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文物典藏之瓷器篇(宋、辽金)5
建阳窑兔毫碗,首都博物馆收藏。建窑在今福建阳县水吉镇宋时鬥茶风尚盛行,促使了建窑黑瓷的大量生产并闻名于世,历来有黑建、柴建、乌泥建之称。此兔毫碗是宋代一种美观实用的鬥茶佳器,大口小足,斜腹壁,酱黄色釉。施釉不过足,凝聚处呈泪痕状,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体口至底部渐厚,釉水流动使碗口失釉而形成一周赭色色节。釉面出现竖向排列闪耀银光的针状细纹,状若兔毛的窑变现象,即文献中所称的「兔毫」或「兔玉花」,具有自然、交织、和谐的美感,是建窑最富特色的产品


道教寿星像 南宋


景德镇窑影青印花瓷枕 宋。南京博物馆收藏

景德镇窑影青双狮子枕 宋。故宫博物院收藏。

湖北汉阳宋墓出土。此枕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枕面为如意形,中心内凹,刻饰缠枝莲纹;中部为凸雕双狮戏球;下部为腰圆形枕座。胎体厚重坚硬,除底部外,均施影青釉,釉色光润淡雅,有青白玉般的质感。枕的纹饰以简化的狮纹为主题,匠师在刻纹时,不求形态的逼真,而是从总体上把握对象的神韵,刻划的线条凝重而又豪放,具有典型的宋代瓷器装饰风格,是影青瓷的代表作品




青釉三足蟾蜍水注北宋。此器由蟾蜍和托盘两部分组成。蟾蜍昂首微张口,双目圆瞪,后背稍隆,体形丰满。两眼至颈饰桃叶形纹饰一对,背布乳钉纹,间饰卷云外呢,中心有一注水圆孔。腹光素。三足,前两足自然支撑,趾间有蹼,后独足曲蹲作欲跃之势。托盘薄胎,卧足,盘体浅坦,取荷叶之形,两侧内卷,内壁刻织细叶脉纹。蟾蜍传说为月宫之物,古以蟾为月的代称,科举应试得中也称「蟾宫折桂」。此器作为文房用具,造型当有一定的寓意。江西博物馆收藏

刻花梅瓶宋,故宫博物院收藏。唇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渐收。圈足,足微外撇。瓶身刻划缠枝花纹,上下各有弦纹一道。器裹外施釉,釉质青翠、润泽。宋代青白瓷产品,其胎体的硬度、釉层的薄度和透明度,均达到了现代硬瓷的标准,代表了宋代瓷器的烧造水平。此时的青白瓷产品由于其质地精良已远销海外,盛烧不衰,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著名青白瓷窑系。此件梅瓶胎质坚硬、胎体轻薄、施釉均匀,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积釉处呈水绿色,划花笔法舒朗、娴熟,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代表作品

印花双凤茶花纹碗 宋,故宫博物院收藏。





景德镇窑青白釉粉盒宋,上海博物馆收藏。盖面鼓起,直口内收,盖面饰绽纹两道,盖内无釉。盒身子口无釉,收腹,下接圈足外撇。盒内以釉接三个小碗,碗之间贴塑枝蔓状泥条,似包含果实的花蕊,三个小碗可盛放不同的化妆品,构思奇巧,系装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产品。胎质细洁,盒施青白釉,釉薄莹润,圈足内施釉,并见墊烧痕。


影青瓷注子、注碗北宋。1976年句容县陈武公社陈武大队出土,镇江博物馆收藏,注子直口、筒形颈、圆腹、丰肩、浅圈足,直流微曲,扁平的把手上刻有两道双线纹,注盖盖顶塑一昂首翘尾的蹲狮形钮;注碗深形,直口圈足,碗内底有五个支钉,与注子底部五个墊烧痕相对。注肩与碗身均印缠枝菊花纹饰一周,注子置于注碗中,注肩花纹与碗身花纹上下呼应,浑然一体,造型花纹调和优美。注子和注碗是一组酒器,五代时已很盛行,北宋墓出土注子、注碗较多,注子、注碗见于资料的,最晚出于徽宗政和时期,注子多有盖,盖顶均有一狮形钮。此套酒器胎质呈白色,较疏松,釉色米黄微闪青,应为北宋时安徽繁昌窑的产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贯耳瓶 宋,上海博物馆收藏。


