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扶风出土的几件耀州窑青瓷器


耀州窑烧造瓷器最早始于唐代,当时主要烧制黑釉、青釉和白釉瓷器,后来因受五代时期南方浙江余姚越窑装饰风格的影响,开始创烧刻花青瓷,同时还兼有印花青瓷。据考古资料和实物,宋代是耀州窑青瓷发展的巅峰时期,早期种类以碗为主,中期的出土实物和传世品较多,种类有碗、盘、瓶、罐.壶、盆炉、香熏、盏托、钵、注子等,品种丰富多样,而每种器物中的器型又往往有多种式样,晚期器物种类有瓶、罐、钵、洗、盆等,中期以后的刻花图案以缠枝牡丹、菊花、莲花为主,同时出现把莲、凤凰牡丹、飞鹤、飞蛾及婴儿游戏等内容题材。从装饰技法的变化来看,在宋代初期受越窑的装饰手法影响主要使用刻花技艺,中期以后刻花技艺日渐成熟,同时已经出现印花装饰图案,晚期青瓷印花成为当时最常见的装饰手法。金代开始出现碗、盘、碟等器物内心刻花且刮釉一圈的做法,与当时的砂圈叠烧I艺有很大的关系。


 长期以来,耀州窑一直作为民间窑厂出现,其产品主要是针对普通大众的民间消费。民间消费的大群体意味着大批量生产和日常用品居多的产品特点,所以能制作出绝世精品尤其难能可贵。宋代以后耀州窑继续生产,但是作品大不如前,主要生产- -些小件产品,同时为适应民间佛教、道教发展的需求,大量生产一些诸如五足香炉、寺庙供养瓷碟等用品。

金代耀州窑釉色以姜黄色为主,同时烧造黑釉、酱色釉等产品,以日常用品为主要种类。和宋代相比,金代的釉色没有青瓷那般肥润,体现出稀薄不- -的特征。金代耀州窑的瓷器烧造,虽然与宋代相比烧造水平略有下降,但是从出土品看还保持了相当的生产能力,装饰也从宋代器外满饰转变为仅内壁刻印花卉或者六瓣分格式样的图案,内壁涩圈内也有纹饰。

金代耀州窑在图案装饰上继续沿用前代刻花和模印等特征,采用的是匣钵仰烧,釉面从器物口沿流淌向下,所以往往器物的釉层在口沿部位显薄而近足部显厚,圈足底不带釉,破损处可见浅灰色胎。金代除了器物造型出现变化外,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釉色的变化,釉色由宋代那种肥润的青中闪黄变成了轻薄的姜黄色,釉面由于底下花纹的原因薄厚不一。

结合上述特征,笔者对扶风县博物馆收藏的几件耀州窑不同时期青瓷做-介绍,与大家共同体味。

北宋青釉刻花凤凰牡丹纹八角枕(图1),枕前高8.6厘米、后高10.8厘米、长20.3厘米、宽15.5厘米。上部台面呈前低后高的多棱坡形,平底,表面刻饰繁密的缠枝牡丹图案,牡丹丛中有一只昂首站立的凤凰,在上、下侧面的连接部位可见有较小的圆形装饰泥钉。由此可知此件瓷枕最初制作时采取了每个侧面分段制作,趁胎质半干时再进行粘合,然后在表面进行刻饰,最后上釉人窑烧制。

这件青瓷枕制作精巧装饰繁缛又极富生活气息,是宋代耀州窑青瓷枕的代表作,是瓷枕类里不可多得的极品,虽然其在底面有小裂纹和磨损等瑕疵,但是依然不失为一件耀州窑青瓷经典之作。1993年《扶风县文物志》记载,该枕1958年城关镇张家底宋墓出土。1996年陕西省文物鉴定组认为此枕造型独特,制作精良,能够体现宋代耀州窑青瓷器的工艺技术和时代特征,是耀州窑青瓷中的精品,所以一致评审确定该枕为国家一级文物。

