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技兴农见成效

科技兴农见成效

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人均耕地仅0.6亩的农业大县。在贯彻省委、省政府“科技兴农”、“科教兴川”的战略决策上,为了加快农业发展,从1990年以来,连续9年开展农业技术承包,探索出了一条以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和农用物资配套服务的农科教结合之路,从而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领导是科技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就阐明了农科教结合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关键之一。为此,县委、县政府在1990年就作出了“科技兴农”的决定,加强了对农科教结合工作的领导,明确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每年县政府从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费,落实到项目,用来奖励为科教兴农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使科教兴农工作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

二、搞好宣传是科教结合的根本出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的宣传、推广与普及,利用各种会议和宣传媒体,宣传农科教结合的意义,宣传科教兴农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全县每年开展了三月、十月“科教兴农”宣传月活动,从1990年以来,每年出动宣传车3-5辆次,巡回在全县30个乡镇宣传50余天,年发送各种技术资料均在100万份以上,授课100场次以上,年受训人员达40万人次,年放科教电影50余场次,年办科教兴农宣传展板100块以上,把农业生产技术送到了千家万户。设在县科委的科教兴农办公室主动积极工作,充分发挥了农科教结合中的统筹协调职能。通过这些活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科教兴农的认识普遍提高,已形成了“修教育之渠,引科技之水,浇农业之田”的农村经济振兴共识。

三、健全体系是科技兴农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实施科教兴农的过程中,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科技推广为重点,建立健全了人才培训体系、科技推广体系和农用物资供应体系。人才培训体系着重于大面积提高现有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是以农业技术承包为载体,负责把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农用物资供应体系是以供销社为依托,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三个体系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首先加强了农村扫盲和文化教育,广泛开展了技术培训,县农训校和农广校重点抓好乡镇干部和乡村农技员的培训,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重点抓好回乡初、高中毕业生,村社干部、科技示范户的农技培训,各企事业单位、职业学校,重点抓好在职职工培训,使我县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人才培训体系。其次是全县形成了一个县、乡(镇)、村、社上下贯通,干、科、群结合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并加强了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的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全县建立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30个,建立植保机防专业队75个,对全县农户开展以良种统供、病虫统防、微肥统配、技术统训为主的社会化服务。由于充分运用了科技部门的统筹优势,教育部门的人才优势,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供销部门的物资优势,使农村经济、科技、教育、物资各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得到综合利用,获得了最佳的整体效益。

四、推行科技人员实施技术承包,为农业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我县从1990年以来,就有计划、有组织地动员科技人员和行政干部,到农村去开展农业技术承包,重点推广增产增收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采取“四定一奖”的管理形式,即年初定项目、定人员、定承包指标、定奖金额度,完成后逗硬考核验收和年终兑现奖励。形成了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群众三结合,政策、技术、投入三配套,集团、小组、个人承包三兼顾的模式,逐步做到集团化、配套化、网络化、区域化。以四川省棉花推广普及中心为首的李德宇承包集团,打破了区域界限,走出了射洪,到广元、西充、中江等地开展科学植棉承包,受到了各地各级政府的好评。全县每年参与农业技术承包的农技人员和领导干部达1200余人。近十年来,由于科教兴农办公室的积极工作,年初认真审定承包项目,每年经县政府转发下达农业技术承包项目25项左右,已累计下达承包项目232项,经采取定性定量验收,全面完成承包任务的达218项,占下达任务的94%;通过农业技术承包,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多项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使全县农业新技术推广普及率达 93%,良种普及率达98%,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坚持科技兴农,实施农科教结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连续多年的农业技术承包工作,使全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畜牧、蚕茧、棉花、林业为龙头的农业支柱产业。在畜牧业上,全面开展科学养猪综合技术承包,大力推广二元、三元杂交良种,强化防疫和规范化饲养,使生猪出栏由1989年的55万头达到了1997年的75万头,生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95%,而畜牧业产值又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达3.17亿元。在蚕茧生产上,近年来我县实施十万担蚕茧工程,开展蚕桑综合技术承包,促进了科学栽桑养蚕,使蚕茧商品基地基本建成,1989全县产茧5万担,1997年达8万担,单张纸产量由18公斤上升为22.2公斤,养蚕年产值达47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在棉花生产上,射洪列为了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射洪常年植棉15万亩左右,单产水平在60公斤以上,最高年达83.5公斤,棉花品质好,近十年统计1-4级机纺棉占总量的73%以上,经济效益高;开展棉花高产技术承包,使棉花生产从良种繁育、栽培管理、加工服务形成了体系化。在林业生产上,近十年来,林业生产围绕长防工程建设,推广速生丰产林营造及经营管理技术,搞好低产林改造,加速荒坡、河滩的开发绿化,在调整林种结构,防治森林病虫害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承包工作,使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26.7%上升到了36%,林木蓄积量达到228万立方米,年新增产值达7000万元。

近十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县科教兴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为推动射洪农村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作出了贡献,但是我们还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提供科学的、永久性的发展源泉。

(该文《遂宁工作》1998年第8期刊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2夯实农科教结合基础 结实科技兴农链条
建设现代农业要靠科技导航教育奠基
农业标准化问题浅析
宜昌县送用综合手投推动科技兴农
科技小院,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
科技兴农 爱放牧水肥一体化新技术助农征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