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建知识普及一、基本特点篇(下)

古建知识基本特点篇(上)主要从建筑平面布局、艺术造型、材料结构方面作出极简介绍,(下)篇按建筑装饰、城市规划及建筑制度三方面加以概括说明。

04 建筑装饰艺术

“三雕”之木雕、砖雕、石雕

满足实用功能基础上的建筑装饰,进一步强化了建筑的风格,彰显了民族的个性。建筑装饰的类别繁多:在室外 , 常用的有砖雕 、石雕 、陶雕 、灰塑等;在室内,常用的有木作雕刻及彩描等 。其中尤以木雕、砖雕、石雕成就最高,俗称“三雕”。

4.1【木作装饰】

木作装饰包括建筑梁架构件装饰 、外檐装饰和室内装饰,是建筑结合构架和构件形状 ,利用木材质感进行雕刻加工,丰富建筑形象的一种雕饰门类 。具体包括大木作、细木作以及引申的各类建筑构件辅助性装饰。

大木作:指对结构构件本身施以适当的艺术加工,使木构件与结构性能更适应。比如柱,有“梭柱”的做法,柱身有轻度柔和的卷杀,上段收杀稍甚 ,用以增加柱的稳定性;又如梁,选用木料,利用其天然曲度向上拱起以减少挠度 ,刻意加工为曲线优美的弧形梁,称为 “虹梁 ”和 “月梁 ”,极其的优美雅致 。

梭柱

弧形的“月梁”

外檐装饰

柱、梁、枋装饰

另外大木作结构构件的端部还能做出各种花样,例如清宫殿建筑常将梁枋端部做成桃形 、云形 、拳形 , 拱端则有菊花头 、三岔头 、三幅云等形状;非宫式建筑的花样则更多,常常雕成各种植物和龙 、象等兽头形 ,极尽繁复之能事,令人叹为观止。

细木作:指普遍意义的建筑木构件装饰,通常有浮雕 、透雕 、圆雕 、贴花等手法。浮雕有高浮雕和浅浮雕:高浮雕纹面凸起, 多层交叠;浅浮雕以刀代笔,如同线描,体现舒展流畅的曲线之美 。而镂空的透雕,更是造成虚实相间 、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精美而又奢华。比如民居中的隔扇、祠堂中的神龛门板,扇门和窗的棂格以及室内的罩 、屏风 、隔断等,其题材之广泛、图案之精致、装饰之华丽,实属古建风格点睛之瑰宝。

安徽黟县木雕楼,整座宅子就一木雕博物馆

木雕楼细木作装饰

徽州汪口俞氏宗祠内的细木作装饰

民居门窗木作装饰

雀替,设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也用在柱间的挂落下,或为纯装饰性构件

4.2【石作装饰】

石作在古建筑中常用于门框、柱 、梁枋、柱础、台阶 、栏板等地方,也有用于大门处嵌入墙面用作贴面的,前者实用为主, 后者偏重于装饰。

常见建筑石雕装饰

石材很可惜,作为坚固耐久的建筑原材,却并非我国古建结构的主流,一般在建筑构件中如台基、台阶、栏板等部位以及在墓葬建筑结构中才多用之 。比如早期汉代墓前的古朴的石雕、石室、石阙等;后期采用的石柱,用以代替木柱结构;又如明清时期的盘龙柱,采用透雕的手法,龙形腾踔欲飞、矫健有力。此外还有特殊的石牌坊,作为主体建筑点缀之附属结构,并不少见。

柱础

台基、台阶、栏板等

曲阜孔庙大成殿前檐龙柱石雕

石作艺术之集大成者,应为宗教石窟与佛像,巅峰代表为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与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其源于佛教,工于雕饰雕塑,皆为存世石雕艺术之瑰宝。但略有遗憾的是,受制于宗教和内敛型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古代的雕塑艺术成就集中在写意方向,写实风格相对少见。

宗教石雕塑

4.3【砖作雕饰】

砖雕源于石雕,由于较之石雕省工、经济,故在建筑中经常被采用。砖雕的材料、色泽虽不及石材,但它刻工细腻、题材丰富 ,在民间广为采用。然而在官式建筑中,却难觅其身影。

