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宝太粘人?怎么在陪玩中学会独立?

  来源:林小暖bella(askbabysleep)

  授权育儿团发布

  前几天去看一个早几年已经移民来美国的朋友,多年没见聊起来就没完。

  她家有两个孩子,姐姐已经上幼儿园了,弟弟是十个月的小毛头。我们坐在客厅里正聊着,就听见卧室里传来响亮的哭声,朋友赶紧飞奔进去,安抚了一阵,抱着满脸泪痕的弟弟出来了。

  朋友无奈地笑笑说:“生了这个,才知道我家姐姐有多天使。”

  她家姐姐算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天使小乖乖,当年我们都在为娃的吃喝拉撒睡忙得焦头烂额时,她却把娃带得云淡风轻,吃睡都不发愁,醒着时候也能安静自己玩很久。

  我们一度笑说朋友已经被烙上了老美的带娃风格,所以才所向披靡什么都轻松淡定。

  没想到,在高需求的老二面前,朋友也不得不转变了养娃方式。

  只见出来之后的弟弟在地毯上一刻不停的爬来爬去,哪怕是妈妈离开一会儿去倒杯水的时间,他也会大声嚷嚷表达不满。朋友说弟弟平时就像无尾熊一样挂在她身上,基本不愿意自己玩,跟一早可以独自玩耍的姐姐比起来,的确是画风迥异。

  我问她:“你不担心么?现在主流的观点不都说要培养孩子自己玩儿的习惯,怕越陪越离不开人,长大不够独立?”

  可朋友轻松地说,“我还真为此去问过我们的儿科医生和这里的早教专家,他们都说,这只是孩子个性不同,在妈妈陪玩和让孩子自己玩中间,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不同阶段,来寻找到最佳的平衡。”

  是的。就是这样。

  想必这个矛盾不少妈妈都遇到过,孩子依赖人陪着,根本不爱自己玩,那长大后会不会不独立?可是,当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却“坚持原则”不去陪伴,总觉得也有哪里不对。

  既然跟朋友刚好聊到这里,我就趁机结合她在美国这边了解到的一些原则建议,再加上自己查阅儿童发展心理学资料的解读,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到底应该多陪玩还是引导孩子自己玩儿”这个话题。

  宝宝为什么会黏人?

  ■宝宝黏人,是“依恋”正在形成的过程

  几乎所有妈妈们都会发现,宝宝会有一阵子变得特别“黏人”。其实,这是每个宝宝情感发育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处理的好,不仅可以形成很好的亲子联结,宝宝也会随着长大变得越来越独立。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把宝宝的依恋形成分为四个阶段:

  0-6周

  0-6周是“前依恋阶段”。宝宝能认出妈妈的声音和气味,但还并不依赖妈妈。

  6周-8个月

  6周-8个月是“正在形成依恋阶段”。这时候,宝宝会开始怕生,并对熟悉的人形成信任感了。

  6-8个月到1.5-2岁

  6-8个月到1.5-2岁是“明确的依恋阶段”。当我们离开时,宝宝会用大哭抗议了。这个时期,是宝宝“黏人”的顶峰,就是咱们常说的“分离焦虑”。

  1.5-2岁以后

  1.5-2岁以后是“双向关系形成阶段”。宝宝能理解爸妈离开以后,总会再回到他们身边,分别对他们来说不再是那么难以忍受的事情了。

  而当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后,宝宝就会和我们建立起一种持久的情感联结——信任和依恋。这也是宝宝走向独立之路的基础。

  有人说“小时候越黏人的宝宝,长大反倒越独立”,这话也有一定道理。

  如果宝宝小时候在和我们的亲密互动中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最终,他会像一只勇敢的小风筝,知道如何飞向天空,去拥抱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因为他知道,线的那头,有妈妈的手在牵着。

  ■气质,会影响宝宝与我们的相处模式

  每个宝宝的气质不一样。有的宝宝气质很安静,适应性强,从婴儿时代就可以不吵不闹的躺在小床上自己玩很久。

  这样的宝宝很好带,但同时,也很容易被无意中忽略。如果你家里有一个这么随和的天使宝宝,别忘了主动和他互动,多花点时间和他交流。

  而有的宝宝生来就对外界比较敏感,需要更多妈妈的关心和抚慰,这种高需求宝宝通常表现得更黏人一些,而父母往往也会更辛苦一点。不过,高需求的宝宝往往也会有他们的优势。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里这样描述高需求宝宝:

  “他们对环境非常敏感,但只要父母在塑造子女行为的时候态度积极,充满爱心,他们也会茁壮成长。

  研究显示,敏感挑剔的婴儿长大后更容易遵从你的意愿,他们更善于社交,而且学习成绩也更好。”

  鼓励娃自己玩儿和陪伴互动,

  一个都不能少

  相比让宝宝自娱自乐,陪玩的确需要家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高质量的陪伴,会让我们收获一个更聪明愉快的小宝贝。

