以,女孩用“妈妈,你今天做的胡萝卜馅饼好像比以前好吃。”这句话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绝大多数的女孩对于自己的外表都不满意,她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外表有缺陷,比如她们常常会说:“我太胖了”、“我的鼻子太大了”、“我的胸太平了”、“我讨厌我的大腿”、“我胳膊上的毛发太重了”……
一次又一次的统计表明,女孩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意,这几乎成为了公理。例如:
在一项对8~10岁儿童的研究中,半数女孩子都说她们对自己的体型不满,希望自己再瘦一点。
每4个女大学生中就有1个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不停地节食或狂吃减肥药。
其实,作为女孩的父母,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了,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刚刚2岁的小女孩就会抱怨自己的袜子上没有花。爱美是小女孩的天性,但太过于关注自己的外表又会给这些小女孩带来很多麻烦。
靖靖10岁了,是个胖嘟嘟很可爱的小女孩,但她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自己的体型让她很没面子。尤其当班里的调皮小男孩们叫她“胖妞”之后,她就开始拒绝吃晚饭,因此小小的年龄便得了胃病,而且心灵也常常处于极度自卑之中。
因为外表而使女孩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使女孩的心理处于极度自卑之中,这对女孩来说是极其残忍的一件事情。那么,做为女孩的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她呢?
4岁的小女孩睛睛看到妈妈正在镜子前化妆,她也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你也给我化化妆吧!”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睛,睛睛妈妈知道,自己的回答将对女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她想了想这样回答女儿:“宝贝,你是最美的,你不需要化妆了。妈妈每天都要见很多客户,化点淡妆是对客户的尊重。”
如果有人问正在化妆的年轻妈妈,你为什么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来化妆呀?也许大多数的妈妈会回答:“完美的外表让我更自信!”但如果你对女儿说这些话,就容易对女儿产生误导:自信来自于外表。那女儿以后也肯定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
睛睛的妈妈是聪明的,她知道自己的回答决定着女儿对自己外表的态度,于是用“化点淡妆是对客户的尊重”来回答女孩。妈妈的这句话向女儿传达了一种这样的思想:化妆是美的,但化妆也是要分场合的,经常与客户打交道是必须要化点淡妆的。这样既不会对女儿产生误导,使她过度关注自己的外表,又培养了女儿的审美品味,使她懂得了在什么场合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外表。
很多家长,尤其是妈妈,经常会对着镜子抱怨:“岁月不饶人啊,又老了!”她们常常会因为又过了一个生日而烦恼,或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年龄,似乎它是令人忌讳的秘密;她们经常因为发现一丝白发或一条皱纹而哀声叹气……
其实,妈妈的这一态度是错误的,它传达给了爱美的女儿一种这样的观念:衰老是可怕的,衰老会失人失去一切,包括自尊。然而,聪明的妈妈却不同,她会给女儿做一个自我肯定的榜样,她会让女儿知道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
8岁的女儿看到妈妈手上突出的青筋,便问妈妈:“妈妈,你的手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呀?”
妈妈神秘地对女儿说:“女儿,你知道吗,这是人体中血管的一部分。你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血管,它能把血液运输到人体的各个部分,正是因为它们不停地工作,人们才能生存。而且它的运输速度比最快的飞机都要快。你说这小小的血管神奇吗?”
如果妈妈是这样回答女儿:“人年龄大了都会变成这个样子。”那女儿肯定会从妈妈的话中听到对衰老的不满,而她自己也会对衰老产生恐惧感。因此聪明的妈妈从来不在女儿的面前抱怨自己的年龄、体重和外表。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但因为美丽的外表而获得的自信却不是真正的自信。父母应该在女儿小的时候就给她传输这样的观念,尤其是那些对自己身体不满的女孩。
不像一般的胖女孩那样畏畏缩缩,总想把自己藏在人群里,10岁的晶晶也是一个胖女孩,但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充满自信,自报奋勇当班长、报名舞蹈班学舞蹈、积极与老师讨论自己的解题思路……
当老师问起晶晶的父母是如何让晶晶如此自信时,晶晶的爸爸说起了那段经历:
晶晶刚上学的时候也非常自卑,因为她觉得同学们都因为她胖而不愿意跟她交朋友。她常常以“不饿”为理由拒绝吃饭,我怕她这样下去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伤害,便用她的偶像——杨澜来激励她:“你知道杨澜阿姨为什么这样优秀吗?”
“你不是收集过杨澜阿姨的很多资料吗,你认真地回答我,杨澜阿姨是漂亮还是有气质?”
“是因为她自信,她对任何事都满怀着信心、用最积极的态度去做,所以她成功了。也正是她的成功又增加了她自信的气质。不信你可以看看她的自传。”
女儿真的读起杨澜的自传来,就是从那时起女儿不再那么关注外表了,并且也变得自信并积极起来。
小女孩关注自己的外表并不是坏事,但过度关注外表就很容易变成坏事。因此做家长的在女儿小的时候就应告诉她,真正的自信并不是来自于外表,而是来自于充实的内心。
面对杂志、电视、电影等媒体上的那些美女,女孩们常常幻想:我要是拥有她们那样的身材该多好呀!有时这种幻想真的会让女孩们变得不现实起来:她们为了让自己瘦一点,疯狂地节食或吃减肥药;有时为了让自己的胸不至于那么平,她们甚至去关注隆胸广告……这时,父母很有必要把女儿拉回到现实中来。
14岁的露露常常看着杂志上或电视中的美女发呆,她常常对妈妈说:“如果能让我变成她们那样,让我干什么我都愿意。”妈妈意识到了女儿生活在幻想中,她应该为女儿的健康成长做点什么了。
一次,露露又在出神地盯着电视上的模特发呆,妈妈对她说:“她们的身材和外表都很完美,但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像她们这样呀!想想你们班的同学,有拥有这样完美外表的吗?”
以后每次露露出神地盯着那些美女时,妈妈都会跟她开玩笑:“又在羡慕全世界只有8位的超级名模呢?”
这样说次数多了,露露还是喜欢这些美女,但已经不再幻想自己也变成她们那样了。
对于整天拿自己与那些媒体上的名模、名星作比较的女孩来说,父母应该给她们换一面镜子,让她用现实当作镜子,而不是让媒体打造出来的完美形象误导了她。
小女孩萱萱一直为自己脸上的雀斑而耿耿于怀,她认为因为这些雀斑,自己显得很丑。也正是因为如此,她的心情每天都处于沮丧之中。
爸爸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便翻出一些老照片让女儿看,边看边给女儿讲:“看看你的爷爷、你的叔叔、你的姑姑,他们的脸上都有雀斑。这些雀斑是我们家族的象征,也是成功的象征。”
“看看你的姑姑,虽然她的脸上有雀斑,但她还是那样的漂亮,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位很成功的女士,她现在已经拥有了两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你看,你长得多像姑姑,尤其是那些可爱的小雀斑,这说明你以后肯定会像姑姑一样成功。”
从此小女孩再也不讨厌自己脸上的雀斑了,有时,她甚至还会因此而感到骄傲呢!
在女孩小的时候,她往往不能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时,家长就要给女儿一个值得信任的理由,让女儿坚信它,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当然,女儿懂事之后,父母还要告诉她,外表美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美,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妈妈带女儿坐公交车外出,一位衣着华丽的美女坐在“老幼专座”上,照着镜子摆弄自己的发型。这时,一个老人上车了,美女装做没看见,继续弄她的头发。这时售票员开始提醒大家:“哪位给老人让个座?”这时坐在离门口比较远的一位女士站起来,搀扶着老人边走边说:“老人家,您坐这吧!”
“孩子,人美不美并不是看外表,要看内心。那位给老人让座的阿姨才是最美的。”
如果在女孩小时候,她就能把握“真正美”的标准,那么,她长大后就绝不会再因为自己的外表而怨天尤人,而是把大部分心思用在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美化自己的心灵方面。
我们的女儿生活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而某些商家正是抓住了孩子们对广告没有抵抗力这一特点,而在媒体上大肆地做广告。于是,我们的女儿进入超市之后就再也不想离开:“妈妈,我要吃那种薯片,在电视上都做广告了!”“妈妈,我想喝这种奶,电视上的小朋友们都喝这种奶!”……
引导我们的女儿盲目去消费,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有些媒体对我们女儿的误导和残害更严重。
我和6岁的女儿一块看动画片《小淘气》,正看到起劲的时候,一条关于整容医院的广告插播进来。广告里几个学生模样的女孩正在抱怨自己身体上不满意的地方,这时,一个女孩竟然说:“整容可以让女孩变得更漂亮、更自信、自我感觉更良好!”
相信每一位家长看到这样的电视广告,肯定都气愤得直想把电视机砸烂。在这一方面,中国政府控制的还算可以,最起码在孩子常看的少儿频道不允许插播那些乱七八糟的广告。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我们的女儿只看少儿频道,当我们女儿渐渐长大后,她不再喜欢看少儿频道了,是不是又要继续遭受媒体的残害呢?那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女儿呢?
女孩生活在媒体轰炸的社会里,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避免媒体对她的误导和残害,这就需要父母们给女儿打一支“媒体广告免疫针”,使我们的女儿对媒体广告免疫。
在女儿小的时候,我就给女儿讲了《皇帝的新衣》的故事。后来,每当电视上的广告铺天盖地播放时,我就告诉女儿:“宝贝,你看到了吗,这些商家又企图给我们穿‘皇帝的新衣’呢!就拿这个洗发水广告来说吧,他们说用了这个洗发水后就会使头发发生改变。其实这都是骗人的,就像故事中的裁缝一样,他们创造了一种感觉、让皇帝自我感觉良好,其实皇帝什么也没有穿。宝贝,你说我们信了这些广告,是不是也会变得像故事中的皇帝一样傻?
自从我给她讲过这些之后,每次电视里再次播放广告时,女儿都会对着电视摇摇她的拳头并大声喊道:“我不会信你们的,因为我不想穿皇帝的新衣!”
多聪明的妈妈呀,相信接受妈妈的这一观点后,女儿不但会对电视广告免疫,而且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将不会受到别人的欺骗。
媒体如猛虎,它会把我们女儿对信息的抵抗力一点点吞噬掉。那么,作为女孩的父母,我们应该如何为她们打好这支“媒体广告免疫针”呢?
