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不像河南”的信阳

地理志│豫见那些叫“阳”的城市:“最不像河南”的信阳!

1/引语

中国古代的地理命名,是很讲究的,比如,以“阴”“阳”入名,就有很强的方位性。简言之,即,山之南、水之北,曰“阳”;山之北、水之南,曰“阴”。

从地理角度来说,山的南面向着太阳,故为阳;山的北边背着太阳,故为阴。而河流则相反,河的北岸向阳,故为阳;河的南岸背阴,故为阴。

我国有很多城市都喜欢用“阳”字来命名,比如沈阳、岳阳、绵阳、浏阳、朝阳等等,数不胜数。单就河南而言,17个地级市中以“阳”字命名的就有5个:安阳、濮阳、洛阳、南阳、信阳。

县一级行政单位,以“阳”字命名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宜阳、汝阳、安阳(县)、原阳、山阳(区)、沁阳、舞阳、睢阳(区)、淮阳(区)、泌阳等等。

一个叫“阳”的城市,与其他城市一样,都会有自己的个性与故事。老黄会带你慢慢走进河南的那些叫“阳”的城市,路过他们的前世今生,摸摸他们的温度心跳。

老黄首先要给你介绍的,就是河南之南的信阳——因为,那里是我的故乡。

2/在河之南说信阳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承东启西,屏蔽中原。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夏、商时期,这里已建立了息国、黄国、江国、蒋国、蓼国、弦国等诸侯国,号称千乘之国;春秋时期,信阳一带又为为东申国之地。信阳因其在西周时期是申伯的封邑地,北周时,才被设置为申州。

隋大业二年(606年),又改申州为义州,后定名义阳郡。唐代复为申州、光州,属淮南道。盛唐时期,信阳是重要的粮食基地。

宋初,申州先改称义阳军,后来为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又改义阳军为信阳军,这是信阳得名之始,信阳之名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发展已有相当规模,粮食充裕,商业繁盛,是中原地区一个比较富庶的城市。

从古至今,信阳都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比如,宋金对峙时,淮河就成为两国相互攻守的分界线。

信阳地处淮河上中游,境内的淮河支流密集,淮河南部支流大都发源于桐柏山和大别山,流程在百千米以上的有浉河、竹竿河、潢河、白露河、灌河、史河……

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的信阳,因而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

截至2019年,信阳市下辖2区、8县(浉河区、平桥区、潢川县、光山县、息县、新县、罗山县、商城县、淮滨县、固始县),另有羊山新区、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南湾湖风景区、鸡公山管理区、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6个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市级委托和县级管理职能。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信阳市常住人口为6234401人。

3/信阳名片一二三

外地人认识信阳,一者,可能多与信阳的一种特产有关,那就是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记载:“淮南茶,光州上。”也就是说,唐代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茶区,光州所产的茶为上品。

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

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再者,就是因为闻名遐迩的鸡公山。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境内,桐柏山以东,大别山最西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素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誉。

鸡公山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另外,鸡公山还是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全国八大景区之一。

三者,近年来,又一张信阳名片,渐渐为人所熟悉,那就是经济实惠、美味健康的信阳菜。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信阳一带长期属于楚文化的范畴,信阳饮食文化也深深地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

信阳菜与楚菜大体一致,喜欢食羹(汤)、合烧(数种肉拼合在一起)、野味、辛辣酸甜、芳香清洁的饮料、腌腊等冷膳制作,承继了楚菜的优良传统,历经沧桑,与时俱进,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菜肴风格。

正是因为信阳人舍得在吃上“下工夫”,原本偏居一隅的农家土菜,在改革开放后,却一路北上,很快就占领了河南省会郑州餐饮市场的半壁江山。

信阳菜的民间烹饪方法以炒,焖为主,炖煮次之,还有蒸,煎,炸,溜,卤等方法,在原料保管上采用了腌,腊,风干等方法。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如今的信阳菜在烹饪技法上,“炖”法一跃而占有突出地位,“信阳炖菜”被各地食客所接受。仅河南郑州的餐饮市场,经营信阳炖菜的中低档酒店就达500多家,年营业额上亿元。

