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居住人口的增多,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县蔬菜供求矛盾日益突显,市场价格高,县内产品少,居民消费负担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工民主党射洪县总支委员会就此问题,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市场、深入生产基地调查。大家强烈地感受到大力发展我县蔬菜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既是调整农业结构、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利捷径,又是满足人们生活之必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事项,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我县蔬菜生产现状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须食品,按照居民每人每天至少半斤蔬菜的基本消费标准,仅县城地区每天需要蔬菜量在50吨以上,要满足此需要,常年必须保证的蔬菜基地面积应该在1万亩左右。据统计,目前我县仅有时令商品蔬菜基地2000亩,85%的蔬菜靠外调,年外调量达到17000吨。据调查表明,我县蔬菜生产发展不足有以下原因:

一是种植规模小。我县时令商品蔬菜基地规模小,常年只有2000余亩,分散在五、六个乡镇,加之投入严重不足,设备设施简陋,栽培技术落后,种植管理不够规范,所以效益不高。根据农业部门从2005年开始在人民市场、迎春门农贸市场对17个蔬菜产品价格进行的每周两次定点定时调查表明,我县的蔬菜市场价格平均每年都以20%以上的幅度上涨,有的蔬菜价格增长幅度达到50%-100%。特别是2007年的蔬菜价格涨幅较大,菜价高于成都、绵阳、重庆等大中城市,加重了居民消费负担。

二是重视力度不够。对蔬菜在我县种植业中的重要地位,蔬菜与民生的密切联系,蔬菜产业的发展前景,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贡献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蔬菜生产市场调节,县内没有县外有”的思想。相关部门和乡镇没有把发展蔬菜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未将蔬菜产业纳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规划,缺乏促进发展的政策、体制机制,资金扶持的力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以2003年和2007年为例,两年财政共投入26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使蔬菜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与群众的需求极不协调。

三是缺乏业主带动。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产业的规模发展,都离不开龙头企业和大户、业主的强力带动。只有通过他们,才能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条龙服务。除榨菜加工外,我们县还没有其他商品蔬菜的加工销售企业,业主也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蔬菜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由于在生产、技术、管理、销售等环节缺乏龙头带动,致使单家独户的蔬菜生产效益低下,致使农民种菜的积极性不高。

二、我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条件

一是射洪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优越。我县地貌山、丘、坝都有,大量的蔬菜品种都能找到适宜发展的区域;温度、湿度和比较充足的阳光均适宜蔬菜生长。涪江沿岸冲积平坝地区,土地肥沃,土壤耕作便利,水源丰富无污染,适合大规模发展蔬菜生产。据推算,我县沿涪江、梓江、沈水河两岸有近20万亩耕地适合蔬菜种植,县城周边的太和、万林、瞿河、大榆、玉太乡镇,先后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太和镇还有两个蔬菜品种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种植蔬菜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二是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通过近几年的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射洪交通状况全面改善,县乡公路黑色化,乡村道路混凝土,能够有效解决天晴下雨都可以把蔬菜运送到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绵渝路沿线乡镇,通过川中项目、水保工程、土地治理等项目的多年实施,村级道路网,排灌水系比较完善,为大规模发展蔬菜产业奠定了基础条件。

三是产业有基础,市场比价高。据统计,2007年底止,我县玉太、大榆、太和、瞿河等地保留了近2000亩商品蔬菜基地。其中瞿河万福桥村和柳树桑树林村的的胡萝卜还有一定规模。目前种植蔬菜市场比价高,一亩蔬菜年产值约5000元,比粮食每亩增值约3000元,纯利每亩约2000元,且见效快,是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四是市场广阔,潜力巨大。我县城乡居民对蔬菜的需求每年大约2万吨,与目前县内自产3000吨相比,还须增量17000吨,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如果绵(阳)遂(宁)高速公路建成,射洪可以成为绵阳、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菜篮子基地,具有广阔的县内县外市场前景。

三、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几点建议

1、搞好蔬菜产业规划

一是要抓好区域规划。按照近期1万亩、中期2万亩商品蔬菜基地的目标制定近期、中期蔬菜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分年逐步落实,以县城周边乡镇为重点,先在涪江沿岸乡镇实行区域规划、区域种植,规模发展;二是要抓好示范基地规划。以瞿河金龟寺村为重点,突出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发展大棚蔬菜,引进高新技术和品种,体现现代农业特色,打造形成全县蔬菜生产示范样板,带动基地蔬菜向规模化、品牌化、错季节方向发展;三是要抓好特色规划。有条件的地方,要向一村一品发展,象瞿河万福桥、柳树桑树林的胡萝卜大规模发展一样,建立胡萝卜村、莲藕村、海椒村、莴笋村、大蒜村等。

2、抓好蔬菜规范化生产

一是抓好规范种植。要按照蔬菜生产基地的规划,积极引进适合我县栽培的优质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规模蔬菜的种植数量和质量,走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选准能代表本地特点的项目,按品种和质量要求建设与企业相匹配的蔬菜生产基地。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起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种植基地,使老百姓能看见示范效益,从而达到带动周边地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的目的。二是抓好安全生产。制定和完善我县的蔬菜生产标准、加工标准、质量标准(市场准入标准),逐步形成从生产环节到流通领域全方位的生产监控检测体系。三是实施品牌战略。要大力扶持无公害蔬菜产品、绿色蔬菜食品的发展,积极推动蔬菜产业上档升级;支持农产品生产业主创品牌、树品牌,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3、大力扶持蔬菜加工与销售企业。

蔬菜产业要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和安全种植,必须引进业主、大户和加工企业。要结合产业布局,选择引进一批有发展前途的加工企业落户产业带蔬菜生产基地,实行业主带动、群众联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开发名、优、特、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争创自己的品牌,达到整体推进蔬菜产业向范围更广、加工更深的方向发展,促进蔬菜生产经营由季产季销向季产年销转变。必须抓好蔬菜产品市场建设,在蔬菜基地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农民种出的蔬菜集中在此销售、转运。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作用,大力推广信息农业,及时发布和反馈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引导流通。

4、健全蔬菜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行政服务体系。充实蔬菜办,确定一名副局长或副主任兼蔬菜办主任,便于引导、指导蔬菜产业基地的发展;二是建立蔬菜产业发展激励机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恢复征收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扶持种植业主增加蔬菜生产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对规模种植达到一定数量的业主进行补助或奖励。三是建立专业协会体系。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各基地建立专业蔬菜协会,并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形成种植业主、协会、市场三者之间合作、互补、共赢的良好局面。四是建立科技服务体系。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村社和农户的合作,发挥科研院所技术集成创新作用,力争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示范、推广和管理上取得成效。五是建立人员培训体系。必须加强对乡镇干部、种植农户、协会管理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科技下乡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学到先进的发展观念、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成为蔬菜产业的带头人。

(该文在2008年射洪县政协第十二届二次全会上专题发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着力推进农业“三化”
泰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古浪县:高原蔬菜食用菌 助山区农民增收
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调查报告
竹山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发展园区农业的实践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