如果父母因为不喜欢韭菜的味道,就告诉孩子:“韭菜不好吃,以后不要吃韭菜。”也许父母的这一建议就是徒劳了,孩子不会采纳。但如果父母亲口品尝了多次韭菜,然后又告诉女儿:“韭菜不仅味道不好闻,口感也不好,而且吃多了还容易拉肚子。”这样一说,孩子就很容易采纳父母的这一建议,并且真的不再吃韭菜了。
同样的道理,父母从没有认真研究过女儿所接触的媒体,就一直在试图说服女儿放弃她正在接触的媒体、放弃她正在听的音乐,这很容易遭到女儿的反感。相反,如果父母和女儿一块坐下来,尝试着看一看她喜欢的媒体,父母的体会就会更深刻,对媒体的看法也就更有说服力。
随着女儿的渐渐长大,很多父母开始学会在和女儿一块看电视时,评论电视里的角色:“我不喜欢这个广告片,因为它太歧视女性”、“我不喜欢这位女主角,因为她太自以为是”……也许很多女孩对此很反感,她们会对父母的这一行为表示抗议:“妈妈,你不要这么挑剔好不好!”“爸爸,你还让我看电视吗?”……
女儿的这种反应也许会使我们很受伤,但这至少让女儿知道媒体所传达给她的那种思想是不正确的,父母做出的这一牺牲是值得的。
“让女儿知道你的观点”,这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不一样的声音,这些小女孩很轻易地就会接受媒体所传达给她们的声音。所以,在与女儿一起接触媒体时,父母要勇于把不同于媒体的观点亮出来。
当然,父母如果能够养成与女儿定期交流对媒体看法的好习惯,这将极大提高女儿对媒体及媒体广告的免疫力。
在女孩的成长中,《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等童话都是她们最喜欢的,并且她们还幻想着自己能变成故事里的公主,被英俊的王子吻睡,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的女儿从2岁起就喜欢听《睡美人》之类的童话故事,她希望我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她听。这些童话故事是美丽的,但我真的怕她这么小就接受故事里的思想,等待王子来吻她,等待王子来改变她的命运。
于是,当同样的故事再讲第二遍的时候,我就会自己改编故事的经过和结局。如当巫婆向美丽的公主施展魔法时,勇敢、聪明的公主凭着自己的勇气和能力打败了巫婆,从而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位爸爸说的不无道理,如果女孩从小就相信童话故事里所说的,她的白马王子能改变她的命运,那她长大后就有可能放弃努力、放弃提升自己,从而把精力全部放在寻找白马王子上。
所以,当父母给年幼的女儿讲童话故事时,也要注意童话这种媒体对她思想的腐蚀。如果你的女儿真的相信了《睡美人》之类的童话,那父母一定要像上面事例中的那位爸爸一样,用改变故事结局的方式,让女儿相信自己的命运可以自己把握,把沉睡的睡美人唤睡。
女孩的气质,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一种馨香,来自她优雅的举止、来自她的礼貌、来自于她的博览群书、来自于她的琴棋书画无所不知……
父母如果在女儿还小的时候,就注重对其气质的培养,那么女孩长大成人之后,势必会成为一位高贵、文雅、知书达理的优秀女性!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年轻一代的审美观如何变化,女孩父母们的观念也不会变化,他们最希望看到的依然是——孩子,还是要有女孩子的样子!
举止优雅带给女孩子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它不仅赋予了女孩柔性、大气、得体之美,更为女孩成长为小淑女奠定了最强有力的基础。进入成人世界的我们更是深深明白,举止优雅将会为长大后的女孩子带来怎样的无穷魅力。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性格外向的女孩子,却给父母带来了众多关于“举止优雅”教育的挑战。
人家小姑娘说话嗲嗲的,衣服穿得干干净净,但我女儿就是个“皮大王”。唱歌大喊大叫,把玩具弄得“身首异处”,喜欢和男孩子在一起疯,小裙子上总是脏兮兮的。我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小淑女?
如果一个女孩,处处尽显如男孩一般的阳刚之气,像男孩一样好动、淘气,这的确是让父母感到头疼的一件事情。如果父母顺其自然,那孩子势必会变得日益失去女孩子的风范,毫无优雅可言;如果父母严加管束,又极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性。
那么,身为父母,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去约束女孩子不当的言行、一点一滴地培养起她们的小淑女气质呢?
女孩和女孩也是不同的,有的女孩子天性好静,有的则天性好动。因此,要想将自己的小公主培养成真正的小淑女,父母最少要准备两套方案。一套方案,用于那些精力过剩、个性外向的女孩;一套方案,用于所有女孩子,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培养她们的淑女气质。
虽然由于女性荷尔蒙的作用,很多女孩子都会表现得很安静,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养方式的变化,像男孩子一样精力过剩的女孩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了。
9岁的小冉在班里有个外号——小喇叭,一到下课,第一个冲出教室的一定是她。翻单杠、爬云梯,那些男孩都不敢玩的器械小冉通通不惧怕。
一天,原本蹦蹦跳跳的小冉突然变得稳重起来,做事慢条斯理。下课时,她走在全班同学后面,课间活动时,别人在一旁玩耍,她却安静地坐在台阶上看。
当老师问她怎么了时,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生鸡蛋,告诉老师:“妈妈告诉我不能弄破它。以后我要做淑女了。”
让女儿每日揣个生鸡蛋,就能培养孩子的淑女气质吗?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正确吗?想必所有看完故事的女孩父母们,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父母们的担心是正确的。用强制的手段,硬让一个性格外向、精力充沛的孩子,变成一个安静的小淑女,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遏制了和破坏了孩子童年的快乐。
此外,淑女的含义除了稳重外还包括知识、礼节、宽容、善良等等,这也不是一个鸡蛋所能解决的。
随着女孩年龄的增大,父母可以逐步引导孩子做一些安静的事情,例如折纸、下棋、画画、钓鱼、照相、集邮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女孩安静专注的性格。
对于精力旺盛的小女孩,父母可多为孩子提供一些体育用品,如小皮球、儿童剑、小自行车、溜冰鞋等,这些都是好动孩子十分青睐的物品。当孩子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不仅从此多了一种有益的兴趣爱好,还可达到以动制动的目的。
别以为小孩什么事情都不懂,她可都看在眼里呢。有一次她冲我发脾气,我就说她,“小姑娘不可以这么大声说话”,结果就听到她小声嘟囔:“妈妈和爸爸不开心的时候也这么大声说话的。”
听到女儿这么说,从那以后,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急性子,暗自发誓要给她树立一个优雅妈妈的好榜样。
无数事实证明,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女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母亲说话大嗓门,那女儿讲话也必然不能细声细语;妈妈行为无所顾忌,女儿自然也会大大咧咧……所以要想培养出真正的小淑女,妈妈必须先做优雅女人。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在自己女儿的眉宇之间,看到自己优雅言行的影子。
优雅举止是有一定标准的。在日常生活中,女孩父母们不妨参照以下标准,对孩子提出合理正确的要求。
1.仪容仪表。
仪容仪表的整洁对女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父母应对女儿做出如下几点要求:要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干干净净;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
2.行为举止。
父母应对女孩子的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例如,优美的站立姿势要求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千万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摆动,步速适中等。
3.表情神态。
父母要教育女儿,与人交往要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要面带自然微笑,千万不要出现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习惯动作。
4.言谈措辞。
父母要让女儿养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如经常说“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父母还应告诉女儿,沉默寡言、啰嗦重复,都是不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向孩子讲解优雅举止的标准时,不要用教训、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当优雅举止成为孩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孩子卓尔不凡的气质也就形成了。
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往往出于考虑少,而不是有意冒犯。因此,如果父母此时严厉斥责、制定规矩,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母亲带女儿去一位阿姨家做客前,她用提示的口吻对女儿说:“我们去看阿姨的时候,如果你能和她握手,并且用餐的时候主动为她拉出凳子,我们会为你感到骄傲。”做客回来后,母亲这样表扬了自己的女儿:“我和阿姨今天都很高兴,我们真喜欢你和阿姨握手,并为她拉椅子的样子。”
一般来说,当父母对女孩子有所提示,女孩子往往会牢记并努力实现父母的期望。而父母适时的表扬,则可以让孩子的这种好习惯得到延续。经常这样提示和表扬,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不再需要提示、只需适时表扬就可以了。
此外,父母还可以制定一些家庭内部的基本原则,来引导孩子举止文雅。比如,如果你想说“你这个没教养的孩子,把胳膊肘从桌子上拿开!”可以换成这样说:“我们家的规矩是吃饭时,胳膊不放在桌子上。”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因为你是在说一种制度、一种行为,而不是在批评她。
针对孩子腼腆、害羞的问题,国外的儿童心理学家曾在多所小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个小学生中就有2个腼腆的孩子,程度会因年龄不同而略有差别,其中60%以上为女孩子。
女孩子更易害羞,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想必很多女孩家长们对此也深有体会。因此,在我们的耳边,也经常响彻着父母们不解的声音:
“女儿很腼腆,如果让她在亲朋好友面前唱歌、跳舞、讲故事,她总是低下头,紧张得半天开不了口。”
“女儿从小就害羞,家里来了生人(包括不经常往来的亲属),她会很快躲到了妈妈的背后,把脸藏起来。”
“女儿在幼儿园从不主动表现自己——回答问题不积极,不主动找小朋友玩……我问她为什么?她总是说不好意思。可是她在家表现的却总是很活泼。”
在日常生活中,女孩父母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中活泼大方、能说会道,可一旦到别人家里或碰到生人,就会局促不安、胆怯怕生,做什么事都要成人代劳。对此,父母们也很是无可奈何:“这孩子,在家里挺能的,怎么出来就变样了?”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在1~2岁时都要经历正常的害羞期。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出现的害羞是属于一种正常现象。但当孩子过了这段害羞期,甚至到了学龄期仍然过分害羞腼腆,父母就应对此多加关注、多加引导了。
因为这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腼腆和害羞,虽和天生的生理因素有关,但也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当孩子表现出害羞或腼腆时,父母常犯的错误有这样两个。
每次带乐乐出去,妈妈总会提前给女儿打“预防针”:诸如见到认识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要主动问好,人家问什么要好好回答……但十次有十次女儿拿她的话当耳边风,偶有巧遇她也会把脸扭向一边根本不看人家;如果对方是高高大大的男性,她就干脆趴在妈妈身上给人家一个后背。这时,妈妈往往会以“这孩子害羞”敷衍过去,觉得这样才能在熟人面前挽回点面子。
和乐乐妈妈一样,很多家长在孩子给自己“丢面子”时,都会赶紧向对方解释,“我女儿太腼腆”或“她是我们家脸皮最薄的”。
可家长殊不知,这种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害羞是十分不妥的。这就好似给孩子贴上了一个“害羞”的标签,当这种“我是害羞的”的意识深深植入孩子的内心,她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了,以后她还会利用这个标识来逃避不喜欢的人——这时,害羞就成为了小女孩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晓晓是个害羞的孩子,每次遇到熟人一逗她,她不是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就是哭着跑开了。因此爸爸每次带晓晓出门,回家后都少不了批评晓晓一顿:“你怎么这么不争气,连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这以后,为了避免尴尬,爸爸越来越少带乐乐出门了。
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腼腆内向的性格,与父母的少鼓励、多指责有很大关系。
腼腆的孩子一般都会自信心不足,父母一味的指责只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再次受到打击。可以想象,一个自信心严重受创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变得开朗大方呢?
此外,故事中父亲为了“不丢面子”而少带孩子出门的做法也是十分错误的。试想,一个很少与人接触的孩子,又怎么做到待人接物自然不扭捏呢?