莲瓣小缸 北宋,龙泉市博物馆收藏。

北宋龙泉窑生产之盖罐大多粗糙,而乏精美者。此盖罐当属凤毛麟角,虽祇盈盈尺寸之间,但无论釉色之苍翠程度,器型之工整程度,纹饰之精美程度都可以算得上美轮美奂,罐身的莲瓣纹刻得一丝不苟,盖上的划花花卉纹淋漓酣畅,这在北宋龙泉窑盖罐中实在是难得一见。



龙泉窑堆塑蟠龙盖瓶宋,上海博物馆收藏。盖子口,盖面扁平,钮做成伏虎形,昂首翘尾,造型夸张。瓶直口长颈,溜肩鼓腹,下接圈足,下腹刻划莲瓣纹。瓶颈部堆塑一条蟠龙,龙身盘曲瓶颈,鳞发华现,生动传神。瓶外施粉青釉,釉层匀厚,色泽莹润。灰白色胎,底足露胎无釉,泛显火石红色。该瓶在拉坯成型的同时,结合雕塑装饰,整件作品生动活泼而又不失典雅,是龙泉窑青瓷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盘口双系长颈瓶北宋,龙泉市博物馆收藏。此瓶造型优美、装饰简练。瓶身仅有两圈皱叠纹样,肩有双系,颈部有三道旋纹,瓶盖较新奇,造型如莲池,钮作莲蓬状,活脱一幅莲塘鸭戏图。此瓶为灰白釉,胎骨虽然粗糙,但修胎尚属工整。从其风格来看,此瓶应该是北宋前期龙泉窑的精品。

瓜稜水注南宋,龙颈和上口已经全部缩成一圈。壶身釉色青翠,四周的瓜稜是拉坯成型后刻出的,这也是北宋龙泉窑瓜稜盘壶的共同点,壶身布满划花花草图案。但与南宋中、晚期那滋润如玉般的釉色相比,尚显单薄。泉市博物馆收藏。把南宋早期龙泉窑瓜稜壶是少见器型之一,细长的流,保留着北宋盘口壶的长流特点

龙泉釉八折稜杯 宋,丰城市博物馆收藏。杯体小巧雅致,呈八折稜状,圈足微外撇,端庄稳重。杯体内外施豆青釉,釉厚匀,光莹温润。为龙泉釉精品。经省、地专家鉴定为二级文物

青瓷暖碗北宋,浙江省黄巖博物馆藏,1986年5月浙江省黄巖沙埠青瓷窑址出土

青瓷八稜瓶北宋。1980年镇江市东南郊乌龟山北宋墓出土,瓶,通体作八稜形,直颈,耸肩,腹下渐收,暗圈足,器盖作塔顶式,八面翘角,肩部堆饰两个对称的系,有小穿;胎骨灰白,施青绿色釉,器身八稜两侧及颈部,底部都勾以深绿色釉线条,使器型更显挺拔。底足内有釉并附着四块疏松的垫饼渣。此瓶造型别致,结构端庄秀丽,釉层均匀,釉色青翠,润泽如玉,当属北宋早期越窑精品,为研究宋代越窑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越窑青釉四系盖壶宋,上海博物馆收藏。壶敞口直颈,丰肩鼓腹,用泥条推出出筋,形似瓜稜,圈足,肩部堆塑出四个「圭」形系耳。盔形壶盖,带子口,盖顶为宝珠钮。壶通体施青釉,釉薄泛黄,胎体厚重,色灰白。整件浑厚淳朴,特别是壶和盖一起完好保存至今,更是弥足珍贵。

白釉玉壶春式瓶 宋
高26.5厘米 口径6.7厘米
山西省襄汾县出土
山西省博物馆藏
敞口,细长颈,颈以下渐广,椭圆形腹,矮圈足,造型匀称秀美,胎体坚硬细腻,外施化妆土,通体施白釉,釉色洁白。受定窑影响,宋元时期山西地方窑大多都烧制白釉瓷,其中以平定窑、介休窑、霍州窑较为著名,此瓶是山西地方窑白瓷中的精品。


当阳峪窑白釉剔粉雕花瓶 宋
高27厘米 口径2.5厘米 足径7.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瓶体造型为小口圆腹式,通体采用白釉剔刻花纹的手,肩部为捲草纹,腹部主体纹饰为两条几何装饰带间的一条花叶纹。该瓶为修武当阳峪窑的一件典型之作,特别是剔刻花纹组成的这种带状装饰最具风格,它利用胎釉自然形成的褐白对比色调,使图案具有一种浅浮雕式的美感。在宋代众多瓷窑中,其装饰艺术之美,令世人叹服

