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里有你想了解的河西走廊!

本文来源: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它不仅是地理上一条走廊,更是一座纵贯历史的长廊,自西汉开通丝绸之路至今,河西走廊已走过了2000年的历史。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两关是嘉峪关和玉门关,四郡是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甘肃”这个名字是取自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名的的首字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古丝路的枢纽路段、连接着亚非欧三大洲的物质贸易与文化交流之地。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The Hexi Corridor)中国内陆通往西域的要道,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东。因位于兰州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又称雍凉之地,古凉州雍州的属地,一度是中国北方佛教中心、西北的军政中心、副金融中心、最大的外贸交易中心、文化中心。

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月氏人占,后被匈奴攻破,占领建城池。在公元前1年已经有了经贸和宗教往来的古道,后匈奴人阻道,汉武帝派西汉大将李广、卫青、霍去病打通古道即丝绸之路,而后汉武帝刘彻初设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后武威郡分张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明时先后设酒泉书院、雍凉书院、甘泉书院。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堆积平原,形如走廊,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河西走廊文化经济自成体系。

河西走廊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再到悠久的宗教融合,民族融合,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师云集,大小乘佛教是通过河西走廊传入长安,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走廊有着深厚渊源,足见河西走廊在中国佛教的地位。很多帝王、大将出自河西走廊,赫赫有名的大将西凉马超、大理段氏皇族、李唐皇族鲜卑、草圣张芝都出自河西走廊。

气候

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冬春二季常形成寒潮天气气候干燥、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多。自东而西年降水量渐少,干燥度渐大。

地形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于山前,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在较大的河流下游,还分布着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条件好,便于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的分布地区。

水源:多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丰富

土壤:多冲积土,土壤肥沃

生物:动植物资源较丰富

农业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是甘肃省重要农业区之一,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它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粮、几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啤酒大麦和瓜果蔬菜。平地绿洲区主要种植春小麦、大麦、糜子、谷子、玉米、及少量水稻、高粱、马铃薯。油料作物主要为胡麻。瓜类有西瓜、仔瓜和白兰瓜,果树以枣、梨、苹果为主。山前地区以夏杂粮为主,主要种植青稞、黑麦、蚕豆、豌豆、马铃薯和油菜。河西畜牧业发达,如山丹马营滩自古即为著名军马场。

矿产

河西走廊矿产资源丰富,区内有玉门石油、山丹煤田、九条岭煤矿、金昌镍矿及镜铁山铁矿等多处大型矿点,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镜铁山矿探明储量就达6亿吨,占全省的90%以上。金昌镍和铂族金属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5%和90%以上。这里日光照强,也是季风口,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的潜力巨大。

祁连山自然地理意义

1、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2、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3、200mm的年等降水量线;

4、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5、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6、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的分界线;

7、青藏地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文化与旅游



链接东亚和中亚的锁链


河西走廊属于古雍、凉二州之地,它的名称来源于它特殊的地理环境。“河西”指的是黄河以西,“走廊”一次则是因为其南倚祁连山脉,北靠阿拉善高原(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两大高地之间夹着的这一狭长通道,长约1100公里,最窄处不过3公里,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河西走廊。如今的甘肃省也因为这样特殊的地形,像一个杠铃连接着中原大地和广袤的新疆!

河西走廊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平均海拔在1000米~1500米之间,也有海拔不足1000米的盆地。祁连山脚下,有许多扇形沉积层和洪积、沉积倾斜平地。走廊之内有广大的绿洲沃野。永昌、山丹之间的大黄山,嘉峪关和玉门市之间的黑山、宽滩山,把走廊分为三个自然段:东段为武威、永昌绿洲平原区;中段为张掖、酒泉绿洲平原区;西段为玉门镇、安西、敦煌绿洲平原区。

在河西走廊的中段张掖地区,有着如今举世闻名的“张掖丹霞”。“张掖丹霞”并不是丹霞地貌,而是彩色丘陵,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理结构和气候结构所形成。