腼腆、害羞是很多女孩子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对此,父母们千万不要着急。只要面对孩子的害羞行为,我们不犯“贴标签”的错误、“不体贴反指责”的错误,采取循循善诱、增加锻炼机会等教育方法,我们的小公主自然会成长为一位大方不忸怩的优秀女性。
要想让女孩子告别害羞、告别腼腆,父母就必须给予她更多与人接触的锻炼机会。这其中,做客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1.带女孩子多做客。
做客前父母应先向女儿介绍一下造访的对象,让孩子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其次还要帮助女儿树立一定的信心。比如,可这样鼓励孩子:“王阿姨特别想见你,她们家还有一个小哥哥,有很多玩具,一直都想跟你玩。”诸如此类的话,可以帮助孩子消除陌生感,树立信心。
2.把客人请进来。
父母也可经常请亲戚朋友到家中做客,给女儿创造当小主人的机会。这时,对那些在生人面前易胆怯的孩子,父母不必急于求成,可按以下步骤循序渐进地教她们:
(1)向客人问好。
(2)为客人送递茶水;帮助大人招待来客。
(3)鼓励孩子与客人交谈或为客人表演节目。
父母应在孩子做好前一步的前提下再提高要求,不要强迫孩子做她不能胜任的事。等孩子习惯了前一种做法,可自然过渡到下一步。
客人走了之后,爸爸对女儿乐乐说:“女儿,你今天真棒。客人都夸你了,爸爸妈妈真为你高兴。”乐乐刚还在为自己的害羞表现而惴惴不安,听了爸爸的表扬马上显出高兴的样子。
爸爸接着说:“明天爸爸要把你一直很喜欢的那个娃娃买给你,做为你这次优异表现的奖励。”乐乐高兴地抱住了爸爸:“谢谢爸爸,其实……我下次还可以做得更好。”
在做客之后,父母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哪怕孩子的表现还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也要力求表扬到位。父母的表扬、父母的礼物,不仅是对孩子的认可和鼓励,更可促使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腼腆的孩子往往自我感觉差,在社会活动中有一种“被抛弃”感。因此,父母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
妈妈曾对10岁的女儿很担忧——欣欣不仅不爱与同龄人交往,而且一个知心朋友也没有。但细心的妈妈发现,欣欣虽然朋友很少,但她对年龄比她小的孩子却很热情而且满怀爱心。
于是,妈妈帮女儿找到了一个表现的机会——辅导邻居的一个小孩学习。欣欣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这个工作恰好可以发挥她的特长。没过多久,附近很多的小孩子都慕名而来,请她帮忙辅导功课。
“事业”的成功以及周围小孩子们的“崇敬”,大大增加了欣欣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渐渐的,欣欣开始变得越来越开朗大方了。
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一面,父母的教育就是要将孩子闪光的这一面继续发扬光大。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时,大方不扭捏的个性自然会水到渠成地形成。
在《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一书中,我们曾经提到,男孩的父母如果不注重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那么淘气、莽撞的男孩很容易就会变成不讲礼貌的“坏小子”。
而与男孩不同,对女孩进行礼貌方面的教育,家长们往往会感到轻松很多。很多家长也都对自己教育女儿懂礼貌的方法、成果颇有自信:
“女儿收到他人礼物忘记说谢谢,我一个眼神过去,她就会心领神会地连声道谢。”
“女儿做客时乱翻人家的桌子抽屉,还随便跟人家要东西吃。回家后,我严厉地批评了她,从此以后她再也不敢犯相同的错误了。”
“一次女儿出去玩没有准时回家,我就罚她不准吃晚饭。从这以后,女儿再也没有不准时回家过。”
女孩父母们可以想一想,你是否也曾这样教育过自己的小公主要懂礼貌呢?我想,这会是很多中国父母在教育女孩时的一种常态。
在前面的章节我们已经介绍过,小女孩更注重父母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更注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当父母对女孩进行严格的约束和管制,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也正因为如此,父母在教育女孩子的时候,往往会采取最偷懒的一种方法——直接告诉女孩,这不可以、这样不对!
例如,当小女孩打断了大人们的谈话时,作为父母的你会怎样教孩子要懂礼貌呢?我们给出这样两个种答案:
1.生气地说:“不要无礼,打断别人的谈话是很不礼貌的。”
2.平和地说:“我希望能把话讲完。”
生活中,想必很多父母都会采取答案1中的方式。可父母在制止孩子插话的同时,却恰恰忘记了打断插话的人同样也是不礼貌的。
而答案2则是不同的,父母在制止了孩子插话的同时,还告诉孩子这样一个信息:“每个人在说话时都不喜欢被别人打断,请你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你这样的行为是大家所不喜欢的。”
当父母粗暴阻止孩子的不礼貌行为,更易顺从的女孩子,大多不会向父母询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她们会直接选择遵从父母的意愿。
于是,表面看来,在父母的严格约束和管束下,女孩的确渐渐学会了礼貌。可实际上,在她的内心深处,她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懂礼貌、礼貌待人究竟有什么好处。
无数事实也证明,那些小时候在父母粗鲁、强迫的教育下学会礼貌的女孩,往往在长大成人后会产生叛逆心理,故意说脏话、不讲礼貌。在她们看来,讲礼貌更多是父母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和需要,而并非一定要去遵守的做人准则。
女孩父母可以想想看,女孩小时候,100%都是乖巧可爱,讲文明、讲礼貌的。可当这些小女孩子长大成人后,为什么有的女孩子继承了自己礼貌文雅的好习惯,而有的女孩身上却一点不留小时候懂礼貌的痕迹了呢?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父母在小时候的礼貌教育,是否深入女孩子的内心。
总之,父母们应牢记这样一个教育真理:让礼貌教育进入女孩子的内心,才会形成一种持久的气质!
身为成人的我们都知道,礼节和礼貌,这是女孩最起码的教养。所以,很多父母也都十分注重培养女孩子的礼貌习惯。
可是,父母应当注意了,任何强制女孩学会礼貌的行为,都终将是毫无成效的。所谓的礼貌教育,应当是如春风化雨一般,深入女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她学会体味他人的情感、懂得感恩,这才是正确而有效的气质教育。
女孩子的父母,带着自己的小公主在外交际时,常常会十分注意提醒和鼓励孩子使用敬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等最常见的礼貌用语。而回家之后,很多父母却都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认为在家里使用不使用敬语是无所谓的事情。
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恰当的。女孩子良好气质的形成,并不在于她在他人面前表现如何,而在于这种良好的表现是否是她的一种习惯。所以,父母教育女儿讲礼貌、懂礼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女儿在外、在家的表现保持一致。
当第一次从女儿口中听到“笨蛋”这个词时,我震惊了,并开始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格外注意。于是在生活中,我和孩子的爸爸约定都尽可能的用“请”、“好吗”、“谢谢”、“对不起”这样的言语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或者歉意。
没有多久,我就很欣喜的听到女儿这样对我说:“妈妈,帮我拿一下玩具好吗?”以前她是这样命令我的:“妈妈,你去给我拿那个玩具,快点。”
更主要的是,当我给女儿洗了手或者给她削了水果的时候,她会说“谢谢妈妈”了。
现在,女儿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面,我再也不用为她的礼貌问题而费心了。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分不清什么话当讲什么话不当讲,她会将最亲近的、接触最频繁的父母作为模仿的对象。所以,在家中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运用礼貌用语”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是对为人父母者的第一要求。
有时候,女孩子就像是一棵小花苗小树苗一样,她们的成长也同样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当我们强制地让她们执行礼貌行为,就好比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表面上看是成功了,实际上却是失败了。
所以,教育女孩子学会礼貌,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她去体味他人的心情,带领她去感悟礼貌所能带来的更加美好的东西。
6岁的佳佳刚收到姑妈送给她的一件包装好的礼物,她满心好奇,赶忙用力打开,想弄清楚里面包的是什么。妈妈在一旁看着,开始变得焦躁、紧张起来。
其实,佳佳的妈妈大可以不必这么粗鲁地教孩子学习礼貌,而效果恰恰会更好。
相信这时候,更懂得察言观色的小女孩会跟着妈妈的话,表达自己的感谢。如果女孩没有那么做,则妈妈可以在事后,就她们两个人时这样处理:
“姑妈很体贴,也很周到,给你买了这么好的礼物。我们给她写一封感谢信或者打一个感谢的电话如何?如果她知道我们也惦记着她,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这种教育孩子要懂礼貌的方法,虽然比直接训斥要复杂,但却更具有长远的成效。妈妈不仅给了孩子更多感悟的时间,同时还引导孩子要多考虑他人的感受,让女孩子明白“自己的感谢,会给对方带去快乐”。这样,让女孩子从小就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显然要比单纯地学会说“谢谢”要更有益得多。
在教育孩子对待客人要有礼貌时,如果用道理不能说明的话,我们不妨让孩子真正体会一下做客人的感受。
我与小侄女关系很亲密,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小侄女却一个劲地吵闹,不理会客人的招呼。第二天,小侄女到我家来做客时,我没有像往日一样用果冻、薯片等好吃的来招待她,而是对她不理不睬。看到我这样对待她,小侄女委屈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这时我才对她说:“姑姑不理你,你是不是不高兴了?那昨天来的那位客人跟你说话,你不理睬她,客人是不是也不高兴呀?”小侄女似乎听明白了,以后家里来了客人,她不但会主动打招呼,有时还会将自己的水果拿出来招待客人呢。
当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礼貌问题自然也就不再是什么教育难题。
孩子到了3岁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是女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会对自己的衣着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更早就在这方面有了敏感性。对此,女孩的父母们常常抱怨说:
“我们家的小姑娘才2岁多啊,那天可冷呢,可她说什么都要穿裙子。”
“我家那个更过分,背着我拿我的口红当眼影,涂得整个像个花旦。”
正如父母所描述的一样,处在审美敏感期的女孩子,会突然对美产生很多的想法,比如有的女孩子喜欢有“宝石”(亮片)的衣服、有的喜欢穿裙子、有的喜欢扎漂亮的辫子……
所以,如果父母发现你的小公主有追求美丽的倾向,那我们就要恭喜您了,因为您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已经到来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从审美敏感期开始,女孩子的一生都会一直处在一种对美丽的探索之中。所以,在这个探索的初期,如果父母经常粗暴地干涉、阻止、限制,孩子的审美发展就会停滞,并遭到破坏;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审美观形成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鼓励,孩子就极有可能成长为一位审美能力极高的美丽女孩。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审美观方面,态度、方法不正确的女孩父母并不在少数。一位父亲就曾这样悔恨地写道:
女儿3岁那年冬天,突然发了神经,每天起床非裙子不穿。她顽固地认为裙子是世界上最美的服装,别的无异于垃圾。任你怎么跟她讲道理她都毫不妥协。她用惊天动地的嚎叫逼迫你就范,每天早上起码有40分钟时间纠缠在这个问题上。
我无意干涉女儿的审美趣味,若是夏天这不成问题,春秋我也会让步。可天寒地冻怎么穿裙子?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启动“紧急状态法”,抽她屁股:“你这小妖精!这么大点儿就臭美,长大了还不变成个狐狸精!再嚷要穿裙子我就把你从窗口扔出去!”
女儿立即安静了。狂风暴雨之后,妻子又辅之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妻子的谆谆教诲也基本上是我的思想:一个女孩子从小就把注意力集中于外在的修饰上,长大后就会成为花瓶,甚至是坏女人。
女儿好像隐约听懂了,也可能是暴力和恐吓的作用,总之她再也不提裙子的事了。甚至到了夏天该穿裙子的时候,她也拒绝穿裙子。
这以后,我给女儿买了无数条漂亮的裙子,但却再也没有看到她欣喜的笑容。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但爸爸的严厉体罚、妈妈的思想教育,却无一不让孩子的头脑中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穿裙子的小姑娘将来必然会变成坏女人。
父母可能是当时太着急了、也可能是太急躁了,但他们所提出的理由却根本经不起推敲。谁说爱打扮就一定要变坏?谁说爱美就不能成才?父母们也许不会想到,这一次错误的审美教育,很可能就此阻断了孩子成为时装设计师、模特儿、美容专家或者演员的可能。
因此,当你的小公主也表现出强烈的爱美倾向时,父母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只有父母更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用爱来包容孩子,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乐观快乐、积极向上的阳光女孩。
审美品味的高低,最能反映人的气质。怎样培养我们的小公主具备较高层次的审美意识,以便让她们在富有个性的审美中建立自尊与自信呢?
家里的经济条件很不宽余,但女儿却很爱美。看到一些小朋友着装艳丽,或戴项链、手镯,不免流露出几分羡慕。她悄悄地问我:“园园涂红指甲好不好看?”
我意识到孩子开始越来越爱美了。但如果我只简单地告诉她涂红指甲是不美的、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想那是对孩子不公平的。而且,强制的态度也将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一次,我花10元钱买了5公斤毛线头,那是毛衣厂的下脚料。我把五颜六色的线头一截截接好,给孩子织了十来件衣、裙、裤、背心,利用颜色俱全的特点,精心设计出富有儿童情趣的款式和图案。
女儿穿上这些衣服,平添了几分聪颖、活泼。小朋友们羡慕极了,好多阿姨也都借她的衣服做样子。
后来,我再问女儿:“你还要贝贝的粉缎子棉袄和项链、戒指吗?”她赶忙说:“不要不要,像个小大人,多俗气!”