登封窑白釉刻花水波纹缸 宋
高7.5厘米 口径1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缸直口、圆腹、平底。通体施以白釉。釉下施有一层白色化妆土,口沿下饰弦纹数道。外腹部刻有多重水波纹,深及胎体,露出褐色胎色。与白色釉子形成色彩对比。此缸纹饰虽然简单,但具有明显的装饰性,给人以动感。
 



扒村窑白地黑花折沿盆 宋
高11厘米 内口径39.7厘米 外口径52.1厘米 足径2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扒村窑白地黑花折沿盆,又称扳沿盆,盆口为扳沿,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以黑褐彩绘为装饰纹样。十二朵梅花绘於扳沿之上,内腹壁绘有大莲瓣纹,盆底在一朵梅花周围绕着一周莲花。扒村窑位於河南省禹县,於一九五〇年发现。创烧於唐,盛於宋,终於元。其绘画笔意黑彩浓而醇厚,配以洁白色地,纹饰更加突出。这件大盆为扒村窑中不可多得的精致作品。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宋
高32.1厘米 口径7.1厘米 足径9.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瓶形体略如橄榄。通体珍珠地划花装饰,主题纹饰为双虎搏斗,一虎站立,张牙舞爪,另一虎作欲扑状,形象刻画生动。以柱石、丛草作陪衬,近底处刻划十六个莲瓣纹。纹饰空间满戳珍珠小圆圈,故日[珍珠地]。纹饰线条和圆圈呈红褐色,空白处因施化妆土而呈白色。两者相互衬托,相得益彰。传世登封窑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仅此一件,但与此瓶造型相同、纹饰相异的还有两件,一为现藏上海博物馆的人物纹瓶,另一件为收藏於美国堪萨斯州的缠枝花纹瓶。



郊坛官窑方花盆宋,故宫博物院收藏。盆为四方形,委角,折沿,侈口,四垂云纹足,裹外施青釉,釉面开赭色纹片,裹心有五个支钉痕。宋代花盆的生产是为了满足宫廷陈设的需要,其造型多样,规格齐全。五大官窑中的花盆的制造以钧窑最为多见,形式有葵花式、海棠式、敞口尊式、六角形、长方形、方形等。此件官窑花盆小巧玲珑、精致可爱,为官窑器中罕见品。


官窑盏托 宋,故宫博物院收藏。


豋封窑珍珠地划花人物瓶 宋
高39.7厘米 口径7厘米 底径10.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小口圆唇,短颈,溜肩,腹体呈橄榄形,浅圈足。胎色灰褐,施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器身以细线刻划一醉态可掬、袒胸露怀、肩挑葫芦的长衫醉汉,形象极为生动。近足处饰以莲瓣纹。主题纹饰之外用硬质工具戳印密休小圆圈作为地纹,俗称[珍珠地],系借鉴唐代金银器工艺而来。珍珠地划花技法在瓷器上最早出现於河南密县窑,宋代被磁州窑系诸窑广泛采用,但刻划人物纹者绝少。此种橄榄瓶,造型极为优美独特,器型虽大卻秀颖可爱,目前仅见有宋代河南登封窑珍珠地划花产品,存世稀少

官窑贯耳瓶 宋,上海博物馆收藏,1953年上海市青浦县任氏墓出土,器呈直口,长颈,鼓腹,圈足,口部有对称管状双耳。外壁施青釉,釉色呈青灰色,釉面开有片纹,口沿和圈足显现出官窑特有的「紫口铁足」的特征。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产品供御宫廷。官窑又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此器为南宋官窑的产品,造型古朴典雅,胎薄体轻,胎质精细,釉质肥厚光润,细腻平滑,釉面素朴无饰,以釉色取胜,为官窑之珍品

官窑簋式炉南宋,1985年杭州乌龟山南宋官窑窑址出土,杭州市南宋官窑博物馆收藏。此炉敛口,凹沿,束颈,鼓腹,大圈足外撇,龙首形双环耳,腹上部有两周弦纹,垫烧,粉青色厚釉,玉质感很强,器身遍布纹片,开片大小适中。器物形制系仿商周青铜簋式样,造型端庄流畅,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的经典之作,用于宫廷陈设或礼仪活动。采用多次上釉的方法烧制,具有很高的制作工艺水平。出土后修复。