“七彩丹霞”



沙漠风光

自然还少不了巍峨壮丽的祁连山。



祁连山风光


武威在河西走廊东段,因霍去病击败匈奴,汉武帝为了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君威,在此设立武威郡,因此得名。武威曾出土了著名的铜奔马(马踏飞燕),这也成为了武威市的标志性文物。


马踏飞燕


张掖市西北则是酒泉市和嘉峪关市,酒泉市如今是我国著名的卫星发射中心,下辖的敦煌市则是著名的文化遗产中心,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境内的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都已经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酒泉市境内的雅丹地貌也同样不输张掖的“七彩丹霞”。


雅丹地貌风光


敦煌鸣沙山附近,则有着沙漠奇观——月牙泉。


月牙泉



沙漠驼铃


嘉峪关市自然是因为有着“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而得名,嘉峪关是明代长城的最西端的关隘,也是长城三大奇观(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之一。


嘉峪关



文化——汉唐文明的见证


因为河西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在我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汉朝时期,河西走廊是抵抗匈奴的边塞重地,关隘林立,著名的居庸关、玉门关等,都在此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现新疆、中亚地区),目的是联合西域地区的国家夹击匈奴。这一军事目的或许没有达成,但是却打通了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的交流之路,也就是鼎鼎有名的“丝绸之路”。

唐朝时期,中原政权控制了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丝绸之路也进入了最繁盛的时期,河西走廊因此成为了重要的商旅贸易通道,也因此留下了灿烂宝贵的文化遗产。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也给文人墨客们创造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尤其是唐代诗人们,创造了众多瑰丽的诗句。

除了诗词之外,河西走廊的佛教文化遗迹也是我国一大文化瑰宝。我国有著名的四大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都在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走廊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的第一站,也是经文翻译中心。在公元5世纪前后,中原大地正逢“五胡乱华”的大动乱,烽火遍地,此时的河西地区则在少数民族首领沮渠蒙逊的统治下建立了北凉政权,相对安稳。沮渠蒙逊下令开凿了天梯山石窟,此后佛教徒也纷纷效仿,陆续开凿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石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天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

莫高窟壁画


莫高窟碣文


河西走廊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看了这些美丽的地理风光和文化遗迹之后,大家是不是也很想去看一看呢!

河西走廊是西北的地理枢纽,也是民族迁徙的十字路口。

河西走廊最早居住的是月氏和乌孙,匈奴崛起之后,进攻河西走廊,月氏和乌孙被迫西迁。其中,乌孙基本全部迁徙到了中亚和今天新疆伊犁一带,月氏则迁走了大部分,后来被称为大月氏,而小部分留在河西走廊的,则被称为小月氏。

此后,河西走廊就被匈奴占领,并成为匈奴的牧地。汉武帝初期,为了击败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就是想到西域去寻找乌孙和大月氏,联合起来夹击匈奴。但当时大月氏已经在大夏,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建国,无意东归,于是作罢。但张骞出使,让中原知道了西域地区的大体情况,也了解了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汉武帝后期,匈奴昆邪王和休屠王背叛匈奴,投降汉朝,汉朝派霍去病出兵接应。此后,汉朝就占领了河西走廊,并逐步向河西走廊移民。同时,汉朝在四郡之外,不断用屯垦的方式向西渗透,在今天的哈密、吐鲁番一带都建立了汉族聚居区。所以,到隋唐之前,河西走廊实际上也包括这一带。按照《汉书·地理志》的说法,西汉后期时,河西四郡总计约7万多户人,人口约28万,实际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汉朝向河西走廊移民过程中,也迁徙了大量关中地区边缘地带的氐族、羌族人口进入这一地区。西汉末期王莽之乱过程中,天下大乱,人口大量向南迁徙,河西走廊地区的汉族人口有所减少。而氐族、羌族在这一地区的适应能力更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东汉后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与这一地区的羌族作战。董卓就是在与羌族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