兴龙寺遗址出土窖藏耀州窑青瓷器,包括青瓷碗、碟共计12件,1989年10月出土于扶风县城关镇南台村陕西胜利机械厂- -区(家属区),当年在盖工厂家属楼挖基础时发现,而早于30年前在此地还曾经出土了多达40余件的各种菩萨、佛鎏金造像,这是当时佛教信徒自发出资为亡亲祈福而制作奉献给寺院的供养品。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扶风县志》载,该地为始创于唐代贞观年间的兴龙寺旧址所在地,法门寺自从被确定为专广]迎奉佛骨舍利的皇家寺院后,对县城周围的佛教寺院的创建起了极大辐射和推动作用,在该窖藏出土带有“贞观十六年”明确纪年刻铭的菩萨造像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同一地出土的这些瓷器釉色、造型却是具有明显的金代耀州窑的器物特点,也说明该寺院在自从建立以后,香火旺盛- -直延续到了金代。

金青釉印花碗(图2) ,高7.3厘米、口径18厘米,敞口,圆唇,腹向下斜折,圈足略小、露胎,内外壁施青釉,内壁模印团花图案,口沿有流釉现象,表面凹凸不平。

金青釉印花牡丹纹六棱碗(图3),口径19.5厘米,敞口,圆唇,腹向下缓收,圈足较小露胎,胎质轻薄,表面施姜黄色釉,内壁模印牡丹花叶图案,碗心刮釉形成涩圈。

金青釉印花牡丹纹六棱碗(图4) ,口径16.8厘米,敞口,卷唇,浅腹圈足。腹向下缓收,圈足较小无釉,内外壁施青黄色釉,内壁以突起的六条棱线平分内壁,每个部分饰模印牡丹花叶图案,碗心刮釉形成砂圈,口沿残损处可见香灰色胎。

金青釉印花牡丹纹六棱碗(图5) ,口径16.5厘米,敞口,卷唇,浅腹圈足,腹向下缓收,圈足较小,外底不带釉,表面施姜黄色釉,内壁以突起的六条棱线平分内壁,每个部分饰模印花卉图案,碗心刮釉形成涩圈。

金青釉印花牡丹纹六棱碗(图6),口径16.8厘米,敞口,卷唇,浅腹圈足,腹向下缓收,圈足较小,外底不带釉,表面施姜黄色釉,釉质稀薄,有细小开片,内壁以突起的六条棱线平分内壁,每个部分饰模印牡丹花卉图案,碗心刮釉形成砂圈,口沿残损处可见浅灰色胎。

金青釉印花牡丹纹六棱碗(图7),口径17厘米,敞口,卷唇,浅腹圈足,腹向缓收,圈足较小,外底不带釉,表面施姜黄色釉,内壁以扇形六等分内壁,每部分饰模印牡丹花卉图案,碗心刮釉一周形成砂圈,口沿残损处可见香灰色胎。

宋金青釉印花牡丹纹浅腹碗(图8),口径17.5厘米,敞口,卷唇,浅腹圈足,圈足不带釉,腹向下缓收,圈足较小,外底不带釉,内外壁施姜黄色釉,外壁釉色不均匀,有流釉现象,内壁饰有模印牡丹花卉图案。

宋金青釉印花牡丹纹六棱盘(图9),口径17.8厘米,敞口,圆唇,浅腹圈足,腹向下缓收,圈足较小,外底不带釉,表面施姜黄色釉,内外壁釉色不均匀,口沿有流釉现象,内壁为六条凸棱等分,表面模印花卉以及钱纹图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扶风出土的几件精品耀州窑青瓷器
【细图分享】北大博物馆 | 香港私人藏家宋瓷特展
故宫陶瓷馆宋代陶瓷(六)耀州窑瓷
耀州窑 —— 老窑里最后的金矿
“五大名窑·八大窑系”展 | 耀州窑婴戏纹研究
宋金耀州窑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