徽州砖雕

山西王家大院砖雕

广州陈家祠砖雕

砖雕一般用于住宅 、祠堂 、会馆 、店铺等民间建筑中,在寺庙建筑或牌坊上也有采用。建筑部位多为大门屋脊 、墀头 、墙面 、影壁等处, 多属室外部分。砖作装饰多用于嵌面,其手法仿石雕,采用剔地、隐刻等工艺 。其后由于花卉等题材需要多层次表现,故产生有浮雕、圆雕 、透雕等种类和做法。

05 城市规划

5.1【都城的规划】

一本《周礼·考工记》,影响城市格局数千年。其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处出自周礼的都城规划原则,对于隋唐以后重要城市的规划布局产生了极大影响,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可以说是严格遵循上述原则进行的。

元大都城平面复原图

其字面意思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至今仍未有统一权威的解释。结合周王城考古遗址发现,其规模、尺度与《考工记》规定有极大出入,让人一头雾水,但大方向的诸如“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的城制是明确的。

唐长安城市规划图

实物例证有汉唐长安遗址、明清宫城布局,虽有差异但核心思想一脉相承。例如隋唐长安更多体现的是城制,如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偏北而市却在宫南;基于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清宫城则全面体现了《考工记》都城布局思想,以宫城为核心,前为朝,后为市,左为宗庙,右为社稷;以五门三朝组成南北中轴线,祖社里坊乃至郊坛基本上沿主轴线对称排列;采取棋盘式道路网,围绕宫城对称部署。

明北京城平面图

清北京城图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所体现的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空间处理手法等,是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传统特征。这种布局的渊源有二:其一为中国传统的内向庭院式低层建筑群主次分明、以中轴线突出主要建筑物的布局手法;其二为中国封建专制社会所折射的统治阶级“不正不威”的森严等级观念和宗法礼制秩序。

5.2【里坊制】

里坊,源自于“闾里”,是中国古代对居住区的最早称谓。《说文解字》:“闾,里门也,从门,吕声。《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群侣也。”《考工记》虽对都城规划作出详细规定,但唯独对居民区称谓和划分未做说明。

里坊制,封闭管理,各坊皆有围墙和坊门

里坊

从汉唐时期规划来看,多以“方块”的形式存在。汉代的棋盘式的街道将城市分为大小不同的方格,这是里坊制的最初形态。开始是坊市分离,规格不一,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里坊模型,清晰可见其“封闭”性的特征

坊四周设墙,中间设十字街,每坊四面各开一门,晚上关闭坊门;市的四面也设墙,井字形街道将其分为九部分,各市临街设店。至唐代后期,在如扬州等发达的商业城市中传统的里坊制概念已逐渐模糊;到了宋代,商业繁荣,夜市兴盛,“破墙设市,屡禁不止”。由此坊市逐步结合,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演变,此时里坊制已名存实亡,逐步衍化为街坊的形式。

06 建筑制度

6.1【建筑等级制度】

古代森严的建筑等级制度,造就了我国古建独特的秩序分明的风格,但却极大约束了建筑的发展,成为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发展和推广的障碍。某些形制一旦为帝王宫室所采用,即著为禁令,成为禁脔。在规模和形制上如违制,视为违法僭越,轻则刑罚拆改,重则引来杀身之祸。因此客观上讲,中国古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发展缓慢,和建筑等级制度脱不了干系。由于历代规定不同,这里主要以明清时期的规制作简要介绍。

屋顶样式:前文已作介绍,详见普及基本特点篇(上)。

开间数:两根柱子之间叫一开间。最高等级是九间,后来发展到十一间,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但理论上仍然是九开间为最高,只有皇帝专用的建筑才能用九开间;其次是七间,皇亲贵戚和封了爵位的朝廷高官可用七开间;再次是五间,朝廷一般官员和地方政府官员可采用;平民百姓就只能用最小的三间。

太和殿的十一开间

另外建筑结合阴阳五行有其特殊的含义,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最高为九,所以有开间九间、台阶九级、斗拱九踩脚、门钉九路、屋脊九兽等形制。此外九和五结合为最高吉利数,《易经》有云“九五,飞龙在天”,因此九五变成皇帝的专用数字组合,称“九五之尊”,其专属的建筑往往是面阔九间、纵深五间。