东汉末期中原地区军阀割据,河西走廊一度失去控制。曹魏曹丕时期,镇守雍凉地区的曹真派遣军队收复河西走廊,再次打通西域,并设置了西域长史,以对这一地区进行管辖。

两晋之际,中原地区战乱时序的时间比较长,河西走廊在初期因为凉州张氏政权相对比较稳定,从而吸引了大量内陆汉族人口迁移进入,使这一地区成为当时难得的一片乐土,人口规模有所增加,从而在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五凉政权,即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五个割据政权。

五凉政权中,除了前凉和西凉是汉族建立的政权之外,北凉是匈奴建立的政权,南凉是鲜卑政权,后凉是氐族。这就是说,当时的河西走廊已经呈现出多民族杂居的状态。今天,在嘉峪关附近发掘的魏晋古墓中,出土了大量墓砖,上面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生活习俗。隋唐之际的高昌,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邦型国家,一直到唐太宗时期,才被唐朝所灭。

安史之乱后,唐朝抽调陇右军和安西军回援关中,导致河西走廊和南疆被正在崛起的吐蕃所占领。唐朝中后期,吐蕃帝国崩溃,陷入分裂格局之后,河西走廊一度发生七州起义,重新归附唐廷,但唐朝当时自顾不暇,也没有能力进行有效控制。

唐朝晚期,回鹘汗国被黠嘎斯突然击溃,回鹘族人四散逃亡,其中主要的分为三部,一部西迁进入今天的新疆北部,成为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不过当时的回鹘的信仰还是摩尼教,进入新疆后,受当时吐蕃在新疆传播佛教的影响,又改信佛教。一直到九世纪中期,当地回鹘才改信伊斯兰教,并建立了喀喇汗王朝。

其余回鹘分两路迁徙,相当一部分南下,进入长城沿线地带,归附唐朝,逐步与当地汉族融合,到宋朝时可能相当一部分成为新崛起的党项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则在向西和向南这两个方向的中间,进入了河西走廊地区,也就是今天张掖到吐鲁番一带,是为甘州回鹘和西州回鹘。今天的张掖、酒泉一带都有裕固族,即是西州回鹘的后裔。

吐蕃占领河西走廊的时期,大量藏族人口也迁徙进入这一地区。吐蕃崩溃之后,河西走廊和青海是势力比较强大的两支,一直到北宋时期,这里还有作为吐蕃帝国后裔的角厮罗政权。西夏崛起之后,越过贺兰山,占领了河西走廊,吐蕃遗民才逐步被当地其他民族所同化和融合。但今天仍然有武威附近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即是吐蕃时期的遗留。

蒙古消灭西夏之后,河西走廊成为蒙古进攻西北地区的前进基地,窝阔台之子阔端即驻扎在凉州,并派军队进入西藏,目标直指拉萨。当时的西藏四分五裂,并不统一,所以后来由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先后以帝师的身份,实际上统治西藏,从此也开始了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治传统。而元朝在西藏设置的万户府,实际上只是驻军镇抚,民政事务由西藏佛教体系管理。

明朝将元朝逐出中原地区之后,河西走廊一度被残元势力占据过一段时间,后来朱元璋派大将冯胜率兵西征,重新驱逐了当地的蒙古势力,占领了河西走廊,并将前沿一直延伸到哈密一带。到明朝中晚期,军事实力下降,才逐步后退到了嘉峪关一带。

元明时期,回族在西北地区逐步形成,并在河西走廊延伸开来,影响也比较大,成为河西走廊上诸多民族中的一个。到今天,回族在河西走廊的人口规模也是比较大的一个。但毫无疑问的是,从明朝开始,河西走廊一直控制在中原王朝手中,汉族人口也成为人口主体。在此基础上,元朝建立了甘肃行省,将河东和河西两个部分组成了一个省。直到今天,甘肃也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省。

本文来源: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煌石窟(二)河西走廊发展史
汉武帝刘彻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
穿越河西走廊
祁连!祁连!
民乐县的由来
魂萦西域絲路漫漫之【张掖】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