4/武汉热干面之信阳版

信阳菜既有对楚菜的继承与遵循,更有创新与发展,比如一道简单的早餐——热干面。

热干面本是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采用碱水面,并辅以食油、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红油、细香葱、大蒜子、萝卜丁、酸豆角、卤水汁、生抽、醋等材料,煮拌而成。

武汉热干面的历史较为悠久,清代有首《汉口竹枝词》,说的就是人们熟悉的武汉热干面:

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

切面豆丝干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

因为武汉夏天高温,跨时长,为防食物变质,人们尝试着在面条中加入食用碱,从而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面食。

原本起步于武汉的热干面,传到200公里之外的信阳后,却成了信阳人的最爱。信阳人爱吃,也会吃,即使是体现在一道小小的热干面上,也见民间厨师们的匠心。

信阳热干面在吸收武汉热干面的精髓基础上,再结合信阳本地人的饮食习惯和特点进行制作,最终成为信阳人早餐的首选。相较于武汉热干面,改良版的信阳热干面,有两点为信阳人所接受:

一是选料讲究。面粉主要为产自北方的精粉面。这种面轧出的面条结实,有弹性,放在锅里不容易煮烂。

二是配料更丰富。先用鸡汤、芝麻酱、榨菜丁等十余种调料一拌,再洒上切碎的榨菜、翠绿的葱花、鲜嫩的香菜,最后淋上点儿香油。

喜欢吃辣可以再来点儿熬得通红的辣椒油,即时拌、即时吃。还有人还喜欢在热干面里加入千张豆腐,肉末,或者豆芽以增味。

一碗拌好味儿的热干面一端上桌,闻着就香气扑鼻,诱人垂涎。

5/“最不像河南”的信阳

信阳虽然地属河南,但因其地处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地,其文化传统更迫近于楚。

具体来说,就是信阳地域文化豫楚交融,商周、春秋战国以后,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此交汇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豫风楚韵”。

方言是一个地方所独有的文化印记,信阳的方言与河南其他地市就有着明显差异。明朝末年,李自成攻陷光州(州治今潢川县)并进行屠城,十室九空。

为此,清帝下令以江西等地百姓填之,信阳地区现居民大多为古江西南昌、九江人的后裔。所以,清初信阳的主体方言,应为赣语和客家话。

近数百年间,由于行政上属于河南,并与安徽、湖北交往密切,故逐渐形成了以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结合的方言,在形态上兼有三者的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三者之间的过渡特征。

信阳市区南部个别乡镇、光山县、罗山县、新县、商城县南部个别乡镇的方言大多有入声,实际上应为江淮官话黄孝片(又名楚语)。

正是由于方言、饮食与风俗习惯有异于中原,所以,信阳才被称为“最不像河南”的河南城市。

6/信奉“ 爱拼才会赢 ”的信阳人

信阳人给人的标签,并不仅仅是爱吃、会吃的“吃货”,而且,从古至今,信阳人都有一股敢闯敢拼的不服输的精神。

“开漳圣王”陈元光与“开闽三王”王审知兄弟,就是古代“拼搏者”的代表。

陈元光是漳州历史上的首位刺史,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唐朝归德将军陈政之子。仪凤二年(677年),陈元光承继父职,永隆二年(681年)授左玉钤卫中郎将、岭南道行军总管,正议大夫,漳州刺史。

陈元光治闽有方,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劝民读书。对山越人以招抚为主,德威并重,和亲通婚,娶山越女子为夫人。对叛唐的人施以武力,对愿归顺者,划地居住,自己管理自己,称“唐化里”,亦称“九龙里”,推动号称“蛮荒”之地的闽南,实现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成为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