耀州窑青釉印花多子盒 宋
高4.9厘米 口径12.5厘米
甘肃省华池县李良子出土
甘肃省庆阳地区博物馆藏
此为耀州瓷,瓷盒为扁圆形,低圈足。盖面模印团菊花两朵。盒内置圆形小杯三个,杯之间各用一条弓形瓷条隔开。釉色青白闪黄。造型别致,秀雅可爱

耀州窑青釉狮托盏 宋
高9.2厘米 口径10.4厘米
甘肃省天水市文化馆藏
盏为花瓣口,盏心模印折枝花卉一朵,盏座为一卧狮。青绿釉显细碎冰裂纹。此盏造型奇特,做工精细,是宋代印花与雕塑相结合的代表作品。


耀州窑药王庙供像 宋
高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像通体施青釉,略闪黄色。人物面部丰满,双目凝视远方,炯炯有神,头挽一蝶式发髻,颈部系一蝴蝶结,周身披掛树叶蔽体。左手托葫芦形宝瓶,右手执草药,赤足立於台座上。传说耀州窑所在地陕西铜川黄堡镇旧有药王庙,庙中所供药王是唐代名医孙思逊。孙思逊耀州孙家塬人,在中草药的采集、栽培方面有很大贡献。这件瓷塑像是耀州窑塑造出的[药王]形象,造型生动传神,氣度昂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定窑白釉[至道元年]刻款盖罐 宋
高14厘米 腹径12.3厘米
一九六九年河北省定州城内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
盖母口,平顶斜折,直壁稍鼓。瓶子口,短颈,圆肩,圆腹下收,圈足稍外撇,胎体有明显的轮旋纹。腹部刻发愿文:[舍利主僧□媅两瓶舍利西尊士住人□弟子虧惠岩妻张氏姪男陈留男弟子陈知□妻虧氏女菩萨女□□□差贝佛留至道元年四月□日弟子虧岩记]共六十一字。據此可知此瓶是佛教弟子在窑场定做的专用品。


定窑白釉孩儿枕 宋
高18.3厘米 长30厘米 宽1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枕塑成俯卧的孩兒形。胖孩两臂交叉俯卧於榻上,头枕於左臂上,右手持结带绣球,额头开阔,神态安详。身着长衫,外套坎肩,衫上印有团花纹。衣纹雕刻自然。胖孩双目炯炯有神,头两侧各有一绺孩兒发,显示出天真可爱的神情。其下身着长裤,足蹬软靴。榻的周边印有螭龙、垂云、卷枝等纹饰。此枕是以婴孩的脊背作枕面,颇具匠心。其雕塑手法细腻入微,生动地表现出孩童的体态神情,凝聚了匠师倾注的真、善、美。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令寝具。古人认为瓷枕[最能明目益精,至老可读细书],所以无论富贵贫贱都极喜好,宋代南北方瓷窑曾大量烧造.河北钜鹿曾出土一件瓷枕,枕上题有[久夏天难暮,纱树正午时。忘机堪书寝,一枕最幽宜]五言诗,道出了瓷枕的妙用。此枕作成男孩形状,或许寓意[宜男]。



汝窑碗 宋
高6.7厘米 口径17.1厘米 足径7.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撇口,深弧腹,圈足外撇。此种造型的碗为汝窑首创,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产[宫碗]式样即源於此碗。其大小适中,比例合度,是历代各式瓷碗中,形体最秀美的一种。此种汝窑碗传世仅有两件,另一件现存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美术馆。这件碗的外底有五个细小支钉痕,并鐫刻乾隆皇帝御题诗,诗日:[秘器仍传古陆浑,祇今陶穴杳无存。卻思历久因兹朴,豈必争华效彼繁?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猶钉痕異匏尊。盂圆切已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句后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题]。


汝窑三足奁 宋
高12.9厘米 口径18厘米 底径17.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传世汝窑瓷器的造型有盘、碗、碟、洗、瓶、盏托、水仙盆、三足奁等。三足奁存世仅有两件,这是其中的一件,另一件现存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美术馆。其造型仿汉代铜奁式样,属温酒用器。奁之胎体较薄,里外满施谈天青色釉,外底有五枚芝蔴粒大小的支钉痕,釉层开细碎冰裂纹,外壁凸起七道弦纹,使光素的形体产生韻律美。此奁是代表汝窑烧造水平的杰作。