孩子年龄还小,产生一些不正确的审美观是十分正常的,比如认为穿得花花绿绿就是美、带好多首饰就是美等。对此,父母千万不要粗暴干涉和严格制止。这时候,父母应运用一些方法,适当去转移孩子不正确的审美视线。就像故事中的妈妈一样,当女孩穿上了人人都羡慕、夸奖的漂亮衣服时,她自然会认为自己才是最美的,不需要再效仿她人。
美丽的最高境界就是拥有自己的个性,不随波逐流。那么,父母们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女儿拥有富有个性的审美观呢?
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个好方法:和女儿一起制作一件独属于她的美丽衣服。
一次,我对女儿说:“我们一起动手,为你制作一件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怎么样?你来设计样式和图案,妈妈帮你一起做。相信一定会很棒。”
女儿立刻来了兴致,对我的建议表示赞同。没过几天,女儿就设计好了她所喜欢的衣服样式——一件非常漂亮的小裙子,上面还有一个卡通小姑娘。接着,我和女儿又一同去购买了相关的材料,布料、扣子等。
伟大的制作工程开始了。我和女儿一起动手,画图、剪裁、缝制……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才大工告成。我和女儿把这件美丽的裙子挂在衣架上欣赏,那奇特的效果,简直令人心醉!美得我和女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件衣服穿在女儿身上立刻有了轰动效应,路人多行注目礼。女儿也开始对自己的审美越来越自信了,她甚至有了自己的伟大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不管小女孩长大后是否能够成为服装设计师,我们都可以肯定地说,长大后的她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这次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服装的经历,不仅会给她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让她体会到创造美的过程比享受美更令人陶醉,更为孩子增强了审美自信心。
虽然现代女性早已走出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藩篱,但女孩父母们却不得不承认,让我们的小公主从小就掌握一些乐器、爱好音乐,这无论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智力发育,都是有好处的。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变化,很多女孩父母也都树立了一种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
“现在,我给女儿报了芭蕾舞和钢琴班,有空还会带她去听听音乐会,倒不是希望她将来成名成家,就是觉得一定的艺术修养对女孩的成长很有好处。”
“我让女儿学乐器,并不是要求她一定要掌握什么技能,只是想培养她的气质和艺术修养。”
音乐作为一种表达心灵感受的语言,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情感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很多女孩子,也正是因为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才拥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灵动气质。
“花了血本买钢琴,初学钢琴时孩子很好奇,有很大的兴趣去学。可是枯燥的学习使孩子很快产生了抵触情绪。”
父母们的困惑都是正常的。这也是父母们在培养女孩音乐才能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那么,面对这些问题,父母应如何解决呢?希望下面一些科学的建议,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借鉴。
虽然天赋对于孩子学习音乐的成效影响巨大,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天赋的孩子就应当放弃学习音乐。父母应当知道,学习音乐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并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
此外,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1~6岁间,注重对孩子音乐天赋的引导,也可对孩子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培养女儿的音乐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让音乐伴随着她的活动。如起床时,我会给女儿播放一些活泼、有力的乐曲;吃饭时,再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临睡前,播放一些轻松、安静的乐曲;即便是给女儿讲故事,我也会选择一些和谐的乐曲做伴奏,增强情感的渲染。
有时,我还鼓励女儿跟随音乐的节拍有节奏地做动作,如打拍子、踏步、跳舞等。
这位母亲是智慧的。当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美妙音乐的环境中,她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小孩子学东西,最容易3分钟热度,要让孩子有信心学下去,选择乐器就很关键。在选择乐器时,儿童音乐教育专家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3岁以下的孩子,肺活量小,学习吹奏乐有困难,开始最好不要选择这类乐器;
第二:4~5岁可以开始学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而学习弦乐器,如小提琴、古筝等,应该在5岁半之后。一般来说,学习键盘乐器一年,基本掌握了音准和节奏感后,再转学弦乐器会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在帮助孩子选择乐器时,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兴趣。父母不能违背这一规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问孩子是否愿意,强迫他进行学习。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不利于学习,甚至还会让孩子对学习乐器感到厌倦。
因此,帮孩子选择乐器的正确方法应当是:父母引导为主,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欣仪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有让她学习一门乐器的想法。为此,爸爸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欣仪进行引导:
“你看,电视上那个弹电子琴的小姐姐好棒呀!她的手像是在键盘上跳舞。”
“那个拉大提琴的小哥哥,竟然能奏出这么美妙的乐曲,真是太神奇了。”
此外,爸爸还经常带着欣仪去各艺术学校、乐器行走走,让孩子看看各种乐器,听一听、摸一摸、试一试……很快,小欣仪就迷上了电子琴演奏。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说:“刚给女儿买了小提琴,她拉了几天嫌太累就放弃了。后来,她又对学钢琴产生了兴趣,我也很快给她买了,可她刚学两天却又要放弃。孩子怎么这么没长性啊!”
其实,父母们的烦恼都缘于这样一个原因——让孩子的心愿实现得太容易。
女儿看到别的小朋友有钢琴,她也想要,于是整天缠着妈妈说这件事。聪明的母亲没有立刻满足他,她不想让女儿成为呼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公主”。
在她确认了女儿对学习钢琴的确有兴趣后,她认真地告诉女儿:“钢琴很贵,要用掉好多好多的钱,妈妈要认真地工作一段时间,把钱攒够后才能给你买,你得等一等。”
一段时间过去了,女儿一直记着妈妈的话,当她再次向妈妈提到这件事时,母亲故意面露难色,十分抱歉地对他说:“对不起,钢琴实在是太贵了,你能不能再等一等呢?”女儿虽然有点儿失望,但还是答应了妈妈的请求。
到了向女儿履行诺言的时候了,妈妈拿出三万元钱,故意叫工作人员将它们换成每张10元面额的,然后将一大堆钱带回家摆在女儿面前,告诉她要花这么多钱才能买到一架钢琴。孩子看到面前的这么多钱,惊讶得张大了嘴。
就这样,女儿通过妈妈的苦心,理解了一架钢琴的价值,她不仅很自觉地爱护这架钢琴,并非常认真地学习钢琴。
科学证明,越是让孩子轻易就能实现的心愿,孩子往往就越是不会珍惜。因此,希望培养孩子音乐才能的父母,一定要学会延迟满足孩子对乐器的购买要求。
穿上薄薄的纱裙,戴上美丽的装饰,在荧光灯闪烁的舞台上自由舞蹈……很多女孩子小时候都曾经做过这样的“舞蹈梦”!
现在,很多父母想把女孩子送去学舞蹈,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舞蹈演员,只是想让孩子练练形体和气质、培养培养兴趣。可是,各种可靠或者不可靠的消息却让父母们有点犹豫:
其实,父母们这样的担心都是不必要的。看看我们身边那些能歌善舞的女孩子吧!舞蹈不仅塑造了她们的美丽,更在增添魅力、锻炼体力、磨练毅力、丰富想象力等多方面,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感受到了这么多舞蹈所赋予女孩子的优美气质,身为女孩父母的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具体来说,舞蹈带给女孩子的好处是很多的,其特有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重要方面:
1.形体优美: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的女孩子,经过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她们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
2.动作协调: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可锻炼孩子的动作协调性,使孩子更有节奏感。
3.增强肢体灵活性、柔韧性:经过舞蹈训练,孩子的力量控制、稳定性、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
4.培养审美情感:舞蹈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表现内心世界,可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使孩子们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
5.培养自信心:舞蹈演出能培养孩子表演的能力,使孩子们不怯场,表现力强,拥有更好的心理素质。
形体的优美、肢体的灵活与柔韧、较强的审美能力……恰恰是女孩子形成优美气质所必须的。因此要想让女孩子成长为一个更为多才多艺、更具个人魅力的女性,父母应从小就注重培养女孩子的舞蹈气质。即使不送女儿进入专业的舞蹈学校进行学习,也要让女儿积极地加入班级或集体组织的舞蹈学习中。
每个女孩子,都是天生的舞者,她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用手舞足蹈、蹦蹦跳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就会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美丽舞台的中心。那么,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孩子学习舞蹈,进而让孩子拥有优美的气质呢?
一般来说,具有舞蹈智能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1~4岁)就会表现出其舞蹈的天赋。
1.对舞蹈有强烈的兴趣;
2.动作协调、轻盈、优美、灵活;
3.动作完全与音乐一致;
4.脚的走、跑、行进、跳跃等动作,富有节奏且灵活自如;
5.能利用手和手臂的结合,做出许多动作;
6.喜欢模仿性动作;
7.喜欢电视上的舞蹈节目;
8.能伴着音乐的节拍律动;
9.愿意与小朋友一起表演;
10.能根据自己学过的动作,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
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天生的舞蹈天赋,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例如,经常让孩子通过电视观看少儿文艺节目、歌舞表演等,让孩子用感官直接感受舞蹈的美,引起孩子对舞蹈的注意和兴趣。这时,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小公主喜欢“手舞足蹈”时,更要积极地加以引导。
此外,父母还应鼓励自己年龄较小的女孩子学习一些儿童舞。儿童舞动作简单且富有韵律,孩子十分容易掌握。当孩子对自己的舞蹈充满自信时,自然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需要提醒的是,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女孩子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第一要看孩子的兴趣,第二要看孩子的身体条件。而且进行专业舞蹈学习时,孩子的年龄也不宜太小。运动专家建议:5~12岁是少儿身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时候进行舞蹈学习,将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大有裨益。
延迟满足,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的应用。学习舞蹈是很苦的,很多孩子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怕疼、怕累而最终半途而废。因此,当你的女孩子向你提出学习舞蹈的请求时,父母一定要记得延迟满足她的心愿。只有让她知道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她才能鼓起勇气继续坚持、继续努力,最终学有所成。
女儿一直缠着要去学舞蹈,可我知道学舞蹈是很苦的,孩子很容易会打退堂鼓,这样会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怎么办呢?于是,我故意骗她,说不让她去学,理由是怕她打退堂鼓、怕她浪费钱。
刚开始,女儿听我这样一说,有点犹豫,可马上又说:“妈妈,我不怕苦,我会坚持到底的,我不会打退堂鼓的!”我又故意把她晾在一边,不答应她,一来是调调她的胃口,二来是使她以后训练时不敢因怕疼而不练。
虽然我口头上不答应她,可我却经常有意带她去看小朋友们跳舞,还经常在她面前夸哪个哪个小朋友跳得很好,我很喜欢她,很欣赏她。这一下女儿可急坏了,又不敢硬缠,便悄悄地观察我,只要我一高兴,就向我提起要去跳舞的事(其实我也在观察她)。
过了一段时间,我知道时机到了,故意很勉强地答应了,还对她提出不准半途而废的要求。这时的她只顾着高兴,就很痛快地答应了。果然,在日后的舞蹈学习过程中,女儿所表现出的努力程度、坚韧程度,要远远高出其他女孩子许多。
由于小女孩的定力和吃苦能力都不是很强,她们学习舞蹈一段时间后,常常会产生退缩心理。这时,父母一定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父母可先对孩子的舞蹈学习进行一定的帮助,进而对孩子的成绩给予及时肯定。当小女孩对学习舞蹈有了一定的自信以后,她自然会坚持下去。
女儿的各种先天条件并不是很好,学舞蹈她体形偏胖,不是首选;学钢琴,她指头偏短,没有潜力;学声乐,她的嗓音有点哑。咨询了有关老师后,我给她选择了画画。
但半年后的一天,女儿却哭哭啼啼的跟我说:“妈妈,我不喜欢学画画了。我想学舞蹈”
因为考虑到女儿从小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再加上学画画也是我的一相情愿,我答应了女儿的请求。但我对女儿提出了要求,学习舞蹈很辛苦,不可以再次退缩。女儿很爽快地答应了。
可没想到,改学舞蹈后,女儿又是一脸伤心,哭着跟我说:“妈妈,我不学舞蹈了。我太胖了,老师说我的腰太硬。”
理由很充分,但我不能上当。本来让她上特长班仅仅是为了培养一种爱好,多一点艺术修养,不是为了让她学有所成,但现在看来,我更应该培养的是让她学会负责,学会直面困难,学会挑战自我。
这以后,我给她制定了每天的练习计划,利用晚饭前这一段时间陪她练习。很快练习就初有成效,几个难度较大的动作女儿都顺利过关了。伴随着我的鼓励和表扬,以及坚定的态度,女儿再也没有和我说过要退缩的话。
要想让怕苦、怕疼的小女孩们学会一种技能,父母既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也要在孩子处处退缩的时候态度坚决。这不仅是为了孩子在长大后能拥有一份特殊的才能,更是对孩子意志力的一种强有力锻炼。
只有经历过一定磨练的女孩子,长大之后才能真正做到有所坚持、有所成就。
其实,绘画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画画,它更重视通过画画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绘画还能让我们的小公主敞开心灵,使她在绘画中舒展自已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尤其是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毅力、耐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
“在女儿学习绘画的同时,她也渐渐开始养成了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无论花开了、燕子飞来了,她都会第一个发现。”
“女儿不到4岁开始学习画画。现在,小小的她就有很好的审美能力,不仅自己很会搭配服装,还经常指导我的着装问题:‘妈妈,你应该穿短裙,长裙把你的美都掩盖住了’。”
不难看出,在绘画的过程中,女孩子卓越的个性能力、审美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了在自己的画纸上创作出美丽的图景,她们学会了观察美、体悟美、展现美……
我们甚至可以对绘画的作用这样进行概括:绘画,赋予了女孩子更多感悟美的能力!