景云二年(711年),加号怀化大将军,讨伐潮州贼寇,战死沙场,追赠临漳郡侯,谥号忠毅。

清乾隆年间,陈元光被追封为“开漳圣王”。至此,一代功臣,登上了神坛,受后人朝拜。

两百年之后的唐朝末年,由于强盗群起,信阳一带也未免袭扰,王审知兄弟率乡民5000人从军,由光州固始县出发,一路转战,南下入闽。

光启二年(886年)八月,带兵攻取泉州,以泉州为根据地,招怀离散,均赋练兵。最终统一福建,鼎建闽国,史称“开闽三王”。

“ 开闽三王”在世治闽四十一载,广施德政,保境安民,治发闽疆。五代十国时,其他地方尚在战乱之中,泉州、福州乃是一派繁荣景象。“开闽三王”还致力于拓展海上交通贸易,成为我省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陈、王等人的拼搏进取,就是信阳先民“爱拼才会赢”的楷模,也是后继者追寻的典范。

7/欲善其终,必固其始

如今闽台之地的许多姓氏的始迁祖,就是当年跟随陈、王等人转战南国的信阳固始的先民。 闽台一带,至今还流传着“陈林半天下,黄郑满街摆”的说法。

这两次南迁运动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文明带到福建,并深刻地影响到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明末清初,闽南人渡海入台,成为该地区最早的开发者。

据1953年台官方统计,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来自唐朝淮南道的“光州固始”。

与此同时,闽粤老城区的贫苦百姓也远隔重洋,南下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与印度尼西亚群岛寻求新的生活,由此播迁海外。

信阳地区,尤其是固始县,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历史因缘,成为中原地区向闽台一带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靖海侯施琅、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濬、爱国华侨陈嘉庚等先贤名人的祖籍地,有“中原第一侨乡”之称,被誉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

8/新时代的回响

信阳人古已有之的开拓精神,在新时代也有非常鲜明的表现。比如,改革开放后,固始人又开启信阳人外出发展之先声。

给老黄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来郑州时,发现各大菜市场里的固始人都占了绝大多数,满口的固始腔,成为当年郑州菜市场的一大特色。

其后,如潢川县的建筑大军、光山县的羽绒大军、新县的出国务工大军……便一浪接一浪地潮涌起来,为整个信阳经济的腾飞,做出了非常特殊的贡献。

链接:千里之外的阳信县

在与河南信阳相隔了1600多里的山东省滨州市,有个县的名字,恰好与河南信阳“互为颠倒”——叫阳信。

阳信县位于山东省北部的黄河三角洲平原开发中心地带,也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地方,夏、商为蒲姑国领地,周为齐国地。秦属厌次县。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阳信县,至今已有2400多年。

阳信县的得名,也很有意思。据《太平寰宇记》:“县在河曲之中。”

据《武定府志》:“信水之阳也,钩盤河,径县境。至城南十里为信河。”按古为信水之名,且汉阳信故城,在今无棣县境,并无今县治,似有误。

据《清史稿》:“县西南钧盘自惠民县入,迳红庙庄,一曰信河,县氏焉。”因治所为韩信自燕伐齐屯兵之地,又居古笃马河之阳,故名阳信。

阳信鸭梨的名声在外,因其外形美观,色泽金黄,呈倒卵形,因梨梗基部突起状似鸭头而得名。已被列入山东地理标志品牌,中国地理标志注册名录。

另外,阳信县还是中国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县,是山东改革开放试验区。阳信是中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中国畜牧百强县,中国不锈钢生产基地县。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一县:被安徽3县“三面包围”!却是很多福建、台湾人的祖地
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和山东省的一个县,名字正好倒过来!
殷商王朝灭亡2000年后,一小国又以“殷”为国名,结局老惨了
古代信阳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陈姓入闽(二)
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县,人口超170万,历史近200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