台基台基是一种高出地面的台子,是建筑物的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使建筑物显得高大雄伟,并有防潮、防腐的作用。台基根据材料(汉白玉、普通石头、土)、层数(三层、二层、一层)和结构(须弥座、普通座)的不同来区分等级。材料越好、层数越高的台基级别就越高;须弥座台基级别高于普通座台基。

须弥座台基及栏杆

建筑色彩:建筑色彩最高等级为黄色,以下依次为红、绿、青、蓝、黑、灰,其中黄色为皇帝的专用色。建筑屋顶的黄色琉璃为皇家专用,但祭祀孔子的文庙却是个例外,历代礼制规定全国统一,其享受皇家建筑等级的待遇,因此宫廷建筑、文庙皆为红墙黄瓦琉璃。

皇家建筑的红墙黄瓦

文庙,享受皇家等级待遇,红墙黄瓦

至于绿色,多用于王公大臣、宗教寺院等建筑的屋顶及装饰;蓝色,代表天的颜色,只在特定祭天场所建筑中使用,例如天坛。

北京什刹海西侧的恭王府,绿色琉璃屋顶

特定场合的蓝色格调

另外柱子的颜色等级有所不同,金色等级最高,其次为红色,再次为黑色;对于门的颜色,清代规定皇宫正殿门为红色;一品至三品官员府第门为红色;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至于平民百姓的民居,其格调只能是黑白灰了。

太和殿内金柱

皇宫宫殿之门,红色

民居,黑白灰色格调

彩画式样:即为古建筑的梁枋斗拱等木构件上的彩色图案,既起到装饰作用,又可以保护木构件。按等级划分为三种: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和玺彩画为最高等级,只有皇帝专属建筑才能用。其特点是有双括号的箍头,里面的图案以龙主。

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为次高等级,其特点是单括形的箍头,里面的图案以旋转形的菊花为主,多用于除最高等级以外建筑,例如次要的宫殿、官衙、大型寺庙等。

旋子彩画

苏式彩画为最低等级,以包袱装的画外框为主要标志,包袱里面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或为山水风景,或为人物故事,亦或为花鸟虫鱼等,并非格式化图案,一般用于园林亭廊或明以后的民居建筑。

苏式彩画

屋顶瓦兽:屋角上的仙人走兽,数量越多等级越高,最高神兽的数量是10个,即为故宫太和殿。

太和殿的屋脊神兽

斗拱:斗拱为我国古建筑所特有,其由斗、拱、昂组成,作用是支撑支撑无顶出檐,减少室内大良跨度,将屋顶大面积荷载经其递减到柱子上。等级规则是有斗拱大于无斗拱、斗拱多的大于斗拱少的,层次多的大于层次少的。例如故宫太和殿下搪为七踩斗拱,上檐为九踩,建筑等级最高。

太和殿下搪为七踩斗拱,上檐为九踩

6.2【工官制度】

工官制度,是我国古代为皇室、官府服务的官营土木营造的制度。这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的古老制度延续了数千年,对中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宋代《营造法式》

历代称谓不同,但万变不离其中,我们重点看它所具备的共性特点:首先它是垄断性质的官办机构,仅服务于皇家、官府工场;其次“工官”的营造水平,代表了当期建筑技术水平的巅峰;再者有严格的管理规定,有建筑制度等级、材料使用等级、各种工序工时、材料消耗定额标准以及建筑维护的一套管理办法,以宋《营造法式》为代表,集法律制度、设计、施工、管理于一体;最后这一点是关键,古代被管理的“匠人”会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其职业由子孙世代继承,不得脱籍改业,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地位低下,更别谈创造积极性了。

宇文凯,隋唐杰出的城市规划、建筑工程专家

所以“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建筑手工业者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创造不能服务于社会,而且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另外技术工艺传承是封闭性的“子承父业”,往往会失传;从古代匠人社会地位的低下,也侧面反映了统治者对于建筑发展的保守态度。

总结来讲,数千年来我国古代建筑之所以结构技术创新发展缓慢,第一是宗法礼制等级的约束,第二就是这“工官制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正确的欣赏古建
专题|古建之旅(五)——结构解析(下)
怎样去欣赏中国古建筑,你了解吗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中国古建筑都有哪些主要特征?
图说中国建筑:古建筑10大要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