孩子的绘画兴趣,既缘于天性,也和父母的正确培养有关。在此,我们仅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绘画兴趣,给父母们提出了若干的建议。希望能为女孩父母们所参考、借鉴。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三、四岁,大都会十分喜欢“到处乱涂乱画”,而且女孩子的“涂鸦”意愿往往会比男孩子表现得更强烈一些。其实,这也正是孩子学习绘画的启蒙阶段。
而父母在孩子绘画的启蒙阶段,态度如何、采取的方法如何,将直接关系着孩子日后对绘画是否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学画水彩画,菲菲的妈妈来接女儿了。菲菲马上把自己刚画好的画递给妈妈,妈妈拿着画,掉过来转过去地研究,还是没有看出女儿画了什么。“这是什么呀?”妈妈小声问菲菲。“是猫呀。”菲菲话音还未落地,妈妈就连着夸奖:“是猫,是猫,画得真像!我们菲菲好棒,猫画得真好!”说着眉开眼笑地领着菲菲回家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菲菲的这副画获得了某比赛的一等奖。评委们说孩子的线条大胆、有创意。
当我们的女儿对某些活动有兴趣时,父母如果能像菲菲的妈妈那样,理解孩子,并不停地表现出由衷的赞赏,这就给予了孩子极大的鼓励,可促进她能力的逐步提高。
孩子在刚开始对绘画感兴趣,往往会停留在形象片面、单调的层面上。这时,家长应因势利导地诱导孩子画出更丰富的画作来。这对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增强孩子的绘画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女儿画了一个瓜籽形状的图形,在圆头处又画了一条线,家长可以很感兴趣地问她画的是什么,孩子回答是“小老鼠”,那么大人就可以作以下顺势诱导:
家长:嗯,女儿真能干,想一想小老鼠的眼睛长在什么地方?画出来给我看一看(这时孩子一般都会自己画出来)。
家长:画得真不错,画上眼睛的小老鼠就更像真的一样了。再想一想小老鼠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呢?
这时可以再引导孩子说出《小老鼠偷米吃》的名字,或其它的名字。最后写上画画的人名和日期。
家长:那好啊!爸爸(妈妈)一回来就能看到,一定很高兴,会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
孩子身边的事物是五彩缤纷的,只有让她们在大千世界和生活中学会感悟、学会观察,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爱上绘画,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绘画技术。
为使我们的小公主学会观察、感悟的本领,首先,父母应多带孩子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里去寻找和观察一切美丽的东西。名胜古迹、园林美景、潺潺溪流、烂漫山花、叽喳小鸟,这些都是教孩子学习绘画的最佳教材和最好课堂。
为了让学习绘画的女儿更热爱绘画、精进画技,父亲经常带她去动物园采风。
有时,父亲会和她一起坐在草地上,告诉女儿闭上双眼,静静倾听大自然的美、感悟大自然的美。
有时,父亲会给女儿安排一些明确的观察任务。例如,带女儿观察老虎时,父亲会对女儿提出这样的观察要求:老虎的皮毛颜色、条纹,眼睛的形状、尾巴的长度以及老虎发怒时能露出几颗牙齿……都要统统记录在案。
事例中这位父亲的做法就很值得父母们借鉴。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更深刻地感悟大自然的美,往往会引发孩子更多的创作热情。而教会孩子学会观察,则是提高孩子绘画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女孩家长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不管女孩子的相貌如何,如果她干净整洁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很快就会博得他人的喜爱,父母也会感到很骄傲;但如果小女孩拉里邋遢,头不梳、脸不洗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即使其他人没说什么,父母也肯定会感觉特别没面子。
当然,除了家长们的“面子”问题,不讲究卫生、不注重仪表美,还会对女孩子的生活带来诸多的影响。
例如,不讲卫生的孩子更容易生病,肚子疼、长蛀牙、易感冒……;不讲究仪表美的女孩子,往往不被他人所接受,无法获得好人缘儿;不注意干净整洁的女孩子,往往很难拥有优雅的气质,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淑女……
虽然很多女孩父母都知道,讲究卫生、注意仪表的干净整洁,对女孩子来说好处颇多。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却很为培养孩子的干净整洁习惯而发愁。
佳佳今年10岁了,长得很漂亮,但就是不爱干净。佳佳妈妈对此很烦恼:“我们家姑娘什么都好,爱学习,又懂事,就是不爱干净,吃饭前让她去洗手,她就冲两下,有时连手背都没湿;让她刷牙,她也懒得刷。因为不讲卫生,她常闹肚子,还长了蛀牙,长期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呀?”
佳佳妈妈的烦恼,也正是许多女孩子父母共同的烦恼。对于女儿不讲卫生的习惯,家长们常常尝试使用很多方法,讲道理、批评、责打……但孩子却依然无动于衷,仍然是你觉得我的衣服该换了,我就去换;你觉得我该洗澡了,在你的三催四推下,我就去冲两下……
为什么更易管理的女孩子也会如此不听话呢?其实,这与父母的很多错误教育方式是不无关系的。
很多女孩父母都会为自己的小公主制定很多的卫生规矩,比如不洗手就不能吃东西、衣服脏了要及时换、不能头不梳脸不洗地往外跑……但规矩虽多,执行的效果却如何呢?
小女孩菲雨刚想用脏手去抓馒头吃,就被爸爸呵斥道:“忘记不洗手就不能吃东西了吗?你这样会肚子疼的。”菲雨看到爸爸这样严厉,立刻大哭起来,说什么也不吃饭了。
妈妈赶紧打圆场:“来来,不哭,不洗就不洗了。让妈妈用纸巾给菲雨擦擦就好了。”
规矩在执行的过程中,又被规矩的制定者——父母自己否定了。这样一来,规矩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孩子自然也会更加漠视这个讲卫生的习惯。
一位爸爸告诉女儿:“你是大孩子了,去,自己把脸洗干净。”孩子乖乖去洗脸了,没过一会儿就洗完了。爸爸一看,埋怨道:“这孩子,怎么就洗了一小块脸呀,脸的侧面、耳朵后面都得洗。”孩子又去洗了一便,还是没洗干净,爸爸着急了:“得了得了,就这样吧。”
告诉孩子要把脸洗干净,却不告诉孩子如何才能把脸洗干净,这显然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洗脸方法。这位父亲,显然就是犯了有要求、却不教方法的错误。这样一来,孩子如何能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干净整洁的仪表不仅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还会让人对自己充满自信。因此父母们应首先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女孩子不讲究卫生、不讲究仪表美,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想让女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就一定要严格执行卫生规则。在这方面,一位聪明的妈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虽然我为女儿制定了很多的卫生规则,但这小家伙总是故意让我为难。
我和他爸爸都没有理她,我们开始吃饭,女儿凑在餐桌前。但是,我们不给她拿餐具,也不给她盛饭。
女儿眼睛里开始有泪水,但是我们不为所动,不看她,继续吃我们的饭。到最后,我们都吃饱了,该收拾桌子了,她这才可怜地对我说:“妈妈,我饿。”
“去洗手吧,洗完手,妈妈就给你把饭菜热一热。”我仍然不忘规则。
结果,那小家伙乖乖地去洗手了。从此,她对我们订立的规则深信不疑。
对待这些执拗的小女孩,家长最重要的是坚持原则,当家长把女儿的“耍赖关”、“发脾气关”、“哭闹关”都闯过时,孩子无“招”可使,便会对订立的那些规则深信不疑了。
1. 物品归位 。
父母从小就应培养女孩子把脱下来的衣服、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等物品归位的能力。这对孩子将来爱整洁,做事情井井有条都很有帮助。例如,每次孩子乱放衣服或玩具等物品,妈妈都要提醒孩子,“这些东西应该放在哪里的?”
2. 叠衣服 。
事实证明,那些从小就能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女孩子,往往会成为一个卫生习惯良好、个人仪表良好的人。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女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让她自己负责叠衣服,并做出适当的指导。
例如,父母可让孩子先从小衣服叠起,比如短衣、内衣、孩子自己的衣服等。熟练后再教孩子叠一些大衣服和厚衣服,如孩子的棉毛衫、妈妈的上衣、长裤等。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技巧,例如如何才能把裤子叠得不出褶、如何才能把衬衫叠得更平整等。
很多女孩的父母都对“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的理论深信不疑。他们坚信,只有从小就让女孩子过奢华的生活,弹钢琴、看画展、吃山珍海味、穿高档衣服,把她像小公主一样教养长大,见过更多世面的女孩子才不至于被人骗走了。
“女孩子就是让人疼、让人保护的。所以,即使父母省吃简用,也要为女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
父母们的良苦用心是可以理解的。但真的是让女孩子吃好的、用好的,享有充裕的物质生活,女孩子就会拥有超高的品位、超高的审美能力,进而拥有高贵的气质了吗?
其实,女孩父母们往往片面理解了“富”这个概念。“富”并不单单代表金钱的充裕、物质生活的绝对满足,它还意味着父母要赋予女孩子自信、自强等强大的意志力量;父母要不断开阔女孩子的眼界,丰富她的知识内涵;父母要赋予女孩子理性思考的能力、判断的能力,让她的眼光更高远……
金钱充裕的“富”,很有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娇纵、挑剔、禁不起任何打击、不能自立的柔弱女性;而概念更为博大的“富”,才真的会带给女孩子一生的富足、一生的幸福。
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看着自己可爱聪慧的女儿不能拥有漂亮的衣服、更多的玩具,我也曾经暗自垂泪。和其他同龄女孩子比吃穿的昂贵,我们是比不起的。于是我就暗自发誓,一定要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小淑女,让她具有其他女孩都不具备的品质与气质。
穿着上,虽然不能给女儿买高档时装,但我编织的手艺却是一流的。因此,女儿的服装虽不昂贵,却件件博得了众人的羡慕。女儿也很为自己的“时尚而不庸俗”感到自豪。
日常习惯上,我更是严格要求女儿。为了让女儿养成干净整洁、有节制的习惯,我甚至定了这样一条家规——宁可不吃饭也要干净!
