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瓷器器型鉴赏——粥罐(下篇)
(奚风瘦马原创)



    二、晚期粥罐的发展及器型特征(四系粥罐)
    晚期粥罐主要是指道光到民国期间的粥罐,与早期粥罐最大的区别,就是器身原来装鋬的两对小孔不见了,换之以两对系,或许是因为器型有孔毕竟不雅与不便之故吧;与之对应盖顶留着装活环的圆孔也不见了,代之以兽钮,以作提拎盖子用。
    晚期粥罐的器型除了延续早期的基础器型,还产生了很多新器型,这与清末民初民众思想的活跃不无关系,现分说如下。

    1、圆腹粥罐


    晚期圆腹粥罐基本上继承了早期圆腹粥罐的器型,只是改用了系和钮,且这类粥罐沿用时间较长,一直到民国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上图是典型的道光青花缠枝牡丹纹粥罐,纹饰时代特征极为明显,也使这类粥罐的断代有了较好的依据。通过器型排比,道咸圆腹粥罐以这类缠枝牡丹的为最多,其他纹饰较少。这一时期基本还保持着清中期修胎的特征,胎体相对厚重,器型较硬朗。
  
    同光时期随着传统制瓷工艺的逐渐改良,在原料加工、成型工艺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使得清末的瓷器趋于精细化,典型特点就是胎质呈现现代瓷特征,修胎轻薄,青花装饰常用化学料,粥罐也不例外。
    这是瘦马旧藏的一个青花云龙纹粥罐,带盖高约13cm,较上器要小许多;与上器相比,明显能感到器型圆润,胎体趋薄,釉面光亮。下附该器剖面图,可看到详细的工艺细节。
 





    清末民国时期,浅绛和新粉彩产品不断冲击着青花瓷的市场,使得这一时期青花瓷的生产数量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民国以后许多传统的青花品种甚至不再延续。这一时期,青花粥罐的数量也随之渐少,以浅绛、新彩装饰的“名家瓷”粥罐为主流。
    下图为汪芳林绘图的课子图新粉彩粥罐,虽然没落款,应是民国的产品,基本延续了圆腹粥罐的一贯造型,只是兽钮简化得面目全非,四系也简化成条状。



    值得注意的是,道咸时期的圆腹粥罐,其盖上的兽钮一般为捏塑而成,工艺痕迹清晰可见,四个系也较宽博,兽面描摹细致,极类清中兽耳的特征;同光时期圆腹粥罐的兽钮应系模制,基本不再见手捏的痕迹了,与胎体的轻薄相对应,四个系也做得较窄;民国时期随着粥罐逐渐成为瓷画的载体,工艺进一步简化,以至于一些器物上兽钮和四系都简化到极致。当然这时期仍有一些做工精细的产品。
    另外,民国时期的粥罐还有一种桃钮的,这种桃钮粥罐逐渐取代兽钮粥罐,并一直延续到解放后。
    下图为光绪青花鱼澡纹粥罐双系安装鋬的情况,由于时代较近,该鋬应该是原装的,从中可见粥罐的使用情况。



   
    2、竹节粥罐

   
    此类粥罐通高约20cm左右,直口,口径约17cm,筒形腹,圈足;器身装饰有凸楞若干道,四系为竹节形,下各贴塑竹叶一组,将自己打扮成一截竹子的样子
。盖为压盖,盖面弧曲,顶端堆塑一段竹节钮。这种器型根据胎质和青料分析,均为道咸的产品,一些资料上断代为咸丰。除这种比较常见的青花冰梅纹外,也见有青花竹叶纹的。
    竹节粥罐光民时期也有许多名家瓷产品,毕竟这种器型相对平坦的腹部还是比较适合瓷绘的。



    3、楞腹粥罐


    此类粥罐通高约16cm左右,器身直口,筒形腹,腹部装饰细密的摹印竖楞(因其较密,通常称为菊瓣),口沿下对称安装两组兽面系,下腹斜内收,圈足;平折盖,盖沿下部亦摹印短竖楞一周,与器身相对应,盖中心留孔,用以安装活环。
    图中花鸟纹楞腹粥罐为余玉田光绪14年所绘,乃吾友旧藏。这类器型所见均为光绪浅绛或新彩名家瓷,档次尚高。

    4、温锅


    仅从外观看,温锅器型与圆腹粥罐极肖,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口沿似乎多一圈酱色唇口,温锅的奥秘即在此处,这一酱釉唇口之物乃温锅之内胆,锅内储热水,以保内胆中所盛之粥不凉,温锅之名由此而来。



    这种器形为光绪首创,光绪时期创新多种带内胆之器皿,可能是吸收外来保温思想之故,温锅仅其一也。与传统圆腹粥罐相比,温锅多为条形足,这是一个明显的区别。
    或许温锅之名更形象直观,加之此类器皿恐也非尽用于盛粥,遂习惯以温锅名之,而渐忘其圆腹粥罐之所本。
   
    光绪除新增上述温锅器型,尚有高足温锅一种,器型在上器的基础上稍作变化,敞口,圆腹较上器略矮,外撇高圈足,高20cm左右,不知这样能增加使用的便利还是其他原因,或许在狼藉的饭桌上能多摆几个菜吧




    5、一品锅


    一品锅之名不知由何而来,该器型资料也多无载,亦属光绪新品种,或许是常用来装盛徽菜“一品锅”而得名吧。从其器型特征看,确与粥罐深有渊源,故也权列于此以备考。
    上图新粉彩花鸟纹一品锅,高约13cm,直口,折沿出唇,直壁,平底,条形足,弧面盖,弧面圆钮,无内胆。
    一品锅尚有比这种更矮些的,恐怕更适于盛汤或炖菜了,如今饭店依然可见类似器物。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明清瓷器器型鉴赏——盖缸(下篇)
元青花鉴定
一目了然:瓷器鉴定知识要点3——明代永乐时期
青花札记(一)
瓷中青花把莲纹 清廉高洁惹人爱
古代陶瓷罐的造型分类-瓷库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