  ■常与父母互动,宝宝更有安全感更聪明

  脑科学专家发现,在婴儿时代经常和爸爸妈妈开心互动的宝宝会收获满满的安全感,不仅长大以后幸福指数比较高,而且也会更加聪明。因为大脑只有在感觉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发展“学习”这个更高级的技能。

  如果说宝宝的小脑瓜是土壤,那安全感就是阳光和水,有了它们,土壤里的“创造力”“好奇心”“自控力”这些小种子,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互动让宝宝有更好的语言与沟通力

  经常和爸爸妈妈互动交流,宝宝的沟通能力也会棒棒的。因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不仅能激活宝宝的语言天赋,还能通过观察妈妈的表情、语气学会“察言观色”。在宝宝今后的人生通关大戏里,“会说话”和“有眼力界儿”,都是很重要的竞争力。

  ■互动让宝宝情绪更稳定

  宝宝出生的头三年,也是基本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经常和宝宝互动的爸爸妈妈,能妥善地理解和疏通宝宝的情绪,而宝宝也会因为得到了足够的关注,不需要用“故意使坏”来获取爸妈的注意。

  在温暖陪伴下长大的小宝贝,会变成一个懂得社会规则、知道用得体的方式引起别人注意的小甜心。

  既然多陪伴宝宝玩儿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应该一刻不停的陪着宝宝玩吗?

  当然也不是。

  全天候陪玩需要的精力简直堪比“铁人三项”,虽说为母则刚,但妈妈也不是铁打的;而且宝宝本人也表示不同意:人家也需要自己的空间,来探索学习新的技能。

  ■独自玩耍让宝宝学会自我安抚

  独自玩耍,能让宝宝学会安抚自己,这种自我安抚和放松的能力,能让宝宝学会调节自己的小情绪,在清醒的时候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困倦的时候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安然入眠。

  ■独自玩耍增强宝宝学习探索能力

  宝宝在独自玩耍过程中,学会自娱自乐、勇于探索和尝试的能力,他们在玩耍中学会掌握和操纵物体,明白因果关系,也学会了“学习”本身:他们不断的重复练习新学会的技能,学会忍受挫折、享受胜利的成就感。

  ■独自玩耍培养专注力

  小宝宝的专注力非常脆弱,当宝宝独自探索世界的时候,我们不去主动干扰,可以避免破坏宝宝专注力。

  这样看来,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家长陪玩和独自玩耍“一个都不能少”。而怎么去平衡,这就是考验咱们当妈妈的艺术的时候了。

  如何找到陪玩与独自玩耍间的平衡?

  ■在互动过程中,培养宝宝独自玩耍需要的技能

  我们小时候学自行车,一开始都是爸妈在后面扶着,当我们能克服恐惧、找到平衡感、会掌握方向了,爸妈就能在后面悄然放手,看着我们蹬着风火轮上天入地了。

  宝宝独自玩耍的能力,也一样需要我们先耐心培养,然后在合适的时机放手。

  潼潼小时候我们经常一起读绘本。最开始是我带着她读,让她帮我翻书,带她认识书里缤纷美好的童话世界。慢慢的,她喜欢上了读绘本,会主动去书架上拿书,拉着我的手坐下来让我讲给她听。

  再大一点,她就会拿书自己坐着看了。这个过程,就是从陪伴,到退出的过程。

  当我们引导宝宝发现了一个玩具、一本书、一个现象的奇妙和乐趣,教给他们了驾驭这些有趣事情的技能,我们就能带着慈祥老母亲的微笑,坐在孩子身后,看他们独自探索世界的小小背影了。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有意识的帮助宝宝发展大运动、精细运动、和语言沟通能力。当宝宝可以自由地跑来跑去,灵活地协调自己的小手小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会发现,宝宝越来越不依赖我们的陪伴,能开心的捣鼓很久自己钟爱的小玩具,甚至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明更多开放式游戏了。

  ■根据月龄加长宝宝独立玩耍的时间

  宝宝独自玩耍的时间,也应该结合月龄来慢慢增加。结合《实用程序育儿法》和《从出生到3岁》的一些相关指南,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家宝宝的气质和个性,来调整自己陪伴的方式:

  出生-6周

  在宝宝喂奶时候温柔地和他说话,让他醒着,喂完奶之后努力让他醒15分钟。这个阶段宝宝很喜欢看人脸,最爱听妈妈的声音,多和宝宝面对面交流是最好的陪伴方式。

  6-12周

  宝宝可以独自玩15分钟甚至更久了,不要过分刺激宝宝,避免太多的声音、摇晃、和剧烈的引逗,当你要去洗衣服或者做饭的时候,可以把宝宝带在身边,跟他说话,解释你正在做的事情,同时不要忽视他的存在。