为了增强女儿的知识修养,我带领女儿一同去图书馆办理了一张借书卡,每个月我都会陪女儿一同去图书馆一次或两次。
在我的严格教育下,女儿不仅在学校是老师同学眼中的榜样,更成为了左邻右舍眼中标准的小淑女。
看了上面的故事,您有何感想呢?因此,我们的女孩父母们,如果您想让自己的女儿具有高贵的气质、不同一般的品位,那么请一定要记住以下教育原则:
让女儿过奢华的生活以提高品位,远不如让女儿拥有一个聪慧的头脑;
女孩子高贵的气质,来自其桀骜不逊的内心,来自其知识的不断累积。因此,要想培养女孩子的高贵气质,就需父母多用心、多引导、多付出,真正实现概念宽广的“富”着养!
女孩子是否具有高贵气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是否拥有自信。一个自信的女孩子,她的言行举止之间自然会蕴涵着超乎常人的坚定、果敢、骄傲等气质,而这恰恰是形成高贵气质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培养女儿的高贵气质、培养女儿的自信,父母可为自己的小公主订立这样两个对她们一生至关重要的原则:
1.走路的时候抬头,挺胸,收腹。
女孩子是否高贵、是否自信,会很大程度地体现在她的形体展现方式上。因此,女孩父母一定要从小就让孩子养成抬头挺胸走路的习惯,这是培养女孩子高贵气质的一个最基本要求。
2.说话的速度要适中,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
女孩子的气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语言展露出来。女孩子说话太快,会给人鼓噪、不安等不自信的感觉;说话太慢则会给人拖沓、无主见等柔弱的感觉……而适中的语速,恰恰是展现女孩子最佳气质的最好方法。
提升女孩子品位的最好方法,就是一定要增长她的见识。增长见识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旅行、读书、学习一些才艺等等。只有女孩子掌握的知识增长了、判断能力增强了,她才真的不会被外界的种种所诱惑。
女儿5岁那年,我在书店买了本介绍全国旅游景点的书,每到一个地方旅行之前,我都会先在书上看一遍,然后用儿童容易理解的语言讲给女儿听,让她先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我想,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玩,不但锻炼了身体,同时也可以增长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语言及写作能力都有好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除了让她准备该带的物品外,还专门给她准备了一个能背着的小旅行包。其实我知道孩子所能承受的重量,里面并没有装很多的东西,目的只是让她有合作的意识和小大人意识。
当我们在旅途中遇到不认识的路时,我会坐在一边请女儿来帮忙问路,这样孩子在旅行中不仅增长了许多的知识,还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会了如何处理问题。
旅行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增长见识、增长能力的过程。因此,有条件的父母可以多带你的小公主出去走走、看看,并可以像故事中的那位母亲一样,多给女儿一些锻炼的机会。
此外,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或工作太忙没时间,父母还可以通过增加孩子阅读量、给孩子更多独自处事机会等方式,让女儿见闻广博。俗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个独生子女时代,面对自己聪明伶俐的小公主,家长们的心一天比一天软——把自己的女孩公主一般百般呵护着。于是,谈到自己在女儿心目中的威信,很多父母都是一肚子苦水:
“都说男孩子不好管教,可我们家这个女孩子也是越大越难管教了。你说一句,她顶你两句,好像还是她有理。”
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的女孩子是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在独生子女时代、物质生活充裕时代的她们,更自信、更独立、更有自己的见解。再加上很多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女儿爱护有加、宠爱有加,父母要想树立威信,更是难上加难。
可孩子毕竟还小,思想很容易陷入偏激,如果父母不能及时给以权威的解答、严格的规范,女孩就很容易养成娇纵、偏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而这,对女孩子良好个性习惯的培养,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女孩能够乖巧听话,能够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小淑女。因此,树立起父母应有的威信,让小女孩懂得尊重父母、懂得信赖父母,进而与父母建立起一种积极配合的密切关系,就是当代父母必须要完成的一项教育功课!
时代变了,管教孩子的方式也必须变化。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家长的威信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孩子对家长的绝对服从,或是家长对孩子的绝对支配。父母新型的权威形象,应当是建立在理解、信任、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既让孩子心服口服,又让孩子理解父母对她的爱。
对女孩子的教育,只有严与爱结合才能既起到教育效果,又不伤害女孩子敏感的自尊。而且,在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下,父母也更易树立权威形象,让女儿既敬你、又爱你。
例如,父母平时可对女儿要求严格一些,对一些影响孩子个性发展的一点儿小细节、小错误也不能轻易放过。但每次严格教育之后,父母都应想办法对女儿进行一下安抚和开导,使她感受到父母是爱她的。这样,孩子既受到了教育,又不会对父母产生畏惧、抵抗心理。而且,当孩子懂事以后,也会对父母的严格教育心存感激。
一次吃晚饭,女儿把一盘虾端到自己面前说:“这是我的,你们不能吃。”我批评她,她不肯听,我就把她的饭碗拿走不让她吃,哪知她竟与我对着干,吃起电饭煲里的饭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当然要对她进行严格管教了。我一面“请”她去卫生间面壁思过,一面叫她爸爸过10分钟后进去做她的思想工作,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待事情过去后,我又为女儿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并把她拉到怀中安慰了一番,让她明白我的严厉,是因为她这件事做得不对,并非妈妈不爱她。
从那以后,女儿再也没犯过类似的错,有时还会主动把她爱吃的东西留给我们。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威信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对孩子存在的问题,父亲一种态度,母亲一种态度;或者父母一种态度,祖辈一种态度;一方严厉,一方宽松;一方斥责,一方袒护,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父母在女儿面前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
一对父母,在如何教育女儿方面,两人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很不一致,常常是各执一词。比如一个要求女儿自己穿衣服,另一个却说,女儿还小呢,我来帮她穿还省点事;女儿犯了一点错误,一个很不以为然,另一个却非要女儿道歉不可。
父母两人常常为这些事情发生冲突,搞得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再后来,他们的女儿还学会了钻大人的空子,总是一副很有理的样子。
当夫妻二人态度不一致时,切记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持相反的态度,提相反的要求。如,爸爸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妈妈可以不表态,也不要当场反对,待事情过后,妈妈再说服爸爸,取得一致看法后再去安抚孩子。这时,孩子既不会感到委屈,又会从内心深处信服家长,接受教导。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父母想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更好。
比如,要纠正女儿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仅靠一遍遍地说是不行的,必须要做给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很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想想,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孩子又怎么会听你的话呢?
很多当妈妈的都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苦口婆心,天天对女儿进行教导,结果女儿根本不听不怕自己;反而是当父亲的,往往在关键时候一句话,就顿时挽狂澜于瞬间。
在家里女儿是我管得多,但威信却是她爸爸更高。就拿看电视来说吧,我一遍又一遍地催她把电视关掉,该做作业了,而她却像没听到一样,总是拖了又拖。而她爸爸说一句话,孩子就会马上执行。
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我管得太多、管得太琐碎,这样女儿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反而会不听话。而她爸爸虽然平时很少说她,但他却能抓住一些主要问题一管到底,这样反而更有效。
这位母亲的经验总结,十分值得女孩父母们借鉴。如果父母每天都是絮絮叨叨,大事小事数落个没完,孩子难免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有时候抓大放小,反而更有效。
奖励与惩罚,常常被父母视为管教女儿的两大法宝——通过奖励可以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激励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惩罚可以制止孩子的种种不听话行为,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习惯。
“女儿有了进步,我就会奖励她更多的零花钱,让她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当代的女孩父母,懂得女孩的心灵是脆弱的、敏感的,知道女孩往往会需要父母更多的关爱,所以他们在生活中也十分重视奖励与惩罚的艺术。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们常用的一些奖励和惩罚方法,仍然有着很多的弊端——无论是给更多零花钱,还是送礼物、买孩子爱吃的零食,其奖励方法都太过偏重物质奖励;无论是罚站、不允许吃饭、打手板,其惩罚方法都太过偏重体罚。
其实,奖励远远不是多表扬几句、送给孩子礼物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也远远不是打孩子屁股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奖励与惩罚都是一门家庭教育的艺术。只要父母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去奖励、去惩罚,教育效果往往会更佳!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奖励和惩罚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敏感并渴望得到父母更多关爱的女孩来说,无论奖励还是惩罚,父母都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
一般来说,深受孩子欢迎的奖励可分为四大类——精神奖励、情感奖励、活动奖励和物质奖励。
精神奖励包括对孩子的成长表示鼓励、肯定、满意、赞叹、尊重、佩服和欣赏等;
活动奖励包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一起玩,听大人讲故事,跟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等;
很多父母常常认为,奖励就是给女儿买她想要的东西,给她的奖励越多,就越会让她延续好的行为习惯。其实,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事实上,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奖励,年龄越大的孩子越是这样,相比男孩而言女孩更是如此。
因此,奖励女孩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即精神奖励、情感奖励、活动奖励、物质奖励综合运用。
前段时间,女儿的老师告诉我,说女儿在班里不爱读书,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一天晚饭后,我把女儿叫到跟前,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女儿说,她不好意思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回答问题或者大声朗读,她怕答错或读错了被别人笑话。
为了鼓励女儿克服心理障碍,我给她特制了一张日历表,如果她当天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或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就可以得到1颗星。如果一个星期她能得到3颗星,就可以在周末时得到奖励,到商店去买她喜欢的文具或玩具。如果一个星期得了5颗星,她就可以得到最高奖励,在周末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看电影、到餐馆吃饭、去游乐园,全家人都得服从。此外,她还可以晚半个小时上床睡觉,多看一会儿图画书。
事实证明,这样的奖励很有效,几个星期后,女儿变得自信多了。
在上例中,这位母亲的奖励方法就很科学,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奖励:精神奖励——颁发进步小星星;物质奖励——到商店买女儿喜欢的文具或玩具;活动奖励——去游乐园、多看半小时的书……随着奖励的不断升级,孩子也在不断地提升和进步。
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其危害是有目共睹的。当孩子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得到奖励的东西上,她就会将良好行为与得到奖励挂钩,而不是将良好行为作为一种好的习惯、个性予以保持。所以,奖励要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从长远角度来讲它能够更好地达到鼓励孩子的目的。同时,随着女孩的不断成长,父母更要注重情感和精神奖励,一定要尽量避免把奖励局限于“物质”领域,并少用“讨价还价”的形式进行。
此外,父母们还应知道,奖励孩子的最高级别,就是给孩子一些主导权。例如让女孩来决定全家周末的活动、选择到哪家餐馆吃饭、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让孩子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奖励。同时,这种给孩子更多主导权的奖励,还十分有助于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
自然惩罚法也就是自然后果惩罚法,这是由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卢梭提出来的。
这种教育方法认为,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在不危险的前提下承担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们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女儿去夏令营,妈妈问:“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女儿说:“都好了,你就别管了。”妈妈一看,衣服带得不够,手电也没带,就问她:“那边的气候你知道吗?衣服够不够?晚上活动的东西都准备了吗?”女儿说:“没问题。”这位妈妈就没再说什么。
一个星期后,女儿回来,妈妈问:“玩得开心不开心?”女儿说:“挺开心的,就是衣服带得不够,没想到山里那么冷。还有呢,晚上活动没有手电很不方便。”妈妈说:“这可真是个教训呀,那以后应该怎么办呢?”女儿笑了笑,说:“看来我以后得像爸爸一样,出差之前列个单子,准备得再充分一些。”
这位妈妈是智慧的,她的惩罚不仅让女儿体验到了自己过失的后果,更促使女儿想出了避免出现此类问题的具体方法。由此可见,让孩子适当经历一点麻烦、一点不愉快,是父母惩罚孩子的最有效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惩罚法并不是对女孩的所有行为都适用。一般来说,只有当过失后果不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时候,父母才可以让她尝尝这种后果带来的惩罚,如女儿挑食,父母可以让她尝尝挨饿的滋味;女儿不好好穿衣服,父母可以让她尝尝受冻的滋味;女儿固执,父母可以不管她,让她感受到固执带来的麻烦。如果过失造成的后果可能给女孩带来心理上的折磨,父母就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方法。
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惩罚的运用是要遵循一定原则的,这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可以惩罚孩子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特别是对于容易受伤、敏感的女孩来说,这个原则尤其重要。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父母常常会忽略这个惩罚的重要原则:
欣欣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就决定帮妈妈洗碗,但她却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妈妈马上跑过来说:“这孩子,你这不是添乱
琳琳期末考试的成绩很糟糕,班级排名也下降了很多,爸爸批评道:“我就知道你会考不好,平时就知道玩。罚你每天不许看动画片。”
以常人的心理来看,失败了,女孩往往会感到特别沮丧、难过,并且自责、后悔,这个时候是她最伤心的时候,也是最脆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她需要父母的安慰、理解和鼓励。如果此时,自尊心极强的女孩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是一顿责骂,她心里就会留下一个永久的阴影,并不再去做更多的尝试与努力。
其次,与懒惰、依赖等不良行为不同,失败是一种可以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很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让孩子变得怯懦和自卑。
怎样才能将我们的小公主教育好?怎样才能让女儿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对于这个问题,所有教女成功的父母们的答案都惊人的一致——和女儿做朋友!
