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总是屡教不改?原来是父母忽略了这一点!

  周末,妈妈把小铭揍了一顿,因为新买的汽车玩具,小铭还没玩够一个小时,他就又把新买的玩具给拆坏了!望着满整理箱的残破玩具,妈妈都不记得这次第多少次揍孩子了,但小铭就是屡教不改。

  “刺啦”一声,二年级琪琪的作业被妈妈撕掉,因为琪琪的字写的大小不一、扭扭歪歪,随着作业本被撕,琪琪大哭大闹“妈妈,你又撕我作业,我不写了!”琪琪的妈妈也很是发愁,作业写字问题怎么也纠正不过来。

  “不许翻菜、不许把米饭撒到桌子上、坐好……”在洋洋家的饭桌上,每天都跟打仗训练士兵似得。妈妈说洋洋吃饭特别没有样儿,怎么教、怎么管都不行,有时候她都怀疑自己在医院生产时抱错了孩子,她和爸爸吃饭都不这样。

  “不许撕书!”随着妈妈的一声大喊,两岁多的丫丫已经把手中的绘本撕掉了两页,而且还笑看着妈妈准备再撕第三页……“每次买到新绘本,她看都不看,就直接先撕掉,等着和我粘好后,再去读——这孩子太奇怪了,怎么跟她说都不管用,我家的绘本全是粘拼的!”针对丫丫撕绘本的这个问题,丫丫妈妈特别犯愁。

  (图片源于网络)

  “不允许你动我的手机!你怎么又背着我玩游戏了?”得得爸爸一把夺过了浩然手中的手机,里面的小游戏还没来得及关闭,得得爸爸抬手就想扇孩子后脑勺……几乎每次看到孩子偷玩他手机时得得爸爸都特别愤怒,但不管他怎么说、怎么揍,得得就是不改。

  您家孩子是否也出现过上面类似的屡教不改的情况呢?您是否也在为孩子明明答应好好的,却就是不改而苦恼呢?其实,不是孩子不想改,是我们父母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跟孩子说。

  孩子的行为习惯,通常是无意识的。很多的事情,孩子知道不对,但还是做了。这时候,如果我们父母直接告诉他不要这样做,其实是没有任何用的。因为这个我们父母眼中的不良行为是孩子实现他目的的方式,我们父母一味的否定和说教,只会让孩子的决心更加坚定,他会更加认为自己有权利坚持这样做——这就是孩子的心理逻辑。

  那么我们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父母应该学会“和”孩子说话,而不是“对”孩子说话。

  “和”孩子说话,就是站到与孩子平等的位置,用孩子的角度,引导孩子自己发掘:问题在哪儿?真正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让孩子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辅助和鼓励孩子坚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并让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有成就感。

  平时我们绝大多数父母采用的“对”孩子说话,是在告诉他,我们要他怎么,是让他去顺从,是我们父母在思考,而非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主动性。

  而“和”孩子说话,是我们父母与孩子一起思考,共同寻找解决问题或改善现状的方法,达到共赢的目的。

  当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说话方式,学会“和”孩子说话,调动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那么“屡教不改”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爬行对宝宝益处多多 有助提高宝宝思考能力
教你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
把机会给孩子减少依赖心理
宝宝喜新厌旧的原因及改正办法
孩子受欺负,家长如何优雅地插手
6岁女儿看到爸爸就躲,妈妈感觉不对劲,推开女儿房门一看,哭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