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城的区域范围





长城的区域范围

董耀会

区域是地理学概念,以地理和经济特征为基础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地区则是指较大的区域范围。长城区域也是一个长城为标志的地理概念,又常被称作长城沿线或长城地区。考古学则习惯称长城区域为长城地带。

长城区域这个概念的产生,源于中国古代王朝在这个区域修建了用于军事防御的长城。横跨中国北部呈现带状分布的长城建筑,决定了长城区域也同样呈现带状特点。长城区域是古代长城分布的主要地区,是古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相互碰撞与交流的主要区域。同时,长城区域也是生态敏感脆弱的地区,农耕和游牧经济在这个地区交错。长城地区,同样主要指北方修建长城的地区。应该说,在长城研究中长城区域与长城地区这两个感念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林沄认为“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并非指历代所筑长城经由的全体地域,而是指古来中原农业居民与北方游牧人互相接触的地带而言。这个地区东起西辽河流域,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到达湟水流域和河西走廊。大体上包括了今天的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中南部、宁夏、甘肃和青海的东北部。”[1]这个认识,对理解长城区域的范围很有帮助,基本给出了长城区域范围的正确理解和界定。






中国古代长城,除春秋战国早期诸侯国相互防御的之外,基本都是调整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冲突的手段。游牧民族的概念,“游”指流动的人群,“牧”指游牧人的劳动方式和文化特征。游牧是终年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游牧民族是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

长城区域主要是指中国北方的农耕和游牧两种经济类型交错地区,在这个亦耕亦牧的地区生活着以农耕或以游牧为主的族群。中国北方有一条最靠北部的山系,这条山系的内外地区约为北纬41°~42°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这条山系的南边为农耕经济,北边则是游牧地区。这条山系由东向西,分别为大兴安岭、燕山山脉、阴山山脉、太行山脉、贺兰山、六盘山、祁连山山脉、天山山脉。

中国古代的长城基本上,都修建在这条山系的南北。长城修建在什么位置,主要取决于王朝的实力。金代控制了大兴安岭之后,长城修建在大兴安岭地区。实力强的王朝,比如汉朝就把长城修建到阴山以北和燕山以北。实力相对较差的王朝,比如明朝就将长城修建到燕山以南及阴山以南200公里左右的山西北部。

 


[1]林沄《夏至战国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过程》



美国地理学家欧文·拉铁摩尔1930年初,对中国整个长城边疆地带进行了考察,1939年写成《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拉铁摩尔以长城及其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从边疆史的角度探讨长城在中国历史及其地缘政治方面的作用,提出了“长城边疆地带”的概念。他认为长城不是一个绝对的边界的“线”,而是一种“被历史的起伏推广而成的一个广阔的边缘地带”[2]。

拉铁摩尔认为长城边疆地带的形成是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城一带既是中国辽阔边疆的缩影,也是反映中国历史的视窗。”[3]拉铁摩尔第一个明确提出长城区域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线”,而是沿长城一线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历史、人文、自然等综合内涵的区域的概念。拉铁摩尔将长城作为一个区域,考察长城内外及周边区域的人地关系,研究在长城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关系。

长城地区的最东部,主要是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中国北部边陲,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山峦叠翠的大兴安岭地区,秦汉时期就是中原王朝修建长城所防御的匈奴等族群的根据地。汉朝的鲜卑部落,唐宋时期的室韦蒙古部族都是产生发展在这个地区。元代时黑龙江上游的大兴安岭地区是蒙古族始祖肇兴地之一。





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主要的屏障,也是东北盆地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如果游牧民族政权占据这个地区,就有了向中原发起进攻的立脚点。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在这个地方防御游牧民族,将其视为军事重镇、军事重地。战国时期的燕国,就在燕山北麓修建长城防御东胡。明朝则在燕山南麓修建长城防御蒙古。明长城修建最坚固,今天保存较好的地段,基本上都在燕山地区。

中部地区的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东西走向,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阴山山脉是保护河套平原的战略要地,河套平原自古就是农耕与游牧民族交替据有的重要地区。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为阴山以南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这个地区也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突和融合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秦统一之后派蒙恬率30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并修建长城,就是在这个地区。





西部河西走廊及以西的西域地区,也是长城防御的重点地区。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河西走廊始终是咽喉要道。特别是汉代打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之后,这个地区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更为重要。汉代首先将长城修建到河西走廊,占据了重要的有几个绿洲农耕区。由于有很好的水源,绿洲地区十分适宜农业生产,所以这个地区采用农业耕作,是农耕经济的中原王朝开拓边疆、发展农耕经济的重点地区。

西域对于中原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西域既是丝绸之路打通之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必经之地,也是青海和宁夏的一个屏障。6世纪拜占庭的史学家普洛科皮乌斯在《哥特战争史》中就明确地指出过:“匈奴人给欧洲带去了新战术。匈奴所带去的东方文明对中世纪拜占庭文化体系的形成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4]

如果西域被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据有,青海、甘肃和宁夏就会面对来自游牧民族的强大威胁——因为游牧民族很容易对中原王朝构成一种包抄的态势。中原王朝政权始终重视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并在这个地区修建长城,进行重要的军事布防和屯田开发。





从整体上来说,历代长城修建的位置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北部地区,并且不是简单的线型分布,而是集中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内。有学者从地理学的视角论述过这个长城地带[5]。各朝代长城虽然走向基本一致,具体位置却并不完全相同。秦长城位于战国燕长

城以北,在纬度方向上向北推移约10′,汉长城更在秦长城之外。金长城与秦长城相比,其地理位置修建得更靠北,而明长城则向南退移很远。



[2] 欧文·拉铁摩尔著、唐晓峰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年,第163 页。

[3] 章永俊:《欧文·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史研究》,《史学史研究》2006 年第2 期,第66-80 页。

[4] [拜占庭]普洛科皮乌斯《普洛科皮乌斯战争史》,商务印书馆 2010年

[5]冯嘉苹,程连生,徐振甫:《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人文地理》.1995年第十卷第一期,第50-55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叫“长城”却不是长城——长川之南“筑长城”(音频版)
史上最强帝国150年建立,一战将匈奴打到漠南,汉武帝自愧不如
阴山,古代农耕与游牧的分界线,但并非所有中原王朝都能占据阴山
山西长城文化遗产及长城旅游发展
明朝灭掉元朝后, 蒙古人为什么又很快变回游牧民族, 而不继续务农
阴山与长城为什么长城非修不可,我们冤枉了秦始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