只有和女儿做朋友,你才能真正走进她的心灵,分享她的喜悦与哀愁,为她的人生之路出谋划策;
正如某教育专家所说:“如果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父母,不愿意与父母坦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随着女孩渐渐地长大,如果父母还是一味地以家长的权威去管制孩子,孩子势必会呈现“越来越难管”的倾向。但与男孩容易叛逆不同,更多的女孩会因为从父母这里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而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落落寡欢,甚至走向抑郁。
而如果父母采取开放的心态,将女儿当成一个平等的成人来看待,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女儿,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一次,我给女儿辅导作业,一道数学题我讲了半天,她却心不在焉。我火冒三丈,桌子一拍,让她到房间去闭门思过。女儿知道自己理亏,默默地走进房间,可我依旧火气难消,真想跟以前一样冲过去狠狠地抽她一顿。
好半天,我才克制住自己的冲动,推开房门,只见女儿正耷拉着脑袋抽泣着。我走过去,注视着她的眼睛,柔声说道:“你心里是不是很难过?妈妈态度不好,不够朋友,妈妈向你检讨,以后妈妈一定改。原谅妈妈好吗?”
女儿抬起泪眼,不相信地盯着我!我向她笑了笑,她却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抱住她,为她擦干了眼泪。她说:“妈妈,我不好,我一定认真听!”我的眼泪也下来了,可心里却甜丝丝的,想不到,一句温柔的话却胜过了棍棒的威力,“柔”真的能克“刚”呀!
回到书桌旁,女儿竟然说:“妈妈,这道题让我好好想想,也许我自己可以把它做出来。”果然,女儿全神贯注地思考着,不一会儿就做出来了。
从那以后,每当有分歧,我都会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口吻跟她商量。在朋友的关系中,女儿变得和我无话不谈。我们在一起看书,交流心得体会;一起踢毽子、跳绳;一起写作文,互相读给对方听;一起勾肩搭背地哼着歌曲上下楼……生活充满了乐趣。
故事中的这位母亲,在放弃暴力教育之后,最终选择了和女儿做朋友。由这个教育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女孩子来说,“柔能克刚”、“一句温柔的话胜过棍棒的威力”绝对是一条颠簸不破的教育真理。
教育学家们曾在一所小学里做了一次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有八成以上参与调查的女孩父母对自己的教女情况充满了信心:比较了解女儿的个性、女儿有不高兴的事会告诉自己、知道女儿的好朋友是谁、知道女儿爱看的书籍是什么……
但教育家们则表示,很大一部分家长自认为放下了父母的“架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融洽,但实际上他们却并没得到孩子充分的信任。
“爸爸妈妈是时常与我沟通,但他们的沟通内容仅限于“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之类的话题,他们与我沟通的目的性也太强了。
还有,我不喜欢爸妈妈总是拿我与别的孩子做比较,什么某某同事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谁谁又特别听话懂事……一听到这样的话题我就烦。”
一般来说,上小学的女孩子基本上已经懂事了。如果家长与她谈话时,常常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总拿她与别的孩子做比较等等,这样不仅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毫无益处,还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那么,父母究竟怎样做,才能真正走进女儿的心灵,和她成为朋友呢?
父母要想与女儿交朋友,首先必须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但是,孩子的心理虽然不是深不可测,但很多家长常常也是琢磨不透。家长如何才能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呢?
在我们家,有一个“亲情宝盒”,俗称“意见箱”。与女儿之间出现沟通障碍时,我们都是靠它来解决问题的。
有一次,女儿突然不开心了,我很纳闷,问她也不说,就写了个纸条丢进“亲情盒”里:“爸爸怎么惹你不高兴了,能给爸爸说吗?”
一会儿,女儿也丢纸条进去了:“你叫我写字,说这个没写好,那个也没写好,还说我笨。”
有时,女孩子的心理父母是很难把握的,就算是父母开口问她,她也不一定愿意说出来。这时,“亲情盒”便成了父母与女儿之间的沟通桥梁。
当然,当女儿慢慢长大后,家长还可以用与孩子交换看日记的形式来解决,把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写在日记里,同时也要求孩子用日记来回答。这样,父母、孩子的心理、想法都白纸黑字地呈现在日记上,那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效地沟通,进而成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和女儿做朋友,就要随时与她保持畅通的沟通关系,不要因为她的话题是你不能接受的、不能理解的,就拒绝交谈或毫无顾忌地驳斥。
只有父母能够做到与孩子平等对话、无话不谈,才能真正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引导她的思想渐渐步入正轨。
一天晚饭后,女儿问我:“妈妈,假如爱情和事业只能选择一个,你选哪一个?”我心里一惊,14岁的小姑娘怎么问了一个成年人的大问题?看来得认真对付,我说:“我选择爱情,有了爱情才会有温暖的家,即使事业不成功,也有个避风雨的港湾哪。”
哪知女儿竟然胸有成竹地表示:“我选择事业,事业成功了,爱情自然会来。”我思忖着说:“事业成功的喜悦也该有人分享啊……”
一语道破天机,我知道她一直暗暗和一位男生关系忽冷忽热,并且她正为这似断非断的关系而烦恼。这不,自己就嫌烦了,我又不便于捅破。于是,我借用了一句歌词自编自唱:“爱情这东西,拥有了好麻烦,没有了又拼命想,来早了添麻烦,来晚了又着急,不早不晚最香甜哪。”女儿会意地笑了。
我觉得,学着与女儿交朋友,学着与女儿平等对话,我与女儿的心更加贴近了,交流也更容易了。
当孩子向母亲提出有关爱情的话题时,母亲像朋友一样与她各抒己见,并且在谈话的最后,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开明、睿智的母亲,自然会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爱戴。
此外,父母平时也应多抽一些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问一问孩子学校的事情、人际关系的情况,以及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如果这时,孩子告诉你一些真实感受和想法,如对某男同学有好感,或某男同学对她有好感等,千万不可指责她,要站在她的立场先去理解她,然后告诉她该怎么办。这样,女孩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尊重和信任,她们会越来越信任父母,就会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而不是保密对象了。
当代的女孩父母,大多都知道表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但与此同时,很多父母却也很是困惑——自己的女儿身上似乎没有优点,我又怎么去表扬呢?
6岁的女孩小露,长得并不漂亮,小脸黑瘦,头发黄黄,个子也不高。而且,她的学习成绩也很一般,总在班上二十名左右徘徊,在任何一门功课上都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
在父母的眼里,女儿太平凡了,平凡得让他们没有夸奖女儿的机会。爸爸妈妈对这个女儿几乎失去了信心。每当小露不小心做错了什么,爸爸妈妈总会不约而同生气地对她说:“我真怀疑你是不是我的女儿,怎么这么笨啊,长大了肯定没出息!”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本无可非议。可父母也应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有她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却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就拿事例中的小露来说,也许她的长相的确一般,但她却极有可能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善良心灵;也许她的成绩一般,但谁都不能否认她是个努力的孩子;也许她经常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但也许错误之中恰恰蕴涵着创造的火花……
这也就是说,只要父母用心去观察和体味,不用苛刻、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女儿的一言一行,他们就会发现:每个女孩身上都会蕴藏着无数的优点,以及许许多多值得表扬的地方。
而如果父母对于女孩的这些优点,及时给予表扬,那么,小女孩也必然会顺着您的期望,茁壮而快乐地成长。
5岁的女孩小小,在妈妈外出的时候,把房间整理了一下。妈妈一回来,立刻看到了房间的变化,她惊喜地对小小说:“真令人想不到。我的乖女儿越来越能干了。”从此,小小就爱上了收拾房间,因为她想不断带给妈妈惊喜。
母亲只是发出了一声赞叹,却让女儿在自己的赞美声中不断发扬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表扬和赞美的作用,可见一斑。
因此,女孩父母们,不管你的女儿是否优秀,都请用平常心来对待她吧!要知道,孩子的每一个第一次、孩子的每一次微小进步、孩子的每一个善意的举动……都可以成为父母表扬和赞赏的理由。只要你发自内心地去表扬、去称赞,注视着女儿的眼睛,温和地对她说:“孩子,你是我的骄傲”,相信每一个更看重父母评价的小女孩,都不会令您失望!
表扬是家长和老师常用的一种鼓励孩子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来肯定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进步,非常有效果。但表扬要讲方法,讲艺术,如果方法不对就会适得其反。
掌握鼓励和赞美孩子的技巧,你就会成为天下最了不起的父母,你的女儿也会成为天下最幸福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信服赏识教育,并经常用表扬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女孩,但他们试过几次后都摇着头说:“我家女儿特殊,这种方法在她身上不管用。”真的是这样吗?这些家长都是怎样表扬自己的女孩的呢?
一位妈妈听说“赏识教育”后,便决定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回家后,女儿每做一件事,无论做得怎么样,她都说:“女儿,太好了,你太棒了!”
整整一个晚上下来,女儿被他夸得莫明其妙。最后,这个小女孩摸摸妈妈的额头说:“妈妈,你没事吧?”
表扬是种神奇的教育方法,是讲究技巧的,如果妈妈不分场合、不分事情地一味表扬孩子,孩子往往就会被夸得莫明其妙。有时,甚至还会引起女儿的反感,她们会认为父母太“虚伪”。
此外,有些父母认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或者是简单地戴高帽。而这样做,也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女孩乔乔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家具摆得整整齐齐的,她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妈妈一回来,高声说:“我太爱你了,你很自觉嘛!”