金红绿彩诗文碗片


金代胎民国挂红绿彩花卉纹碗

三彩釉虎 金,大同市博物馆收藏。1956年大同上皇庄劳教学校附近出土。三件虎皆为模制成型,菱形底座,器内中空,除此,其制作和胎釉亦尽相同。造型上可分为两组,其中一件,取两幼虎戏闹之态,两者交劲扭躯,相向而动,雕塑上虽然较抽象概括,但憨态可掬,情趣盎然。施釉青绿不至座,虎的颈、背部饰有大块的红釉斑纹。另外两件虎,则分别塑成独体的造型,姿态同作回首站立之状。釉绿色,直颈、背部均饰有红釉斑。此两件从做工到施釉稍逊于前一件。

三彩釉划水草鱼纹碟金,故宫博物院收藏。盘敞口,浅式,浅足。盘外施半釉,釉下施白色化妆土。下部及足底素胎无釉。盘裹内壁施绿釉。盘裹心施釉之前先刻划出双弦纹及水草游鱼。再施褐、绿釉。其中双弦纹内及鱼纹为黄褐釉,水草为绿釉。刻画出一幅池塘裹水草漂浮、鱼儿戏于水草之间的富于动感的画面


三彩釉划花[萧何追韩信]枕 金,首都博物馆收藏。枕形作银锭式遍施黄、绿、白三色釉,枕面以写意笔法描绘两个策骑人隔林相逐相望。似为表现汉代[萧何追韩信]故事。枕侧绘垂帐纹。白砂胎。宋代北方民窑烧制。


绿釉划鱼纹洗金,故宫博物院收藏。洗折沿,口沿突起一周圆边,弧壁,平底,圈足。胎质细腻,呈粉红色,施有一层白色化妆土。洗身饰以绿釉,裹满釉,外部施釉近底足,边沿积釉呈墨绿色。洗心刻划一尾游鱼,线条织细,笔法流畅,生动传神。口沿装饰数道水波纹。注水后看去犹如活鱼在水中嬉戏。此洗造型优美,刻画生动,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加彩男俑 金,山东省博物馆收藏。
1954年山东省曲阜市杨家院村出土,此俑头戴黑色幞头,身着红色大袖长袍,眉目清秀,须髯飘逸,双手捧书,一副文人气派。其胎质细腻色白,白釉外又以红、绿、黑彩釉施绘。这种在烧好的白釉瓷器上,施加红、绿等彩,再入低温窑[彩烧]的工艺,称为[加彩],属于磁州窑系的产品。由于在山东淄博磁村窑也发现有类似产品,因而一般认为该加彩俑是淄博磁村窑所生产


耀州窑青釉雕钱纹注壶 金,故宫博物院收藏。壶小口,溜肩,鼓腹,圈足。口与肩之间有一执柄,与其相对的一面为一折流。壶带一小盖。口下、肩以及腹底部分别刻有弦纹两道、三道和一道。肩部刻下覆的莲瓣纹,腹部刻线纹。壶器型精巧,釉色为青釉,纹饰清新、规整,刀工犀利,立体感极强。

耀州窑青釉鋬沿洗金,首都博物馆收藏。敞口,口沿釉薄处露胎骨。浅腹,小圈足,洗足无釉。口沿一侧为月牙形鋬耳,耳下附着一精巧环饰。口沿外刻有两道弦纹,平添素美之感。釉色青绿,瓷质细腻。由于器物有确凿年代,是研究金代耀州窑器物的珍贵实物资料。


白釉瓜棱壶金,1990年大同铁路徐龟墓出土。大同市博物馆收藏。壶长颈,瓜棱形圆鼓腹,圈足,壶盖小钮平面,肩部前出细高弯流,柄仿金属器扁带式曲柄。通体施釉,色洁白莹润,胎质轻巧致密。工艺尤为精细,可谓金代白瓷中之佳作。

白釉点彩小羊金。1956年大同上皇庄劳教学校院内出土。大同市博物馆收藏,小羊皆为绵羊品种,由手工捏制成型。其取站立之姿,顶盘两只弯曲的大犄角,后面拖肥腴的尾巴,个个形体简括,神态逼真。胎质细腻,施半釉,釉色牙白温润,或牙白纯色,或牙白上点饰褐彩斑纹,给人以活泼可爱的情趣