  3-6个月

  这时候宝宝通常可以自己玩15-20分钟,然后才开始有点闹。如果宝宝是因为困而哭闹,我们可以及时安排小睡,如果是因为无聊,我们可以陪陪他,或者给他换个地方。

  6-8个月

  宝宝可以自己玩30分钟左右了。这个年龄的宝宝好奇心开始增强,但是有限的活动能力可能会让宝宝觉得受挫。

  这个时期,宝宝也开始理解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会用故意啼哭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们在宝宝能靠翻滚或爬行移动自己之前,可以尽量主动地陪伴宝宝,帮助他们练习运动技能。

  等宝宝可以爬来爬去的时候,咱们就可以把家里布置成一个安全的小乐园,鼓励宝宝自由探索了。

  宝宝可能只玩了一会儿就哭着我们抱,我们可以坐在旁边安抚和鼓励他:“妈妈在这里呢,你可以自己玩呀。”或者用一些有趣的玩具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8-14个月

  宝宝可以独立的自己玩45分钟左右了。这时候宝宝已经掌握了很多关于玩耍的技能,乐于去自己探索家里的每个角落,或者能津津有味的玩很久自己感兴趣的玩具。

  宝宝语言、智力、好奇心、社会能力都会开始飞速发展,而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以帮助宝宝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虽然宝宝能自娱自乐的时间更长了,我们也不能忽视高质量的陪伴。

  14-24个月

  宝宝和大人互动的时间会占他清醒时间的10%-20%,这个时期宝宝会非常依赖我们,而过了两岁之后,他们的兴趣就渐渐转移到同龄小伙伴身上了。

  这个阶段可能是宝宝头三年养育工作最重要也最困难的阶段,这时候的宝宝会非常叛逆、喜欢挑战父母的权威,但良好和耐心的教育会让宝宝获得很好的发展、养成可爱的性格。

  ■陪伴有度,避免过度刺激

  会做饭的妈妈都知道,火候拿捏的好,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

  陪伴也是,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宝宝的状态,才能掌握恰到好处的火候。

  火小了,缺少关注不仅会让宝宝因为被忽视出现很多行为问题,而且也会错失促进宝宝生长发育的良机;火大了,过度的刺激会让宝宝不堪重负,还会干扰宝宝自己调节情绪、破坏宝宝脆弱的专注力。

  互动并不是越多越好,掌握恰当的分寸,才能让宝宝形成安全感和良好的情绪。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提到:

  “同步互动好像是敏感的,协调的情感舞蹈。养育者以一种定时、有节律、适当的方式对婴儿发出的信号做出反应,它能帮助儿童调节情绪。

  而回避型依恋的婴儿通常接受了太多的刺激和干扰性的照料,宝宝会通过回避母亲逃避过多的交往。

  拒绝型婴儿常常受到不一致的照料,母亲对婴儿发出的信号不敏感,但是当婴儿开始探索环境时,她就干扰孩子,让婴儿关注她自己。结果,婴儿即形成了对母亲的依赖,又对母亲的不参与感到生气。”

  在潼潼小的时候,我们的互动就会有些适当的暂停,我会不断观察她的实际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参与行为。

  当她会自己坐着玩以后,我经常和她一起坐在爬爬垫上,给她一些玩具,让她自己玩,我在旁边先看书或是悄悄观察。往往每次她玩一会儿会爬到我身边蹭来蹭去,我就抱着她说会儿话,陪她玩一会儿,而当她获得了“抱抱力量”以后,就又爬走自己玩去了。

  后来再大些了,有时候她会咿咿呀呀向我“求助”,我会很快过去看看她需要什么。

  而当她在专心自己玩的时候,我一定会安静的坐在旁边不去打扰她,慢慢的,她会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越来越久。

  现在的她,算是一个安全感十足的孩子。

  晚上她早就可以自己开心地抱着喜欢的玩偶入睡,如果想起来要跟我说什么,也会蹬蹬蹬跑出来跟我聊几句再进屋;白天当我要暂时离开把她交给其它人的时候,她都会抱抱我跟我说“再见,妈妈我爱你”;她可以自己一个人愉快地玩玩具或是画画看书一两个小时,但她心里也特别确定在任何她需要我的时候,我都会在她的呼唤下出现在她身边。

  都说,母爱终究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孩子的生命始于与我们身体的分离,而他们的独立也始于与我们精神的分离,可这两段分离之间“黏人”阶段,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回味的,与孩子甜蜜的共生时光。

  编辑:王亚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不感兴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婴儿是谁抱得多就和谁亲?错过三个关键期,孩子和妈妈可能都不亲
精神分析:童年经历与婚姻关系
培养娃自己玩的能力,是送给孩子的终身礼物
安全感来自对父母的依恋
孩子3岁前别大意 安全感形成期很重要
你理解的宝宝“安全感”可能完全错了!这两个因素才是判断孩子安全感的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