孩子为什么觉得扫兴呢?因为她得到的只是诸如“自觉”这样干巴巴的表扬,她会因此认为:妈妈之所以爱我,是因为我打扫了房间,如果我没有这样做,她还会爱我吗?当女孩因此而怀疑妈妈的爱,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由此可见,表扬孩子应该发自内心,从孩子本身出发。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长处、不断进步,进而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某学者去一位在中国居住的外国朋友家做客,朋友家8岁的女儿拿出水果来招待他。他接过小女孩递来的水果,很真诚地对她说:“你真漂亮。”
当小女孩回屋之后,朋友很严肃地对他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必须向他道歉。”
“问题就出在这里,你赞美她长得漂亮,这是她的外表,是父母给予的,并不是她努力得来的结果。而她和你打招呼,并给你递水果,你却忘了赞美她的礼貌了。”朋友一本正经地说。
其实,很多父母也常常会犯这位学者所犯的这种错误。如当你下班回来感觉很累,女儿过来给你捶背,这时,你夸女儿“你真是个好孩子”,就不如这样表扬孩子:“女儿捶得轻重正好,妈妈现在舒服多了,有你这么孝顺的孩子,妈妈觉得很幸福。”这会让女孩明白,孝敬父母是一个人的美德,她也会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美德而自豪。
另外,家长还应该注意,对那些年龄比较小的女孩,当她的表现很不错时,你的表扬一定要及时。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视而不见,会大大挫伤这些小女孩的积极性。
很多父母在表扬女儿的过程中,往往会用“你真棒”一句带过,并不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做出表扬。其实,这就不是一种正确有效的表扬方式。
特别对于一些年龄尚小的女孩子来说,父母更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的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
比如,两个小女孩在一起玩,一个不小心摔倒了,另一个赶紧跑过去把她扶起来,帮她打净身上的土。这时,父母就应表扬得具体一些:“你今天把小朋友扶起来,你做得真好,妈妈很高兴。以后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就要像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这种更具体的表扬方法,既赞赏了孩子,又培养了孩子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孩子以后再遇到相同的情况,也就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芊芊的小姨是位事业有成的职业女性,芊芊很崇拜小姨。有一次,从小姨家做客回来,妈妈无意间提了一句:“今天你小姨夸你有礼貌了。”
从此之后,芊芊遇到熟人打招呼、问好、帮助他人……变得越来越懂礼貌了。发现这一神奇的效果之后,每次从小姨家做客回来之后,妈妈都会神秘地告诉芊芊:
“你知道吗,你小姨偷偷地对我说,芊芊抢着做家务,是个懂事的大孩子了。”
每个小女孩都会有自己崇拜的人,借他们的口来表扬你的女儿往往会产生很神奇的效果。即使她们没有崇拜的人所夸的那样优秀,她们会朝着那个目标去努力。因此,这样的表扬对于女孩来说,就是成长的推动器。
虽然和男孩相比,更注重父母评价、更为乖巧的小女孩会较少惹父母生气。但面对犯了错误的女儿,女孩父母们却普遍会遇到一个教育的难题:批评得重了,怕挫伤女儿的自尊心,轻了又怕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批评不到位,又怕女儿产生逆反心理。
“我家女儿太脆弱,我一批评她、或说她做得不对,她就哭个不停,弄得我都不敢批评她了。”
“每次对女儿严厉管教之后,她都会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她甚至还曾边哭边问我:‘妈妈,我还是不是你的好宝贝了?’搞得我不知所措。”
“女儿总是很有自己的主意,任我怎么说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她根本就不怕我。”
家长们的苦恼,大体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女孩子太脆弱,禁不起严厉的批评;二是,因为家长在平时没有树立起权威,所以孩子根本就不认为父母的批评是正确的。
以上这两点,的确是很多女孩父母都要面临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对女孩的批评难问题,父母不仅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还要注重树立自己做家长的权威。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父母可参照本书其他章节所述。
此外,就如同表扬女孩是有窍门一样,批评女孩同样也有技巧可言。很多时候,女孩子所表现出的脆弱、自尊心强等特点,往往是她们更在乎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作为女孩父母,就一定要掌握女孩这种的心理特征,顺应其个性特征进行正确的批评。
虽然现在社会赏识教育很流行,但批评作为一种教育和沟通的方式,并不能因此而退出教育的“舞台”。对于女孩那些有意违反规矩等行为,还是要用到批评的教育方法。因为,正确、恰当的批评会使女孩更为快速地吸取教训、更为快速地成长。
事实上,批评男孩的方法与批评女孩的方法,差别是很大的。对于男孩子来说,父母需要重在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而对于女孩子来说,父母最终的任务却是——在批评之后,如何让你的女孩子既听话,又能深切地体会到你对她的爱。
对于女孩子来说,爱就是她所期盼得到的一切,也是让她正确行事的唯一理由。所以,批评女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批评之后,告诉你的女孩:父母依然是深爱着你的!
有个小姑娘性格非常叛逆,整天跟父母对着干。妈妈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却无法扭转孩子的心。
有一天,妈妈无意中翻出自己当年的育儿日记,那里面记录着女儿成长的一点一滴。她拿出来给女儿念,从她出生时的喜悦,到她得病时妈妈的恐惧,以及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全都包含在这几本日记里。
刚开始女儿还似听非听,渐渐入了神,渐渐眼里有了泪。终于,她忍不住扑到妈妈怀里,哭着向妈妈道歉。
爱可以感化一切。女孩子再叛逆,也对父母有着很深的爱。她之所以表现如此,是因为她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她了。当她明白了父母对她的爱有多深,她就会用百倍的爱来回报父母。
批评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其目的是通过惩罚性的措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避免下次再犯。因此,批评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
家长在教育女孩时,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不要出尔反尔,否则女孩会不明白你的意思,从而达不要教育她的效果。
一个小女孩向妈妈撒了谎,被妈妈识破后,妈妈狠狠地批评了她,小女孩伤心地哭了起来。看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哭了,妈妈马上给买了一支冰激凌哄她不哭。
这整个过程被一位教育专家看到了,他问女孩的妈妈:“你为什么批评你的女儿?”
“但是又为什么给她买冰激凌,是表扬她的行为,还是给她受到批评的补偿?”教育专家问。
规则一旦制定,就要严格地执行,否则,以后所有的规则,都将被你的女孩打破。
在批评女孩子的同时,父母最应做到的,就是让你的女孩感触到你对她的爱。这时,增加和女儿的身体接触,就是最好的辅助批评的方法。
例如,在批评女儿时,可以搂着她的肩膀说话,或拉着她的手讲道理给她听。这样,即便父母说出一些指责的话,女儿也会坦然接受。因为她知道,父母是出于爱才批评自己的,自己并不会因为这次错误而失去父母的爱。
女儿放学回家后,我发现她心事重重的。吃过晚饭,她忽然站起来说:“妈妈,今天我挨了老师很多批评!”我说:“没事没事,跟妈妈说说老师都是因为什么事批评你的?”
她就告诉我:“第一,上课时,我做小动作了;第二……第三……还有第四,老师说下课了,我就跟同学聊天,我们平常聊都没事,不知道怎么今天老师就批评我们了。”
我就说:“妈妈还真不知道你是一个特能聊的孩子,这挺好的啊,说明你能说话爱表达。但是你聊天的时间却不对。老师已经提醒不许聊天了,你还在那儿说话,就不对了。”
在批评的过程中,妈妈既委婉地表扬了孩子的优点——善于表达,又对孩子的错误进行了有效的批评。
女孩父母应当知道,批评女孩,切忌一味批评、全盘否定。当女孩感觉自己的行为一无是处时,她往往就会陷入深深的自卑,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是没用的了。因此,女孩父母在批评孩子的同时,一定要善于发现她的点滴优点。将优点和缺点结合起来说,她们也才更易接受。
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对于我们的女孩来说,则更为重要。
女孩子能有自己的爱好,并以此为乐,这样她在以后的日子里才不会因为一无所好而觉得孤单;
女孩子兴趣广泛,并能够为此付出努力,就等于掌握了走进成功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很多父母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女孩的多种兴趣爱好是多么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大一部分家长,仍然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爱好,为孩子安排未来发展的道路;或者因为某种固有的教育思想,强迫孩子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阻断了孩子兴趣爱好的萌发。
一个小女孩,偶然发现蚯蚓断成两半后,两半都在蠕动,感到特别好奇。她把断了的蚯蚓分别搁进两个有土的花盆里,想观察一下断了的蚯蚓还能不能活。妈妈非常生气,说:“一个女孩子,摆弄什么泥巴,没出息!”随后,妈妈把有蚯蚓的两块泥巴扔出了门去。
面对孩子兴趣的萌发,妈妈却以“小女孩就应该干干净净,做点小女孩该做的事”为由,强制阻止了孩子的观察、探索行为。这位妈妈也许不会想到,她的这一骂、一扔,很有可能就此断送了一位女科学家。
在欣赏和尊重孩子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孩子方面,国际象棋大师谢军的母亲就做得很优秀。
那年,谢军面临着要么去棋队,要么继续上学放弃下棋的选择。她想上学更想去下棋,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只要往棋盘前一坐,她就会无比地畅快、兴奋。而妈妈,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自控系的电子工程师,为独生女儿考虑更多的是她的学业和前途。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妈妈,既不愿因家长干预断送一个确有天才的棋手,也不愿女儿为此耽误一生。
于是,母女间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交谈,那时谢军才12岁。“你很喜欢下棋,对吗?”小谢军看着妈妈,从没见妈妈这么严肃过,有点儿害怕,但依然点点头。“那好,不过你要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选择了下棋,今后,就要对自己负责任!”
试想,如果当年妈妈硬逼着谢军读书,压制她对国际象棋的爱好,那么,现在谢军也许会坐在大学的教室里,而我国就会少了一位出色的棋手。不可否认,谢军的身后,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作为父母,不能只欣赏孩子的兴趣,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且,不管你对孩子的兴趣持什么态度,你都要以极大的热情发现并支持,使其发展成为一种能力。
要想培养女儿的多种兴趣爱好、开发她的多种智能,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尊重她的兴趣爱好,并使之得到适当的满足。
例如,如果女儿喜欢扑蝴蝶,父母就不妨为她准备一只扑蝶网,和她一起到大自然去抓蝴蝶,并趁此机会教她一些有关蝴蝶或其他昆虫的知识。回家之后,父母还可以教她把蝴蝶制成标本的方法,然后和她一起对标本进行分类、存档。有机会还可以为她提供一些图文并茂的有关蝴蝶的书籍。说不定,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你造就了一位未来的昆虫学家。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鼓励。任何一件事情,孩子刚开始可能有兴趣,可是时间一长就会感觉枯燥乏味,这时就需要家长的支持鼓励,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和孩子一起去克服、度过难关。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兴趣班报名,她想报排球班,我和他爸爸都支持她,但我们心里清楚女儿不一定能吃得了那个苦。
果然,两个星期后,女儿苦着脸跟我说:“妈妈,打排球没劲。老师整天让我们跑步、学兔子跳、做仰卧起做,太累了。”
我笑着对女儿说:“女儿,老师那是在练你们的耐力和弹跳力,这是打好排球必备的基本功。我相信你是最棒的,别人能行的你一定也能行。”
在鼓励女儿加把劲儿的同时,我还特意为女儿买回了排球,鼓励她和同学们一起玩。此外,我和她爸爸还常去看她的训练、比赛,经常同她谈排球。渐渐的,女儿成了球队的明星,从一名二传手到一名主攻手,最后成长为了学校的排球队队长。
很多时候,孩子就像一棵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这时,父母就应像幼苗上绑着的两根结实的木棍,在孩子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帮助她、鼓励她、教会她如何战胜困难,使她能顺利而健康地成长起来。
在培养完美女孩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需要拟订一份——才女培养计划书!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教育女孩
女孩父母最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你的女儿是自信还是自卑--取决于父亲对她的关注
“我生儿子,我怕什么?”——教女儿多少自保的技能,都不如教会男孩尊重女性
看完这档节目,我又重温了一遍青春期的恐惧
父母对孩子做不到4点,孩子成长将会很不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