定窑白釉嬉鸡陶塑金,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收藏。胎白质细,釉白泛灰,釉厚处发黄绿,底有流釉现象。陶塑呈壶型为鸡状,鸡嘴为流,鸡尾向上弯曲为壶把。鸡身肥硕,昂首挺胸。采用划刻和捏塑技法,鸡之羽毛刻画丰满,纹理清晰可辨,两腿粗壮,曲卧于椭圆形座上。鸡背骑一男童,头戴荷叶帽,赤膊披帛,长裤光足,双手抱鸡脖,面带微笑,顽皮可爱。儿童脑后呈空洞,为注水处。此壶型陶塑十分奇特,构思巧妙,为一件精美艺术品。

三彩釉印花陶扑满 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出土,赤峰市博物馆收藏。扑满呈球状,底无釉微凹。顶正中有一直径0.35厘米孔,距孔0.2厘米处有一长1厘米、宽0.6厘米唇形孔。通体饰剔牡丹花十三朵,分三组以弦纹间隔,其顶部饰一盛开牡丹,腹与腹下装饰一周缠枝牡丹花,制作方法上下对接而成。胎体厚,胎土粉白杂砂粒。火候较低。牡丹施黄釉,叶施绿釉,白釉衬托,属典型辽三彩官窑产品

三彩釉印牡丹花八方盘 辽,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器呈八角形,折沿,浅腹,斜直壁,平底。淡红色陶胎,胎质坚硬细腻,内外壁施黄釉,折沿处施绿彩,内底施白、绿、黄三彩釉。此器采用模印制法成型,内底中心印四叶牡丹花一朵,周围印两层双叶牡丹花,纹饰均衡对称,白地、黄花、绿叶,其色彩鲜明,纹饰立体感强,做工极精细,其造型在辽瓷中不多见,堪称辽瓷中之佳品



三彩釉印花小床 辽。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整器呈长方箱形,底未封闭,床面塑长方枕,绕床边缘置六个柱头,两侧面印菱形、变体蝴蝶形、海棠形装饰,并间以隔段,前后档板印变体海棠花形纹饰。红陶胎,上白色化妆土,施黄、绿两色。黄、绿相间,釉色润泽。此器制作较粗糙,显系明器。


绿釉长颈盖壶 辽。1986年内蒙古辽陈国公主墓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盖、子口,宽边,盖面隆起呈斗笠形,蘑菇形钮。壶身,圆唇,侈口,长颈,溜肩,斜腹,平底微凹。颈部施两道凸弦纹。胎质较粗糙,呈黄白色。器壁内外施绿釉,盖子口及壶底不施釉。绿釉色暗涩,施釉不匀。
黄釉渣斗 辽。故宫博物院收藏。上部撇口斜直壁呈喇叭形,下部圆腹,圈足。胎体粗糙坚实,施有化妆土,外挂黄釉,釉至下腹部,口沿一周釉层较厚。胎体转折处线条流畅,棱角分明,充满力度,给人一种朴实、沉稳之感


[乾二年田]款茶末绿釉鸡腿罎 辽。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圆体高身,溜肩,腹部微鼓,腹下修长,小唇口,平底。灰缸胎,坚硬,满施茶末绿釉,底无釉,肩部竖刻[乾二年田]四字款,字体钢劲有力。[乾二年][乾统二年](公元1102年)系辽代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年号,[]应为制作者的姓氏。辽代鸡腿罎是因其器体细高如鸡腿而得名,是契丹族特有的一种貯藏器,在辽墓中常有发现,此器是目前发现的同类器中的精品。


白釉阿難像辽,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库伦旗前勿力布格村征集。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收藏,阿難像作默然诵经之态。面部丰满,隐含笑容,眼眸静中有动,深沉和善。左手扶膝,右手捻佛珠,神情自若,为少年饱学之士。身穿右袵斜领长衫,外披袈裟,通体施白釉。釉质细腻,色泽光莹,造型栩栩如生,为定窑精品。


白釉剔花大缸辽,1957年大同青瓷窑遗址出土。缸圆唇直口,丰肩,圆腹下部内敛较高,平底。缸胎粗砂底,胎质硬度略差。施釉牙白,光泽柔润。肩部剔饰带状叶纹图案,腹壁下侧排列一周烧造时留下的支钉疤痕。此缸器型之大且又完整,较为难得。大同市博物馆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陶瓷赏析(二十八)
“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三)
宋瓷——极致的审美
宋瓷茶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都有哪些陶瓷“硬货”
故宫博物院精品陶瓷欣赏(第30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